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谷虹:DVB+OTT背景下的有线网平台战略

导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谷虹表示,广电转型必须以有线网为主体,用信息技术和平台模式全面再造广电。对于互联网,对于外在开放的力量,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个和迎接挑战,这个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6月12日-13日,第三届“融合创新研讨会暨首届智能网关与数字家庭发展论坛”在广州市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除与全国各地的广电同仁共同研讨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之外,还对智能网关技术与数字家庭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在12日下午的“DVB+OTT案例分析、商业模式分论坛”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谷虹做了题为《DVB+OTT背景下的有线网平台战略》的演讲,她表示广电转型必须以有线网为主体,用信息技术和平台模式全面再造广电。对于互联网,对于外在开放的力量,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个和迎接挑战,这个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图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谷虹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座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作为学界唯一的代表参加业界的这样的一个盛会,今天上午讲了整个视频产业的大的趋势,下午听了非常多位嘉宾的演讲。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作为一个学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说一下在DVB+OTT背景下有线平台战略的一些思考。

  讲到这个主题,是我在2008年关于三网的研究,三网络德国研究在中国是很早提出来的,从2008年到2010年,主导一定要往下面推的,这个过程当中,几年里面,有一些是高潮,有一些是低谷,有人说三网融合没有解,我们很多的会议可能把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为什么在中国这么难推进,这其中利益的纷扰,还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是我们最现实的国情。三网融合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纠结于两网的融合,我们总是讲广电最大的对手是电信,如果只是聚焦在王网融合的话就没有解。

  我一直有一个观察,在三年和五年提出很多的观点,当时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承认与否,三网融合最终可能就是最大的无形的竞争对手,是互联网,是互联网产业,我们今天看到的微信,现在还有微话,已经通过OTT的方式进入电信的核心产业,以前电信很有钱,但是现在危机感很重。

  互联网产业以及它的的各种应用,在无形的过程中嵌入到封闭的产业。广电需要转型和升级,离不开技术,我的观点技术像我们的双脚,我们可以跟一些公司的合作,可以很快地步入信息时代,我们的管理机制,我们的组织架构,我们的业务体系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广电企业的文化基金,还停留在小农时代,脚走得很快,思维方式跟不上,人是斜着走的,这是一个很严峻的局面。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先来解决大脑的指导思想的问题,我们的产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互联网,面对电信,这里有一个以平台战略的方做一个产业融合共生的宣传,中间说到的是一个平台机制,是一个架构的重组,最后才是落实到非常实际的技术层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技术搭配信息管理平台,我觉得技术是为我们的战略和组织架构服务的,这个落到实处就是生产、集成播控运营的中枢。

  关于如何,三网融合的话,很多的传媒业,包括电信,也是这样,讲到三网融合都会产生两种误区、第一种误区就是盲目地乐观,于是引发全面扩张的发展战略,现在报纸也提,要做视频,要做全媒体,包括新华社也做自己的电视台,三网融合了之后,什么都想做,大到中央级的媒体,小到地市级的媒体都想做全。第二种误区就是极度悲观,觉得互联网太强大了,前些年不把互联网带一回事,现在觉得太悲哀了,不融合的话是等死,融合的话是找死,很多时候这个方面还着一些思想的疑惑。刚才段总讲到垄断的产业,这种典型的小农思维,今天论坛的主题非常有意义,我们必须跟开放的资源进行对接,而形成一种基因层面的融合共生,这个是基因层面的连接,用完全新的思维方式面对产业发展的困境。

  从刚才的发展战略,最根本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改造,为什么从以前封闭的状态变为开放的,这是源于三网融合,是比较封闭的,是比较困乏的,我们可以以产业链的竞争思维,我在产业链的某种环节,比如以前的电信,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当以前是困乏的资源,由于技术的发展,你可以通过电信走,又可以通过广电走,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走,所以当这一些资源,传统的企业不知道怎么赚钱了,反而在这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是游刃有余的,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经常评判一种互联网思想,是没有找到互联网思想精准的东西,带来了思维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适应了我们的资源从匮乏的状态的发展,从组织关上是从层面控制到对等协作。

  我们说三网融合,我认为三网融合带来的最深刻的产业变化就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我们以内容为王所有的竞争战略在未来的融合产业中将不再适用,内容的融合没有王者,这使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产业主导权的地位。

  刚才讲到一个发展思维的问题,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要想从发展战略的方向来说,我们的广电产业,或者未来的融合产业融合到一起的话,架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看到最内层的就是以广电有限网络和电信网络为代表的一级的平台,是一个基础的网络平台,第二层的平台是属于一个基础技术的支撑平台,包括我们的操作系统,包括一些智能网关,包括一些定位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第三层是技术业务的支撑平台。第四层是我们最熟悉,内容产品等等一些应用。在这样的层级架构中,越往内层,对于整个融合产业产生的吸聚更强,广电在这样的版图中,它的资源位可以说是占据了非常好的位置,这些东西还没有以一个平台的方式去运营,去转变,我们有这样的资源,有这样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去盘活这些资源,我认为广电的发展战略,内OTT和爱OTT的问题,内平台化和外平台化的问题,内外联动,盘活现有的运营资源,外平台化,基于中心的网络,以技术支撑平台向外辐射,形成对于社会开放资源的全面的吸聚。

  内平台化的战略,我们有两个误区,作为广电产业的整体来说,分则俱亡,网络沦为管道,电视台沦为内容生产的“黑煤窑”,这个也是很严峻的局面;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说,如果可以以基因融合的方式真正联结在一起,可以盘活内部资源,实现灵活的共享和组装,实现大规模敏捷生产开发的产品价值网络。

  外平台化,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缺位与越位并存,我们的有线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定位在一个管道和技术维护的角度,我们可以做的东西很多,以及最重要的通过我们的技术网络可以收集特别多的用户的数据,数据就是我们的资源,就是我们赚钱的宝贝,我们对于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以及跟运营的很好的结合,我们的有线网还有非常大的可能的空间。我们可以开发一些语音和体感的控制。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很重要的技术领域没有人做,但是我们一头冲向了外延的,我们要做电子商务,这些对于我们的有线网运营商来说并不擅长。

  广电是这样,电信也是这样,要做平台,把平台模式作为一种商业价值,嫁接在封闭的体系中,必然是有限的,与传统体系的诸多环节产生排斥,只有把平台的思维方式作为新鲜的商业血液注入到产业中,有机改革,才能胜出。

  关于平台机制我很快速地说一下,平台机制,从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和运作流程上要改变传统能量的套路,从传统的生产企业,通过一种以小微组织为核心的非常灵活的组织架构来改造传统的企业,这是我们传统的电视台广电企业都是这样的架构,有没有可能改变成一种以这种自组织的模式为形态的,以频道为单位,到以内容为单位。运作流程方面,从一个线性加工变成循环的加工,我们原来是一个减法,我们的素材变成填满报纸表面,或者是一个节目单最后的成品,很多的资源是在过程中被浪费掉的。很多半成品或者组件对于节目是没有用的但是对于其他的节目可以捆绑产生新的业务形态。业务体系再造,业务分路,独立运作,采编制作、广告经营。

  这一块是抛砖引玉,比如内容方面的关联,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是流着口水看完这个片子的,我们的制作方花了很多的精力就是卖版权,很多互联网的电商就抓住这个机遇了,这是一个内容和消费以及广告展示方面很好的融合。

  第二就是兴趣关联的,我们做很多的节目可以做非常配套的连接,包括形成本地化的消费群体,更深度的交集,这个是做的杂志,做得非常深入。

  用户关联,我不知道是否有关联,我的学生上网都不看爱奇艺,都不看优酷,看一些弹幕网站,可以进行现场的吐槽,如果特别精彩的,这个屏幕会被这个字幕占据,我们要做社交电视的增值应用,除了应用对于内容的交互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户跟用户,有一个平台交互,现在看春晚,有一个及时吐槽,我当然不是说这个东西要照搬到有线电视上,这方面的产品开发是我们做社交电视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个是卫视关联,我们的电视等于家庭,等于住址,等于社区服务,等于O2O,我们电视是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的多样需求,你想想现在一家大小,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围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很少的时间,我会根据用户行为,比如这个时间点看新闻联播的是爸爸,是小孩,还是爷爷奶奶,很快不同的人群,推送不同的广告,同样的O2O也是,家庭主妇开电视了,希望通过O2O解决的是家庭生活物质的配备,折价互联网都有这样的服务,而且这些我认为跟我们内部的网络,在这种OTT上有很好的连接点。

  最后就是数据的关联,根据用户行为定位做的定向广告的配送,大家都在看春晚和新闻联播,但是不同的人看到的广告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在2012年、2013年时候互联网的热词,实时广告竞拍的模式,广电也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的挖掘和技术支撑去对接这样的一种新的展示广告的模式。

  后面的平台系统,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这个也不是我的长处,我相信在座的专家比我更在行。对于那种运营架构和战略技术层面的支撑。

  总结来说,我认为广电转型必须以有线网为主体,用信息技术和平台模式全面再造广电。我认为鸡蛋总是要被打破的,从外面打破,就变成了别人盘里的早餐,从里面打破,就变成了新的生命。对于互联网,对于外在开放的力量,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个和迎接挑战,这个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返回DOF2014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