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常住人口约100万,全网积累粉丝量超500万,河南项城融媒体是如何做到的?

导语:项城市融媒体中心的社区微治理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田维林 项城市融媒体中心;董鸿英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力方向。各级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媒体融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拓展媒体的功能与价值,已成为广受业内关注的议题。河南省项城市融媒体中心以构建服务型媒体为特色,突破媒体原有格局,利用媒体的信息网络优势,积极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的媒介化、信息化、智能化,现已成长为地方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基础平台与创新力量。

媒体善治:媒介化治理的现实探索

  县级融媒体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地域贴近性,其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媒体服务功能的提升,实现自身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时,“媒介化社会”的日渐成形,也推动着基层媒体的功能演进。媒介作为一种体系化要素开始更深刻地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与之相融合,成为推动社会“善治”的核心驱动力量。

  媒介化治理的发展趋向。“媒介化治理”的概念可以视为“媒介化”理论的一种延展,是媒介逻辑向社会治理逻辑嵌入的体现。媒介关联和重新塑造着社会各个领域,随着媒介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媒介化社会正在形成。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赵海明曾发文谈道,“‘媒介化治理’不只将媒介简单视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而是将媒介作为新型治理哲学和‘治理权力信息化’的核心载体,在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媒介的基因,打造一种新的操作系统,或曰一种‘座架’,使之成为贯通和激活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动力机制。”媒介化治理是在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等各层面上所实现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它强调媒介与社会要素、社会环节的高度耦合,及其在社会治理中过程化和制度化的关键角色。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社会关系连接的基础平台,促使社会公共生活的各种参与者处于网络化、扁平化的系统结构中,弥合了现行治理范式与人们数字化生活方式之间的时代差异,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多元化情境的适应性。

  社区微治理激活自治潜能。“社区微治理”主要是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发社区的自治潜力,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长江师范学院尹浩认为,“社区微治理”的实质是力图改变目前城市治理权力和资源的配给方式。也就是说,“社区微治理”重在发挥社会力量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将治理单元从行政体系下移到社区,推动社区中人的治理关系变化,激发社区的自组织、自服务潜能。媒体具有天然的信息传播、社会协调与社会整合功能,在社区微治理的组织、动员、反馈以及技术基础设施提供等方面,均具有其他社会系统不可比拟的参与优势。近年来,项城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媒体+服务”,构建了与各类政务资源、社会资源和用户资源广泛的链接能力,成为本地社会的信息枢纽和运营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引领“社区微治理”,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上一个电子媒介时代,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美国学者赖特分别提出传播的“三功能”说、“四功能”说,揭示了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还在广泛地参与社会协调和社会文化的塑造。在当今的媒介化社会,主流媒体呈现出社区化、平台化的趋势,在更为深度地参与社会的运行,也为社会的多元协同治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可能。

  社区微治理的三项修炼。按照中央的部署,县级融媒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主流舆论阵地,二是综合服务平台,三是社区信息枢纽。县级融媒体要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功能,同样也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提升:第一,强化自身的公共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作用;第二,发展自身多元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第三,巩固自身作为社会协同与整合者的地位。县级融媒体介入社区微治理,激发居民自治潜能,首先必须是一地的信息总汇和运营枢纽。为此,县级融媒体需要进行“三项修炼”:加强自身思想舆论的引导力、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和社会生活的服务力。做好这三个方面,客观上对巩固国家的基层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今的媒体平台,已不再是单一的信息通路,其具备了聚合多种资源的能力,除了信息资源,还有社会资源、用户资源和数据资源。在这样的资源、数据的汇聚与整合中,媒体可以实现较之以往更为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不仅可以完成对传统媒体功能的升级,还可以通过介入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发展为能深度参与社会运行与城市治理的“新型主流媒体”。

做强舆论:赋能居民公共事务参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社会的“瞭望台”和“减压阀”,以及关键的信息枢纽,基层主流媒体是“共建共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这场变革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凭借自身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优势,成为动力强劲的“领头雁”。

  方便群众问政议政。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将全媒体传播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进行一体化建设,将新闻舆论与媒体服务相结合,创造了新时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在项城,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往往是项城市融媒体中心舆论先行,通过舆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民主监督推动工作。例如,在项城的道路改造、小区更新、环境整治、违规违法建筑整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卫生城市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城市治理工作中,广大群众通过融媒体积极参与,提供建议、线索或是带头响应、动员他人,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公共事务的有序进行。通过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维护的“项城云”APP,市民拿起手机就能上传图片、发布视频、反映问题,随时随地“问政”。项城市融媒体中心还建立“电话问政+现场整改+直播问责”三级响应机制,形成分级交办、限时反馈、舆论监督、督查督办的市民问政流程,促进实现问政常态化、监督全民化、整改清单化。有了媒体这个民生窗口,群众的城市主人翁心态越来越强,融媒体中心成了城市治理强有力的信息抓手。

  助力政府提质增效。融媒体用户规模的扩大和用户黏性的增强,不断带动其公众影响力的提升,媒体社会监测、民主监督的功能也将进一步凸显。项城市融媒体中心把“新闻+监督”做成了自身一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模式。中心拥有一档王牌栏目《马上就办》,主要开展电视和网络“问政”,成为帮本地群众“解决烦心事”的常态化服务平台。该栏目旨在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一线、化解在基层,汇聚社会监督的力量,倒推基层干部“提效能、转作风”,被称作项城的“焦点访谈”。此外,项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地方政法委、信访局,整合市长热线和监督热线,设立“书记市长网上信访投诉平台”,接收群众爆料,收集社情民意,并成立专门的机制督办解决。多年来,中心受理投诉数万件,解决率达95%。此外,中心还建设了营商环境监督平台,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码”,收集和解决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梗阻”问题;上线“入企扫码备案系统”,执法人员进入企业需做到“规范入企、扫码备案、无事不扰、助企服务”。一系列的社会监督举措为县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媒介推力。

做实政务:盘活本地治理资源

  现代媒体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是较早实现信息化的变革领域,在以信息化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既是变革的引领,也是变革的载体。在县级城市,融媒体的先进性更是如此。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围绕数据化与智能化,构建政务服务能力,打造市镇村三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网上政府”服务平台,在全县范围内整合本地治理资源,推动智慧政务的下沉。

  政务融合“顶层设计”。融媒体参与属地社会治理,首先在政策安排上需要得到体制机制的保障。总结项城市融媒体中心的经验,基层政府能不能把深化媒体融合作为“一把手项目”,推进县域内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审核、执行与监督,是基层融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因为客观上,宝贵的数据资源多在政府管理体系内。项城市把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了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商榷一致”的媒体融合推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予以政策倾斜。如此,极大地促进了融媒体中心整合地方治理资源。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来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了城市网格治理大数据平台、智慧乡村治理平台、扶贫大数据、农村厕改大数据、智慧环保大数据、火灾监测平台、古树名木大数据等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为县域的多项人、事、物建档立项,强化政务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网格化管理,建立“异常预警”,生成“问题清单”,将广大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档卡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做到“随时看、随时管、随时办”,城市社区微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协力打造“掌上政府”。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构想,项城市融媒体中心提出做智慧政务的“排头兵”、群众的“贴心人”、城市运营的“服务商”。中心成立“互联网+政务”智慧政务服务中心,以“项城云”APP为核心,按照“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模式,整合本地便民服务窗口。中心与本市文化、医疗、教育、交通、公安、住建、环保等部门合作,梳理网上政务流程,打通市民之家以及各村镇服务大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服务端口“项快办”,聚合各类便民惠民服务功能的垂直应用。通过这个为群众打造的“掌上政府”,项城老百姓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从线下转向线上办理。借此部署,项城市融媒体中心还进一步将自身拓展为当地的“智慧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属地政府单位推出“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抖音号”多位一体的新媒体研发套餐服务,并延伸出内容代维服务、线上线下活动代运营服务。以服务切入,融媒体中心最终实现了整合好、管理好、运营好地方的治理资源,在地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做足服务:嵌入社区生活场景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群众”目标的提出,是对县级融媒体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指示,也为县级融媒体通过服务群众来凝聚群众,更好地把握基层媒体工作的主动权指明了方向。项城市融媒体中心之所以能够突出重围,成为全国县级融媒体的标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深刻洞察群众需求,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把服务做到极致,得到了人民的信赖与支持。

  深入线下打造智慧社区。项城是一个地处我国中部的一个农业市,城市治理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项城市融媒体中心作为项城信息化的“领头雁”,率先向城市管理输出信息化能力。中心积极创新“新闻+”服务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在全市打造“智慧社区”示范点。例如,中心开发的项城市“智慧社区”便民信息服务系统,这是将媒体融合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社区信息枢纽系统,高效链接政府与市民,大大提升了传播与治理效能。该系统接入各社区居民服务微信群、物业公司业主服务群,通过市、街道、社区三级平台,为辖区居民、商户和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信息,包括通知公告、求职招聘、社保教育等。目前已做到信息“秒”级精准送达,单次发布效率从原来的平均1小时缩短至5秒,实现了面向群众传递信息的“秒”级触达。其不仅可以针对某一社区或某一业主群定向推送信息,还可以实时抓取敏感词,做好预判和疏导工作。

  嵌入线上生产生活场景。通过知识、美食、情感、心理等垂类IP的打造,截至2024年10月,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在全网积累粉丝量超500万。基于此,中心把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终端的粉丝流有序导入“项城云”手机客户端,将“项城云”打造为集资讯发布、生活服务、活动参与、社群互动、电商购物、直播带货等服务于一体的本地线上社区,在网络空间中再建了一个“云上项城”。一个常住人口约100万人的城市,“项城云”APP下载量累计达到50万,平均日活在2.6万,高峰期日活达8万人次,服务深入项城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例如,文化生活场景,优化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戏剧演出、电影放映、图书推荐、讲座培训、名师课堂等内容都在可选择范围之内,同时增设“大梅戏台”空中曲艺展演平台,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增强百姓城市归属感;又如,城市应急管理场景,在2023年河南雨涝灾害期间,推出“服务地图”,提示晾晒场地、烘干设备点,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排忧解难;在消费场景,推出“城市数字消费券运营系统”,实现活动策略、发券、领券、消费的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在企业招聘场景,搭建“项城云聘”全媒体招聘服务平台,综合应用信息分发、智能推送、视频直播等技术,助力人力资源与本地用工市场的精准匹配。

结    语

  在创新引领社区微治理的过程中,项城市融媒体中心探索出了一条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与现代治理体系建设融合发展的道路,也构筑了自身立体多元的盈利空间,显著提升了自我造血能力,从一家曾经暮气沉沉、设备老旧、举步维艰的传统广电台,到实现逆风翻盘、涅槃重生,这也再次验证县级融媒体的突出价值在于“服务”,通过服务实现与群众的有效连接与互动,寓引导于服务之中,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依托。“社区微治理”的“微”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过程性上,在社会治理的大系统中通过网络凸显了个体的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应用最新信息科技,进而不断拓展社会治理载体、方法及手段的媒体融合,已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增量”。县级融媒体中心被认为是国家社会治理支撑系统的基础元件,成为多方参与的公共治理中心和增进地方认同的引力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负载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和推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展望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其应当进一步完成三项修炼:做强舆论、做实政务、做足服务,加强自身思想舆论的引导力、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和社会生活的服务力,将自身建设成为治国理政新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中最接地气的媒体,县域融媒的生存之道当是坚定地在本土扎根发展,于服务中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