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时代,内容和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双翼,媒体融合建设在呈现出新的气象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瓶颈。
媒体深度融合该如何破局?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他提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首先要认识到媒体融合的本质,拥抱接纳新型传播技术,找到用户最真切的需要。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
宋建武参与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规划工作,同时也是多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在此过程中,他看到主流媒体人的观念受到体制、机制和传统媒体思维的约束,没能认识到媒体融合的本质。
“媒体人没有对互联网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互联网思维也没有建立起来,没有真正吃透媒体融合,以致于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宋建武指出。
新型传播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颠覆了旧观念存在的基础。宋建武以精准传播举例,“很多媒体人总把这个东西当成洪水猛兽,说它造成了信息茧房,但却看不到精准分发带来的信息传播效率的极大提升,看不到这种极大提升造成的传播力的极大扩展,看不到这种方式进行的信息分发带来的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认为,媒体人不能从思想认识上根本解决问题,就必然造成对新的技术视而不见或本能地抵制。
宋建武还指出,这两年主流媒体客户端有所变化,一部分在服务功能方面有所扩展,但是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信息发布性的客户端,没有互动,没有参与,他认为这样的互联网应用不可能成功。
智媒体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支撑,可通过算法来实现内容的生产制作和分发,在“唯流量思维”的主导下,也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对此,宋建武指出,不同算法反映了不同价值观,算法本身就是数学公式,但解决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数学公式是包含价值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法本身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对规则的设定,它结合了大数据,用得好就能够产生极大的成效。”在信息传播领域,要运用算法和大数据的结合去找到用户最真切的需要,把真实的需求挖掘出来,然后向用户分发最需要的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宋建武提到。
“当然满足到什么程度?要不要在这里面体现价值观的引导?媒体需要思考,但首先要看到它是技术发展的进步。”他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停留在单向传播,这是一种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科技赋能过程中,如何打破这种陈腐的观念?
宋建武认为,不能把科技看成是一种敌对的东西,要有技术中立的思考。在科技应用于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先进科技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他指出,从大趋势来看,先进技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到全社会的信息互动过程中,媒体要学习互联网平台多主体、多并发、多元数据这样综合的应用,以此构筑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方面参与进来。
在采访中,宋建武还提到,内容科技概念以及相对应的技术的出现表征着技术和内容融合发展到新阶段。
“内容科技本质上是要提高内容产品力,对机构媒体而言,这种产品力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发现社会变动的能力,即环境监测功能,这是近年来主流媒体最缺失、退化最严重的能力”,宋建武提到,“这种对变化的发现能力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这类重要的工具实现。其次,精准分发技术对于实现信息分发个人化、提升信息传播力非常重要。”
6月8日,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一周年生日,宋建武认为,封面新闻是主流媒体中最早尝试向智媒体方向发展的先行者之一,它是从传统媒体中转型脱胎出来的一个新的媒体形态,从基本方向选择上,它具有创新性、领先性,在我国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实践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他认为,封面新闻是主流媒体里面比较早去建设自己的技术团队的,这方面的实践也具有引领作用。从实践中看,自有技术团队对其自有平台发展创新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一点特别值得主流媒体总结、借鉴。
宋建武表示,封面新闻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也走在了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前列,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其代表性成果。他相信,只要坚持这一正确方向,继续努力,未来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