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顾建国:务实推进AIGC技术应用新实践

导语: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是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周煜媛)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近70年,得益于数据、算法、算力的巨大提升,人工智能目前进入加速发展期。2022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潜力的技术之一,各级各类媒体纷纷入局,探索AIGC技术应用。

  作为省级广电的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江苏广电总台”)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日,「广电独家」对话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顾建国,一窥究竟。

围绕AIGC技术应用,进行系统部署与安排

  「广电独家」:作为江苏广电总台分管技术的领导,您如何看待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顾建国: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是技术创新驱动的行业。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会对媒体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要求,推进媒体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是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对于广电媒体来说,AIGC技术将极大地丰富创意实现路径,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频、视频,AIGC技术提供了比传统生产方式更方便快捷的手段,新闻写作、脚本创作、视频编辑、音乐编曲、美术设计等工作,都可以应用AIGC技术辅助开展,甚至还能通过AIGC技术激发灵感和创意。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AIGC技术仍在不断进化,在数据安全、内容可控、版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认为,要立足自身定位,找准应用场景,结合自有知识,将通用基础模型转化为广电行业专属模型,细分用于各个垂类领域,AIGC技术才能更有生命力。

  「广电独家」:如您所说,人工智能对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去年以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全国广电机构纷纷加码AIGC,请问江苏广电总台在这方面作了哪些规划和部署?

  顾建国:江苏广电总台一直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坚持以“技术平台化、业务产品化、服务生态化”的理念,不断引领和保障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技术引进与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造了系列优势,为我们开展AIGC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在人才队伍方面,江苏广电总台拥有超过600人的技术人才,长期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研发和运维保障工作。

  在技术投入方面,近年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

  在技术创新成果上,我们参与了3项国家科技研发课题和50多项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标准,拥有各类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获全国广电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以上30余次,科技创新和技术实力在全国广电位居前列。

  我们有荔枝云平台的先进技术基础——

  江苏广电总台在全国率先建成“公有云+私有云”架构的荔枝云平台,建立起面向台内应用和江苏省64家县融的多元化的技术服务体系,获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最高奖“突出贡献奖”和智慧广电示范案例。

  云平台在资源扩充、流程构建、应用部署上的灵活快捷,为部署AIGC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转化,在内容采集、生产、管理、发布、传播全链条形成了多样化的应用,有力提升了各项业务的质量和效率。

  围绕AIGC技术应用,我们在前期开展的大量工作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部署与安排。

  我们明确了善用AIGC赋能媒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我们认为,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AIGC技术的应用,不是要赶时髦、造概念,关键是要有一批实实在在的创新应用成果落地,关键是要有力提升内容产品质量和传播效果。

  在2022年ChatGPT、Midjourney等大模型应用陆续发布时,我们就敏锐意识到AIGC技术将给媒体带来颠覆性的改变,随即着手进行规划部署,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沙龙,并在多个业务板块成立了项目组,进行了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等应用探索,务实推进相关工作,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加强了对AIGC技术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为充分把握技术发展机遇,更快更好地推进AIGC技术的应用转化,我们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融媒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设立技术平台组、业务推进组、人员培训组,以专门的团队深入跟踪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务实推进业务场景探索、技术研发、应用转化、平台建设、队伍培养、产业拓展等工作。应用中心由台领导牵头,技术、新闻、内容等板块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我们构建了AIGC技术应用内外部协同长效工作机制——

  我们坚持对内聚力、对外借力,汇聚各方资源,推进AIGC技术在本台的发展应用。

  我们同步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跟进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信息,推进技术研究;建立业务对接机制,强化人工智能融媒内容生产业务规划、应用推广、考核激励和经验总结;建立培训机制,通过专家授课、交流研讨、项目实训、轮岗锻炼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以技术建设、融媒体创新项目、年度考核奖励等形式支持和鼓励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和内容产品的研发落地。

  我们保持和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密切沟通合作,持续推进最新技术成果在广电行业的转化应用。

创新内容生产,提高制作效率,赋能管理和运营

  「广电独家」:我们注意到,江苏广电总台在AIGC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请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顾建国:我们对AIGC技术的应用,大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内容生产。

  各个部门积极将AIGC技术应用于内容生产中,创造了很多新场景、新形象、新形式。如近期正在创作的纪录片《钱伟长》,我们采用AI技术对钱伟长的视音频资料进行深度学习,利用智能算法对发音的流畅度、语句的节奏感和人物语气感觉等方面进行训练优化,最终复现了钱伟长声音。

  这类的应用案例还有很多:在重大主题报道《新质生产力在江苏》中,我们利用AI不仅进行了视频创作,还生成了歌曲、配乐;在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中,我们借助AI重现千年运河繁华景象;在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中,AI数字复原技术让记载在画册上的人物形象得以动态化呈现;正在创作的动漫微短剧《大宋喵喵志》,也使用了AI技术智能生成动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剧情场景等内容。

  对比传统模式,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拍摄、绘制等功能,AI的想象力也能一定程度为创作增色,内容制作更便捷,制作成本也有大幅缩减空间。

  二是提高制作效率。

  目前,我们已经借助AI技术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生成创意脚本、智能短视频生产等,并针对特定场景开发AIGC应用工具。

  “荔拍”短视频正是一款内容理解类视频生成应用,通过视频拍摄、自动收录、智能分析、人脸识别、合成发布等全流程部署,可以自动生成特定主题、内容的精彩视频集锦,目前已经在马拉松赛事、音乐节、少儿活动、展会论坛等场景中得到运用,成为产业经营的新增长点。

  此外,智能短视频生产应用基于多模态内容理解,可以实现媒资素材的快速匹配和拼接,同样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赋能管理和运营。

  我们通过对多种类数据信息的收集梳理和训练分析,自主搭建江苏广电专属的知识引擎,涵盖政策法规、制度流程、行业资讯、专业知识等方面,可以广泛运用于办公文书、人力资源、法务咨询、用户分析、电商智能客服等多种内部管理场景。

  我们还自主开发了虚拟数字主持人“小然”,不仅承担了日常新闻播报,还可进行多语种翻译,在江苏发展大会、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等重要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小然”还可对接知识引擎,成为嵌入到各类产品中的“智能小助手”。

根据行业特性,对AIGC应用进行开发和调优

  「广电独家」:您之前提到过,AIGC技术仍在不断进化,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请问江苏广电总台遇到了哪些具体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

  顾建国:在技术研究和应用测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AIGC技术带来效率和创意的提升,但也认识到AIGC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大模型涌现机理不明确,大模型幻觉问题目前无法解决,生成内容无法保证正确、准确;

  二是大模型技术发展快而多变,带来部署调试困难,使用上依赖相当多的技巧;

  三是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相似,生成内容缺乏特征和个性;

  四是内容精确控制、多镜头一致性、画面帧率质量、分层编辑、生成时长等视频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暂时难以解决;

  五是训练推理算力及资源调度要求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当前对于AIGC技术需要善用、有策略地使用,同时需要围绕行业特性进行开发和调优:

  应用策略方面,要“条块结合”,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匹配最适合的AI工具。“条”指的是针对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处理的具体功能,“块”指的是编辑、生产、审核中涉及的各项业务。

  因此,我们在台内持续进行关于AIGC应用需求的沟通调研,为各类应用场景发掘最合适的大模型应用。我们也梳理大模型技术,将合适的技术应用在最合适的工作场景中,如对于文字生成,可更多用于一般性知识问答、信息抽取、大纲生成等,对于图像生成,可将其应用在对构图和细节没有特定要求的素材图片和创意设计上。

  开发调优方面,强调平台化、场景化、流程化、特色化。

  平台化就是以“本地部署+接口调用”方式,广泛集纳各种大模型能力,在部署上屏蔽模型间的差异和细节,在应用上各取所长,形成面向各种场景的应用和服务;

  场景化就是紧密结合业务场景和实际应用需求,组合各类模型,形成简单易用的应用;

  流程化就是针对目前大模型技术生成可控性低、流程复杂多变的问题,固化使用经验,串接多种模型能力,构建流程化的AIGC应用工具链;

  特色化就是训练有本地、本行业领域特色的专属模型、微调模型,提升内容生成的可控性和个性化。

  「广电独家」:关于开发调优,请您再具体讲讲。

  顾建国:各个机构都在加码AIGC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AI工具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应用上呈现出点状、分散、孤立的特点,使用者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应用软件和工作平台间“横跳”,效率不高且无法形成规模化应用。

  因此,平台化建设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否真正赋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关键。

  江苏广电总台将以荔枝云平台为基础,围绕内容采集、制作、审核、发布、管理开展分析研究和应用转化,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度嵌入到总台全链路、全流程、全业务的生产环境中,打造场景化、流程化、服务化的应用平台,研发个性化的专属模型,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使用,全面夯实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基座,形成支撑全台各项业务的AIGC技术应用体系。

  目前我们已上线了AI HUB智能工具平台,采用自主开发部署、第三方接口接入等方式集成多种智能生产工具,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个类别近70个应用服务工具,实现了AI工具的本地部署和汇聚使用,满足了不同的业务场景和工作流程。

  「广电独家」:接下来江苏广电总台将如何进一步推进AIG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顾建国:一是进一步丰富服务生态。联合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在科研攻关、应用生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对行业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研究、模式研究,自主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打造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的解决方案,推动广电行业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二是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我苏国际传播中心、荔枝新闻运营中心以及中国(江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中心的深度对接,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更多媒体运营场景中。

  三是进一步统筹安全发展。及时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安全和治理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可解释性、安全攻击、数据泄露、可信可控等,有效保障节目内容和生产数据的安全可靠。

  总之,面对以AIGC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江苏广电总台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思维,坚持先进技术赋能,对内聚力,对外借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持续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承担新的文化使命。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