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手游、短视频平台到电视剧 中国文化产品海外频出爆款

导语:德意志广播电台近期刊文说,中国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等新型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它们的特点包括具备趣味性、无政治性。除了众所周知的TikTok,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打造出“爆款”。另外,依托互联网新载体,中国小说、影视剧等“出海”的步伐也越迈越大。

  多年来,各国都通过特定产品与符号维持文化形象——美国有好莱坞、可口可乐和流行音乐,英国有王室、詹姆斯·邦德,意大利有歌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日本有动漫,韩国有K-Pop……在外界眼中,中国文化往往同功夫、熊猫、中餐等紧密相连,但与欧美国家和日韩相比,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有所欠缺。这种状况近年来正在逐步改善。德意志广播电台近期刊文说,中国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等新型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它们的特点包括具备趣味性、无政治性。除了众所周知的TikTok,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打造出“爆款”。另外,依托互联网新载体,中国小说、影视剧等“出海”的步伐也越迈越大。

  手游成功的秘诀:“校准航向”

  21岁的卢卡斯是柏林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专业学生。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王者荣耀国际版”是自己平时喜欢玩的网络游戏之一,最近还迷上了“原神”,它展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卢卡斯看来,中国游戏现在很国际化,拥有许多新的灵感。

  贾斯汀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动画专业的一名学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他也提到自己是“原神”的“粉丝”。贾斯汀说,这款游戏的图像处理和配乐水平“堪比大制作的电影”,同类型的游戏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去年下半年,该游戏跻身美国地区收入最高的6款手游之一,不少美国玩家评价它画面唯美、内容丰富,细节尤其讲究,是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的上乘之作。

  在美国地区Google Play应用商店,“王者荣耀”“原神”都有上千万的下载量。手游成为中国在欧美地区打开市场的主力文化产品。科技网站Techcrunch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0年第四季度,有21款中国手游进入美国畅销榜Top100,收入额达到7.8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两年前的3倍多。据统计,中国手游在美国手游市场收入中的占比为20%。

  有游戏研发专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手游能快速在欧美市场打开局面主要得益于“出海”前“校准航向”的工作。以“王者荣耀”为例,由于游戏内很多人物源于中国的古典名著和神话故事,对于海外玩家来说有些陌生,因此在制作国际版时,增添了西方文化人物形象,游戏场景也加了一些西方元素。这些措施能够解决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时吸引国外玩家为了解游戏中的人物和叙事背景,进而主动接触中国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

  “本土化”例子还有不少,比如“火枪纪元”的游戏背景设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最近在北美地区较为流行的科幻风手游“第二银河”,其英语版虽然号称“和中文版一样”,但口令、手势和“世界架构”也被当地玩家公认为“不陌生”。

  “中国手游还尝试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推出大IP的联动活动,比如风靡全球的漫威英雄。”前述专业人士说。网易游戏亦推出“终结者2:审判日”,它获得了电影版权方授权。

  中国手游不仅在欧美国家深受欢迎。近年来,一款名为“无尽对决”的游戏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拥有大批玩家——菲律宾月活跃用户超1400万,几乎每10个菲律宾人中就有1个玩这款游戏;而在印尼,“无尽对决”的下载次数超过1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可谓“国民游戏”。2019年菲律宾举办东南亚运动会时,“无尽对决”被列入电子竞技比赛项目。

  该游戏之所以取得成功,也离不开“本土化”。游戏公司邀请了印尼知名漫画家参与游戏人物创作,把该国传说中的英雄形象“金刚神”等融入游戏情节中。对菲律宾用户而言,“无尽对决”中有他们熟悉的民族英雄拉普拉普。“这有效拉近了这款游戏和菲律宾人的距离。”菲律宾电竞游戏峰会创始人乔博特说。

  流媒体平台重视本土化制作

  《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发现,身边的一些朋友最近喜欢上了中国电视剧,比如来自汉堡的家庭主妇斯戴范尼。她的丈夫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一名工程师,自己和两个孩子疫情后可能要去中国生活几年。现在斯戴范尼正在“补习”中国知识,没想到成了“剧迷”。

  “以前要想看中国影视剧,必须等电视台播放出来,或者租录像,很不方便,而且片子数量很少。现在,Netflix、Viki、爱奇艺等流媒体上有很多选择。”斯戴范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语言的关系,她最常使用的是Netflix,里面至少有英语版本,甚至能找到德语版。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Netflix上有几十部中国电视剧,比如《天盛长歌》《白夜追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陈情令》《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涵盖各种类型,有的剧被Netflix译成十几种语言。不过与韩剧相比,中国电视剧的数量仍然较少。

  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流媒体平台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步伐似乎迈得更大,一批综艺节目借势收获很高的关注度。比如,《创造营2020》《创造营2021》相继在泰国引发收视热潮,节目播出期间频频登上当地社交媒体热搜榜,衍生出200多个相关热搜话题。据腾讯视频(泰国)介绍,由于《创造营2021》的热播,腾讯视频在泰国注册用户量多了40万。此前,纪录片《风味人间》、综艺节目《奇葩说》等中国流媒体平台原创产品在东南亚同样吸引了大批粉丝。

  积极融入当地元素、重视本土化制作是中国流媒体平台日益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爱奇艺在东南亚市场推出海外版本后,随即同马来西亚多家互联网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展开合作,推出多部马来语电视剧。去年8月,腾讯视频和泰国公司联合制作的泰语电视剧《天才枪手》在腾讯视频海外版正式上线。“联合制作有利于产出更多优质内容,也能帮助中国平台在东南亚地区的推广。”腾讯视频海外版泰国地区经理卡农蓬·普拉查赛表示。

  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派汕说,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相近。中国不断提升视频网站技术,东南亚国家也处于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说到中国新型文化产品,不得不提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应用TikTok,它也属于流媒体平台。去年特朗普政府欲封禁TikTok引发轩然大波,同时令外界关注到这款应用的受欢迎程度。数据显示,TikTok在美国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1亿,其中10岁至19岁青少年占32.5%,20岁至29岁人群占29.5%。而且,《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在TikTok上开通账号。

  在德国,根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都下载了TikTok。“我在这个平台上认识了许多中国短视频博主,也了解到很多中国风土人情。”来自德累斯顿的中学生克劳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自己有时候通过参与挑战活动与中国用户互动。他直言,自己从TikTok上看到的中国与德国媒体报道中的形象很不一样。

  不仅是年轻人,不少老年人也在使用TikTok。《华尔街日报》日前在报道中举例道,家住美国新泽西州的64岁老人林恩·戴维斯自去年6月开通账户以来,几乎每天更新视频,主要内容是烹饪美食,不到半年收获260万粉丝。报道说,欧美国家的老年人发现,他们能在这个平台上同年轻人进行沟通与互动,给自己带来快乐、战胜孤独。“TikTok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代人在以真正有趣和有创意的方式相互教育、相互联系。”俄勒冈大学副教授唐娜·戴维斯说。

  “出海”赶上了很好的时机,但是……

  目前在其他国家受欢迎的中国文化产品还有很多。法国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漫画,比如《巴黎人报》将《包拯传奇》评为“最受读者喜欢的作品”,其在欧洲销售数万本。

  在东南亚,网络文学也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种形式。2017年,阅文集团正式上线海外门户“起点国际”,以中国网络文学英文翻译作品为网站的主要内容,目前上线作品已超1700部。据媒体报道,菲律宾用户平均每天在“起点国际”浏览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此外,阅文集团还向泰国、越南等国授权数字图书和实体图书出版,授权作品700余部。

  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直以来,日韩文化对东南亚年轻群体影响较深,相比较而言,中国当代文化存在感不足。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中国经济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与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日益增多,中国文化借助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来到东南亚”。

  “中国对法国的文化吸引力越来越强,”在巴黎一所中学任教的尼古拉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我们学校,不少学生都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甚至有人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被一些跟西方历史很不一样的地方所吸引”。在他看来,这其中有中国电影发挥影响力的原因,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作品让国外观众看到中国“异国情调”的一面,令他们意识到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以及各种审美趣味跟西方大相径庭。

  分析一些中国新型文化产品在国外备受欢迎的原因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真正做得好的、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基本都是跟媒介迭代周期高度吻合的。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港台电影等,跟彩色电视、录像机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普及息息相关。自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在我国高速发展,普及速度和覆盖程度在世界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中国企业在推出文化产品方面具备很多潜在优势。

  不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一名法国文化社会学教授也提到,与经济影响力相比,中国文化影响力显得不足,比如很少有近期的中国文学作品在法国受欢迎,又卖座又叫好的电影也不多,能吸引法国人关注的亦都是著名导演的作品。

  “除了顺应媒介迭代周期的趋势,还需要好的内容输出。”孙佳山说,中国往往更注重内容,不太强调形式,或者将两者对立起来,这样产生的一个结果是,个别作品或许能在海外流行,但要想带动中国文化有现象级的海外表现则很难。比如刘慈欣的《三体》在整个欧洲、北美市场都很有影响,但中国的小说、电影作为传统文艺类别,如今的海外影响力很难与游戏、直播和短视频等相比拟。

  孙佳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新一代文化产品走向海外赶上了很好的时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产业,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实际的发展周期还比较短,“中国提出将文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来培育,比日韩晚很多年”。另外需要看到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在国外受欢迎的中国文化产品,更多是因为它们足够通俗、流行,而不是因为足够有中国文化韵味。

  多名采访对象也对《环球时报》记者提到了这一问题。美国大学生贾斯汀说,如果不特别了解的话,用户可能会不清楚“原神”是一款中国公司制作的游戏,因为游戏产品中缺乏一些中国元素。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颂西也表示,“无尽对决”本土化做得很好,但很多资深玩家都不知道这是一款中国游戏。“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这是我们未来推出文化产品、致力于扩大文化影响力时要更加努力的方向。”孙佳山说。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