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谷歌宣布将摩托罗拉移动旗下的摩托罗拉家庭事业部(Motorola Home)出售给美国有线设备制造商ARRIS集团。而这一消息,时隔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不到一年。今年4月17日,ARRIS对摩托罗拉家庭事业部的并购正式得到美国司法部批准。如今,已经过去7个月的时间。
11月20日,中广互联专访了ARRIS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总经理周航。他表示,作为ARRIS集团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将ARRIS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在中国落地。ARRIS今年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的整合,现已进入一个可以专注做自己工作的阶段。杭州已成为ARRIS全球布局的三大机顶盒研发中心之一。ARRIS对中国市场的C-DOCSIS给予了大量关注。他认为,未来应该有很大机会将CCAP和中国的C-DOCSIS做较好的融合。他还表示,中国广电前几年耗费了很多心血在终端方面,网络建设稍有些滞后。周航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网络建设会重新回归议事日程,而且是重要性很高的议事日程上,2014,会是中国宽带的大年。
多类型企业大规模进入OTT领域,这是对中国广电行业留下极深印象的事情
图为:ARRIS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总经理周航
中广互联:请您先谈谈今年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行业事件是什么。
周航:首先,感谢中广互联的采访。我分两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从我们自身来讲,2013年ARRIS集团完成了对摩托罗拉家庭事业部的并购,金额达到22亿美金。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广电业界可能是最大规模的并购。这是印象非常深的事情。
如果不谈公司,只讲中国广电行业。今年有极多的互联网企业,以及节目商、运营商、设备商,都大规模进入OTT领域。这既体现在产品方面,也体现在商业模式层面。这是中国广电行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
2014,会是宽带的大年
中广互联:在您看来,最能体现2013年广电行业发展旋律的关键词是什么?您预期2014年的关键词又会是什么?
周航:我觉得,如果给2013年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摸索”。我国广电行业在这个阶段,探索下一步怎么走,比如在视频领域,大规模的OTT已经发生,但是商业模式还没有清晰。很多广电业内人士都在探索广电将往何处去。
至于2014的关键词,我认为是“宽带”,也可以说是“带宽”。中国“宽带战略”,广电网络全程全网IP化——已经达成共识。宽带问题不解决,无论是持续生存还是提高竞争力,都是空中楼阁。我认为,明年会是宽带的大年。
ARRIS是注重标准化的企业,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规模化并不断降低成本
中广互联:目前ARRIS已经完成对原摩托罗拉家庭业务的整合,您可否具体谈谈ARRIS当前完整的产品线状况?针对2014年中国广电市场,有什么具体的产品规划呢?
周航:今年4月17号,美国司法部正式批准了ARRIS对摩托罗拉家庭事业部的并购。现在已经过去六七个月,双方的产品部门是最辛苦的,他们比对各自的产品路线图,做以后的产品规划。这是过去六七个月并购后,我们所能做的工作(在司法部批准之前是不能做这方面工作的)。
ARRIS的产品线非常完备——从卫星的上星站,到卫星的商用级接收机下星,进入数字化或者模拟频道,通过前端的汇集,由光发射机到光站,再到有源放大器,进入家庭终端设备,无论是数据Cable Modem还是视频机顶盒等产品——这个特点是非常清晰的。现在一站式的采购已经不多了。不过ARRIS的产品线之全,世界少有。可能也就是思科和我们。
针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我们有几个观点。
第一,ARRIS是注重标准化的企业。无论是美国CableLabs的标准,包括中国本地化的一些标准,都是我们所重视的。我们认为,只有标准化才能规模化,才能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所以,我们期望与中国广电在标准化的路上一起越走越远,将ARRIS的产品和技术尽快导入中国市场。
第二,在深圳和杭州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就是为了接地气。比如杭州公司主要是在机顶盒领域,针对中国市场的DVB标准做客制化研发。众所周知,中国广电的需求比较多,尤其是在软件方面,所以我们在产品终端方面会对中国的需求做开发。
让ARRIS的产品接中国的地气
中广互联:您目前在ARRIS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您所在的业务领域,最大的挑战所在是什么?最大的希望和机会所在又是什么?
周航:我是ARRIS集团大中华区的负责人,主要职责就是将ARRIS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在中国落地,完成公司给我的业务目标,支持中国广电行业向前发展。
谈到最大的挑战,我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家美国公司来讲,就是要推动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中国广电运营商的情况与国际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一致,发展阶段不一致。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有标准产品,放之四海都可以销售。我们在中国要做的事情是,让ARRIS的成熟产品接中国的地气。
因此,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推动ARRIS产品在中国的本地化。
ARRIS在深圳和杭州有两个比较大的研发中心,各有超过200位工程师,已经在本地化的路上走了几年,今后还将继续。此外,我们在中国台湾地区还有100名左右工程师。
ARRIS和原摩托罗拉的客户群重叠性很高,二者的技术互补性很强
中广互联:就中国市场而言,ARRIS和原摩托罗拉的客户群各自有何特点?在整合之后,两大客户群之间的重叠与互补性如何?在技术产品和方向上的融合的路径是怎样的?
周航:实际上,是同一个客户群。我们内部也在说,摩托罗拉和ARRIS在一起,就很少再能找到新的客户了,因为我们彼此无论是北美的能力还是国际的能力,前期的覆盖已经很充分。摩托罗拉家庭事业部从1948年就开始致力于广电行业。ARRIS大约在五十年代进入这个行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客户群一致性是很高的。所以,客户群的重叠性高于互补性。
技术的融合前面已经谈到一些。双方的产品,已在经理层面进行了很多的沟通,两方的技术互补性很高。因为摩托原来的能力主要在视频,就终端机顶盒的体量来讲,是全球第一;ARRIS主要是数据网络产品,包括终端Cable Modem,语音猫等,原来主要在网络产品方面能力很强,在机顶盒方面原来相对比较弱。
因此,摩托罗拉和ARRIS各自最大的业务体量互补性非常高,虽然不可避免会有小的枝枝节节的东西,总体认为,是一个合理性很高的合并。
现在终于进入了一个可以专注做自己工作的阶段
中广互联:在您看来,ARRIS公司以及您所负责的ARRIS大中华区,2013年最大成就是什么?对于2014年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确切期待?
周航:ARRIS今年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的整合。
摩托罗拉家庭业务部门原来和solution在一起,后来分拆,和手机部门在一起;之后经历谷歌并购,ARRIS并购,在此过程中,势必对业务的专注度有影响。当然,现在有了一个正面的结果。
我觉得,在动态中是很难优化运营的。现在终于进入了一个可以专注做自己工作的阶段。我觉得最大的成就,用北京话说就是“消停”了,不折腾了。
谈到2014年的期待,我认为,ARRIS大中华区的着力点还是基于中国的“宽带战略”而诞生的商业机会。ARRIS的特点是,我们的产品从头到尾是非常齐全的。如果要具体到一个方向,我们是以促进宽带领域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杭州成为ARRIS全球布局的三大机顶盒研发中心之一,中欧市场最大不同是ARPU值
中广互联:今年9月,中广互联编译一篇外电《IBC2013速递:ARRIS寻求过渡到全CCAP平台》,其中信息显示,ARRIS收购摩托罗拉是针对全球市场,正在专门开发针对欧洲市场的机顶盒产品。现在收购已经完成,ARRIS如何看待中国与欧洲机顶盒市场的不同点?
周航:欧洲和中国机顶盒市场最大的不同是ARPU值不一样。中国广电行业ARPU值比较低,因此导入新技术的周期会更长。欧洲在这一点上,与北美没有太大区别,每一户ARPU值比中国高10~20倍。
因此,在国外市场,导入网关设备的速度会比较快一些。以经济学的话来说,网关的特点就是——以最低的边际成本,支撑更多的应用。因此,前提是有更多的业务。只有更多的业务,才能带来更高的ARPU。在中国,这方面的速度我个人认为稍微慢一些。
由于对市场横向的思考和观察,ARRIS在中国,尤其是杭州公司的业务,是这样的:五年以前,摩托以并购方式成立了在浙江的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了比较好的团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定份额。ARRIS完成对摩托的整合之后,从目前公司的战略来讲,杭州实际是形成了全球布局的三大机顶盒研发中心之一。北美研发中心主要是针对ATSC和IP网关设备,主要服务于北美市场;欧洲研发中心主要针对IPTV市场;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以DVB技术为核心。所以,这三大产品事业群形成了相互的补充。
ARRIS在中国生产的机顶盒产品已经走出国门,无论是针对东南亚、中欧、拉丁美洲,现在都在做一些项目,有些已经有出货。针对中国市场,我们这边会比较谨慎。目前整转进入后期,OTT终端也好,有头网关也好,无头网关也好,都是一些新东西。我们希望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是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往往结果不是特别好。
我们现在抱着谨慎观察和评估的态度,希望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出手。因为我们的核心能力是在视频终端这块是全球最大的,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只要判断出市场的拐点,迅速导入,包括配合本地研发的能力,就能够迅速导入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重点在于判断中国核心的方向是云终端还是网关,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中广互联:近两年的广电行业会议和日渐频繁的业界新闻,显示出一些终端发展的新趋势——机顶盒越来越智能化,家庭网关越来越引起运营商重视。ARRIS对此趋势如何看?有无相应产品规划?
周航:从ARRIS第3季度的财报,已看到利好。其中原因之一是,我们给Comcast定制开发的XG1网关设备开始批量出货。XG1是一个典型的网关设备,有6个高频头,同时具备数据和语音的能力。这是Comcast在网关方面迈出的重大一步,通过家庭内部的无线和MoCA等技术联网,可以挂IP终端。
不过,美国的情况未必是中国最好的借鉴。比如,我刚才谈到的ARPU值的问题。虽然XG1的销售价格是比较高的,但Comcast每一户的ARPU能达到150美元,有些甚至达到200美元,可以支撑相对昂贵的设备。
在中国,我看到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视频终端的设备逐渐向多功能汇集,也就是形成网关;另外一个方向是以云计算为核心能力,逐渐把机顶盒本地的能力移到云端,也就是终端越来越弱化。这两个方向,中国的运营商都有探索。
从ARRIS来讲,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像XG1这样高端的网关设备,对知识产权的积累上已经不太担心。重点在于判断中国核心的方向是云终端还是网关(又分为“有头”和“无头”)。我今年主要的思路是,不断观察积累,与运营商交流。在合适的时间我们会做规划。
未来有很大机会将CCAP与中国的C-DOCSIS做较好的融合
中广互联:在网络基础架构方面,您认为,CMTS和CCAP将向何处去?请简要对CCAP的作用、价值做些介绍。在中国,CCAP是否会与C-DOCSIS甚至EoC进行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CCAP?有这种可能性么?
周航:从CCAP的英文全称Converged Cable Access Platform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融合的广电前端平台,作用是对于前端主要设备做一个高密度融合处理,目前主要针对CMTS和IPQAM,以后有可能把光发射平台都融合到一个设备中。
CCAP的价值在于,随着广电的发展,对于前端管理的简化性、机房管理的简化性、功耗的节省,CCAP提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网络架构——就是在密度方面、对前后标准的兼容性方面,在功耗方面,都有大量的节省。这是广电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Comcast已经商用了CCAP平台。在Comcast的网络中,在ARRIS提供的CCAP平台上已经支撑了100多万用户。
CCAP是CableLabs的一个标准。既然是标准,就会演进。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C-DOCSIS给予了大量关注。C-DOCSIS的实质是一种分布式接入的网络架构。我们内部已经提出远程的CCAP网络架构,实际上也就是分布式的网络架构。
未来,我觉得应该有很大机会将CCAP和中国的C-DOCSIS做较好的融合。但是各个运营商的情况不一样,CCAP这个技术本身允许有2、3种不同的网络架构存在。因此,CCAP可以根据中国的网络情况,做一个比较好的结合。
未来两大显著趋势:全程全网IP化,网络建设将重归重要议事日程
中广互联:2013年,中国市场C-DOCSIS产业化进展比较顺利,有线多平台融合接入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从今年10月杭州ICTC上的各方面信息也能清晰看出这一趋势。最后,请您谈谈对中国有线网络技术演进方向的认识,以及从全球来看,呈现出哪些明显的趋势?
周航: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在2013年对C-DOCSIS表现出的热情,有很多地方在谈,有相当多地方在测试。我们认为,真正大规模的部署要到明年下半年,甚至再晚一些。原因之一是在C-DOCSIS产业链上游。按照原来的经验,应该还有更多的厂家可以进入(包括更多的芯片厂家)。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更加健康的产业环境,而且是更加有竞争的产业环境。我觉得在这个状况出现之前,真正大规模的部署,或许有“点”,但未必有“面”。
有关中国有线网络技术的演进,我看到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从全球来看,是全程全网的IP化、数据化,中国运营商对此已有共识,只不过在过程和细微的方向有所区别。换句话说,以后无论视频、语音还是数据的信号,都应该基于IP在网络中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这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二个方向,过去很多年,中国的有线网络一直在整体转换,牵涉到大量的机顶盒终端,对网络的投入永远赶不上终端的投入,这么多年之后,整转逐渐告一段落,运营商可能会回归到真正的网络上面来。针对当前网络状况,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之所以我们看到北美运营商的三网融合业务做得非常好,是因为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本运作,在网络上的投资是非常惊人的,这对他们的现网业务可以做非常好的支撑。
中国的广电前几年耗费了很多心血在终端方面,网络建设可能有些滞后,所以我的理解和预判是,未来一段时间,大家的注意重点会回到网络建设上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除了云端和终端,运营商起码应该是一个好的管道。如果管道都不行的话,运营商就没有生存的基础了。我认为,网络建设会重新回归议事日程,而且是重要性很高的议事日程上。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