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6日,“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CIAC2023)”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智慧广电 未来视听”为主题,彰显视听行业文化科技特性,全景展现视听行业科技创新和视听发展趋势,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产业中心。
活动期间,我们邀请到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就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分享。
图为: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您好,李主任。刚刚您在“一带一路”视听服务创新论坛作了发言。请您对本次发言中的最核心的部分跟我们做个分享。
李缅:您好。刚才我在“一带一路”视听服务创新论坛发言中,最核心的部分讲的是围绕“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经验分享,加强升级建设的设想。我们有三点考虑。
第一,关于合作机构和合作内容方面。2016年4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国际机构在北京成立了“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联盟业务以节目播出和栏目合作为主,比如我们与海外共建的纪录片栏目《丝路时间》,已经是联盟合作的经典项目,同时我们也有相关的影视交流活动。今年的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结合联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计划拓展合作领域,融入更多元的合作内容;利用我们多年积累的合作伙伴、国际资源,把主题进一步扩展,深耕、拓展文化领域,以文化人,促进民心相通。
第二,关于传播渠道方面。原来传统的传播渠道是以电视媒体为主的,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互联网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移动端上发力,把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内容创意设想结合起来,除了原有纪录片以外,推出更的短视频、微纪录作品,包括影视剧集、动画漫画等,并以更多互动形式进行内容的推广与传播。
第三,关于面向的受众方面。主要发力方向转向青少年,全球的Z世代,希望能够影响这个掌握全球未来的群体。所以,在节目的新视听技术方面、内容方面,我们更希望根据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收视习惯、消费习惯,来进行项目的设计、产品的研发,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真正吸引年轻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面向青少年的媒体传播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这是我们三个层面的设想,也是我们在努力实践的工作。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在“一带一路”视听服务创新方面,您认为目前发展较为突出的领域有哪些?哪些方面有较大创新空间值得去探索?
李缅:目前,“一带一路”的服务视听包括了内容的译制、中外节目合拍、海外传播宣推、人际交流等各种的影视活动,各个方面发展得都很好。我有几点想法和您分享。
第一,我们谈的是“一带一路”视听服务。五洲是一个专业的国际传播机构,现在我们向“一带一路”做更大的发力,所以,首先就要了解服务对象,包括部委、地方宣传部门,了解如果他们要向国际进行自己的文化宣介,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五洲多年来从事专业的国际传播,但是仍然需要与把自身的专业设想与服务对象的具体诉求充分沟通。很多地方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介绍出去,无论是内容、形式、效果,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就需要我们要用专业的方法能够让外国观众接收到,听、说双方都收到满意效果。
第二,在新媒体技术方面,要进一步把新技术和新内容做更好的融合。很好的纪录片,我们在传统媒体电视上播出以后,到新媒体再播出一遍。我认为这并不是适应新媒体的播出方式。新媒体一定要有适应它的、新载体展现的形式。随着媒体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做内容的人也一定要不断学习,了解新技术;同时要培养国际传播的年轻人才,发挥年轻人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先进性优势。
第三,是关于数字经济。今天的发言中很多嘉宾都谈到了数字经济。我最近也在全国范围做了一些调研,一些地方上想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出去,他们其实更希望以产品的方式对外推广。如何让这种数字经济赋能于国际传播,赋能于文化传播,是迫在眉睫的一个课题。现在大家都在向着这个方向探索和努力。我认为,“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深层含义其实是向外输出其所蕴含的理念,也就是“文化理念走出去”。我们要让我们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卖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所以,这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媒体合作有两个关键词——“互动”和“共享”。
互动,即一定要把中外交流同彼此的诉求关联起来、流动起来。单方面的输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推动这种节目的互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真正促进双方的了解从而达成民心相通。
最近,在广电总局的支持下,我们推广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跟着地图去旅行》。全国的很多电视台都已经播出了这个节目,他们也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够作为播出这种互播节目的平台。我们的节目《跟着地图去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熊猫剧场》栏目播出,一年52个小时。可以说,这是我们双方的一个开创性的成功合作,而也正是通过这次成功的先例开启了我们后续能够有机会不断向外输出更多优质文化内容的新时代。
共享,也会遵循国际市场和行业规则,把我们的文化产品向全球推广。我们为国际传播建设“影像中国”数字数据库已经十多年了。这个库里积累了五洲历来年的国际合作影像资料,我们将以之为依托,推动创新建设中外视听节目交流互播机制,鼓励联盟成员间以商业方式资源共享,联动播出。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您刚才的分享中,谈到不少有关联盟的情况,您可不可以专门就此给读者做些介绍。
李缅:7年前,五洲传播中心联合16家国际机构的代表签署了“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倡议书,倡议打造文化精品,致力国际传播,共同弘扬丝路文化和精神,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构建“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是对“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沿线各国人民信息需求的热切回应,凝聚共识、智慧、力量,打造更多影视精品力作,共同构建跨国播出网络,讲述好丝路故事,传播好丝路文化和精神。
经过七年的建设,目前联盟成员已达到105家,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境外机构86家。通过这一平台,五洲累计联合境外50多家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了《丝路时间》电视栏目,将1000多小时的中国精品节目译制成19种语言,面向全球6亿多海外观众播出。播出节目种类包括纪录片、短视频、纪录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公益广告、综艺晚会等。五洲与联盟成员机构开展了境外电视栏目共建、主题交流活动、纪实节目IP开发及国际联合制作等务实合作,并通过联盟季刊以及信息推送等机制紧密联系。2023年,五洲与联盟成员合作推出《丝路时间》首个境外新媒体平台“视界网SIGHTZONE”,主要面向欧美地区进行传播。
联盟在境内外举办了30多场媒体合作主题交流活动,包括在阿联酋、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法国、葡萄牙、匈牙利、波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打造了“中国——中东欧”主题圆桌会议、“活力丝路——构建21世纪青年丝路文化交流合作”主题论坛、“相约五洲——向世界讲好我们的故事”、“视听北京”——精品纪录片全球展播季等品牌活动。接待来自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地区的部长级和电视台台长级别的境外嘉宾和媒体从业人员500多人。五洲是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中方理事单位之一;联盟还积极与巴西内容联合协会、英国PACT贸易组织、芬兰影视创意组织等国际组织展开联络,在推动影视内容走出去、深化国际媒体合作发展、增强媒体产业对接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联盟采取共同发起、联合制播的方法,推出了精品纪录片《丝路美食之探寻米踪》,开创性地推出纪实轻综艺节目类型,创制了《跟我走吧朋友》系列。结合新媒体传播推出《追寻美好生活——请到我的家乡来》短视频系列节目。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联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互相交流的平台?
李缅:是的。我们这个联盟平台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平台,而是一个通过双边、多边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的平台。联盟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的。为了让联盟更好地发挥汇集和传播的功能,高质量推进创新建设“一带一路”视听服务,我们也在调研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把联盟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把这些设想一一落实。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谢谢您接受采访。
李缅:谢谢。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