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广互联以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数字技术未来论坛(DTF2014),于3月18日(CCBN2014主题报告会的前一天)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三层宴会厅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业界专家、有线运营商、新媒体机构等产业链各方,共同解读技术趋势,把握广电未来。
在18日上午的论坛上,百视通公司副总裁、百视通研究院副院长黎文做了题为《全IP有线网的趋势》的演讲。黎文介绍了有线网络全IP业务的发展趋势,为什么要在有线网上发展全IP以及百视通在这个业务上所做的实践和探索。黎文指出,有线网发挥重资产优势,在运营端建立有藩篱的花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为:百视通公司副总裁、百视通研究院副院长黎文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曾总,谢谢各位同仁,各位同行,我代表百视通公司讲一下有线网络全IPTV业务的发展趋势,我们整体发展三个部分:为什么要在有线网上发展全IP,全IP业务体系怎么构建,百视通在这个业务上所做的探讨。
比较有趣的两个数字,今年上个月,在整个行业里都在担心一个数字,固网宽带业务的发展,到今年年底可能会突破2.34亿,很可能在今年年底会整体固网用户数会超过有线网络用户数,有线网络用户数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这样的数字,大概会在今年年底发展到2.33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会对有线用户数造成冲击。
第二个数据,整个电视终端用户增长趋势,大概在2016年底最晚在2017年初,整个OTT终端,包括一体机可能会超过有线电视,其实现在这个趋势看得很明显,从去年开始各大电视机厂商我们出货应该是整个互联网电视超过2000万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加速地发展。IPTV数相对比较平缓一些,目前的强度大概是在3000万左右,从这个数字来说,电视终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呢?互联网整体发展非常快,在2005年之前可以说是PC或者以互联网的形态发展,到2005年之后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非常快,从2007年之后互联网电视之后,整个互联网快速发展,从2010年“三网融合”以来,家庭互联网是个重要的领域,而且这个行业这几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了变化,互联网电视和电视机厂商、业务形态和生产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传统的电视机制造企业,他们也进入了电视机制造领域。这都瞄准了整个家庭互联网可以说是最后一张,最大的平台发展业务。
围绕家庭互联网其实是围绕家庭娱乐业务的发展,家庭娱乐业务其实非常多,我们最开始典型的是个直播频道,然后有点播的内容,整个点播内容有非常多的版权内容,家庭互联网其实是要以家庭和用户为核心进行发展的。另外,我们有广告,有游戏,同时我们现在也有不少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在面向多屏的发展,家庭娱乐业务的发展呈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业务越来越多的趋势。要把整个业务做好就必须把整个业务IP化,通过IP化,利用网络IP开放的、成熟的协议,来满足业务多样性和快速的上线,IP目前是互联网上最开放的协议。我们认为IP是最草根的协议,90年代的时候还有ATM,现在大家都不提ATM,主要是这个协议非常开放。在这个开放的基础上,业务汇聚非常多。
整个IP协议是非常非常成熟的,在成熟的基础上做任何业务就能很快地把整个业务能够上线,能够开发出来。我们也做了比较,在传统DVB或传统嵌入式终端的平台上一些双向有线网络平台,整个产品应用上线速度大概3—6个月,有的产品更长。要用全IP业务或智能业务,3—6周甚至更短就能够上线。通过IP业务,我们把整个有线网络扩大到非常大的网,而且对家庭终端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实现家庭互联网。我们不仅仅是核心网、骨干网,而是把家庭的骨干网络全部汇聚在一起。另外,通过互联网,我们形成大的平台,所有业务都在上面生产。
怎么构建IPTV全媒体体系,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是快速的促进媒体发展的非常好的技术,在技术上,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技术革新,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其实比桌面互联网发展更快,当然它也有桌面互联网的发展基石,桌面互联网在国内从90年代,真正宽带是进入2000年之后是迅速发展的过程,现在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家庭互联网通过2—4年时间已经走过了桌面互联网超过10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争夺的核心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和生态链的构成。
现在的做法是垂直化的整合,考虑端到端的生态链,传播上打破了原来传统对终端的依赖,整个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丰富快捷、个性化、社交化,整个服务无处不在,商业模式上重要的是垂直整合。不管是互联网视频还是和有线网络合作的,包括有线网络自身,整个是垂直的整合,从终端到网络,到业务,整个是端到端整体的解决方案,使整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能够直达到用户。
家庭互联网就整个媒体来说,我们认为现在媒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大概在两年前也是同样的,曾总主办的数字技术论坛,我们当时提出了整个媒体发展到3.0时代,现在来看,当时的3.0主要是基于OTT的形态来做,现在来看,我们认为是媒体界发展到4.0。最显著的区别是大数据的应用,而且大数据对我们整个内容生产和运营的指导作用。
我们认为在1.0时代就是普通的广告,收视是免费的,然后是广告的广播模式。到2.0是互相式的,增加一些收费的模式。到3.0的OTT+互联网的模式又回到广告模式,但这个广告价值链会更大,会结合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到4.0它是个全媒体,除了媒体、广告、收费的都有,这就把大数据、个性化、多渠道,可能是有线的,可能是无线的,也可能是终端,包括多种商业模式做结合,形成全IP,全媒体的模式。在全IP业务体系里,要形成平台化的闭环效应,我们可能有统一的广告系统,在这个统一的广告系统,我们最开始是面向单人的多终端发展,最后是面向家庭的多终端传播。多渠道,通过不同的渠道,歌华的飞视通过家庭互联网,进入家庭以后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多方面发展,以后可能会和4G结合,发展成多屏互动。在这块它要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版权,包括对用户做统一的管理,对内容、版权和用户的收视,形成汇聚回来的海量数据支撑,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的结果,然后对我们整个内容的生产,内容的运营进行指导,形成一个闭环的生产模式。在1.0的广播网,2.0的有线网,3.0的电信网,是传统电视新媒体化,从技术上来说它是基于IP,通过不同的网络来整合,以前只是传统的有线网,新媒体是基于IP宽带网络。我们很多视频网站包括IPTV都能归到3.0或2.0模式下,整个面向终端是电视终端和PC终端,更多的内容生产还是靠内容创造人员来做。到整个闭环生产体系的话,它更多的是运营大数据,内容生产运营除了专业人员创造力之外更多结合了用户的反馈,这也是在互联网思维里非常重要的,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这样整个互联网可以是面向家庭互联网,变成广播网、电视网、PC终端、手机等多个终端业务,它是全IP业务体系,使内容生产和运营、流程发生了变化。
OTT的价值和百视通这个问题上的思考。
OTT我们认为最适合承载全IP业务,技术上来讲,我们认为OTT最核心的技术基石是基于HTTP协议,HTTP协议是互联网里最古老,也是最成熟的协议,对不同的终端和组网模式都能支持。所以在HTTP上用OTT是最方便,最自然的。终端上处理能力非常高,不管是去年很多的机顶盒还是一体机,它的促进能力都是非常非常高的。整个操控方式也是会非常智能、灵活。
在去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有非常开放的生产游艺机的生产和销售,大概进行了十多年的业务,我们在游戏机上的智能操控非常成熟,不管是手势还是语音的交互都非常方便。如果我们现在在手机上触屏操控非常方便。还是上面汇聚了海量的视频业务,对用户来说是最需要的,对运营商OTT电子支付上是通过第三方支付以及很多支付模式,然后解决原来在线支付的短板,因为原来我们很多业务都还是靠走帐单的模式,然后你去营业厅交费的模式,现在解决了很多在线运营所需要的支付端。它也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网络,传统有线网只需要做IP改造双向化等等都是以IP为基础来做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建立增值的业务平台,除了视频应用以外的直播、点播平台以外还有增值业务平台。我们还可以面向智慧家庭进行应用平台。同时又能力经营IPTV、DMTB、DVB等,整个平台的开放和俱乐形成了无限的可能性。
发展IPTV和有线网络我们认为价值也是非常大的。有线网以前最大的短板我们认为还是业务的IP化不够,通过OTT首先是把所有的业务进行IP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可以在终端平台相结合,利用广电网的广播优势,利用尽量多的终端完成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这块我们有很多有线网络已经走到前面了。我了解的,有很多比较好的,或者比较大一点的有线网络所有的业务都IP化。当然,这里面的IP化还有一点,除了点播类的IP业务以外,直播业务也完全可以IP化的。有运营商可以进行综合业务运营,以前的综合业务运营是以广播为主,之后我们逐步扩展到点播,然后扩展到游戏,然后扩展到更多的家庭应用,通过这个发展有线电视,使得我们这个业务向OTT转型,最后我们形成真正的综合业务的运营,包括结合了电视支付、电视应用商店和增值业务,完全从我们自身的业务提供到用户的收视以及用户收视的反馈,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真正接触到我们的用户,实现广电内容价值再造,给我们光电行业转型提供历史机遇。
整个有线网OTT可以有效承载4.0全IP、全媒体业务发展,有线网强大的根基是发展OTT非常优势的平台,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线网这根线,只有两根线进入到用户家庭,有线网是建设部指定的两条入户线之一,我们占据了这个入户线,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坦率说你可以铺骨干网都好办,但这根线要进家庭是很难的。这是它最大的优势,而且利用它广电的属性,政策、内容、产品都有它的优势。优先网络还可以发挥它的增值产能优势,在运营商可以提供非常高清内容和超高清内容,使有线网进行综合运营。
百视通的实践。
建立了“百视云”的平台,我们首先有运营服务平台,提供了很多内容,有超过50万内容提供给广告用户,可以和有线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新平体服务和运营的平台,有内容的管理、编解码系统生成、制造等,节目的生产可以同样一个节目做成多种码率,我们可以根据终端的运行选择不同的码率,可以是300K的,可以是高清的,也可以是4K的,今年2月份我们也发布了基于4K的端到端解决方案,4K不光是云,也要有终端和传输渠道,同时还要有运营,这样一整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同时建立了适合于有线网的内容分发的网络CDN,我们可以和有线网做有线网、款待网的充分结合,可以在有线的宽带网上,从4M到8M到最后的100M我们都可以提供不同的码率,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服务来做匹配。非常重要的是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我们现在每天服务整个百视通是超过2000亿的新媒体用户,数据流量GB级的,数据流量总量为TB级的,处理数据接近5亿级的,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形成新媒体的指数级服务,可以对我们广告进行决策服务,对我们的营销决策进行服务,对我们经营能力进行一些指导和服务。这些可以通过用户点播、社交网络、用户订购、手机App、智能电视、OTT等,从内容的生产到版权的引进,到内容的组织,到内容的运营,最后到运营的个性化的定向服务,从上到下的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我们上个月发布了4K,和优朋普乐的于总也是一样,我们分析了4K,如果用H.265,我们已经在和H.265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基本接近成型的产品,是15M的码率,这是VBR,如果是CBR会更高,如果是H.264会做到30M的平均码率,对我们有线网络运营商来说也是好事,可以结合4K进行宽带的发展。基于4G的网络社交多屏和跨屏服务,我们也有微信电视以及基于4核的终端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以HTML5为核心的TVOS的发展。
未来基于HTML5发展是非常重要的,HTML5是跨平台的,统一规范的运行框架,是用户端可以结合的,一旦以HTML5为规范的,整个应用开发会非常快速我们也在和部分有线网络运营商合作,提供基于有线网络全IPTV业务的试运营。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