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CTR发布媒体市场五大趋势:大众传媒+小众传播时代开启

导语:近日,2018CTR洞察高峰论坛在北上广三地举办,期间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助理、个案集群总经理姜涛博士发布了题为《2018中国媒体市场趋势》的主题报告。

  近日,2018CTR洞察高峰论坛在北上广三地举办,期间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助理、个案集群总经理姜涛博士发布了题为《2018中国媒体市场趋势》的主题报告。

  一、中国媒介市场全景扫描

  中国拥有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媒体市场:拥有出版社585家,期刊超过万种,公共广播节目超过2800套,县级及以上的电视台2609个,网站533万个……

  从媒介进化的角度来看,媒介经由口头传播、文字传播进入印刷传播、电波传播、影像传播、互联网传播时代,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媒体格局快速进入了一个巨变的时代,因为互联网几乎涵盖了现有所有媒体的传播方式,它并不是在过去媒介发展的延长线上继续,而是“另起一行”,成为其它所有媒介的“母媒介”。

  在众多媒介形态中,电视仍是传播价值最大的媒体,具有较强的品牌赋能效应。CTR研究发现,电视的受众规模之大是其它媒介形态难以企及的,其在全国的覆盖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电视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在碎片化的时代瞬间聚合受众注意力的媒体,世界杯决赛高达8.48%的收视率便是例证。

  电视媒体对于广告品牌的价值提升作用也受到了广告主的高度认同,且认同度高于其它所有媒体。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品牌计划”就很好地诠释了电视品牌的价值,87.5%的入选企业广告覆盖8亿以上受众,91.7%的入选企业广告累计接触超过150亿人次,所有入选企业广告的平均3+到达率为56%。同时,在收看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的消费者中,超八成表示对品牌的搜索度、购买意愿和推荐度有所增加,国家电视台的平台和品牌价值实现了广告的高触达、高转化。

  在互联网生态中,“两超多强”的格局仍在延续。阿里巴巴和腾讯占据绝对优势,百度、京东、美团、小米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进入“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前十名。另外,短视频平台借助流量的红利,今年快速崛起为互联网行业中的一极,典型代表如今日头条,其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引发巨大关注,带动今日头条在百强中的整体排名由41位提升至11位,可谓发展迅猛。

  户外媒体在受众触达方面优势明显,平均日到达率高达84%。近年来,得益于新技术升级,人脸识别、裸眼3D、移动VR等技术逐渐应用于户外媒体,使得户外新媒体具有了社交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属性,增强了与用户的连接,有助于实现场景化营销,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2018年媒体市场趋势

  CTR基于对媒体市场的持续观察和思考,总结了媒体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趋势一:

  TMT融合模式加速推进,产业边界趋于淡化

  所谓TMT融合,是指媒体与其上游的电信运营商及下游的科技企业之间的融合,这其中涉及行业的融合以及产业的融合。近几年,TMT融合发展的案例在国内外并不鲜见,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一方面,通信和科技企业加速向媒体领域拓展,扩大业务版图。例如,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之一AT&T并购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实现了从通信行业向传媒行业的大联通;腾讯先后投资数亿元入股创维旗下的酷开和TCL旗下的雷鸟,百度与小米、华为、高通等合作,不断加码对智能硬件的投入等,科技公司正在从内容、平台、入口等全方位向媒体领域布局。

  另一方面,媒体自身也在向上、下游进行延伸,力图构建生态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不久就着手与BAT、中国移动等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可以说是TMT模式在国内发展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地方电视台也在努力探索融合拓展的模式,例如山东电视台和海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海信集团OTT智能电视云平台上建立“山东广播电视台”专区,在品牌建设、资源共享、互动营销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趋势二:

  各类媒体合作更加紧密,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

  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推进,各类媒体之间以联合、联盟等多种方式加强协作,各种各样的利益共同体纷纷涌现,合作共赢成为常态。

  1.主流媒体融合加速,与新媒体共时生存成常态

  一方面,主流媒体自身注重平台的建设,打造具有真正融媒体属性的平台。CTR总结了四类典型的模式:搭建生态矩阵型平台、建立融媒体集团或新媒体中心、创建互联网视频平台、打造具有服务属性的平台等,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向纵深化、全方位的方向进阶。台网之间除了常规的传播渠道合作外,还涌现出诸多内容驱动、营销驱动、用户驱动的融合发展成功案例。例如,安徽卫视和爱奇艺合作推出“R计划”,基于内容开展生产、播出、营销合作;深圳卫视和阿里联合推出《超级发布会》,打造场景化娱乐营销,实现电视与电商、观众与消费者的深度融合等。

  2.主流媒体之间加强协作,合作共赢

  通过内容聚合打造优质内容航母的央视新闻移动网,吸引了多家媒体和机构入驻,截止上半年入驻矩阵号已超过300多家,平台影响力深远。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联盟形式——国内外联盟,例如陕西卫视等7家省级卫视与国外18个国家主流电视台建立了“丝路IP集群”,推出“广电内容+”产业的融媒体营销模式。此外,还有类似“剧盟”的电视剧联合购、编、推模式以及联合研发、联合播出、联合营销等多种合作模式。

  3.新媒体之间流量互导,激发沉淀流量价值

  例如,新浪微博为秒拍导入粉丝,实现粉丝的引流;社交平台与电商合作,将社交场景和消费场景融合,缩短营销链条;短视频平台(如抖音)与电商合作,开发网红电商模式;视频网站与电商合作,如京东和爱奇艺互导会员,实现权益互通。

  4.IP跨界融合,软IP成硬货币

  IP跨界合作在消费品领域较为常见,除了能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外,还具有话题性强易传播、丰富品牌形象、节约生产资源等优势,不乏成功案例。IP跨界合作的本质在于利用品牌价值来扩大IP产业链,形成1+1>2的效应,这种思路也可以应用于媒体领域,我们已经看到《复仇者联盟》对超级英雄系列IP的成功聚合,也看到有媒体IP与消费品IP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如《明日之子》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公仔Molly)。可以预见,未来媒介IP的跨界融合将愈发普遍。

  趋势三:

  泛内容化传播逐渐升级,媒体视频化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供给的爆炸性增长及多元化发展,社交、电商、互联网应用工具、广告等平台或服务载体,都开始重视内容与用户的连接价值,要么生产内容,要么联合内容,呈现出泛内容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提高内容获取便利性的同时,也正在重塑用户对内容的消费心态,即越来越随意化、情绪化、娱乐化,因此,媒体传播手段需要契合新时代用户的信息接受习惯,探寻“有效表达”的方式。我们所熟知的表情包、点赞、综艺花字、反差萌形象等,都是有效表达的方式,与用户追求简洁、轻快的习惯和诉求相契合。

  “视频化”是近几年发展异常迅猛的内容表达方式。网络提速降费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发展孕育了土壤,CNNIC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份,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76%,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较四年前增加了39%,视频的传播形态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媒体也在主动适应这种趋势,我们看到,原本以文字报道为主的纸媒如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也纷纷进入了视频领域,分别推出了人民视频、CNC新华网络电视、我们视频等视频项目。视频化也符合媒介进化的规律,其本质是再现场景,符合信息传播的人性化的需求。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可以预见,未来媒体的绝大部分流量,将来自视频化内容。

  媒体形态的发展高度依赖技术革新的推动,科技巨头们保有巨大的媒体能量,但尚未进化出与其媒介能量相匹配的媒体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技术风险,例如隐私泄露、科技成瘾、虚假新闻等,媒体生态健康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今年5月25日被称为“世界最严”的欧盟隐私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正式生效,谷歌、腾讯等科技公司推出反沉迷系统,科技公司加强对虚假新闻的自查自纠力度,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社会责任。

  

  趋势四:

  大众传媒小众传播,传播垂直化

  在互联网的分流下,年轻群体的电视收视时长不断下降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几年这种趋势开始向中老年观众蔓延,CSM收视调查数据显示,45岁以上中老年观众的人均电视收视时长也在逐年减少,毋庸置疑,减少的时间流向了互联网。此外,低幼族、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也逐渐进入互联网的主流视野。伴随而来的,受众需求将进一步细分,注意力也将愈发碎片化,而且变得越来越稀缺。

  对电视媒体来说,不仅出现群体性的收视下滑,“收视地标”的诞生概率也将更低。例如,与2012年相比,2017年晚间上星频道破1%、破2%的高收视节目规模出现大幅缩减。高收视综艺节目也面临同样的变化特征,现象级节目资源将更加稀缺。

  对于拉动收视另一辆重量级马车--电视剧,收视则持续平淡,收视高原收窄、高峰下降。2015年,收视率破1%的电视剧有60部,破2%的有14部,破3%的有6部,但2018年截至上半年,破1%的仅有24部,破2%的仅有1部,破3%的尚未出现,且上半年剧王《娘亲舅大》的收视率也大幅低于往年剧王的水平。

  当然,不止是电视领域,互联网自身也面临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网络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用户注意力的分化。日益增多的APP及其它各类互联网媒体平台提供了浩瀚的媒体资源,然而用户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抢占这些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流量1.0时代进化到了由算法驱动的流量 2.0新时代,用户被动触达的“人找信息”的搜索方式已经被“信息找人”的分发方式所摒弃,大数据借由用户画像、内容分发等“算法”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推送,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就更容易形成圈层文化,出现用户圈层化的现象,而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播目的,垂直化传播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如此,媒体生态圈被加速重塑,大众传媒的小众传播时代即将来临

  趋势五:

  产业化推动实体化发展,媒体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过去,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但随着广告增长趋势放缓,媒体必须要探寻新的生存、运营模式。CTR经系统研究发现,产业化、实体化将是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方向,媒体与企业、政府等深度融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实现媒体价值的有效延伸。

  几种新型的产业化模式:

  通路化的模式。北京卫视今年和三元食品联手将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这次合作打破了台企之间广告资源买卖的传统关系,北京卫视的台属企业京视卫星承担起了“总经销商”的角色,整合平台资源,独立承担新品的推广、销售,并且与三元进行利润分成。这是一线卫视与一线品牌之间的首次深度产业战略合作。从单一广告模式向广告+产业模式、利益共享模式的转变,是未来台企合作的一个方向。

  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媒体发挥其特有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承担部分政府的公共职能,以承接政府外包项目的方式开展产业化运营。以成都电视台为例,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政府委托模式,即政府出资,电视台执行;二是公办民助模式,即政府主办,电视台参与;第三是民办公助模式,即电视台主办,政府提供资金等支持。电视台可切入的领域包括政府活动、文化基金、政府培训等等。

  IP运营模式,即以节目IP为核心开发产业链。近几年IP运营涌现出一些新现象、新特点:

  1.IP全产业链开发,如爱奇艺建立了苹果树生态系统,拥有广告、付费会员、出版、发行、衍生业务授权等九大IP货币化手段;

  2. IP联合推出新产品,如动漫IP吾皇万睡与Keep App联合推出新课程;

  3. 用户/粉丝互导,如网易云音乐与屈臣氏合作,开展融合会员业务;

  4. 粉丝运营,如《这就是街舞》利用粉丝效应开展线下巡演、线上衍生品销售等。

  以上是CTR对媒体市场发展的观察与预判。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