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未来5年,上海先进制造业如何发展?来看“十四五”规划详解

导语:《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

  在9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科委副主任王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平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于近期制订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关于《规划》编制的总体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承前启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等关键战略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总部机构、龙头企业、功能平台等。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5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5%,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在《规划》制订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承担制造业发展新使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

  二是落实制造业战略新要求,围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点任务,增强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能力。

  三是顺应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在总体目标上,《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展望2035年,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明显增强,“上海制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同时,《规划》还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等4个维度,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比如,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达到300项,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品牌引领示范企业200家,打响“上海制造”的名企品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台/万人,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在发展重点上,《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是发挥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加快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

  二是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此外,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产业电商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本市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一是“一极”战略引领,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3以上。

  二是“三带”集群支撑,逐步形成沿江、沿湾、沪西三条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形成品牌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格局。

  三是新城持续发力,推动五个新城加快建设“一城一名园”,提升制造业能级和规模。

  四是特色载体驱动,加快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以及重点区域转型升级。

  关于《规划》的主要任务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规划》提出了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培育卓越制造企业、促进产业人才汇聚、加快塑造产业名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等10项重点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化”,即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

  一是坚持高端化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围绕高端产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业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产业标准与基础技术检验检测系统等“五基”领域,打造具备更强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再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

  二是坚持数字化赋能,构建发展新优势。实施智能制造、“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

  三是坚持集群化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围绕大飞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具有基础优势的重点领域,促进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

  四是坚持品牌化提升,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持续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名品”要加大制造精品供给,促进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名企”要实施世界级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硬核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梯队培育链,滚动培育5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名家”要引进培育产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产业英才,力争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规模实现倍增;“名园”要加快推进品牌园区、特色园区的建设体系,培育50个左右的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五是坚持绿色化转型,打造绿色制造领跑优势。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聚焦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力支撑做好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调整和引入相结合,加快低效企业结构性调整,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引入更多高成长性项目。

  此外,“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发展保障,加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和企业服务,加大各类要素资源支撑,着力实现“五好五不缺”,即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总的来看,《规划》为未来五年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明确了重点目标、主要方向和任务举措。下一步,上海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持续发力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全力抓好规划的落实落地,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