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田江明:冲上云霄——OTT 环伺下有线网络的破局之道

导语:田江明提出了5个观点:1.有线网络应该以互联网的视角开展云计算;2.有线网络应该因势利导引入OTT资源;3.有线网络应该开放心态拥抱OTT;4.有线网络应该放低甚价融入OTT;5.有线网络应该卧薪尝胆发展WLAN。

  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东方有线、BIRTV组委会、DVB+OTT融合创新论坛主办,中广互联、东方有线承办的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于12月12日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大电视 大数据 大生态下广电发展与转型之路”。

  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主题演讲环节,永新视博集团系统设计部总经理田江明做了题为《冲上云霄——OTT 环伺下有线网络的破局之道》的演讲。在演讲中,田江明提出了5个观点:1.有线网络应该以互联网的视角开展云计算;2.有线网络应该因势利导引入OTT资源;3.有线网络应该开放心态拥抱OTT;4.有线网络应该放低甚价融入OTT;5.有线网络应该卧薪尝胆发展WLAN。


图为:永新视博集团系统设计部总经理田江明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行业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再次参加DVB+OTT融合创新论坛。既然是融合创新,我还是想从广电的角度探讨一下有线网络如何进行OTT破局。

  实际上冲上云霄是2013年香港DVB台庆的电视剧,当时非常火爆,十年之后推出了续集《冲上云霄II》,实际上在目前的点播视频当中非常火爆的电视剧,也证明了OTT现在的繁荣。同时我们认为在现在这种OTT的趋势不可逆的前提下,有线拥抱OTT是一个必然。另外一个含义是作为有线运营商,未来我们应该怎样破局?简单地讲就是一切尽在云中。当然,大家谈一云多屏最终还是涉及到如何去落地,这也是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块分享的。

  首先来看几组数据,刚才侯老、许总也都提到了。视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来源,今年已经达到了50%以上,根据统计到2015年互联网视频将会占到互联网流量的61%以上,在线视频人数超过了4.5亿人,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网络视频用户对于视频内容的关注,实际上最主要的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电影。

  相信大家对这张图一定也不陌生,互联网视频格局当中各个产业链伙伴也都在寻求各方之间的合纵连横。当然,中国的互联网视频是遵循牌照制,以终端和牌照方结合,合作是一个必然。是否其他的合作伙伴或者产业链上面就不存在这种合作呢?答案是否定的,从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关注到的实际案例来看,包括3MDN在牌照领域和百视通的合作也是寻求内容方面的合纵连横,百视通进一步投资了风行,我们还注意到像一些比较新的运营商,尤其是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像传统的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包括苏宁、京东和阿里,他们作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虚拟运营商第一份上报的企业,理论上他们会很快拿到虚拟运营商的牌照,他们的介入实际上对于整个广电的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影响。近期苏宁投资控股了PPTV,这也是业界比较轰动的事情,而在整个运营商层面,中国广电的成立,或者我们的预期目前来讲基本上是没有达到,我们希望广电在运营商的层面能够参与进来。
    我们可以从这张图上看到2013年9月是非常喧嚣的一个月,整体来讲不管是从OTT的终端还是从智能电视,整个行业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一种无序化的竞争当中,各种电视机的战争和“盒战”。迷你数字电视机顶盒亮相小米2013年的发布会实际上也证明了OTT作为一个行业新兴的力量,对于整个行业、整个生态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有线网络的困局刚才几位嘉宾都介绍过了。首先是存在一个老用户流失的问题,据我们跟全国很多广电运营商的探讨,他们都会存在15%-20%的用户流失,由于广电自身的问题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户量在短期之内转移到其它的平台上去,包括OTTTV。2009年到2010年整个数字化进程是这样一个放缓的趋势,整个广电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方面也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从外部来看多屏的时代已经到来,2005年本土上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这个场景,今年基本上是人手一屏,多屏的时代到来也意味着我们做一云多屏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可以配合一些数据做有趣的分析,数据其实是来自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直播卫星是铺天盖地,目前已经达到了1200万,IPTV的用户是达到了2600万,OTTTV终端保有量是接近1000万台,当然,这个数据不包括山寨的盒子。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年IPTV的论坛上所有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今年年底IPTV用户量突破3000万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没有突破呢?OTT对于广电来讲亦敌亦友,它在狙击了有线的同时对于IPTV来讲也是同样的一个角色,因此如果我们用好OTT,实际上对于我们和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是非常有利的。

  说了这么多有线面临的问题,是不是说有线网络就没有机会呢?在这一点上我的观点和邵总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好的用户基础,截止目前全国有线用户基础是2.26亿,整体数字化率超过了75%,已经有将近1.6亿的用户,我们的基础还是非常雄厚的,同时在整个市场竞争当中老百姓或者家庭用户对于广电仍然是最信任的。因此广电运营商如何做好未来的一些增值业务?我们首先需要增加用户黏性,驱动收入的增长,最后广电就是要做全业务全媒体。

  对于有线的破局,我们这里提出了四种方案,当然,这四种方案大家不要认为是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吧,接下来我们会对这几种方案分别进行叙述。首先是平台孵化。刚才提到如何落地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会和目前整个市场的一些趋势相结合,从游戏的角度、从教育的应用,从体感类游戏的应用来做平台云计算的落地。内容聚合方面大家也提到作为有线网络来讲,我们做这个内容聚合的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做VOE,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做了OTT的话VOE就可以放弃了,实际上现在有线的网络各地的发展是不一样的,OTT短期之内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合纵连横主要是在终端层面,还有一种形态叫做OTT+DVB。我们认为它是扩大有线网络价值最有效的方案,有线网络一定要做无线,DVB一定要加WLAN。所有的这种破局之道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的产业现状。整个游戏业务也好、网络教育也好,包括社交和广告,在互联网上面整个业务收入大概是在将近1700亿。有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把这些业务迅速引入有线网络当中?实际上这是非常明确的,或者是有非常好的方案在里面。有线做云计算首先可以突破终端性能的局限,同时可以实现一云多屏,还可以增强应用的接入开放性,同时也是实践商业模式的一种最佳方式。通过云计算可以将核心的预算放在云端进行,我们的终端只要有基本的解码能力就可以做高端的业务应用,毕竟目前有线恩网络的终端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的,而且我们又不能直接把这些投资废弃掉,因此我们需要盘活现有的一些资金,云计算是最好的一种技术方案。实现一云多屏除了可以针对传统的大屏,做云计算可以同时为小屏的业务服务。

  增强应用的接入性主要是目前广电的网络还是单向网络,这些网络上面要开展一些业务实际上会存在一种新业务上线的难题,采用整个云计算方案之后我们经过了一次适配就可以将各种新业务迅速部署到终端上去进行多终端的覆盖。同时做云计算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和标准的统一,而且可以进行规模化的降低成本,还有就是丰富这种商业模式。

  云计算对有线网络的价值首先可以提高平台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可以吸引新用户,促进高清数字电视用户的发展,云计算的服务是可以提供可观的业务收入,新业务上线之后可以帮助数字电视尝试新业务的市场。目前来讲,在整个云计算,包括云游戏、云教育的应用在整个市场上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包括在南京、青岛、石家庄这些地方都已经上线了相应的云游戏平台,目前云计算平台的产品线分为四大类,包括云游戏、云体感、云教育和综合类的业务应用,针对这些应用都有非常明确的用户群体,还有一些明确的运营思路和方案。

  接下来我们简单地看一些云游戏的业务。这是我们游戏的主题,在云体感方面我们也提供了配套的终端应用产品,包括3D互动的摄像头,配套的会有20多款云体感的游戏,教育类的应用当中也有非常多的产品,应用市场当中持续进货,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还是一个蓝海,80%的热卖应用目标都是针对儿童的,因为在整个儿童教育领域的应用门槛非常低,而且回报率是非常高的。综合类的业务应用主要包括一些卡拉OK、虚拟现实、医疗健康类的应用。

  内容聚合方面主要是进行优势互补,有线的如何进行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发挥现有的投资存量的潜力,我们要想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障碍,包括要加快双向网络的改造,我们要进一步推动高清机顶盒的发放,还要与有实力的OTT厂商合作。目前我们的定位是由北京视博和百度、爱奇艺这些视频提供商和各省网络合作的模型。它的基础目标是在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前端假设O2B的跨屏云网端,就是指OTT-DVB网端,我们需要把互联网视频引入有线网内网。当然,互联网引入有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可管可控。这是一些正的需要,同时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可以进行认证,可以做跨CDN?奇艺会有相应的APP,这个认证专区的内容用户可以甩到普通的机顶盒上,无论是双向还是单向、高清还是标清,只要是存量的机顶盒都可以进行认证绑定。用户甩屏操控通过宽带上站,通过云端的O2B网关传导指令,码流由跨屏CDN进行推流而下,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网络,只要带宽足够就可以并发。我们需要做到审核签名和认证,只有通过了这方面的认证之后才可以在专区发布。针对目前的广电进行适配保障用户的高品质体验,不需要把电视直接连到互联网就可以把OTT内容引入内网。这种技术可以保证用户的全新体验,同时支持直播业务。整个客户终端上面都有相应的专区,士力邦专区会有相应的明显标识。

  合作模型主要是分工合作,百度奇艺是内容提供,永兴负责合作整合和技术集成,包括O2B云网端的提供,跨屏CDN和技术服务,有线网络只需要把自己的存量机顶盒与网络提供出来做这种对接即可以完成整个合作。这是整个平台合作的投资情况,绿色的部分代表着奇艺需要投资的部分,主要是在内容版权方面,蓝色的部分是永清投资的平台,浅蓝色的是我们在各地的分前端进行投入。

  接下来要谈一下从终端层面做混合动员层。关于DVB+OTT,目前在座的各位都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就不细讲了。永清在DVB+OTT不仅仅是提供一款终端,实际上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平台,我们可以从前端提供很多增值类的业务,包括智能DVB的服务,智能融合EPG、OTT视频服务,包括还有一些应用商店,它的核心目的也是提高运营商的用户值,这是A18的型号和功能展示。相信OTT+DVB这个概念各位应该也不陌生,从前段时间大家看到的很多OTT盒子,包括OTT的电视,目前来看以用户的收视习惯来讲,如果缺少Cabel的话家庭内部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阻力,纯的OTT产品用户特性、用户群体还是相对有限的,从我们广大的家庭用户来讲,我们还是习惯做直播用,因此针对这些OTT终端我们是不是就需要抛弃它呢?理论上讲OTT是我们这样一个竞争的对手,刚才提到融合和拥抱,实际上从OTT来讲我们会有另外一种双向,就是去做OTT云,DVB可以作为OTT的一种补充。传统上广电的服务会面临价值的迅速下降,当我们在这种新的环境下面,有线的运营商必须以互联网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必须要打造数字电视直播和增值业务平台的全业务平台,我们必须要去融合,要去拥抱。整个OTT+DVB的业务模型当中我们也是具备了完整的前端系统,包括我们会提供广电的全业务平台和大数据业务分析平台。这是我们提供的OTT+DVB终端,也是我们在前面可铺垫的时候提到的小米盒子,实际上它是一个补充OTT终端的产品,它是作为数字电视接收的一款终端去和OTT终端共同为用户提供直播+点播的业务。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OTT+DVB的优势是在全国有300多家广电运营商的合作基础,还有英特尔等芯片厂商的鼎力支持,我们在数字软件行业有十余年的深厚积累,同时和硬件厂商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在整个OTTTV的合作伙伴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种布局,传统电视方面,包括牌照商方面我们都已经和相应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

  最后想提一下无线精彩。实际上从有线的角度来讲,随着数字化平移的逐渐完成,我们网络的价值是趋于饱和的,怎样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网络价值?唯一的一种方式是可以通过进行无线覆盖。网络的价值实际上等于用户量乘以网络节点,通过无线的覆盖和WLAN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网络节点,另外无线终端的介入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对于用户量的增加也是很大的。刚才提到的CMAS已经提供了多屏的直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在家里的收视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3%的用户是在家庭当中同时在看多个屏幕,除了电视屏之外手里还要拿着手机和Pad,同时还在关注PC电脑屏幕。因此我们提出媒体网关终极的概念,今年STC的会议上面记得广东省的王斌总监提到了广东省网在未来终端形态的定义上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他们的目标就是去机顶盒化,未来要从媒体网关向家庭网关过渡。我们针对媒体网关的终极目标是它可以提供直播、点播、回看、OTT和IPTV全业务,并将不同来源的节目聚合为统一的收视体验展现给用户,最终让用户可以从机顶盒、手机、平板和浏览器进行全业务的收视。

  DVB+WLAN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网络和投资迅速部署这种业务。刚才讲到IP化是未来的趋势,这个过渡阶段有多长还是需要整个行业和时间去考验。现阶段我们怎样落地?怎样实现一云多屏?媒体网关是最佳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无线物流可以将我们的广播节目进行无线的覆盖,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宽带接口进行互联网点播业务。这是目前针对DVB+WLAN提供的一云通产品界面展示,这个平台上面除了做直播之外,我们也可以实现这种互联网的业务应用,包括和SNS交互的互联网应用配合。

  刚才提到一云多屏,我们在产品定义上面除了针对工业型的、广场公共场合的覆盖之外,我们还有家庭云服务解决方案,家庭媒体的网关可以实现用户在家庭任意一个场合,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甚至卫生间都可以无缝地、实时地收看相应的节目。

  总结一下,我们提出了五个观点:首先有线网络应该以互联网的视角开展云计算,有线网络应该因势利导引入OTT资源,有线网络应该开放心态拥抱OTT,有线网络应该放低甚价融入OTT,有线网络应该卧薪尝胆发展WLAN。以上就是我们针对有线网络破局OTT的一些想法,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把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拓展,感兴趣的同仁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返回第六届中国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DOF年会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徐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