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实现“移动优先”?)
作为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编效率至关重要。浙江永康市融媒体中心针对媒体融合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移动优先”新媒体路径。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永康市融媒体中心由永康日报和永康广播电视台合并而成。《永康日报》创办于1956年,永康市广播电视台创建于1951年,都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两家本土传统老牌新闻单位,合并后本应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但实际运行起来却暴露诸多问题。
一是队伍“合而不融”。随着一系列机构改革推进,永康日报和永康广播电视台记者于2022年6月合并组建了采访中心。当时两支队伍虽已悉数整合,但总体来看“合而不融”。纸媒端和电视端在采编人员交流合作、选题策划、联动报道上互动不多,基本处于“你就是你,我还是我”的状态。按照惯例,电视新闻按条数和质量进行赋分,纸媒则按照版面和字数进行赋分,两个平台考核难以统一。简单将原纸媒记者和原电视记者分开考核,导致记者跨平台发稿意愿不高,双方虽已合并,但实际运行依旧分属于两个体系,无法形成有机统一。
二是缺乏“多劳多得”。原考核办法是每月激励分为“固定奖金池分配+系数折算基本奖”,固定奖池按人头注入,比如说一共有40名记者,人均2000元,奖池总额即为8万元,当月所有记者总绩效上限封顶。换个角度说,即无论记者付出多少,都可瓜分奖池金额,辛辛苦苦一个月,收入和轻轻松松一个月差不多,容易导致记者积极性降低,甚至“躺平”。
三是考核“导向缺失”。原考核办法局限于电视和纸媒两个平台,加之新媒体平台激励措施不足,使记者一直以电视和纸媒首发为目标,不愿意花费精力到新媒体投稿,导致“两微一端”多为已发稿的旧闻。本应是发稿最迅速的平台沦为电视和纸媒的陪衬和装饰,偏离了互联网传播规律,令新媒体运行数据惨淡,无形中增加运行成本,浪费新闻资源和渠道。
媒体融合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需要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全方面融合。既然是改革,就注定存在阻力和困难,要改变被动局面,就必须正视问题、解剖问题、解决问题。
媒体融合要持续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的层面下功夫、找方法。传统的两套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首发需求,必须探索出一套新的方法。
(一)制度重塑
2023年初,永康市融媒新媒体首发改革试点小组成立,对采访中心记者整体薪酬进行综合测算,对电视、纸媒两个平台的分数进行统一,对新媒体平台赋分进行研究,出台了《采访中心移动首发绩效考核办法》。办法以“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导向,坚持移动首发原则,同时兼顾新媒体、纸媒、电视三个平台,以分计酬,上不封顶。移动首发稿件根据阅读量以A、B、C三档进行赋分,内容涵盖时政消息、文字评论、社会民生等九大类信息。
经过一年运行,“多劳多得”导向日渐鲜明,最高激励者与最低激励者月奖金差距高达近10倍,进一步杜绝了“吃大锅饭”“躺平”等现象。优胜劣汰后,队伍人人都是精兵,主动承担更多任务,整体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记者岗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建立培育融媒特战队,形成全媒型记者队伍,大部分动态新闻都由一名记者来完成,文字记者学会短视频的拍摄制作技巧,视频记者也逐渐在纸媒上崭露头角,实现两支队伍“真融真合”。
(二)流程再造
以“互联互通、协同互动”为总要求,采访中心建立了“策采编审发管控馈”的立体化内容生产体系,着力构建一次记者采集、一个平台首发(新媒体先行发布)、二级平台分发(纸媒、广播、电视联合刊播)的“1+1+N”垂直融通一张网,全面提高内容的受众触达率。同时形成了每日“采编—发稿—审核—赋分—统计—核对”的闭环流程。
具体来说:记者在所有新闻宣传类采访任务结束后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采写,对视频进行剪辑,生产流程大大缩短。稿件和视音频素材制作完成后上传至后台并标注类型,拟定新闻标题发送到工作群,由新媒体编辑进行修改分发。新媒体专职编辑在后台创建移动首发串联单,将记者上传的稿件进行修改,并做成预审链接,发给二审审核(二审由科室主任、副主任轮流担任),二审审核通过后再交由终审审核(终审由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轮流担任),审核通过后在“掌上永康App”发布。最终由掌上永康App专职编辑对已发布的稿件进行赋分,当天完成情况统计。
同时,环节增设其他平台加分补分环节,纸媒平台、电视平台、广播平台从建好的移动首发串联单里择优选取合适的稿件分发,并对相应的稿件进行加分,如果需要记者再采访、再加工的,在相应的稿件条目后面进行再加分。由总编室和采访中心对新媒体端和其他平台已经打好的分数进行汇总和核对,采访中心再对记者的非新闻任务进行补分,补完分后再交由总编室核实,即可算出每个记者的稿分。
(三)体系重构
为进一步强化“新媒体首发”机制,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打破传统格局,永康市融媒体中心统筹各部门、乡镇(街道、区)传播媒介,以重构的思维打造融合“新样板”,形成永康日报、永康人民广播电台、永康电视台、永康新闻网、“掌上永康”App等全媒体传播矩阵。如今,中心建立了“8+9”新媒体平台,打造了八端(即“永康人”“永康发布”“华溪潮”三大微信公众号、“掌上永康”客户端、“永康融媒”“永康日报”抖音号、“永康人”视频号、“永康发布”微博)、九类(即企鹅号、头条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等九大平台)的新媒体传播阵地。截至今年3月29日,仅从掌上永康App来看,新媒体首发改革以来共发布稿件4115条,总阅读量约1000万,实际阅读量破千的稿件达2652篇。
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从竞争到合作、从互动到互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是凑合过日子,还是经营好日子,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多思考、勤调整,让两者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一)协调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做到此长彼长。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和权威性,有着高度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永康市融媒体中心积极顺应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等发展趋势,努力把本土传统媒体的资源、渠道、人力进行整合,推动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新媒体首发探索中,采访中心有效运行“采访记者供稿、全媒编辑编发、掌上永康首推”的新闻推送模式,原来的纸媒记者和电视记者经过培训之后均已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型记者。现在,一条新闻线索只需要派给一名记者,由其完成撰稿和拍摄,第一步根据新媒体首发要求制作短视频,后进行二次修改并上传纸媒平台和广播电视平台,实现“一条稿子三种写法,三个平台共享一个选题”,让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真正形成宣传合力。永康市融媒体中心专门挑选传统媒体部分中层、责编参与新媒体首发稿件的二审工作,确保稿件质量,也促进传统媒体工作人员熟悉新媒体稿件采编流程,推动传统媒体“迎新而变”。
(二)兼顾质量和流量
强化“新媒体首发”理念,在“即时即发、快传快发”真真切切地贯彻到底的同时,也要加强新闻稿件质量审核,不能简单以“应发尽发”一刀切,必须做到择优发布。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浪潮中,开展新媒体首发探索,势必得做好“引流”文章,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正能量引来正流量”,要求采编一线要以稿件的内容取胜,通过优化稿件的质量引来流量。如2024年1月13日,中心精心策划、拍摄了一名教师的教学历程,推出《四年如一日 永康这位语文老师坚持手绘最美板书》报道,通过这名教师的自述、对学生的采访以及一幅幅板书的呈现,将这名教师日复一日的钻研和坚持体现得恰到好处。用一条高质量的平凡人物报道侧面反映了永康教育改革的成果,阅读量短时间突破10万,被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转发报道。基层融媒直接面对群众,必须在理念和内容上突破创新,不能走“我说什么大家看什么”的老路,要研究群众喜好、用语,为群众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优质内容,让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声音更加响亮、深入人心。如今年3月21日,中心在永康人视频号上推出了短视频《通通通!永康4条断头路通车了》,以游戏通关音效的趣味形式,将打通断头路这一民生实事呈现给受众,得到大量市民转发、点赞。
(三)注重传承和创新
在新媒体首发探索中,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传承和创新并重,推进融媒事业安全有序健康发展。在传承方面,就是要传承好新闻理想和新闻情怀。永康日报和永康广电作为老牌传统媒体,有着本土权威、专业、深度、真实、严谨等优势,更有老一辈媒体人持续奋斗、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珍贵品质。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就必须传承传统媒体对待新闻宣传工作的态度、经验和精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创新方面,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推动技术升级、丰富报道手段,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拓展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新闻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升向动态,让新闻报道活起来、动起来。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