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从“边缘”到“主流”:微短剧登陆电视大屏,开启精品化新征程

导语:31个频道、94部微短剧、累计21.6亿人次,这是微短剧登录电视大屏的亮眼成绩。

  31个频道、94部微短剧、累计21.6亿人次,这是微短剧登录电视大屏的亮眼成绩。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10月14日发布中国视听大数据微短剧大屏播出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正式宣告微短剧完成了从“边缘内容”到主流娱乐方式的身份跨越。

  曾经被视为“数字快餐”的微短剧,如今不仅创造了超越电影票房的百亿市场规模,俘获了近七成网民,更以其强劲的势头登陆电视荧幕,掀起一场收视热潮。

  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多重力量,正共同推动微短剧突破圈层、走向精品,开启一场深刻的“大小屏联动”产业变革。

  微短剧上大屏成果显著

  历经数年发展,中国微短剧已从野蛮生长迈入规模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其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成功超越同期电影票房。业内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还将超过600亿元。

  用户层面的渗透更为显著。《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各平台去年共上线微短剧3万多部,题材类型覆盖各年龄层,彻底打破了“年轻化专属”的标签认知。

  在此背景下,微短剧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播出终端愈加多样化、高质化,从最初的小程序到专门APP,再到电视大屏,不仅内容更加优质,还实现了主流传播方式的全覆盖。

  微短剧与电视大屏的碰撞始于2023年年底的突破性尝试,当年12月,微短剧《风月变》登陆湖南卫视,成为国内首部“上星”的微短剧,这一标志性事件正式拉开了微短剧进军电视大屏的序幕。此后,各大卫视纷纷布局,形成规模化排播格局。

  指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31个频道播出94部微短剧,9个卫视频道有固定播出时间段,7个卫视频道设置了常态化的微短剧剧场,累计收视超过21.6亿人次,超40部作品的收视规模突破千万,播出数量与收视人数规模均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上大屏,在所有类型节目中的收视时长比播出时长高出10.7%,这说明微短剧上大屏,正处在供不应求的增长态势当中,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同时,大屏微短剧精品化程度高,现实题材领跑大屏收视。指数显示,大屏端收视好的微短剧普遍具备两大特质:一是制作水准精良,4K超高清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二是现实题材受欢迎,在千万级以上收视人次的爆款作品中,现实题材占70%。

  如《狮城山海》以电影级质感在央视8套播出,收视率达到1.245%,收视人数突破4.6亿人次,创造了微短剧上大屏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贴近百姓生活的《欢喜一家人爱在一起》在湖南卫视播出,观众的忠实度达到频道晚间平均水平的5倍。

  “大小屏联动”反哺微短剧行业

  微短剧登陆电视大屏并非偶然之举,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历程与市场反响勾勒出清晰的主流化路径。

  西安丰行文化负责人李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微短剧登上电视大屏,让微短剧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李涛认为,微短剧登上大屏反映出行业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趋势,尤其是看到“微短剧边缘内容变成了主流娱乐方式”的消息时,感觉特别欣慰,让从业者有了更大的信心。

  “无论从政策方面还是市场方面看,未来的微短剧在内容上会更加精品化。同时类型也会更加多元,尤其是一些细分赛道会更加丰富。”李涛坦言,“今年以来动漫短剧就很火,这算是短剧的一个细分赛道,以后肯定还会分出其他赛道。”

  南京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国成向记者表示,微短剧上大屏的背后,是多重力量的协同推动。首先,政策引导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一系列举措,推动大小屏联动,为微短剧进入电视大屏铺平了道路。

  其次,市场需求也构成重要推力。一方面,电视大屏在“双治理”政策效应下焕发新生,用户回归大屏的趋势明显;另一方面,长剧“向短而生”的趋势与微短剧的内容特性高度契合,进一步拓宽了微短剧的传播力。

  分析“大小屏联动”带来的影响,李国成认为,影响包括多个层面。首先体现在文化引领功能的强化,电视大屏作为主流舆论阵地,对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要求更高,倒逼微短剧创作跳出“低俗化、同质化”的泥潭。

  其次是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大屏播出推动微短剧从“产品”向“作品”乃至“精品”升级,带动制作成本、版权价格、广告价值的全面提升。传统影视公司的参与带来了专业的制作团队与成熟的发行体系,使微短剧摆脱了对流量平台的单一依赖。

  最后是受众结构的优化与文化认同的增强,50岁以上群体在大屏观众中的高占比,打破了微短剧的“代际壁垒”,使其成为家庭共同观看的内容选择,促进了代际文化交流。

  李国成说,预计未来,产业融合将走向深度化、体系化。“大小屏联动”将从简单的内容同步转向协同创作,根据不同终端特性定制内容版本,实现“一源多屏”的精准传播。在商业模式上,将形成广告、会员、IP衍生、线下消费等多重变现体系,构建可持续的产业闭环。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