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观察】广播回归?车载舆论治理还需瞄准互联网主阵地!

导语: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车载舆论主阵地主渠道已不再是传统的无线广播,而是车载互联网智能屏。

  9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征集对《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这意味着一度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砍掉的广播,或将回归汽车。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应急通信、救援作用,这是广播回归汽车的深层次原因。

  去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对规范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管理、车载音视频运营管理提出全面、系统性要求。

  此次,无线广播拟强制上车,是相关部门对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政策的落地和细化,打响了车载音视频系统治理的第一枪。

  但如今的车载音视频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移动化、智能化成为新常态。车载智能屏不仅是信息渠道,也是文化生活空间,更是新兴的舆论阵地。

  从规范、促进车载音视频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确保中央声音传播畅通,保障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安全的高度来看,仅让调频广播重回汽车还远远不够。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车载舆论主阵地主渠道已不再是传统的无线广播,而是车载互联网智能屏。车载音视频阵地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需打好政策组合拳,更需合力共建,才可能见效。

  回归汽车,广播“英雄迟暮”

  广播或将回归汽车,并不意味着要重回传统媒体时代,也不意味着广播可以替代车载智能屏,更不意味着传统的广播可以重获舆论主阵地的地位。

  因为,时代变了!

  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传统广播到移动音频,进化、迭代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广播不仅受众市场萎缩,作为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下滑。如今,音频仍有市场,但受众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播客、移动应用、智能车机屏听新闻、音乐,而不再是通过收音机。

  无可否认,广播曾经也辉煌过,但已英雄迟暮!从这个角度而言,广播即使回归汽车,也不能重拾曾作为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的地位。

  其次,无线广播无法取代车载智能屏在用户获取信息、娱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恰如车载智能屏目前还无法取代无线广播的应急通信功能。通过智能车机屏听新闻、听书,已成为用户尤其是中青年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

  据CSM数据,2023年前十个月,车载视听场景的人均消费时长将近60分钟,车载音频的主要受众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占比超过八成。随着AI和5G的落地,车联网赛道将持续发展,车载端的在线音频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放量,2023年中国车载音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3.9%。

  一边是无法替代的应急通信功能,一边是需求旺盛的网络视听需求,如何实现两者的兼容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何天平谈到,视听媒介践行其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来不是冲突的两种路径。一方面,要重视广播在响应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的信息传播、社会动员角色;另一方面,要常态化地提供优质内容以满足大众的视听消费需求,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打好促进车载音视频发展的组合拳非常有必要。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凌波认为,相比于传统广播线性收听、选择性、交互性差的特征,智能车机屏凭借内容丰富、交互性、用户体验好等优势深受车主和司机的喜爱。但是,广播的无线通信功能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需要从技术上实现两者的并存、自由切换。

  再次,媒体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重要的舆论阵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但在如今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广播作为古早的媒介形式、传统的传播方式,难以通过贴近用户的形式,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赢得用户。即使强制安装,或许也会沦为无人问津的“铁疙瘩”。

  没有用户作为支撑的舆论阵地只能是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车载舆论阵地,无线广播的地位已经让位于车联网,更确切地说,已经让渡于有几亿用户规模的车载智能屏。

  车载舆论治理呼唤更细化的政策指引

  车载空间也是舆论空间,加强主流媒体音视频产品在车载场景的传播,加强车载媒体网络生态治理,壮大主流舆论,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

  基于车载舆论阵地的发展现状,落脚点也应放在规范车载音视频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8月,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强调要加大主流媒体优质内容生产、确保中央声音传播畅通、推送更多主流广播电视节目,车载网络音视频APP应在显著位置提供接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广播节目、新闻频道CCTV—13电视节目通道,以便公众清晰获取、快速接入。

  但目前,政策的落地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一些车企出于成本控制、商业利益的考量,迟迟未能实现在显著位置,为车载用户提供便捷的主流声音获取渠道。根本原因在于车企未能上升到优化公共传播环境、强化正向舆论引导的高度对畅通主流声音传播渠道问题加以重视。

  这导致上车的移动应用鱼龙混杂,不仅破坏了车载空间的信息生态,还导致了中央声音、主流价值被屏蔽。政策落实不力,既暴露出一些车企意识形态责任的缺失,也从侧面印证了监管的重要性。

  如果说此次三部门拟以国家强制标准推动广播回归,是以行政手段补齐了汽车应急通信的短板,那么如何以更强有力的举措,打击乱象,营造良好的环境,则事关车载音视频行业的根本与未来。

  主流声音响彻车载舆论新阵地,车载音视频的规范、繁荣,也需要政策的久久为功,既要做好监管,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也需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在何天平看来,仅有一个畅达的通道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主流声音在车载空间的畅通问题。更长效的机制是,传播的内容要紧密服务于大众日常的信息、娱乐需求,与公众密切相关。这是一个长久的养成过程,相关部门、主流媒体、视听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都应当作出实质性的探索,规范、繁荣车载智能媒体产业发展。

  此次广播可能回归汽车,正是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车企的多方联动,透露出政策引导、标准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合力。车载音视频行业或将释放更多政策红利,以更加细化、可行的政策、措施规范、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建设车载音视频集成播控总平台成共识

  音频是网络视听的蓝海,有研究机构预测,国内音频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预计2025年车载音频市场有望突破350亿元。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汽车智能化、网络化趋势的发展,车载音频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车载音频市场,很多机构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加之缺乏行业监管,行业出现了诸多乱象。

  2022年,传媒茶话会调研发现,车载阵地存在内容生态良莠不齐、无资质运营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缺乏市场准入机制,导致车载音视频APP泛滥;车载空间主流声音缺失,车载舆论阵地被商业音频平台主导。

  如何治理乱象,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加快建设、推行车载音视频集成播控总平台已成共识。

  何天平讲到,平台化是当前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数字时代更贴近于大众媒介使用习惯和效率的选择。推进平台集成反而能够集中媒资、发挥合力,在便利用户使用的同时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

  威海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副主任肖琳琅的观点是,合力建设一个总平台集成出口,这是总的方向,也便于车载用户选择。如果零打碎敲、各自为战,不主动靠上大平台的话,单枪匹马很难在车联网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肖琳琅提醒,车载音视频集成播控总平台不仅应该具备专业能力、实力、相关资质,而且要有传播、引导主流价值的追求,不能唯流量、商业利益至上。

  从这个角度而言,让具有主流媒体背景的音频新媒体平台来承担车载音视频集成播控总平台角色是理想选择。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