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融媒体时代 广播媒体如何延续"听"的价值?

导语:广播做新媒体,新媒体的话语权都在互联网端,包括新理念、新术语都由他们提供,广播人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进入他们的系统就要使用他们的话语权。所谓媒体融合,就是用别人使用的语言和逻辑讲自己的故事,体现自己的价值。

  浙江广电集团官方音频APP“喜欢听”强调的是“听”,而“听”在互联网时代依旧具有价值,也许调频广播会发生变革,但“听觉”需求不但存在,而且将会持续放大。“听”的价值如何延续?

  广播做新媒体,新媒体的话语权都在互联网端,包括新理念、新术语都由他们提供,广播人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进入他们的系统就要使用他们的话语权。所谓媒体融合,就是用别人使用的语言和逻辑讲自己的故事,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矛盾,比如“到底是做自己的平台,还是做其他平台的内容提供商”?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个选择。如果做自己的平台,就需要技术和内容支撑;如果决定做内容提供商,就要耐得住失落感。

  建立自有平台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广播收听市场概况及融合测量发展数据里提到,现在CSM广播虚拟测量仪已经增加了音频APP的测量。音频APP最后产生的数据比以前的广播收视率数据要复杂很多,不是简单比对就能说明问题的。

  我们浙江广电的音频APP“喜欢听”和蜻蜓、喜马拉雅不一样,如果想要在蜻蜓和喜马拉雅上提高播出量,很简单的做法就是频道在播出节目时,宣传他们的平台,反复提醒听众打开蜻蜓和喜马拉雅来收听或者互动就可以,数据马上就会上升。但我们没有这样做,媒体融合,我们需要自己的平台。

  2017年12月19日,“喜欢听”APP正式上线,它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全新移动互联端音频产品,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听众交互,实现将其转化为新媒体用户,在广播内容、营销、垂直产业等项目上做全景式开发。这是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试点创新平台,目前“喜欢听”APP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210万。

  从APP上线到现在8个多月时间,我们只做一件事,“探索广播价值”。如果放弃广播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去迎合新媒体的做法,我们会死得很快。虽然我们有社交基因的伴随性、移动性特点,但从移动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可对抗的优势。如果我们用自己的逻辑来玩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希望做一次探索,想试试传统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到底有多少价值。

  在运营的基本数据中,我们在意的不是总的下载量,而是日交互量和日活跃量。我们需要和每个用户进行交互,不希望用户下载了“喜欢听”之后,即使在听也不与我们进行对话。无论从任何角度而言,我们的产品都希望进行交互,我们要做核心用户的圈层鉴定,希望每个用户进来之后都能努力生成为头部阵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对平均收听时长也比较在意,有的用户打开之后就关闭了,这说明平台对他的吸引力不够,我们希望延长收听时间。

  拿出三大法宝

  为融合,“喜欢听”APP做了三件事:直播互动、原创音频和订制问答。

  第一,直播互动。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广播开发的APP做直播互动的,至少没有像我们尝试做得这么复杂的,“喜欢听”APP提供一个集成式的直播互动界面,数十项功能聚合,直播、回听、话题、预热、投票……包括可以给节目、栏目和主播们点赞、打赏、关注和回听等。“喜欢听”与栏目、主播的合作方式是全额返还,目前打赏金额平台并不做任何抽成,所有都反馈给主播。这个平台是让主播尝试玩转移动互联网,去试试到底有多少能量能够黏住用户。

  现在各个广播频道提供的节目类似,我们自己也开发多元化的直播自媒体内容。除了调频以外,我们还有来自各个阶层的适合在上面直播的内容,我们提供平台给PUGC使用,目前直播的内容多样化,覆盖近20个大品类。

  第二,原创音频。内容生产尤其是听觉内容生产是广播人长期积累下来的专业,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拱手交给自媒体,这就是浪费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所以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是广播内容生产,这里面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比如,现在有的APP是把调频端播出的节目掐头去尾扔到互联网上,其实没有价值。内容本身的出发点就是调频播出,而进入手机端和互联网端之后,用户场景化、个性化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二次处理是不尊重用户的,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围绕互联网端的用户进行专门研发,什么东西最适合移动互联网端,我们就做什么,这个可以说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没有定式。

  “喜欢听”有一个大板块专门做内容听觉产品,所有都是自有版权。我们没有做第三方产权引入,也不考虑砸重金去购买一些市场大咖的内容,我们就做一个实验性平台,让自己能控制的生产版权方提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各种内容场景出发,让大量主播在平台上尝试各种各样的玩法。

  有数据的留下来,没有数据的淘汰,大量的内容要想有差别就要VIP付费,无论如何要在平台上有购买行为,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养成用户在平台上支付的习惯。第一阶段追求的不是用户量大,而是要求用户在这里说话、消费和生成大量原创的内容产品。

  最近我们又创新上线了“超音速”板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挑战。我们一直在自我发问,什么是短音频?多短为短音频?一个音频可以短到什么程度?我们想试试短音频到底有多短,我们就让大量主播和内容生产商把音频时间限制在59秒内,随刷随走。“超音速”正在成为我们下一轮音频开发的主阵地。有用户开玩笑说:“你们这个简直就是声音版的抖音啊,太好玩了!”

  第三,订制问答。无论是做汽车、财经还是亲子,很多广播主播本身就是专家,而且在本地都有资源整合能力,他们有自己的能量,也是知识大咖。我们引入他们在这里为用户提供垂直领域的互动和问答,所有问答采用付费方式,一元钱提问,如果用户不满意可以退款。我们就是做一些这样的订制问答来进行操作,现在还在试验阶段。

  玩法越来越多

  “喜欢听”还提供其他的功能,平台上不仅能听广播,还能听电视。“听电视”由浙江广电频道全覆盖,电视音频7天回放、手机切换至后台可继续收听。后台数据显示“听电视”的数据量非常大,其实电视可以听,部分电视优质栏目在黄金时段的收听还是爆点。我们也提供了多样的直播系统,视频、音频、航拍、移动等直播也引入,突发、活动、现场、演艺等也在做尝试。

  平台在做媒体融合时,除了内容融合、团队融合,还有营销融合。我们在平台功能上做了延伸,平台有了越来越多的玩法,客户也开始慢慢接受。“喜欢听”APP的营销兑现方式远远超过了传统广播,可以说在APP上创收手段实在太多,玩法多种多样,只要有想象力都可以玩。

  在媒体融合的今天,广播的价值应如何被认知,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不被抛弃,这是广播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广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和探寻,例如待开发的听觉市场、主播经济、粉丝经济和本地品牌的整合能力等。真正的革命还没有到来,不管从内容角度还是内容生产角度,音频听觉市场都还没有开局,也许爆发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但目前还给广播人留下了一点时间和空间。

  “听”是我们的价值观,“喜欢听”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把“听”这件事玩得风生水起,是浙江城市之声和“喜欢听”人的追求目标。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