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转型和变革的浪潮中,广电如何突围

导语:2014年的广电,除了持续舆论漩涡的困境之中,电视广告开始负增长,电视用户开始净流失,恐怕行业基本面的最大变化所带来的就是广电的突围追求。或者说,无论是局中人的明察秋毫,还是局外人的雾里看花,都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拯救广电”的口号。

  2014年的广电,除了持续舆论漩涡的困境之中,电视广告开始负增长,电视用户开始净流失,恐怕行业基本面的最大变化所带来的就是广电的突围追求。或者说,无论是局中人的明察秋毫,还是局外人的雾里看花,都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拯救广电”的口号。

  其实不仅是广电,电信运营商在这个转型和变革的时代,也体现出对“互联网思维”更特殊的渴望和追求,那篇疯传的《拿什么拯救电信,IT还是互联网》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关心。

  相比电信,广电在信息化领域更为落后,在体制机制方面面临的束缚更严重,那么又拿什么来拯救广电呢?

  靠政策拯救?

  说起政策,就绕不开三网融合的话题。按照国务院的三网融合推进计划,我国三网融合将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对应的是,2012年工信部对第一批试点城市发放了关于“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输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的批复,也就是说获得了开展上述三个三网融合业务的准生证。

  第二阶段: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目前三网融合正处于第二阶段,2015年也是三网融合具有试点意义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过了2015年就没三网融合什么事了,你广电也好、电信也罢,该干嘛就干嘛去。

  三网融合已经5年有余,可是过程却是磕磕绊绊。从三网融合1号文到43号文、181文、204号文,广电电信在政策管制上交锋不断,但又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效果,跟政府当初的目标可以说是谬以千里。

  广电认为对电信进入视频业务放的过宽,而又不在宽带、语音业务上进行实质性的双向准入。电信认为对广电视频业务管的太死,而宽带、语音等政策没有调整的必要。双方都不爽,都认为三网融合政策对己方不利。

  有消息称,目前工信部正在紧急对第二批试点城市发放相关业务资质,而广电总局也快速向电信发放了IPTV传输业务资质。结合三网融合试点规划来看,恐怕并不是三网融合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而是各部委的应付检查之举。

  本来可以是最大政策红利的“三网融合”都指望不上了,那些所谓利好广电的181号文、204号文等更是网络携民意的意淫罢了,广电其实是内容审核制度的受害者,是盗播泛滥的受损者。

  退一步来讲,即使这些是保护广电的政策,但是与大的产业趋势和用户体验相背离的政策保护真的就是对广电有好处吗?

  政策,以前不能,现在不是,将来不用指望来拯救广电。

  靠对手拯救?

  三网融合没能拯救广电,倒是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对手成为拯救广电的对象。就像今天又传出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并、移动和广电合并的传闻。更加令人蹊跷的是,这次传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之大,在以前的谣言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联通涨停,广电网络、湖北广电、天威视讯涨停,吉视传媒、电广传媒等也是大涨,连身处H股的中国电信也是涨势喜人。

  不过再厉害的假消息,它终究是假休息,工信部和广电相关人士的辟谣也说明了这点。其实这消息传了不知多少次了,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绝对忽悠的假消息。但资本市场和媒体的反应,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于广电借助外力的期待,靠广电自身力量已经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了。

  靠移动这个竞合对手(宽带上的优势互补,视频上的错位竞争)来拯救广电靠谱吗?笔者认为,这是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的。移动的劣势在于宽带(主要受接入网限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推广IPTV、宽带和运营捆绑套餐,这对中国移动构成了严峻挑战。

  而广电有打压IPTV的视频业务,有丰富的接入网资源。因此从驻地网资源上来看,移动可以和广电形成有效互补。对于广电来说,缺乏宽带出口,这个恰好是移动可以提供的,通过与移动合作,可以提高互动电视业务发展进程,应对电信IPTV的竞争,从而提高用户ARPU值,增加收入。

  在三网融合中,移动和广电确实是越走越近,先有中国移动和CMMB的合作,后有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移动一起合作发展宽带的案例,也有移动将自己的语音业务和广电的视频业务、宽带业务打包销售的案例。

  但逻辑是一回事,是否发生又是一回事。这种合并重组的操作性那也是相当复杂,涉及到国产党产问题,涉及到四级办管理问题,更是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哪有那么容易。

  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各地广电虽然传统业务渐遇天花板,但真正体会到切身之痛可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一方面通过营销挖潜,一方面可以吃吃以前的老本,也犯不着将自己的脑袋挂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不过2、3年之后可就不好说了,除了转型成功之外的,那些政府不管的网络公司,好一点的被兄弟单位给“纳妾”了,差一点的可不就是要找昔日的竞争对手去活命吗?而移动可是个不错的勾搭对象。

  所以说,靠对手拯救广电,起码现在是不现实的,最多是相互扶持。

  只有自己救自己

  靠你靠他不如靠自己,广电要有直面艰难的雄心,要深化改革,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要有融合转型的魄力,找到突破口,这才是最靠得住的。

  首先就是体制机制的改变,官本位思想的转变。适应互联网化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要有接地气的东西(无论是政策,还是产品、栏目、服务)。

  同时改变原有根子上是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实行“按贡献所得”的激励导向;改变原有的以“投入产出比”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增加“用户+趋势”维度的考核体系;改变原有臃肿的层级化架构,实行以产品为中心的扁平化架构,二、三层就能直抵一把手;改变原有的职能化导向的分工体系,实行以“端到端”为导向的分工体系,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上去发挥效用。

  其次就是加速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

  连习大大都说了,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也就说,注重顶层设计,广电要触网、用网、占领网,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思路、新平台、新终端,创新的办法为突破口,加快做好增量倒逼存量、带动存量、盘活存量,进行台网融合、跨域跨界规模扩张打造千亿传媒集团,壮大自身实力,扩大影响力。

  三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实现产品内容、云+端和服务渠道的整体协调发展,练就过硬的内功。

  在产品和内容上跟上互联网的更新迭代步伐,对操控体验、播控体验、服务体验有实质提升,不再源头上落后,不搞假大空,不玩花架子。通过云+端的方式解除终端桎梏,同时有效挖掘终端的能力,提高产品和内容部署的易用性,提高原创及现象级栏目的整体集成水平。

  同时在本地call centure基础之上拓展互联网、网格化等服务形式,实现无缝隙的覆盖,落实需求市场化、生产集约化、服务个性化以及公益服务社会效益的均等化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化。

【责任编辑: 徐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