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建议收藏】《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发布,祝燕南做了这些分享……

导语:报告显示,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

  (原标题:【发布】《2024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发布)

  在10月11日上午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

图片

  以下摘自演讲实录:

  由国家广电总局部署、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究编撰的第19部行业年度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即将出版。这里,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广电视听服务大局有为、有力、有效

图片

  2023年至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全系统全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一体推进,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统筹把握,广播电视网、IPTV、OTT和互联网“四个层次”分类施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图片

  一是强化重大议题传播力,引领主流舆论新风尚。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为奋进新时代凝聚了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在全国33家卫视播出,累计观看户次5576万,全网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2023年成立的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成为网上宣传“联合舰队”,100家成员单位的账号矩阵总粉丝量已达27.6亿,亿级传播成为常态,推动主流话语触达主流人群。

图片

  二是全方位描绘新时代画卷,精品内容彰显文化深度与广度。2024年上半年,取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41部、1255集,网络剧76部1718集,网络电影114部,网络微短剧323部7518集,网络动画片317部4336集。《幸福草》《山花烂漫时》《大海道》等主题创作传递丰厚的时代气息;《繁花》《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等现实题材展现生活原色;“中轴线”系列节目、《中国》系列纪录片打造国风新潮流;《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声生不息》等系列节目拓展综艺与重大主题融合创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先后发布了3批推荐目录、59部作品,《我的归途有风》《一梦枕星河》等微短剧突出地方特色,带动取景地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多类型精品持续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三是坚持人民广电为人民,“双治理”成效愈加显著。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全国已经有八成以上的有线电视、IPTV家庭用户实现了开机看直播,20万家酒店、1100万间客房实现了“便捷看电视”;5.6亿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终端,收费包压减50%以上,超过2亿电视用户初步实现了一个遥控器看电视。2024年8月份,全国电视直播频道用户活跃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重温经典”频道于2024年2月1日在全国推出,观众超过2亿。

图片

  四是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高清超高清频道建设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全部实现高清化播出,地市台频道高清化率超过98%。2023年批准撤销频道42个、频率19个,调整优化频率频道31个,以“精简”促“精办”。这项工作将持续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已建成省、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995个,主动发布终端352万个,全年播发紧急信息207万次。广电视听产业规模稳定增长,2024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6683.57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实际创收收入5892.53亿元,同比增长6.65%。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2784.4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3899.13亿元。

图片

  五是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球对话新平台。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4年5月30日、31日,在中阿、中突元首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分别与阿联酋媒体委员会、突尼斯国家广播电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8月,中国电视节目已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取得常态化规模化播出的重大突破。

二、直面机遇与挑战

  一是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舆论战、认知战空前激烈。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受众广泛、深入人心的信息载体,必将进一步成为凝聚共识、汇聚民心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视听内容形式丰富、情感连接、文化融通的优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广电战线责无旁贷。

  二是科学技术颠覆式创新,新质生产力浪潮奔涌。科技与经济、文化、政治空前融合,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正以更快节奏和更高密度涌现。广电视听技术产业属性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已深入应用于行业各环节、全流程。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广电视听全面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任务紧迫。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广电视听领域改革要坚守“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把握三大属性,锚定三大工作方向,坚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大融合、大聚合、大整合,实现高质量集约化发展。

三、以深化改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经过全行业实践与探索,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已呈现“全媒体、超高清、强智能”的基本特征。加速向全媒体功能体系转型,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内容生产上实现深度融合,更要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协同发展。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的资源整合,推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广电视听一体化合作发展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二是“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努力推动广电视听产品和服务深入基层、惠及群众。要围绕通过优化内容供给结构,推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百姓生活的广电视听作品,开展跨屏、跨网、跨终端的综合传播服务,实现优质内容的广泛覆盖和精准推送,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双治理”与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相衔接,从技术上、制度上彻底解决“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等问题,把这项牵引性带动性的系统工程做得更稳重更厚实更扎实,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广电视听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搭建综合应用平台,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广电视听领域的深层次融合应用。要聚焦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加快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建设“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形成新质传播覆盖力和制作生成力,推动传统广电视听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有机转换。

  四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响中国视听品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从内容供给角度,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视听精品,丰富全球文化市场,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从传播机制角度,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中央和地方、网上和网下、内宣和外宣协同联动的传播格局。从传播效能角度,提升营销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优化新媒体传播矩阵,重视新型“出海”内容形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触达全球受众。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