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广电、影视行业也提出了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
技术方面,“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内容形式方面,“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近年来,广播影视、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作为“两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悉,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文艺界委员共122人,有38人都曾是十二届委员。冯小刚、巩汉林、成龙、赵宝刚、冯远征、张凯丽、奚美娟、张光北、郑晓龙等这些为人熟知的荧幕面孔都在委员名单中。他们提出的观点直击行业的热点,也揭露了现阶段的痛点。今年,又有哪些议案被提上了桌面?
今年,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4件,其中,体现民进教育文化出版主界别特色的提案16件,包括教育类10件、文化类4件、出版类2件,占提案总量三分之一。
《关于打通出版和广电藩篱,加快媒体融合步伐的提案》中指出,当前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仍然是各自为战,信息内容的采集、加工、传播等实践活动始终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部门,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在生产实践和具体实施方面,很多地区的出版和广电企业依然是条块分割,如何实现改变、突破、融合,仍是当前困扰管理部门的难题。
1、产业政策方面,以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和广电业的制播分离为契机,鼓励出版业与广电业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跨界合作。
2、优化管理方面,可以将例如《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一些制度进行合并。
3、激励机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对优秀的融合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荣誉表彰。
4、在出版、广电的融合进程中,充分重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逐步实现出版+广电+网络媒体三者的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谈影视剧创作时表示,影视作品现实题材回暖是好事情,但是现实题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镜头和笔触应该对准百姓生活。应该做好当代题材、现实题材,不能沉溺于“神仙侠”这样的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编剧高满堂
高满堂指出,“最近播出的一些现实题材影视剧,形式雷同。”他说,中国影视剧的生产很容易进入一窝蜂的套路,甚至是模仿和抄袭,艺术没有创新、没有个性。他认为,造成这样的现状,投资方和编剧都有责任,镜头和笔触没有对准老百姓。
《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近两年,中国电视剧做到了真正的“走出去”,也反映了我国国力和文化实力的增强,文化的自信使中国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外观众、影视机构、电视台的重视和欢迎。包括《媳妇的美好时代》、《最后一张签证》等电视剧都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以描写两家人之间家长里短、探讨当代都市家庭婆媳关系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很多国家受到欢迎,这反映了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了解中国的社会和家庭,希望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有关“小鲜肉”“天价片酬”“产能过剩”等词汇也被屡屡提及。著名导演郑晓龙表示,影视作品的审美,不能只关注“小鲜肉”,应该是审那些艺术创作上优秀的表演艺术。影视作品应该老少咸宜,如果光在颜值上审美,一定是有问题的。郑晓龙表示,近来更多演技派演员走进荧屏是一个好现象。
谈到演员的公众形象,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凯丽表示,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因为演员职业的特殊性,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好或坏、或正面或负面,都可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张凯丽说,“文艺工作者无论在舞台上演什么样的角色,生活中都应该努力做一个好人,一个有善心有善行的人,一个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
关于影视剧产能浪费,郑晓龙认为,中国影视行业现在面临的是如何拍出具有思想内容,能够被全世界广大观众接受的影视作品这一关键问题。郑晓龙透露,中国现在每年能拍一万五千多集的电视剧,但有一半都播不出去。如果把这些钱用在好作品的制作上,这样好剧的制作经费增加,创作质量就更高了。
2018年可谓迎来了“史上最强春节档”,刚刚过去的2月份,票房达101.4亿元刷新月度纪录。短短两个多月内,《芳华》《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几部不同类型的国产影片接连成为“爆款”,甚至“一票难求”。“两会”中,电影发展也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要提高电影的质量水平。自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年来,电影市场空前活跃。相关代表委员认为,我国正处于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期,除了做大市场,还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建议,市场容量不断增大,要进一步探索产业链更加完整、要素更加齐全的发展模式,覆盖创作、生产、制作、发行、衍生品开发销售等各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说:“与迪士尼、环球等影视娱乐综合体相比,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中后端开发,还缺乏‘长尾效应’,有待提升全行业的服务品质,追求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去年夏天,《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业内分析,《战狼2》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具有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电影工业水准。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认为,电影是高工业规格、高技术支撑的艺术产品,过去中国电影强调教化和艺术功能,对于电影的工业性、商业性、科技性没有充分重视。加速中国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进程,让中国电影大国与先进的工业和技术能力相匹配,真正以实力发展成为电影强国。这一观点,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
要加强电影法治建设。2017年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曾拍摄《山河故人》等电影的著名导演贾樟柯代表说,“电影产业促进法确定了电影的产业地位,让电影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激发了中国电影的活力”。“法律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制定电影及相关产业政策,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著名导演尹力委员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整体要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级,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国家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给电影产业的优惠政策,为电影市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中还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网络视听产业监管方式的提案》。
《提案》指出,2016年出台的《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视频网站的网络大电影、网剧、网络综艺等网络视听内容,都须实行重点网络原创节目备案登记制度,即重点网络原创节目上线前需要进行“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两次备案程序。
但新的监管方式不符合网络视听产品总量大、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与中央“放管服”精神相悖,在业内引起较大争议。
一是网络视听节目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增长速度快,审核监管难度大。
二是新监管方式需要进行两次备案,两次备案的审核周期均为25个工作日,如果节目需要修改,则时间更长。
三是内容审核标准不明确。
四是由于需要提前备案,引进的很多境外剧只能在国外播放完之后,才能进行完整的备案,导致引进的很多境外剧很难在国内同步更新。
针对上述四项问题,四项建议被提出:
一是总结传播规律,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制度。首先,在文化安全问题上,按照节目题材进行分类管理。其次,网络视听产品的内容监管,在保证内容安全的基础上,可考虑在审查方式、监管手段上进行区别和优化。再次,应当从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角度,采取“力保头部、兼顾长尾”的思路。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严格问责制度。目前,我国网络视听产业监管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和对内容传播的备案审核两个方面,而对网络视听节目的事中事后的监管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
三是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提升大规模数据搜集及分析的能力,开展动态监测、举报投诉处理甚至线上听证、处罚公示等。
四是强化判例借鉴,建立监管大数据库。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建设视听节目监管大数据库,使网络运营商可以查询已有的相关判例和判罚数据。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