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TV台长论坛与第二届中国台网融合高峰论坛”于8月27、28日两天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综合楼226举行。本次的论坛以及峰会紧扣BIRTV2014“媒体的期待、我们的行动”的主题,希望搭建一个国内外电视产业发展交流的平台,探讨共赢合作的发展之路。
在28日下午的第二届中国台网融合高峰论坛上,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做了题为《移动再造广电》的演讲,他表示,体制创新对电视台来讲就是一句话,把所有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形成新兴传媒集团。混合所有制,再厉害一点就是跨地域经营。
图为:中广互联CEO曾会明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包包的主持,很难得能请到包包来。我分享一个主题“移动再造广电”,昨天上午我说了一下,“移动生产力丛书”,我作为组织者希望和专家、运营者把“移动再造广电”这本书编出来,今天确实是抛砖引玉的个人的一些想法。我想谈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视频新媒体还没有出现。
第二,移动究竟如何再造广电。
第三,DVB+OTT。
我个人还有个抬头,DVB+OTT论坛乐得秘书长,后面我会再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什么是视频新媒体?
视频网站是不是新媒体,手机电视是不是新媒体,OTT TV是不是新媒体,IPTV是不是新媒体,高清互动电视是不是新媒体,现在大家都在讲一云多屏是不是新媒体,我用微博、微想分享我的视频,包括广电在座的App是不是新媒体,我在这里是打个很大的问号。
他们究竟改变了什么呢?从单向的广播到双向时移和互动,从单向整频道的观看到碎片化的切条,不用看新闻,看30分钟的新闻联播,抽出一定来看,同时频道的品牌也在发生消解和发生变化,我由频道改成这种方式之后,有效播出时间变成可以提供无线的内容,传输方式以原来有线地面卫星为主这样的方式,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传输;原来在家里可以看着大屏的电视来看到随时随地能观看。我认为变化无非就这么多,还有从原来我自己一个人观看变成可以分享,可以评论。最后这一条我觉得还是离新媒体比较接近一些。
他们没有改变什么?
刚才的改变是一些外在的产业环境和技术环境所带来的,包括的网络的款待化、泛在化、编解码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的提升,存储成本下降,终端的智能化,给传输渠道、传输方式和接收方式带来改变。但商业模式还没有真正的改变,还是以广告为主,部分付费。整个网络视频到现在也就是一年不到200亿,100多亿的广告收入。这样一种它是创新吗?我认为它还没有真正创新,只不过从作口袋到右口袋,由原来的有线电视到IPTV,到了互联网电视。
目前所谓的“新媒体”,其实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包括突破了时空的一些限制。也就是说我认为它还不是真正的新媒体,真正的新媒体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它已经可以抢得先机。
(图)这是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在前段时间报告里的一张图,他认为视频传媒产业结构优三大块,一是版权产业,版权分销卖内容,二是广告产业,三是渠道与平台产业。我觉得新媒体可能在渠道和产业可以由很多文章可做。渠道与平台产业他有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PC端平台产业的划分,广告行业背后也会有大数据出现。
既然抛的这块砖,前面都不是新媒体,什么是新媒体?我们来做定义。考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货币需要理念以及理论层面的思考。2004年十年之前就在会场旁边皇家大饭店我组织了应该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次,至少是广电第一次的新媒体论坛,当时我请这些专家谈新媒体概念。一个投资的哥们儿说什么是新媒体,让我说不挣钱的媒体就是新媒体。这是十年前投资方对新媒体的说法。
当时在会场上我的定义是:“新媒体是技术+资本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挑战”,有钱,有VC,有投资,掌握了互联网等等相关技术。后来我又讲过一个概念,新媒体是掌握先进传播工具的媒体形态。实际中广互联研究部门叫中广研究对新媒体有个定义:新媒体是受众通过数字化手段广泛参与的媒体形式。为什么我们去强调受众的参与呢?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新媒体。我谈谈我心目中个人的看法,视频新媒体是什么样。
第一,一定是深度参与,受众不仅仅是内容的传播,对内容进行传播,进行评论,而且它能够深入、深度地参与到内容的策划,比如像用众包的方式,包括制作、植入的广告,植入的商品,一个内容制作的投资,比如众筹能够深度参与、影响、改变内容的进程乃至结果。比如观众的深度参与,像《中国好声音》后来的现场很多投票还是蛮透明的,如果让更多的观众拿起摇控器去投票,就像当年超女发的短信一样,把这样的技术更无缝对接和参与,用户是能够改变应用结果的时候,这种黏性不是现在所谓新媒体每能够带来的。
第二,充分强调它的入口价值,以点石为入口,但不仅仅是电视,电视里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与相关的资源、相关的价值连接起来,这是真正的视频新媒体,对于视频媒体的终极未来。当然这个词我等于没说,我把它叫智能媒体。昨天互联网产业联盟李易在这儿讲,智能电视怎么能叫电视呢?我个人的理解,不仅仅是视频媒体,互联网媒体都逐渐在以人以为中心,原来是以广播电视为核心的,现在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们要收敛的,现在在碎片化,碎片华不符合人性和人健康生活的,一定要有收敛,能够聚合碎片化,聚合你关心的内容,和这个内容相关与你关心的人的内容,它能够呈现给你每个深独特的智能通道,甚至能感知你的情绪。有一些很容易实现,说你过生日了,在智能电视系统里设定之后,回家打开它会有生日的一些祝福、音乐,甚至要感知你的情绪,当然通过传感器,在保护安全隐私的层面下,看到你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分享朋友圈,或者吐槽,能够给你安慰或相关节目推荐给你,这是未来的智能媒体。它的核心其实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些比较理论化一些。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冰桶挑战”,奥巴马没同意,一堆大V,还有一堆人说“冰桶挑战”浪费水,底下哥们儿说烫伤者挑战“冰桶挑战”,我们浇浇水来试试,这不恰当,但问题的传播者和散布者不太清楚自己是哪一个,原来你是观众,@之后你就成为传播者和参与者,所以,新媒体的内容将来也需要这种深度的参与。
这里简单讲一下互联网,今天主要是讲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或是移动互联网,我认为它的核心是两个字“效率”,连接带来的是效率,而效率体现的就是生产力。美国经济学家李福吉(音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里提到,之前生产力主要要素就是机器和工人,他们的能力、绩效决定了你的生产力,这次生产力原来100%的东西变成14%了,原来80%的是效率。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物联网与万物连接,解决的是个无缝连接。昨天李易赠书的时候说我给几位副台赠书,照片要微博发一下,分享很不方便,他要把卡插拔到编辑电脑里,再压缩成小一点的图,再同步到手机上,再传出去,比较麻烦,这是无缝的连接。右小角放了一个4G的相框,这是可以定制的。你用一个拍摄软件,拍完之后你可以选择是不是可以上传。比如说家里老头老太太希望我的一些生活状态能够分享给他,自动设定的程序就能够无缝连接了。像我们的网站在做图文直播也一样,一个照相机完全可以通过一段程序的设置,自动裁成多大的照片,他就上传到我指定的目录下,后台系统,速记记录的文字可以实现整个图文化直播的,简捷到无缝对接的问题,这就是效率,就是生产力。
互联网是大脑,这是美国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教授提出来的,他说他不仅仅像,他就是。我认为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入口,大家都在抢入口,不管是门户网站、QQ、微信、电视界面,机顶盒开机界面都是入口;二是信息流,信息流来说,重要的一点,这些入口不一定都是你,但你可以控制这个信息留。像阿里他能够把OTT盒子把你的订单分发给楼下的小卖部,货物由小卖部解决,所以信息流可以拉动物流的,所以互联网的核心就是信息流。智能和智慧,卡斯特罗和深蓝下棋,计算机第二赢了,现在实验证明人脑真下不过电脑。这是我上中学时的一个新闻。右边的是梅西,梅西踢球不是靠计算的,落点我靠抛物线怎么样,靠再快的电脑也不行,它靠的是人的智慧,靠的是神经元的反应。
从智能到智慧。
我们谈媒体的未来。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身边的空气,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和工具,阶段性上它会成为一些公司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前段时间我和一位IBM哥们儿说,他说云计算都不会成为核心竞争力,都会成为基本开放的能力和工具而已。真正要到智慧要靠什么?左边有个图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这是原始的脊椎生物七鳃鳗,它头上有7个小洞,用它的脑细胞,芝加哥有一个教授用它的脑细胞来控制机器。所以,他们研究的是神经元计算,从神经计算到神经元计算的时候,那时候也许围棋就可以下,现在电脑下围棋是一点戏都没有。计算方式不一样。
移动融合再造广电。
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生产力,我非常认同也受益于这本书的观点。前面相关部分已经讲了。我自己都在用,一周前我和负责市场的副总编去昌平很远的地方拜访杰成世纪(音)了董事长徐自泉(音),那天没有车,我用PP租车,早晨7点多钟去提车,我从提车到还车,连车主都没有见过,也没有见过一家公司全部完成了,之开车门。网上付费以后,我的驾照被认证过的,我就可以通过软件一按键,车主一授权就还车了,走的时候把车钥匙扔到车里,门一锁就行了。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车主完成这个车根本不用额外的时间,该上班上班。
这是楼下不用门店的快餐店,一样,你订快餐,通过App订完了,它会发给你一个密码。软的东西和硬的东西通过数字化以后一切皆可。英国一个在大街上的屏幕,能够App10元那边就可以给猪和羊投饲料,跨越失控的连接。
移动生产力四要素:
1、任何状态中的人都能投入工作。
2、形形色色的智能机器。
3、基于大数据的管理。
4、泛在的无处不在的网络。
这已经成为生产力。在美国已经把互联网谈到工业互联网,德国在谈工业4.0,都是把互联网提高效率,这种无缝连接应用到各个产业,受到就是工业上。
回到我们行业,移动这个东西怎么再造广电呢?
移动的含义。
我们制作内容的人是移动中的人,我们能不能随时随地快速投入工作,接受电视服务的人是移动中的人,能不能一云多屏去分发,移动应用的位置(LBS)、周边的新闻、周边的信息、周边的商户商圈、商品能给我们提供新闻爆料和商圈的东西,这是大致我们可以思考移动与我们有关联的东西。
用移动生产力四要素分析广电。
1、任何状态中的人,昨天江苏总台顾台提到,江苏500名全媒体记者,全部配备智能手机,用Pad装他们的新闻客户端,这让任何状态中人能投入工作。今天已经听到多个台不谈到他们的制作设备很多在云化,我原来通过PC,通过非线编的设备才能编节目,现在用专业PC和设备合二为一了。任何状态中的人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人,所有的用户你是否能让他们形成众包模式的新闻爆料。
2、智能机器。今天我们有组委会的摄象机,它有无线传输,会传输到组委会那边,我们现场一些内容会在组委会的展馆、屏幕上呈现。也许现在哪个人对着屏幕,指着这个人胡说八道在骂我也不知道,信息已经传过去了。还有更多的字母,字母形成文字,通过语意分析,切成关健词,然后自动切条,自动标义,相互关联等等,都能智能化。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
泛在网络,广电还建不了网络,700M还只是做一些实验,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大数据不用多说,没有用户就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也就没有电视的未来。电视的服务是连接了内容和观众,这种连接现在我们来看,包括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连接,我形成一个关键的推介,看完这个片子,看这个演员和导演其他的片子,观众与观众的连接是社交电视,还有内容与观众的连接,观众怎么样深度参与到内容里。
大数据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商业的终局是C2B。
这句话是马云讲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举个例子,众筹也是C2B,我们这个行业也做过很多众筹,电视台之前对比较靠谱,比较看好的电视剧,电视台几家卫视会联合投一部分,实际是初期的一种众筹。
电视台怎么把观众变成用户?
现在获得用户的途径很少,有线网已经有用户地我们和IPTV合作有C3的接口,这对电视台涨用户来讲永远不够,如果把IPTV作为挣点小钱买版权的业务是可以的,作为电视台能获得用户的事情,至少到今天是完全做不到的。这个业务在台里的定位大家要重新思考。自我发展,自己做App,我认为这是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城市的无线苏州、智慧无锡,山东做的爱青岛,爱潍坊,很多地方都在这么做,通过城市门户掌握用户,再通过这些用户反哺电视台,参与到节目的投票,节目的调查等等之中。
电视媒体移动生产力挖掘难度更大了,为什么?
厉害的O2O,现在更多的说法是线上到线下,就是“互联网+”的概念,但对电视媒体几乎是没有线下的,这是要命的问题,内容数字化、传输数字化,物流数字化,不能通过线下核心去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比如携程没有航空公司,没有飞机,没有酒店,他卖订单,航空公司自己会做,包括酒店连锁大了以后自己会做业务平台,所以携程下一步会很危险,这就是线下到线上之后厉害的地方,但电视媒体比较难。
怎么来做?给一个思路。
刚才讲的连接都是提升效率的连接,但还有一个连接是商业模式的连接。举例车联网,这是中国移动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杨景老师提出的,他连接了汽车、公安、交通、运输、停车、加油、旅游、信贷等等。连接了之后把它们做成了统一的大的商业模式,形成多边契约,大家一起来配合,然后大家来分享。这就是商业模式的连接,通过连接它不仅仅提升效率,而是把它变成商业模式的连接,我认为这是视频作为移动,作为连接很好的突破。所以,我说让连接来得更广泛一些,不仅和观众连接,与内容连接,与资本也要进行连接,更重要的是与社会资源进行连接,这就更广泛了。电视广告是我们主要商业模式,广告后面都是商户。但我已经有入口了,已经有信息流了,我能不能通过信息流介入交易,能够和这个生意、物流、资金流有干系呢?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要发挥我们直播频道的优势。
直播频道是反碎片化的,我们能够固定时间看,它实际有好处,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也可以聚焦眼球规模同步性效应,碎片化就有这样的效应,它的广告价值就低。我的一个建议,电视台是不是可以考核有线网直播的互动,因为有线电视网已经有用户,我们电视台新媒体的目标就是把观众变成用户,你已经有用户了就可以直奔目标而不是找到用户区做用户运营改变我的内容。
在国外欧洲有HbbTV,日本有NHK做的Hybridcast等等都是这样的做法。现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几家互联网牌照商已经形成产业联盟,在这里我诚邀感兴趣做直播互动和电视台通过机顶盒、用户直接做直播互动,直接做一档节目,通过用户参与投票能够改变节目进程和结果的实验,感兴趣的可以找我们。
没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所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就是扯淡。
体制创新对电视台来讲就是最后一句话,把所有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形成新兴传媒集团。混合所有制,再厉害一点就是跨地域经营。
谢谢!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