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GSMA深度报告:5G驱动亚太万亿数字经济

导语:报告指出,2019年至2024年间,亚太地区电信运营商投入2200亿美元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面向5G。

  “2024年,移动产业占亚太地区GDP总量的5.6%,贡献了约9500亿美元。随着5G及其生态系统在各地日益普及,预计到2030年该数值将增至约1.4万亿美元,相当于亚太地区GDP的6.6%。”这是GSMA在日前发布的《亚太移动经济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一组数据。

  报告指出,2019年至2024年间,亚太地区电信运营商投入2200亿美元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面向5G。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随着运营商在实现大规模5G覆盖后缩减开支,资本支出占收比已趋于稳定。

  当前运营商正将发展重心转向5G商业化,通过持续创新,促进5G赋能,为消费者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报告认为,这对亚太地区移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报告聚焦中国以外亚太地区移动通信产业,以2024年产业调研数据为依据,详尽剖析了该地区5G、人工智能、GSMA Open Gateway、反欺诈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频谱政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研究亚太地区移动通信产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图片

  移动通信:加速亚太经济增长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自2022年起持续实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长率。

  据GSMA的数据,2024年,亚太地区GDP增速达4.1%,其中萨摩亚(9.4%)、帕劳(7.2%)、越南(7.1%)、印度(6.5%)是该地区GDP增速最高的前四大经济体。报告认为,这些国家近年来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数字技术的高度运用,实现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包容度的提升。

图片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GSMA的数据,2024年,在5G技术应用的促进下,移动通信技术及服务对亚太地区的GDP贡献了近1亿美元,其中直接贡献值为2900亿美元,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带来的收益达5600亿美元,尤其在马来西亚、印度等5G覆盖率显著提升的亚太国家。

图片

  随着移动通信服务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预计2025到2030年,亚太地区移动通信产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超越约4%的地区GDP增速预测。报告认为,移动产业在提升该地区生产力水平中发挥关键力量,并成为应对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核心突破口。 

图片

  移动通信产业对亚太地区的增长贡献,不仅体现在GDP方面,还体现在工作岗位、税收等方面。

  报告指出,工作岗位方面,2024年,移动通信产业在亚太地区大约提供了16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直接工作岗位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通过经济活动间接为其他领域提供约500万个岗位。

图片

  税收方面,2024年,亚太地区总税收达3.1万亿美元,其中移动通信产业贡献了约900亿美元,占该地区税收总额的3.2%。

图片

  移动通信技术将推动亚太地区全产业增长,但部分行业因具备更强融合能力(吸纳5G、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将获得更显著效益。报告认为,此类增长源于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新型收入渠道的出现,以及生产力和效能的提升。预计2024至2030年间,由移动赋能技术创造的增长总量中,将有28%源自制造业板块。

图片

  5G:从规模部署到商业变现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最发达的5G市场,同时也正在孕育新兴市场。

  据GSMA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亚太地区9个国家已部署39个商用5G移动网络,其中包括17个5G SA商用网络。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5G渗透率已达或逼近大众主流市场水平——预计2025年底前各国5G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但与此同时,越南等国家刚刚开启5G商用,斯里兰卡2025年4月才完成首个现网VoNR测试,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则需长期部署推进。

图片

  亚太地区运营商通过大量投资推动5G发展。据GSMA的数据,2019—2024年间,亚太地区运营商累计投入近2200亿美元资本支出,其中大部分用于部署5G基础设施。

  不过,随着5G网络实现大规模覆盖,该地区运营商正在缩减网络建设支出,5G资本开支也随之回落,并趋稳。据统计,亚太地区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收比在2023年达到2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收比将下降至18%及以下,并稳定在17%左右。 

图片

  爱立信的财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该公司财报,2024年,爱立信在东南亚、大洋洲及印度市场营收同比下滑39%,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运营商在早期推动5G网络快速部署后,网络投资已趋于常态化。

  持续缩减资本开支表明,亚太地区运营商正将发力重点从网络部署转向价值变现,旨在收回投资成本、维持财务稳健,并为未来创新与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报告指出,5G技术恰逢移动收入增长停滞期入市。5G基建的重大财务行为叠加核心通信收入萎缩,自5G技术商用之初便使价值变现成为行业核心议题。基于此,亚太及其他地区已提出了多元化5G变现策略。虽然部分策略可广泛适用,但地区内各国的宏观经济、政府监管、技术环境存在较差差异,使得本地运营商需要推出与本地情况相匹配的策略方案。

  综观亚太地区,当地运营商会为企业和消费者市场定制不同的5G商用策略。面向企业市场,5G专网将支撑各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场景。尽管当前5G专网部署集中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数字水平领先国家,但印度、印尼和泰国等新兴市场的建设动能正显著增强。这些网络将通过企业级解决方案成为5G投资变现的关键载体。

  面向消费者市场,亚太地区运营商的5G商业策略主要包括5G融合套餐、定向套餐、5G FWA、产品创新,以及资费上调等。5G融合套餐是在合约中叠加视频流媒体、云存储服务及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增值服务内容,是亚太最主流变现方式;定向套餐是运营商基于场景需求推出的分级定价策略,向用户按需提供特定场景下通信服务;5G FWA是一类特殊的网络接入服务,以5G替代固网光纤,通过CPE接入室内,实现室内Wi-Fi+固网的网络部署,5G FWA已在亚太广泛部署;产品创新是在基础数据服务基础上,开发家庭安防等融合5G连接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资费上调主要是低ARPU区域运营商用以对冲价格战影响的手段。

  Open Gateway:构筑网络反诈堤坝

  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现代社会基石,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面临网络信息诈骗的挑战。

  网络信息诈骗近年来日益猖獗,损失金额与案件数量同步攀升,催生所谓“诈骗经济”。据全球反诈联盟(GASA)的报告,过去一年全球诈骗涉案金额超1.03万亿美元,亚洲国家占比显著。GSMA Intelligence最新报告也强调,“诈骗经济”不仅造成受害者个人信息与金融资产损失,更裹挟被拐卖人口成为犯罪工具,形成跨境灰色产业链。

  作为数字连接核心提供方,运营商的基础服务和第三方数字平台构成诈骗分子触及受害者的主要渠道。面对网络信息诈骗活动,运营商与行业合作伙伴正在部署新型反制策略:一是GSMA Open Gateway计划,二是AI防御系统,三是法律法规保障。

图片

  Open Gateway计划在信息反诈领域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据GSMA的数据,截至目前,亚太地区开发和部署了10类反诈API(全球市场部署48类),并获亚太地区13个市场的38家运营商支持。比如2025年3月,柬埔寨运营商Cellcard、Smart Axiata及Metfone宣布依托Open Gateway计划开展合作,旨在强化数字安全、打击欺诈、提升身份核验能力并促进跨网数字服务无缝集成。印度、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运营商已商用部署设备定位核验、号码验证、SIM卡更换等开放API,彰显Open Gateway计划正加速构建更安全创新的数字生态。

图片

  AI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正赋能亚太地区运营商升级反诈解决方案。例如新加坡Singtel在2024年升级ScamShield应用,运用AI实现跨平台诈骗识别,韩国SKT开发AI异常检测服务,整合通信与金融数据实时评估用户遭遇语音钓鱼风险等级,并主动拦截可疑转账交易。

  近年来,亚太地区产业生态广泛协作,共同打击网络信息诈骗的力度显著增强。例如,2024年11月韩国通信委员会(KCC)与韩国互联网安全局(KISA)开发AI反垃圾技术,通过与三星合作将该技术内置于Galaxy S25等设备,2024年下半年垃圾短信量较上半年降幅近30%。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报告认为,通过协作整合资源与专长,利益相关方得以不断抵御网络信息诈骗威胁。协作形式涵盖实时信息共享、跨网协调及联合反诈解决方案开发,这些合作不仅是防御壁垒,更为建立信任、增强客户忠诚度、守护数字生态的承诺提供战略支点。

  运营商:反击网络安全威胁关键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枢纽及科技经济中心,随着数字化进程在公私机构的快速渗透,已成为网络威胁的重点目标。IBM X-Force《2025威胁情报指数》显示,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事件中的34%集中于亚太区域,居全球首位。

  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移动网络设施,面临双重风险:既是直接攻击目标,亦成为渗透医疗、金融、零售、交通等关键领域基础设施的入侵载体。运营商面临的威胁谱系持续动态演变,据GSMA Intelligence研究,钓鱼/短信钓鱼(smishing)与勒索软件攻击最为高发,另存更隐蔽的攻击形态如“无文件攻击”(living off the land)或“独狼式攻击”(lone wolf)。

图片

  在移动网络中,5G部署与物联网设备激增扩大了移动运营商攻击面。报告认为,相较前代网络,5G因连接设备量级跃升及网络基建密集化,攻击暴露面显著拓宽。其采用的云技术、虚拟化及SDN更成为新型攻击路径。然需强调,5G虽具更大攻击面,却同时集成增强型安全能力,其防护机制较历代网络显著进阶。

  亚太地区运营商深刻认识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御现存及新兴威胁的紧迫性。消除漏洞对规避数据泄露、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及运营瘫痪等重大风险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亚太运营商已实施多维反制措施。

  一是通过严格访问控制、网络分区及AI异常检测强化安全体系,其“零信任”原则(无论内外实体)有效降低钓鱼攻击与内部威胁风险。例如,新加坡Singtel部署零信任模型防护5G网络基建,并于2025年3月扩大与Palo Alto Networks合作,推出AI驱动的零信任客户防护方案。

  二是运营商利用AI与机器学习威胁检测工具压缩响应时间,削弱攻击窗口。例如,菲律宾Globe Telecom应用AI工具增强防护,通过与Vectra AI合作部署智能检测响应平台,凭借先进算法实现全网威胁秒级识别与处置,将漏洞利用窗口压缩至最低。该方案助其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5小时,为超8000万用户筑牢安全屏障。

  三是供应链安全强化聚焦缓解供应链攻击风险及非可信供应商隐患。例如日本NTT Docomo通过第三方供应商审计与5G设备“安全设计”原则加固供应链;澳大利亚Optus自2022年第三方漏洞事件后,于2023年强制推行供应商网络安全审计制度。

  与此同时,运营商还持续深化网络安全协同防御体系。例如,通过培训员工识别钓鱼/短信钓鱼攻击,运营商可降低人为漏洞风险;政府与电信业合作统一安全标准,提升国家级威胁应对能力;运营商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威胁侦测、处置与恢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多国政府将运营商列为关键基础设施主体施加严格数据保护;构建区域协同防御网络。

  移动通信技术:赋能社会责任

  移动通信技术在应对社会关键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挑战中发挥核心作用。

  报告认为,移动通信技术不仅通过业务创新、能力创新,推动教育、医疗服务普惠普及,而且还支撑灾害管理系统高效运行,助力碳足迹削减行动。

  当前,亚太运营商正携手政府及行业伙伴,将连接红利延伸至弱势群体与广泛社区。

  在强化灾害预防与响应能力方面,蜂窝广播(CB)预警系统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气候灾害频发加剧背景下,预警系统(EWS)对威胁实时预警至关重要。地震、海啸及洪水等灾害的提前预警可显著提升应急准备效能并挽救生命。亚太地区移动网络覆盖率超96%,使移动技术成为大规模快速触达人群的核心通道。报告认为,CB技术能即时向全网用户(含漫游用户)推送警报,其速度与规模优势使之成为EWS关键通信渠道,结合警报器与媒体广播可实现全域覆盖。

  例如,2025年5月泰国True Corporation联合泰国国家广播与通信委员会、防灾减灾部开展全国蜂窝广播应急警报系统测试,通过True与Dtac 5G网络实施三级(轻度/中度/重度)预警,实现在紧急状态下向特定区域移动设备精准推送警报。

  2024年12月,日本NTT、KDDI、软银、乐天移动四大运营商联合部署灾害响应协作框架,确保大规模灾害后通信网络快速恢复。该框架实现核心资产跨企业共享,包括营业场所、住宿站点、仓储中心等设施资源互通,NTT与KDDI船舶协同调度,加油站网络化调配等。同时,固网与移动运营商实时共享灾损评估与网络修复关键数据。

  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运营商及电信生态核心战略。近年来,移动通信行业重点围绕网络能效升级与企业战略可持续转型,持续推动绿色环保行动升级加速。报告指出,在5G时代基站密度激增、成本压力增加,以及碳中和目标的三重驱动下,通信行业正向高能效网络部署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结构性转变——亚太超45家运营商宣布碳中和目标,2050年为关键里程碑。

  例如,2024年12月,KDDI与J-Wind签署陆上风电场虚拟购电协议(PPA),预计九州地区基站碳排放削减近半;2025年5月孟加拉Robi Axiata联合FloSolar与GreenPower Asia开发100兆瓦太阳能项目,年减碳6.82万公吨,目标2030年碳排降45%(2020基准)、2050年净零。

图片

  运营商正运用AI优化能源使用并削减碳排放。报告指出,AI具备处理海量数据集及实现预测分析的能力,能够成为电信网络脱碳的核心工具。例如,新加坡Singtel利用AI优化数据中心能耗;澳大利亚Telstra则通过预测分析管理高耗能的无线接入网(RAN)业务,实现5G网络能效提升与排放削减。

  产业政策:三举措营造创新发展新环境

  移动网络在支撑亚太各国政府数字国家目标中发挥核心作用。5G网络作为数字转型的支柱,构成现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骨干,为消费者与企业提供广泛的创新服务。当这些服务重塑社会形态时,区域政策制定者面临双重挑战,既要保障消费者权益,又需培育创新生态。报告认为,在此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可采取三项举措,营造支持投资与激励创新的发展环境。

  一是多方协同破局亚太运营商投资缺口。预计至2030年,亚太地区移动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将超过2000亿美元,但是这部分投入仍不足以支撑数字技术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从5G网络到虚拟化服务的云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恐加剧既有数字鸿沟并制约数字化经济潜能,此缺口源于高部署成本、碎片化监管及区域经济失衡等多重因素。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各国可通过财政激励、定向资金、监管改革、产业协作等方式弥合缺口。在财政激励方面,政府可通过前瞻性财税政策(如税收减免)释放资金,保证私营资本有足够资金投资数字基建;在定向资金方面,针对偏远地区基建成本高、商业回报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定投资金专款专用,缓解运营商财政压力;在监管改革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诸如简化审批流程、促进频谱与设施共享等制度政策改革,大幅降低部署成本;在产业协作方面,运营商可以与数字生态伙伴深化合作,引入云原生架构等高性价比覆盖扩展技术,降低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等。

  二是出台适度监管政策,鼓励技术创新。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演进,新产业不断涌现,生产力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当前,在“创新-回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吉利虾,数字生态系统创新速度显著提升,颠覆性技术约每两至三年便涌现一轮。在这个进程中,企业通过创新竞争赢得客户与利润,进而激励持续创新投入。

  报告认为,创新伴随多重责任,需保障公平接入、消费者保护、网络安全及市场竞争公正。面对当代社会创新加速,政策制定者与监管机构面临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平衡创新与监管的框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守护消费者与企业权益。因此,监管政策的核心目标应是鼓励数字生态系统内的创新。尽管亚太监管格局仍显多样化且存在碎片化特征,决策者应秉持灵活性、技术中立与共创原则推动发展并有效管控潜在风险。

  三是以高效频谱政策加速5G部署。确定的频谱资源师运营商持续投资5G基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各国政府监管部门需制定延伸至2030年代的低、中、高频段频谱路线图,满足网络扩容提速需更多频谱资源,助力释放5G全部潜能并为6G奠定基础。

  报告认为,频谱成本在初分配时与后续续费环节均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与监管机构应基于数字连接目标分配5G频谱,而非优先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据GSMA的研究数据,亚太市场频谱成本占收入比过去十年显著攀升,该比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覆盖率下降6个百分点,网速降低8个百分点。

  监管方日益关注高价与低效分配机制的负面影响,正采用新型定价与许可模式,诸如延长许可期限免增费用、拍卖/续期时附加覆盖承诺换取低价等,缓解运营商财务压力并激励连接投资。

  随着无线连接从个人终端扩展至工业设备与车联网,充足频谱成为刚需。历史经验表明,政府应聚焦激发长期投资的政策,而非追逐最新无线电技术竞赛。报告指出,产政协同推进移动技术演进,方能构建透明监管框架,实现创新与投资可持续双赢。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