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专业平行论坛之一的“2022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高峰论坛” 上,中国广电河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韶华以“文化数字化的河北实践与探索”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2022年8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
其中,根据河北省制定的实施方案,中国广电河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八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
(二)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建设国家文化专网河北局域网、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河北省域中心和华北区域中心,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
(三)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文化数据信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深度融合,支持同文化生产适配的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服务,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和协同治理,并与互联网消费平台衔接,为文化数字内容提供多网多终端分发服务,对平台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提供精准数据分析服务。
(四)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运用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增强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
(五)为移动终端等“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文化数字内容,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推动“大屏”“小屏”跨屏互动,融合发展。
(六)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区、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线下场景。
(七)加强标识解析系统建设,推广信息与文献相关国际标准。
(八)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立文化资源数据授权体系,引导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有偿授权。
中国广电定位为国家级智慧广电网络运营商、综合文化信息服务提供商、新型基础网络设施运营商、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是新型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中国广电河北公司现有广电网络在网用户530余万户,政企客户3万余家,完全具备承担河北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重点任务的条件和能力。
(一)党媒政网品牌响亮。
中国广电河北公司是由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委宣传部共同领导的大型国有文化信息服务企业,始终坚持党媒政网的企业定位,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抓文化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河北建设等重大机遇,创新驱动,打造了云网端一体化发展新业态,构建了固移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党委政府主要的宣传舆论阵地之一,也是党委政府最信赖、最依靠的市场主体。
(二)网络资源遍及全省城乡。
全省干线传输网承载着所有广电基础业务和融合业务,通过一些列网络改造工程,目前省市县干线传输网达4.6万公里,光缆总长达23万公里,实现了100%乡镇光缆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光缆覆盖,双向化覆盖率达87%,位居全国前列。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网络保证了党的声音安全畅通地传到千家万户,奠定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坚实基础。
(三)广电5G网络服务全面启动。
2022年6月27日,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试商用,河北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同步启动。2022年9月27日,中国广电在全国开通5G网络服务。中国广电携手中国移动开展700MHz共建、全网共享的合作,是中国5G发展战略的创新实践。双方坚持5G网络资源共享、700 MHz网络共建、业务生态融合共创,共同打造“网络+内容”生态,以高效集约方式加快5G网络覆盖,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目前,中国广电河北公司已建成全省覆盖广、性能优、体验好的700MHz +2.6G 5G精品网络(基站总数达15.4万座,其中5G基站4万座, 4G基站11.4万座,),并通过共享中国移动4G网络,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
(四)云资源实现生态化布局。
中国广电河北公司云数据机房机柜总数量1000台,服务器总容量16000台,存储容量达1000PB,被中国计算机数据协会评为“2018年度数据中心项目实施样板工程”。并积极与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孵化形成了广电紫光云、广电信创云等云平台,可提供上百套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一)完成红色基因库试点建设。
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分别入选中宣部确定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第一批(2020年)和第二批(2021年)试点单位。中国广电河北公司先后完成西柏坡纪念馆164件馆藏珍贵文物及1000件一般文物、李大钊纪念馆169件馆藏重点文物及63块石碑等红色资源的数据采集制作工作,对相关建筑、旧址等进行3D建模和全景数据采集,并创意制作了10集(册)《红色冀忆—西柏坡经典故事》系列动画片(绘本)。
(二)研发“红色印冀”平台。
中国广电河北公司设计研发了红色印冀平台(即河北红色基因库数字平台),该平台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应用,将红色基因库试点采集制作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送到电视大屏、移动小屏、电脑终端上,将红色展馆、红色文物、旧址故居等革命文化多场景跨终端呈现在大众面前,实现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制作和展示传播的同步推进。
(三)参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团体标准。
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022年“体验体系”标准制订成员单位,中国广电河北公司积极参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团体标准”,涵盖:文化馆建设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新华书店建设标准、商业综合体建设标准、移动沉浸式体验馆建设标准、景区建设标准、城市广场建设标准等。
(四)推进河北省域中心平台建设。
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标准,采用5G、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中国广电河北公司面向全省公共文化机构、科研院所、文化生产机构等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依托广电网络(文化专网)实现全省文化文物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目前省域平台正在建设中。
(五)启动华北区域中心平台建设。
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三级架构布局(全国平台、区域节点平台、省域平台),2021年12月,中国广电河北公司被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北区域中心平台”建设运营单位。华北区域中心平台将通过文化专网实现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区之间的文化数据、信息、产品等互联互通,并装配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底层关联集成系统,配置相应软硬件设施,保障文化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目前,底层关联系统、标识解析系统等设备已装配完成。
(六)推进中国广电“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
河北省“两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具备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计算体系,布局具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功能的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将国家文化大数据河北省域中心、华北区域中心文化算力体系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按照要求,中国广电河北公司、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怀来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中国广电“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建设规模约12000个8.8KW机柜(折合约4万个2.5KW标准机柜),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中期建成。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文化数字化成果展示新的载体,服务于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华北地区文化机构、科研机构、影视机构、游戏动漫生产商、AI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商、网络视听机构以及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华北地区高标准的文化算力中心,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京津冀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云网能力,赋能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广电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使命担当,筑牢宣传文化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广电河北公司始终坚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使命与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数字河北,筑牢全省宣传文化阵地贡献广电力量。
(二)坚持敢为人先,做数字时代的领跑者。
燕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慷慨悲歌、豪气任侠的爱国精神影响着世代燕赵子孙,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广电河北公司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燕赵文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燕赵文化发声,为燕赵文化助力,为燕赵文化守根铸魂,做数字时代的燕赵文化领跑者。一是数字化网络化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广电网络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燕赵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专网河北局域网、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北区域中心平台、河北省域中心平台等载体,发挥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资源优势,提升数据采集、分发、交易、计算能力,用心用情讲好燕赵文化故事,培育更多燕赵文化认同者。二是深耕内容生产。充分发挥河北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资源,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内涵,打造更多古今交融、适应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燕赵数字文化产品,培育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燕赵文化特色IP,形成一批具有燕赵文化元素的数字文创产品。三是培育数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品牌(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燕赵文化产品,培育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燕赵文化品牌。
(三)激活内生动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河北是文化大省,有坚实的文化产业基础,但业态相对落后,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数字化产业。广电网络要激发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巨大增量。一是推动全省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广电网络的网络、平台、技术、人才、用户等资源优势,聚合文化产业资源,打造“上云用数赋智”平台,进一步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使用智慧广电新技术、发展智慧广电新模式、培育智慧广电新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发展格局,打通文化产业上下游合作机制,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示范区,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三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深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媒体、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