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秦煦)
2022年,中国综艺节目创作与生产在守正中创新、在提质中突破。数量方面,2022年国产季播综艺上新量较之前稳中微升;口碑方面,2022年国产新综艺认可度较2021年全面提升,整体上呈现出主流先行、品质上扬、垂类专精的发展特点。
2022年,我国综艺节目创作与生产蓄能求稳、精耕细作,在总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综艺节目内容创新表现出紧贴主流、质感提升、垂类多元这三大鲜明特点。下一阶段综艺节目应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节目的原创力、创新力、影响力。
(一)综艺节目综艺供给保持稳定,口碑认可度提升
从总体上来讲,2022年综艺供给保持稳定,上新数量有所增加。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共上新国产季播综艺(不含衍生、晚会)274部,同比增加7部;其中电视综艺上新111部,同比增加1部,网络综艺上新163部,同比增加6部。就口碑而言,综艺节目在2022年整体获得网友更高的评价和肯定,2022年上新国产综艺豆瓣评分较2021年整体提升,豆瓣部均评分7.0,较2021年上涨0.4分;其中高分段部数占比增加,8分以上综艺占比达27%,较2021年上涨12个百分点。
(二)平台主动求变,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动态平衡
一是电视综艺平台分布集中,更加注重情怀与公益。从综艺节目在各平台的分布来看,多集中在央视与湖南、浙江、东方、江苏、北京五大卫视。据统计,2022年,五大卫视共播出了111档综艺,其中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并驾齐驱、创新力强,棚内音综、户外真人秀、主流晚会等,遍地开花。此外,东方、江苏、北京卫视数量各有13~23档不等,综N代和创新综一代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在综艺创作上,央卫视更多地释放情感向内容,涵盖了人文、晚会、公益等更精细化主题节目,彰显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二是长视频积蓄能量稳中求进,对中小体量综一代节目频繁试新,短视频平台积极抢占综艺赛道。2022年,在降本增效的创作背景之下,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持续输出精品内容,大多属于小体量的节目。B站加入综艺市场,《守护解放西3》《哔哩哔哩向前冲》等节目获得收视与口碑高分。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知乎等开始大批量产出综艺,从内容来看,相较于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综艺结合平台自身优势与特点,跳脱出传统的综艺形式,在创新性上有所突破。
三是台网迎来更深层次的融合,彼此关联、相互依存。台网关系走过电视综艺网播、网络综艺上星两个关键节点后,正迎来更深度的融合,既包括传统制播层面,也有直播潮下的合作。湖南卫视与芒果TV启动双平台融合仪式,浙江卫视与哔哩哔哩正式签约战略合作,东方卫视《我们的歌4》与抖音联手推出了“我们的歌光阴歌会”,直播间曝光次数超过6600万,观看人数超过1300万。
(一)主流:节目内容呈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当下性
2022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更是党召开二十大的重要时间点。综艺节目主动进行了丰富性与多样化的探索实践,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是以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一系列创新内容献礼致敬。2022年8月,广电总局专门召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文艺节目创作推进会,推动《博物馆之城》《时间的答卷(第二季)》《我们的新时代》等十档重点文艺节目创作播出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关注社会重要进展,全面探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富国强军等各细分领域,引领主流价值向各领域传播。例如,总台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以电视综艺的创新表达,对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进行了一次恰逢其时的梳理与展示。节目精选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代表性的24个特色乡村,且每期选定的两座村庄,既反差又统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是关注时代中的人物,从小切口展现十年砥砺奋进。一方面,节目通过先进典型的事迹将新时代的新成就讲得生动可感。如东方卫视《时间的答卷(第二季)》在讲述叶聪、聂海胜、陈德安等不同行业的先锋个体的故事时,创新采用“人生影院”模式,重现人物过往的珍贵画面,还利用AI技术生成人物的未来模样,邀请其与未来的自己对话。江西卫视红色文化讲演节目《闪亮的坐标(青春季)》用“讲演”形式讲述青年英模故事,激发青年群体向上向善的力量。另一方面,格外关注人民性和生活感,表现各行各业的人们投身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更具真实感和烟火气。如浙江卫视《我们的新时代》用微观视角、“烟火美学”,记录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奋斗与生活状态,为“我们”立传、人民立传。
(二)质感:各品类节目品质整体上扬
文化类综艺品质不俗、创新不断。2022年,央卫视与视频网站在文化类综艺的制作播出上更为成熟,总台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产量和创新力度,并持续输出现象级节目,卫视平台以创新节目为主。酷云互动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频道全年共计上线文化类节目15部,收视率平均保持在0.4%以上,豆瓣平均评分8.48分,远超出其他类型节目平均水平。
文化类综艺的品质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文化根脉的传承上更加充分深入。2022年的文化综艺从浩如烟海的文博世遗、国学典籍、音乐戏曲、诗词绘画、地域文化、饮食文化、节气节日等各个领域精选最为大众喜爱的,可用综艺形式传播的视听内容。与此同时,文化综艺呈现出更悠久的文化视野与更深沉的文化高度。如《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从具体的典籍书目出发,以剧场演绎的方式建构内容叙事,对典籍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蕴、精神传承梯次呈现。首期节目《永乐大典》延续第一季“家国”主题,同时创新使用语言、礼仪、动作、图像、声音等要素,深刻体现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还通过展示鲁迅、张元济、郑振铎等一代代藏书人、护书人的故事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型塑和复现。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技术的融合更加充分,越来越具有视听审美的质感、高级感。内容的拓展,带来节目形态上的突破。2022年,文化综艺以传统文化符号为基础,广泛融合访谈、戏剧、歌舞、竞赛、游戏、微电影等元素,在话语体系、叙事手法、氛围营造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此外,元宇宙、VR技术、虚拟偶像等高科技赋能文化综艺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切换,如《诗画中国》通过AR、CG、裸眼3D、AE技术、数字绘景等科技手段在诗画和鸣的长卷中展陈中国,实现“人在画中游”的观感。
科技类综艺更加注重回归科学思想之本。当下的科技类综艺节目中,科学实验和科学竞技真人秀类节目仍是主要类型,多为科学原理、科技成果的展示。2022年,一些更加注重科学精神展示、科技成果反思的节目拓宽了科技综艺发展的视野。以东方卫视《未来中国》为例,节目在注重趣味性与贴近性的同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既让观众看到中国科技所长,也直面中国科技之短,如首期节目客观承认了北斗系统所用芯片相对不是全球一流,但我们可以用系统思维造出比肩一流的导航系统,破“科学他信”,立“科学自信”。同时,节目还树典型、立榜样,让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走向台前,使科学、理性、智慧成为年轻人的新崇拜。
晚会类节目呈现科技与人文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前沿兼具的特点。以2023年跨年晚会为例,诸多卫视平台都在跨年时段推出了涵盖盛典、演唱会、演讲等多样形式的晚会,在整体立意和节目设计中普遍聚焦时代主题,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梦圆东方·2023东方卫视跨年盛典》专设二十大代表互动采访环节;《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将非遗技艺融入创意节目中;《2022“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发掘年轻人喜欢的影视、游戏以及文化IP,彰显年轻化特色。与此同时,晚会也普遍加大对“科技感”的投入,如湖南卫视在虚拟主播小漾的基础上,再次推出两个数字虚拟人康康和果果;江苏卫视由PICO专门为其跨年演唱会提供有定制VR舞台和独家VR直播,丰富了舞台表现手段。
(三)垂直:联动细分圈层,分众市场多点开花
2022年,综艺节目涉及的领域更加垂直精细,卫视平台在布局综N代的同时,新品类节目愈发多元,同时,各种垂类节目的触角更广、格局更大,对当下时代主题、社会议题、热点话题的互动也更为深入,激发与观众的“共鸣”。
游戏、推理、音乐类综艺占据热门地位。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上新综艺中,游戏、音乐、推理类综艺有效播放占比过半,且部分上新综艺获得年度口碑高分。以音乐类综艺为例,继王牌节目《歌手》之后,湖南卫视的音乐献礼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和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都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和口碑认可。《声生不息·港乐季》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主动作为,采用港乐新唱的形式,用当下的音乐艺术去诠释港乐经典,成为了台网主流精品综艺的年度记忆,豆瓣好评率超70%。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节目致辞中指出:“借着唱响金曲一道桥梁,对港乐经典进行创新表达,让有传播意义、审美价值的港味好歌回归大众视野,让同根同脉的内地和香港人民特别是年轻人通过音乐对话,更加了解彼此,了解祖国,促进民心相通。”
观察类节目更多选择职场、婚恋、家庭代际等题材,通过真人秀等特定方式更加聚焦现实生活本身,引发观众思考共鸣。《一往无前的蓝》《令人心动的offer(第四季)》《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闪闪发光的你(第二季)》等职场观察类节目不断拓展职业类型,深入各行各业,在真实展示年轻人职场生活的同时,也敏锐发现职场中的新变化,把握和拆解社会痛点,引发大众对一些公共话题的探讨,并输出正向价值观。《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六季)》《怦然心动20岁》《春日迟迟再出发》等情感观察类节目受众更加广泛,不同年龄层、不同状态的群体的感情需求都被呈现出来。
体验类节目多以生活、美食、旅游等强调自我感受的题材为主。疫情催生了人们对户外和自然的社会心理需求,2022年,露营类题材大量出现在节目市场,这与如今无数人对自然生活的美好追求不谋而合。爱奇艺《一起露营吧》,湖南卫视和芒果TV《花儿与少年露营季》、浙江卫视《追星星的人》、安徽卫视《出发吧去露营》等节目将“自然”“治愈”等元素纳入节目创作中,与传统旅行类综艺形成明显差异化的风格,带领观众体验亲近自然的感受。
小而美的微综艺节目成年度口碑黑马。2022年,基于“降本增效”的背景,各个平台在有限的资源调度下,用价值支撑内容,用小体量不断创新,影响力和关注度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2022年新综艺《快乐再出发》豆瓣评分9.6,评分人数26万,创国产综艺最高分以及评分人数最多纪录;续作《快乐再出发2》豆瓣评分达9.5,位居第二;分账综艺《闪亮的日子》豆瓣评分9.2分,为分账综艺豆瓣评分最高分。某种程度上,这些节目大都算是综N代王牌节目的“衍生产品”,“小而美”跑赢“大制作”,归根结底说明在综艺节目创作中,质朴且真诚的态度最能打动人心。
总的看来,回顾2022年综艺节目市场,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综艺节目市场处境艰难,但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仍然交出了可圈可点的答卷。从总台到卫视平台,不断丰富主题样态、创新表现形式、拓展细分领域、深耕文化底蕴,在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也为2023年的创作生产积蓄了力量。
2022年文艺创作活跃,新形态不断涌现,但我们也应警惕目前创作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苗头。一是创作同质化,如有的综N代节目在初步成功后,不仅没有对现有制作手法和创作套路进行创新升级,反而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一味复刻过去的经验,节目内容、画面布局和制播形式上都十分趋同。二是流于形式化,一些节目流于艺术呈现形式,技术呈现、场景选择、服化道设计日臻完善,而对本质上是人文景观的节目在思想性、文化性上挖掘较少。三是过度网络化,受市场营销和网络引流等因素影响,有的节目受网络影响程度较深,在节目中过度模仿网络上的一些搞笑风格,影响观众观赏体验。为此,综艺节目创作还是要警惕这些问题,在坚守价值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行业和从业者要秉持节目创作生产的初心与匠心,以更多精品力作奉献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