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深度】VR全景在县级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导语:自2015年VR技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后,VR+新闻也始于此,人民日报制作了“9•3”大阅兵,同期,新华社也制作了《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的VR新闻。

  (原标题:《VR全景在县级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作者:南通市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魏玉美)

  随着技术、设备和平台的发展,VR全景在新闻实践中的用武之地多了起来,在对某些题材的报道中甚至还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需要更新认知,强化VR全景在县级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沉浸式新闻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为依托,是VR在数字新闻领域的新应用,是基于沉浸传播的一种新闻形态。作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驱动下的沉浸传播形态之一,沉浸式新闻也是互联网新闻发展史上争议性很大的新闻形态,目前尚属于“试验品种”。

  近年来,VR技术和VR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自2015年VR技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后,VR+新闻也始于此,人民日报制作了“9•3”大阅兵,同期,新华社也制作了《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的VR新闻。此后,一些媒体也推出了VR新闻报道,比如央视网在其VR频道推出了全景新闻,有VR暖故事、VR任意门、VR大突发等栏目。

  但总体来说,由于真实性、成本高、选题有限等方面原因,VR+新闻作品并不是很多,由县级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就更少了。然而,实际上随着技术、设备和平台的发展,VR全景在新闻实践中的用武之地也多了起来,在对某些题材的报道中甚至还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需要更新认知,强化VR全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坐拥”VR全景新闻平台

  这里之所以强调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因为VR的运用有其特殊要求,需要开发相应的呈现载体平台。像央视、新华社这样的央媒或省级媒体,它们实力雄厚,有这方面的财力和技术,而对于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开发呈现图文和视频的传统新闻客户端已经十分吃力,遑论开发VR呈现的载体。

  但是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VR全景新闻报道也不是高不可攀,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借助现有的商业平台比如“720云”来进行VR的创作,这就像众多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头条等商业平台进行运作一样。实际上,即便是像《西海都市报》(青海省委宣传部主管、青海日报社主办)这样的省级媒体也在利用“720云”商业平台来创作VR辅助进行新闻报道。

  无论媒体自有平台还是商业平台上的VR全景作品,其可供分享和传播的其实就是一个超级链接,也就是一个网址。对VR全景新闻来说,只要把这个链接融入到自己的新闻报道中传播出去即可,至于这张图片在什么平台上发布,受众并不在乎。

  而且,专业的VR全景商业平台由于其相对于媒体机构具有更完善的技术,平台的功能也更丰富,更有利于VR全景报道功能的发挥。比如央视网的VR频道在全景图片方面,也仅仅是做图片展示或者在其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而“720云”商业平台则可以把全景点位融入到在线地图中生成沙盘,全景场景中除了可以插入音频、视频、图片外,还可以插入图文、环物等。从这个角度说,县级融媒体中心借助商业平台开展VR全景报道,相对于央媒和省媒来说,是没有短板的,应该增强这方面的信心。

二、VR全景新闻报道题材特点

  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是为了弥补现有新闻报道的不足,这是决定在什么样题材的报道中运用VR技术的关键。比如,对于一般的城市新闻、时政动态、社会新闻,还有类似于经济政策动向等,人们只关心“发生了什么事”,快速高效获取信息就够了,VR反而增加了消费负担。还有一些深度报道,例如财经报道、人物报道,同样不适合VR。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来说,究竟什么样的题材适合增加VR元素,这要结合可供合作的商业平台的功能来谈。以“720云”为例,这个平台的全景VR场景能够通过沙盘与数字地图融合,可以标记场景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一点能够弥补传统报道手段(仅依靠文字、图片、视频)在报道对位置标记和场景展示有较高要求的新闻时的不足。

  因此,凡是受众对场景和地点信息获取有较高诉求的、不涉及机密和隐私的新闻报道,都可以加入VR全景元素。具体来讲,如与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运、重大公共活动的举办、地点和场景强相关的公共政策和设施的变动、地点和场景强相关的民生新闻等。

  (一)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运

  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投运。这类设施的建设和投运,央媒、省媒、市媒和县(区)媒都会加以报道。但对贴近设施所在地的本地受众来说,他们十分关注设施的“地点”这一元素,那么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就应该给受众“解渴”。

  比如海太通道(海门到太仓的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对于这类新闻,尽管有地图,但是由于比例尺限制,地图无法具体展示通道从何处过江,能给受众的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区域。然而,如果辅以航拍全景VR的话,那就能非常具体地让受众知道海太通道究竟从哪个位置过江、在什么地方施工。

  公共场馆的建设和投运。例如新建的海门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即将在这里举行足球比赛。体育中心在哪里、长什么样、有些什么设施?从哪条路上的哪个门进入?车辆停在哪里?体育场那么大、入口那么多,检票位置在哪里?这都是受众很想知道的信息,而且这对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来说又尤为重要。

  如果在报道时加入VR元素(如下图),就能很好地为受众提供这些方面的信息,增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二)重大公共活动的举办

  重大公共活动,比如音乐节、演唱会等的举办,会吸引大量本地和外地人员,现场情况也十分复杂。在报道这类活动时,尤其是预告性报道中,如果加入VR全景这个“实景在线地图”,则能够很好地对现场进行说明,提高报道的实用价值。

  以迷笛音乐节为例,音乐节场地在哪里?现场如厕地在哪里?帐篷区在哪里?外地人员来了在哪里进行交通接驳?私家车停放在哪里?怎么入场?散场后怎么离场?离场接驳大巴在哪里等?这些信息都十分重要。如果有一个VR全景图,就能让受众和活动参与人员心里“门儿清”。2023年端午节“盛放•海门长江口音乐节”在海门举行,海门融媒体中心在音乐节开始前推出了题为《VR全景现场探秘!这个端午节嗨起来》的报道,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地点和场景相关的民生新闻

  1.公共政策和设施变动

  在日常公共政策报道中,经常有某些路口抓拍球机启用、某些路段停车位开始收费、某些路段禁止停车、某城区路段大修车辆绕行等报道。对于这类报道,如果通过VR全景来进行展示,就能让受众一眼就看出来是什么地方。

  2.打卡类

  当前,不少融媒体中心都会生产一些“打卡”类新闻报道。这类新闻作品很适合加入VR元素。VR可以让受众直观地获知打卡点的确切位置及到达路径。尤其对于那些地图上没有收录的不能直接导航前往的比如英雄纪念地、春季赏花地、露营点、垂钓点、特色产品售卖点等来说,一张航拍VR就可以明确标出点位与画面中地标的相对位置。

  3.公园、场馆类

  如果打卡点是较大且复杂的比如游乐场和公园,那一张航拍的VR全景图就可以让受众将整个区域尽收眼底,方便受众对整块区域的把握。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如果有了全景VR,受众就可以直观地云看展。这类作品甚至可以拓展成为一个融媒体中心营利的商业项目。

  4.与地点有关的提醒和标记类

  比如,交管部门经常会发布易违章路段和路口以及事故高发路段和路口,提醒道路使用人注意规范和安全出行。在对这类题材进行报道时,如果运用VR全景,就能非常直观地给受众展示相关地点。再比如,近年来,临近清明节不少地方都会推出一批有关烈士纪念地的报道,传统报道形式难以说清地方,VR全景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VR全景图片的摄制门槛不高

  目前,新闻报道中运用VR的还比较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观点认为,VR的制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时效性较低。有些VR视频花费几周时间就可拍摄完成,但有的则需耗费几个月,制作周期相当长。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和新设备加持,新闻报道的VR制作已经没有那么耗时耗力了。

  (一)VR全景摄制并不难

  全景VR分为地面和航拍两种。

  对于地面VR来说,过去需要把单反相机架设在专用的全景云台上逐张拍摄几十张照片,然后再把照片导入电脑,使用PTgui之类的拼接软件进行拼接,然后再使用PS软件来消除三脚架。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尤其是拼接环节。

  全景相机出现后,只需要架设好全景相机,运用安装在手机上的App远程遥控,一键就可拍摄成功,全景相机会自动进行拼接,后期只需要把全景相机中拼接好的全景照片导入到电脑进行三脚架消除即可。如果要拍摄下一个点位,只需要挪动一下全景相机就可以了。因此,地面全景VR的拍摄,在流程上已经和传统照片拍摄一样了。

  航拍全景VR相对地面全景来讲要较为复杂一些,但也已经方便很多。以大疆航拍机为例,最初需要手动操作飞机一张一张拍摄照片,然后再拼接。现在大疆的航拍机可自动拍摄球形全景,并进行拼接。但如果想要获得质量较高的航拍全景VR,仍需将航拍机自动拍摄的几十张照片,经过调光和调色处理后,再进行拼接和“补天”。不过,因为航拍全景VR涵盖范围很广,往往一个地方只需拍摄一张即可。所以,尽管航拍全景VR相对复杂一点,但是由于相对需要不多,因而在整个全景VR生产过程中,航拍环节并不会对工作构成太大负担。

  (二)VR全景拍摄设备不贵

  当前,市场上的地面全景相机也很多,以常见的insta360这个品牌为例,有3000元、5000元、30000元等多种价位产品。由于全景VR主要是在手机端展示,加之需要细节展示的部分可以插入图片,能够弥补千元级设备存在的全景VR图片清晰度不够的弊端。所以,从实际看,一般应用于媒体的新闻报道3000元和5000元价位的产品就可胜任,30000元价位的产品可用于商业项目。对于航拍全景VR来说,大疆的这类产品有很多,不到3000元的mini3就可以拍摄。总之,不到万元就可以配置一套包含地面和空中的全景VR拍摄设备。

四、VR全景与传统报道的融合模式多样

  全景VR只需要一个超级链接地址或者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呈现。因此,在视频、图文和报纸上添加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与传统报道融合,而且全景VR也可以在朋友圈分享。可以说全景VR与微信、微博、头条、抖音以及客户端等具有良好的融通性。全景VR与传统图文、视频、音频等有着多种融合模式。

  (一)传统报道与全景VR并重

  以海门融媒体中心的《【全景VR】海门沿江:从有“气味”到有“滋味”》为例,这件作品荣获了2023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好新闻融合报道一等奖。它把页面分为两部分同屏展示,如下图。

  这种融合模式,界面表现上,全景VR与图文同屏展示,所占界面大小相近。

  (二)传统报道为主,全景VR为辅

  在报道中,也可以传统图文或视频为主,全景VR为辅,来进行融合报道。以江苏各融媒体中心普遍运用的“荔枝云”后台为例,这种模式可以为全景VR链接在页面中直接插入一个不限制大小和比例的框架,使全景VR以小窗口显示在图文页面中,当点击全景VR后就会全屏显示。当然,对于图文(无论自有客户端还是微信)或视频也可以采用在其中插入二维码的形式来进行融合。

  (三)全景VR为主,传统报道为辅

  也可以全景VR为主,图文和音视频为辅来进行融合报道。这是因为全景VR场景中可以插入图片、图文、音视频等内容。这种融合,可以直接发布一个或者多个全景VR场景,再把相关的音视频、图片或图文等以链接的形式插入全景VR场景中,当受众点击链接图标后,就会展示相应的图文、图片或音视频,这种融合更具丰富性和生动性。一个场景中就可以同时插入多个图片、图文和音视频,创作者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可供展示的元素进行组合。

  那么在实际报道中究竟采取哪种模式进行融合,取决于报道在什么平台播发。如果在电视、报纸上推出,那么只能通过插入二维码来融合,也只能是以传统图文为主,全景VR为辅了;如果在微信页面播发,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是插入二维码,也是全景VR起到辅助作用。如果报道在自有客户端或者网站上播发,则有多种融合模式可供选择了。

五、全景VR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要区分静态场景和动态场景

  在全景相机诞生之前,全景VR照片以静态场景为主,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全景VR照片凝固的并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时间段。不使用全景相机来拍摄的话,全景VR照片是需要用单反或者其他拍摄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张一张拍摄的,拍摄完成后再在专门的拼接软件里进行拼接。前文所述全景VR照片凝固的时间段就是指拍摄全景VR所需要的时间,一个场景点位从拍摄第一张照片到拍摄最后一张照片往往需要几分钟。如果是动态场景,那么场景中的事物会发生位移或变化,这会导致在后续拼接时无法拼接或者出现拼接瑕疵。

  全景相机诞生后或者使用全景相机拍摄的话,相机可以同时记录整个场景中的内容,凝固整个场景的瞬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动态场景,也不会无法拼接或出现拼接瑕疵的问题。

  尽管全景VR照片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拍摄,但是要区分动态场景和静态场景,尤其是动态场景,只能用全景相机来拍摄。

  (二)航拍全景VR要掌握好时段与飞行高度

  航拍全景VR照片无法避免后期拼接工作,因此与地面全景VR相比,需要特别考虑为后期拼接做好前期拍摄注意事项。全景VR照片拼接需要待拼照片之间有明显的相同事物以便在拼接时进行标记。对于航拍照片来说,可供标记的无外乎是地面和天空。地面上主要是建筑物、山体或者树木等,天空中则只有云层。因此,航拍全景VR照片要尽量选择白云朵朵的天气,以便用云朵做参照来拼接照片。

  而且要选择这样天气的正午时分拍摄。这是因为航拍全景VR照片以室外场景为主,这个场景中有太阳。太阳的存在会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逆光部分画面曝光不足噪点较多,画面质量较低;二是包含有太阳的画面光比太大,难以完美曝光。但是,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最高,可以最大程度避开逆光拍摄和太阳入画,提高拍摄质量。

  在天空中云层不明显,无法用云朵作参照进行照片拼接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地面上的山体、建筑、树木等作为参照。这种场景下,航拍飞机要适当降低高度,以保证有足够多的地面事物入画,为后期拼接准备好参照物。

  (三)注意突出新闻性

  全景VR照片会记录和呈现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元素,单独的这样一张照片会给人一种没有重点和主题的感受,给受众的阅读带来解码困扰,无法赋予其准确的意义。因此,如果要把全景VR照片作为新闻产品,就要在其中融入能够体现这一场景新闻价值的图文、照片、音频或者视频等,以弥补新闻性不足。

六、结 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足万元就可以置办一套全新的地面和空中全景VR拍摄设备,也有商业平台展示可供使用,从硬件角度讲, VR全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并非高不可攀。而且在日常报道中全景VR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能够更好地为受众提供融媒体视域下的信息服务,扩大新闻报道的服务内涵,提升报道的贴近性。值得强调的是,场景和在线地图的加入,尤其能够提升对新闻报道的“五W”中Where要素描述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要进一步增强VR应用意识,把VR纳入日常报道策划中。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