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东方有线、BIRTV组委会、DVB+OTT融合创新论坛主办,中广互联、东方有线承办的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于12月12日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大电视 大数据 大生态下广电发展与转型之路”。
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专题报告环节,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秘书长、中广互联CEO 曾会明做了题为《DVB+OTT商业模式与突破重点》的演讲。曾会明指出,DVB+OTT的落地,首先要解决战略认识、战略定位问题;其次,要弄清商业模式;网络、内容(牌照)、平台、终端、资本,打通产业链;DVB+OTT的未来,在于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实现利益一致性。
图为: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秘书长、中广互联CEO 曾会明
以下为演讲实录:
接下来我代表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分享一些我们对于DVB+OTT磨损的商业模式和突破重点的看法。可以说这十年来有线行业还是在不断增长,数字化更像一个工程,并没有实现转型维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更谈不上商业模式的适用性,技术体系方面从标情单向到高清互动再到多屏和DVB+OTT,这个过程是在原来数字化基础上不断打补丁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有一个开始的规划,所以昨天上午的演讲当中将有线电视卫星协同发展,包括有线在城市宽带业务方面的规划,如果行业能够按照这个规划发展依然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关于IPTV和OTT的挑战,IPTV在商业模式上和有线电视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专网提供服务,只不过在电信的手里多了一个交叉捆绑的手段,OTT是不同的,OTT是在商业模式层面对于有线电视形成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互联网的开放对于有些封闭的模式形成挑战,这种挑战是必然要出现,而且是必然要迎接并且改变的。可以说互联网的模式是一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模式,当年浏览器对于微软的IE,实际上微软通过这样一个操作系统免费地把IE带出去了,也就是说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免费去干掉收费,360也是把杀毒这种模式免费,3Q大战就是因为涉及到入口之争才会打得这么激烈,OTT就是靠发展规模换眼球放长线钓大鱼,这和有线原来的围墙花园圈地式运营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圈地式的运营模式是一种前向收费的模式,之前收的主要是维护费不是节目费,但是毕竟是开通服务就收费的模式,所以这两种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3D打印,打印出了这样一只手枪,右边是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几千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变化,就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一个非常意想不到,甚至不可思议的领域,做汽车的谁能想到未来Google是它的竞争对手?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把这种数字和网络的技术应用到实体的线下行业就会产生边界模糊的问题,这样一个行业去面对OTT的发展和挑战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因为产业边界模糊只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样。还有就是碎片化,我们现在都很忙,一会儿看邮件一会儿看微信,碎片化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带来的变化。原来的唱片都是一两首新歌打包给你,现在一张碟里可能喜欢听的就是一两首歌,已经从唱片专辑变成单曲的时候,原来电视是打包成频道,有线电视传输当中打包成基本收视的维护费。其实年底的时候越来越多卫视节目广告资源招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打核心的栏目,围绕频道的招商和广告去做经营,这种改变就是因为碎片化,因为人能够直接选择它最感兴趣的东西,更多的人感兴趣的点就会成为一个核心,带来的问题就是原来品牌的附加值被颠覆掉了,所以刚才很多嘉宾在讲频道的Logo和台标不那么有意义就是这个意思,本来品牌的附加值是非常高的。
回归到商业模式,有线电视也是一种打包的方式,包括电信的宽带,这样一种打包的方式将来会不会变成一个更精细化的收费?我认为也具备这种可能,刚才段总说过所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业务模式都要被互联网颠覆,我补充一句话,所有运营者替用户安排和选择的业务模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里没有用颠覆这个词汇,我想还有待大家一起观察,但是这种冲击已经在出现。
刚才我听了段总的演讲,上个月也在成都参加了网络视听大会段总的老板谷宇的演讲,很多人把互联网看作洪水猛兽,看作敌人,实际上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广电和电信都是有主体的,互联网谁管?是由每家网站共同参与共同构成的,它只是一个工具,美国的经济学家讲过过去的生产力主要是机器和工人,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是100%,现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100%变成了14%,那86%就是效率,效率是什么?互联网就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可以非常快速地提升效率。这张图是农村的采摘,没有互联网的传播他们的生意能好吗?所以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只不过现在的视频网站和OTT坐的是电车,我们是坐一个不错的小轿车,这个速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几个月来我跟很多地方运营商沟通的时候大家对于OTT和DVB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而且明年作为DVB和OTT的元年,今年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探索和技术方案。传统智能电视是小米加上这样一个高清盒子的方案,还有TCL和爱奇艺的电视,直接采用克拉旭辉的方案能够把有线的机顶盒高清输出来,然后插入到电视机里面,这个时候在智能电视上非常有效、非常完美地整合了OTT+DVB。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于有线运营商所有开机的界面,除了直播之外其它所有业务都找到了,对于用户的体验是非常完美的,而且对于18号文没有一丝一毫一字一句的违反。技术总是演进的,我们在10月份组织了所有厂商和部分有线电视厂商做了周长会,这个方案是第三方来做的,所有电视机厂商都会加载,我觉得可能也没有问题,这是外面的世界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当然,我们可以说电视机一体机做的是增量,我们还要存量。
左边的是地狱右边的是天堂,大家毫不犹豫往右走,现在的行业不是这样,方向很多,各方面的事情很多,简单地说一定要拥抱互联网,但是不能被互联网吃掉,实际上是要让自己互联网化。美国运营商做的是广电电信和内容商联合起来迎接挑战,电信运营商其实也是一样,移动公司全球电信联手一起组建了WAC联盟,共同做了这样一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就是为了对抗苹果和Google的应用商店,这个事情成功了吗?目前似乎是不成功的,做了好几年。
其实非常值得学习的是电视机厂商的做法,今年9月多家厂商推出了互联网电视,另外一条线也非常有价值,就是有多家厂商推出了所谓的线上品牌,线上品牌就是阻止互联网的玩家,比如小米和乐视,你们影响了苏宁国美的渠道,对于目前主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我的利润池,不袭击我的大后方。而且它是一支游击队,你要怎么打我就跟你怎么打,但是我跟你是一项的,要想买其实不那么容易,都只有预订,因为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硬件如果敞开了去卖大家都不赚钱。重要的是我用这支队伍锻炼我的互联网能力来学习互联网、拥抱互联网,既能够组合你又是主动出击,产业成熟、时机成熟、游击队可能就变成正规军了,这个做法正是我们这个行业值得借鉴的做法。
这是全球第一家四网融合的运营商,后来是宽带、电话和移动业务都有,FLEX已经做到了全球这么厉害,其实也是在做DVB+OTT的合作,是把它的流媒体内容部署到机顶盒里面,美国运营商现在还是有很多的报道,美国的运营商如何如何的惨,反正是很惊人的词汇,主要的几家运营商用户都在持续流失,但是利润和收入还是不错的,我也专门通过有关渠道了解了一下,包括三星和LG电视机企业的访问,实际上这个定制化很强,是由有线网络公司定制的智能一体机。这是我在去年6月份谈的DVB+OTT,无论在前端中端都有非常好的互补性,但是现在有很多误区,DVB+OTT绝不仅仅是终端职能化的问题,不是有DVB+OTT的终端智能化解决方案,这是现在很多误解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推了DVB+OTT的机顶盒,另外就是走内网和外网,去年我们6月份会议的时候一度成为大家争执的一个焦点,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只是渠道和技术的问题,和版权方面有所不同,这些都是直接问题,DVB+OTT的实质是有线运营商会由原来绝对垄断的独家经营走向合作经营,其实就是运营的社会化。IPTV从出生开始就是一种合作运营的模式,现在的结构是手机平台加上电信的一个广告位一个推荐位都是拆分掉哪个业务谁去做,就是合作运营的模式。DVB和OTT在商业模式上是有冲突的,DVB是前项收费,OTT是后项收费,如果是免费的话一定会形成冲击,这个时候我如果通过其它渠道能免费干嘛要收费?所以DVB加上OTT这个事情技术上非常简单,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冲突如何解决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个症结。
DVB+OTT绝对不是有线的直播频道加上点播,完全放弃自己的点播和其它业务,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剖析一下。如果要推动DVB+OTT最重要的问题是先要看方向,前面我们去分析互联网包括碎片化、包括开放,包括互联网的运营模式逐渐转向开放的运营,甚至是免费到增值业务收费,现在时间我们还无法判断,可能是挡不住的。我们认为比较长的时间内这种半连接半开放,现在打开可能根本没有解决,但是现在也不是用户流失率就非常非常高,可以逐步地去开放,逐步地增加一些免费,我觉得可以去做结合,现在就是半开放半连接,较长时间内是一个最好的商业平衡模式。
DVB+OTT肯定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具体的就是操作系统,比如阿里UI的主导权,应用商店的主导权审核权,背后的内容和用户的运营权等等,这些一定会是一个谈判博弈的过程。DVB+OTT的风险在于有线是不是能够在市场和用户的选择面前经得住考验,做着做着就变成了OTT+DVB,如果做成这样我们只能认,因为我们的运营能力不强。另外就是你不和OTT结合,要去做的话要考虑半开放的尺度,往左多少往右多少,每家公司每个地方情况条件都不一样,可能它的位置就不太一样。DVB+OTT是有线网走向平台化运营,有线网是去开放能力,通过IP化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上线下线,包括支付结算平台,我来搭台大家唱戏,这是有线网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有线网之前一直是这么干的,各家卫视都是一个一个CP,只不过开始的时候内容稀缺,那个时候我们的态度也比较雷锋,很多地方都不涨价,只是开始的时候是十几套节目到二三十套节目的时候涨过一次价,我们在增加服务和增加收费上没有做过,所以没有养成用户的习惯,也造成了数字化增加的服务频道并没有增加收入,没有让老百姓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惯例,但是之前我们已经是让各家唱戏的电视台去做传输,而且各个电视台在做运营,现在很少有帮哪个电视台做些广告带来一些流量,目的是年初年底有落地费的时候加一点钱,介入一部分电视台的运营。有线网之前在电视台和电视频道的业务上一直都是平台化运营,只不过原来很简单很突兀,相对比较低级,没有涉及到用户数据的运营,没有涉及到支付结算。
明年我们也有计划去做有线电视的平台化运营去做这样的研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DVB+OTT的核心就是有线网要走向平台化运营,包括微信要做支付也要把这个平台完善,通过平台化运营能够把更多各类的相关企业带入到这个平台上来,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你就是形成了一个生态链。DVB+OTT的落地首先解决的是战略的问题,然后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网络内容平台终端资本是不是能够捆绑在一起?DVB+OTT的未来在于2.0的融合和创新,短期因为商业模式的不同始终不可能是结合非常完美的,肯定会有一些矛盾,长远来看如果能够实现直播互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融合终端方案,而且还有直播互动的支持。媒体的趋势将来就是智能媒体,媒体的支撑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
最后就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内发生的变化,但却一直在低估未来十年内将发生的变化。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