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元投资获得59.32%股份,成为文化中国第一大股东。文化中国随即改名“阿里影业”。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原来的文化中国的电视购物广告、手机增值业务等已被停掉、变卖。而淘宝电影、娱乐宝等相关业务则被纳入阿里影业。现在,阿里影业搬到了北京亮马桥的新写字楼,阿里影业CEO张强接受了腾讯科技的采访,他表示:“从文化中国到阿里影业,公司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从传统行业跨界到互联网圈,原中影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张强认为自己的互联网转型“非常幸运”。“这是对我洗脑的一年。我看见互联网正在对各个行业进行渗透。很幸运见证这些。”张强说:“中国电影今年有了巨大发展,票价的降低,电影质量的提高,互联网做了很大的贡献。”
而近日,阿里巴巴在文化娱乐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收购优酷土豆,造访芒果TV。而阿里影业在阿里巴巴整个战略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张强透露,马云对阿里影业的希望是要做不一样的电影公司,而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国际化。阿里影业明确表示要做国际化大电影,用国际化的人才、做国际化的IP,不一定只拍中国的故事。
面对国内优质的IP基本抢光的局面,张强表示,阿里影业的应对策略是在全世界买IP以及自己造IP。他透露,目前以在一些英美IP上有所布局。
对于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张强向腾讯科技表示,优酷土豆是特别好的孵化平台。“优酷土豆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优土就是阿里集团的电视台。”通过优酷土豆的网络剧,可以帮助打造有苗头的IP。张强还透露:“我们计划开辟喜剧剧场,青年导演在优土上拍网剧,通过优胜劣汰选拔出优秀者来拍电影。”
而就在本月4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将把淘宝电影和娱乐宝两项业务注入阿里影业,交易总对价为5.2亿美元。待阿里影业独立股东大会通过后,上述交易即告完成。对于这两大资产的注入,张强用“一头一尾”来概括。
头就是娱乐宝,是一个众筹工具,有利于阿里影业的制片业务和新人培养业务结合起来。尾则是淘宝电影,是电影发行方面很重要的工具。对于阿里影业打造“平台型”的公司很有帮助。
目前,阿里影业有400多名员工,娱乐宝60人左右,淘宝电影100余人。
对于未来的计划,张强表示,未来会保持一个很小的量,“挂阿里影业的logo的大片明年也就1-3部,我们最基本的制片方针是与国外合拍,向他们学习,通过这样的合作,在关键位置配备中国青年导演,让他们去学习,我们想培养中国的新人才。”
“阿里影业在制片方面与别人不一样,我们的制片将来数量不会多,一年三部左右”,阿里影业CEO张强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未来阿里影业会按照三年一个节点的节奏发展。
阿里影业的这一策略与其他电影公司一年推出二十几部片的策略不太相同,张强认为这也是当初马云要做阿里影业的初衷。“马总投过华谊兄弟,他是最早的大股东之一。如果说还是做传统电影完全没必要做阿里影业,做阿里影业一定是做别的电影公司目前没有做的事情”,他说。
张强将阿里影业策略总结为少而精与三年一节点。
阿里影业的制片策略是一年三部左右的量,对此张强解释其背后是做超级IP的策略。他称虽然阿里影业的数量少,但都是成系列的超级IP,张强认为这种策略可以降低风险。
“今天支撑好莱坞业绩的都是超级IP系列片,比如《蜘蛛侠》、《变形金刚》、《复联》等。如今是以IP为主要核心竞争力,甚至不依赖导演,换个导演观众也能接受,比如《速度与激情》。我们未来希望大片做到这种程度,这样公司在制片方面基本的盈利才能得到保证”,张强说。
在此策略下,张强表示阿里影业的节奏是小步快跑与三年一节点。他表示一个大电影从策划、运作到最后见效至少需要三年,因此他认为阿里影业创办三年后会是一个阶段。
今年上半年,阿里影业启动了两项已IP为核心的项目:《摆渡人》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并正式发布《古剑奇谭2》的制作计划。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