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61亿次!这部融媒体片为何全网刷屏?

导语:一部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融媒体节目《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登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

  当“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等新质战斗力成果首次公开,当“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演练”细节曝光,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装备升级的震撼,更是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坚定步伐。《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中的这些镜头,让强军使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可触摸的时代脉动。

  当建军百年攻坚阶段的号角在盛夏回响,一部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融媒体节目《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登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用镜头穿透军营日常,让“国之大者”在钢铁洪流中鲜活流淌。

  开播即爆火的热度印证了它的感染力:节目跨媒体触达量61.65亿次,电视端吸引2.65亿观众驻足,收视率连续4天稳居全国上星频道同时段第一,创下近10年军事类纪录片最佳成绩;全网阅读量超59亿次,82个热搜话题持续发酵,“向中国军人致敬”的留言刷屏。

兵心为笔,从深海誓言到甲板微光的动人书写

  “深海没有太阳,但我们知道灯塔的方向。”潜艇舵信技师马晓辉的这句独白,成了整部片子最戳心的注脚之一。《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最动人的“魔力”,正在于让20多位基层官兵站到聚光灯下,用“无解说词、无专家采访、无少将以上军官出镜”的模式,讲透强军路上的“日常与远方”。

  拍摄一级军士长马晓辉时,摄制组一直在思考,作为中国某新型核潜艇远航任务首次公开披露,怎样才能让这个潜藏在深海大洋的国之重器成为感动观众的心灵力量?团队最终在部队史馆找到了答案——看着水下生死时刻的记录、远航之前家属录制的亲情视频,大家理解了什么叫“潜艇部队战斗在深海大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带着这些感动、共情再次采访时,当他说出那句“我只能舍去性命封闭舱室,也要保证任务的完成……这就是核潜艇的战士”,话题一下就打开了。

  而在福建舰的甲板上,另一段信任的建立同样动人:节目编导与航空保障部门同步上下班,在没有手机电脑的日子里专注整理专业笔记,厘清创作思路,见缝插针请教问题。这份执着和专业,打动了主人公田伟。为了讲述更多的故事细节,田伟几次在深夜忙完工作后,或是来到摄制组宿舍,或是邀请编导去他房间回答提问,还在海军舰载机训练基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和观众分享了航母人一路走来的风雨荣光。

  火箭军号手22年“备份”的坚守,陆航飞行员“牺牲也要守3秒”的誓言,这些带着硝烟味的“兵言兵语”,没有华丽辞藻,却让观众读懂,强军梦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每个岗位上的热血坚守。

镜头为墨,在奔跑中定格硬核瞬间

  让观众热血沸腾的除了兵心故事,还有突破技术壁垒的硬核镜头。摄制组用穿越机、空对空拍摄等新技术新手段,把强军实践的“硬核成果”搬上屏幕,变成了可触摸的视听体验。

  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的拍摄,堪称“刀尖上的记录”。为了捕捉关键瞬间,摄制组7人挤在2平方米的指挥室,距离试验现场仅1米。当试验成功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微微颤抖的摄像机精准拍下科研人员红着眼眶的感慨:“不容易,17年了,孩子都长大了!”这声哽咽与欢呼声交织的瞬间,成了最动人的强军注脚。

  陆军“千里机动”的拍摄,则诠释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从部队的日常训练,到接令出发,再经火车、公路、水路多路开拔,直至抵达目标区域。两路摄制组,一组在火车上进行拍摄,另一组在公路上提前“埋伏”,刮风时在风中架机,暴雨时在雨里坚守,最终用穿越机镜头呈现出“钢铁洪流奔原野”的震撼场景。火车内外的联合作战,呈现出真实感人的故事,也记录下那些难得一见的画面。

  东南某军民两用机场,这里只有一条起飞跑道,民航客机搭载着百姓平安落地,空军某旅的飞行员们则驾驶战机从同一条跑道升空迎敌。这里,就是前身为“海空雄鹰团”的空军某旅真实的战场,最忙时平均每2小时就有一次战斗起飞,塔台常见的场景是跑道一头夜训飞机刚落地,另一头战飞飞机已升空,身后还跟着训练飞机准备起飞。“这是我们的常态”,部队官兵轻描淡写的话,却藏着千钧重量。

  为了记录一次真实战飞全流程,摄制组兵分三路,一组蹲机棚,一组蹲飞行员休息室门外,一组蹲塔台。几日内,团队跟过数次不同飞行员的战飞瞬间,一旦进入战备转进,没有一名飞行员敢喝太多水。每当舱门关闭,飞机滑出升空,摄制组总会从心里感动,期盼他们平安归来。

破圈为证,用热血共鸣连接四海目光

  《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以“技术赋能传播、情感连接代际、价值穿透国界”为路径,让强军故事生动鲜活。

  节目为每个官兵故事、每项硬核成果量身定制传播方案。“陆航飞行员与外机惊险对峙”“海警仁爱礁执法现场”等片段在新媒体端上线后,“溢出屏幕的安全感”成为网友热议的高频词。而首次走进民航客机、高铁站滚动播出的创新尝试,更让强军故事突破屏幕边界,融入大众出行场景,真正做到“随时可看、一看入心”。

  《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还实现了海内外同步投放:总台CGTN新媒体主账号全平台发布的“PLA 攻坚”相关报道,海外阅读量超4200万次;70多家外媒聚焦报道,其中英文版宣传片登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巴拉圭国家新闻台、危地马拉ChapinTV等西班牙语媒体,将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形象传递给拉美观众。

  网友@awaismangi6201评论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技术先进、斗志昂扬。”

  网友@herman389评论道:“我出生在东南亚,是华裔。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段短片,我突然为自己是个华裔感到无比自豪,眼泪都流下来了。”

  节目播出后引发的社会反响持续升温。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钧正平工作室撰文点赞:“画面帧帧震撼,每一秒都是国家实力的生动注脚。”国防大学教授邓海英感慨:“节目铺展了一幅新时代革命军人向战而行的壮美画卷。” 拥有 1000 多万关注者的军事自媒体 “一号哨位” 发文称:“《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以电影级的视听制作、令人惊艳的深度与广度,重新定义‘军事大片’的标准。”

  从 2022 年的《追光》到如今的《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总台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推出的强军主题系列作品累计跨媒体触达总量已超170亿次,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主题报道中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触达人数最多的品牌节目。这些作品不仅书写了强军思想宣传的新篇章,更探索了主流媒体创新话语表达的新路径——用“小人物”讲透“大故事”,用“兵言兵语”传递“国之大者”,让观众在热血与感动中感知人民军队的忠诚与担当。

  正如节目中那句铿锵誓言:“只要大洋里有我们在,中国人的腰杆就挺得直。”《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用真实的镜头、炽热的情感,让强军梦的光芒照进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