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广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导语:在媒体融合攻坚阶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杨冰 上海娱华传媒总经理

 

  9月26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笔者认为,目前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传统落后的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

  媒体融合进入攻坚阶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4年开始,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主流媒体改革发展的中心主题,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启动了媒体融合的大幕。

  在媒体融合启动阶段,全国各省市纷纷实施以组建新型媒体集团为代表的媒体融合工程。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安徽、河南、黑龙江、山东、北京、湖南、河北等省市组建了近10家省级新型媒体集团。

  2017年1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提出流程再造、中央厨房、移动优先等重点工作。

  在媒体融合深化阶段,全国各地加快推动以融媒体技术平台和移动客户端为核心的融合工程。

  截至2018年1月,全国50多家媒体建设了“中央厨房”,全国掀起了以移动客户端建设为核心的融合发展高潮。

  2018年11月14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根据中宣部要求,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20年底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全覆盖。

  在媒体融合加速阶段,全国加快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组建、报纸与广电整合等媒体融合重点工程。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多数省份已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组建,共有20个省(市)和地级市完成报纸和广电整合。

  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目前,媒体融合已步入深水区,此时中央再次出台重磅文件,再次吹响“冲锋号”,表明媒体融合进入攻坚阶段。

  可以预见,在媒体融合攻坚阶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媒体融合主要矛盾,就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传统落后的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

  自2014年开始,媒体融合已走过了第7个年头,但制约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未有效解决。

  在中央媒体层面,以总台为例,从2018年组建以来改革方面动作频频,开设大湾区之声,启用长三角总部,上线“央视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机构设置,体制机制改革快速推进。

  在地方媒体层面,多数台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却举步维艰。根据行业调研,多数台在推动融合发展时并未同步推进体制机制实质性改革和落实配套性政策,仍然是“穿新鞋走旧路”“用新瓶装旧酒”。

  对广电来说,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推进单位整合(报纸和广电)、机构调整、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媒体布局,只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外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才能注入新型主流媒体的“灵魂”。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市场化、快速迭代等先天基因,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型主流媒体也必须建立以开放性、竞争性、市场化和快速迭代为基础的体制机制和核心能力。

  在管理体制上,多数台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因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加上长期受机关政策影响或参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多数台普遍存在机制僵化和管理机关化等突出问题。

  广电长期存在管理水平偏低、竞争能力偏弱、内部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发展短板,这既严重削弱了广电行业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

  没有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媒体合发展只能认真“走形式”

  从全国实践看,多数台在推动媒体融合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来源、管理逻辑、媒体资源、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发展瓶颈。

  没有体制机制改革,就难以打破广电长期存在的发展瓶颈。这种情形下,只能在“形式”上建成新型主流媒体,而没法注入新型主流媒体的“灵魂”,推动媒体融合也只能认真“走形式”。

  ■ 管理体制:退守还是突破?

  在管理体制方面,广电行业既有企业集团(如湖南广电),也有事业集团(如浙江广电、辽宁广电),也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如民族地区广电、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多数台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对体制改革方向,广电行业长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广电应该退回公益一类单位(在省级台和城市台难以实现);有人认为,广电应该突破体制改制为企业集团(部分台已改革为企业集团,但难度很大);有人认为,广电应该维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因各地媒体情况差异巨大,在管理体制方面不应“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和“一地一策”。

  从原因分析,管理体制主要症结在于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和媒体环境急速变化带来的媒体生产关系难以适应媒体生产力发展需要。

  从方向展望,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在于解决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新型媒体运行之间的巨大“鸿沟”,在于打破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瓶颈”。

  ■ 运行机制:事业还是企业?

  对运行机制改革,广电行业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很多台认为运行机制是台内权限,涉及到相关政策可一事一议向相关部门沟通和争取。

  因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加上诸多政策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制订,相关部门难以判定应该给予广电哪些改革政策。因此,各台在争取相关政策时,除非党委政府支持或领导之间良好关系,否则难以落实配套政策,推动改革也举步维艰。

  在运行机制改革时,明确广电“事业性单位、企业化管理”基本政策,既能指明运营机制改革方向,也有利于落实企业化管理的改革配套政策和相关运行机制。

  ■ 资金来源:包养还是自立?

  以前广告形势较好时,广电普遍倾向于自立,很多台实行“自收自支”财政支持政策;随着广告持续下滑,很多台向往“全额拨款”财政包养政策。

  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确定为公益一类,实行财政“包养”,资金来源主要考财政拨款,但容易陷入“包养死”的循环。

  多数省级广电和城市台确定为公益二类,不可能完全实行财政“包养”,面临着保障资金来源的难题。从各地实践来看,多数省级广电和城市台申请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但无法弥补广告下滑带来的冲击,仍然需要“自立”去解决资金缺口。

  从行业发展来看,广电资金来源必须“三管齐下”:一是财政拨款保障基本运转(基本人员费用和运行费用);二是资源注入夯实经营基础(将本地相关文化资源划归广电经营);三是经营转型助推持续发展(“拓展传媒+产业经营”,建立新型媒体经营模式)。

  ■ 管理逻辑:官场还是市场?

  广电行业长期存在着“官场”和“市场”两种管理逻辑的交锋。在事业管理体制下,各台都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台领导和中层干部都对应相应的管理职级,这是“官场”管理逻辑的基础;在媒体竞争环境下,各台都必须参与媒体市场竞争和提升竞争能力,这是“市场”管理逻辑的起点。

  在中西部地区,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官本位”和“机关化”氛围浓厚,多数台沿袭“官场”管理逻辑;在东部沿海地区,广电多数实行企业集团,“市场化”和“企业化”观念深入人心,多数台实行“市场”管理逻辑。

  “市场化”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基因。因此,广电在推动媒体融合时,必须抛弃“官场”管理逻辑,实行“市场”管理逻辑,这对中西部很多台来说,既是一次深入灵魂的革命,也是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

  ■ 媒体资源:收缩还是扩张?

  广电在推动媒体融合时面临着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平衡与取舍。从趋势看,广电推动媒体融合就是把各类资源和人才队伍逐步从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的战略转移;在实践中,广电推动媒体融合必须解决好传统媒体的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媒体的战略性布局。

  在供给侧改革中,广电要逐步摆脱“广电中心主义”,稳妥推进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的“关停并转”,把有限资源和人才队伍加快向新型媒体战略转移,同时要兼顾改革力度、人才培养和经营能力等因素,避免“休克疗法”和“盲目冒进”。

  在战略性布局中,广电要坚持“全媒布局”“全网经营”和“全员转型”基本原则,以开放心态拥抱互联网,用创业精神布局新媒体,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同时要考虑有效投入、人才队伍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快新型媒体建设步伐。

  ■ 用人机制:封闭还是开放?

  长期以来,广电行业用人机制比较封闭和保守。

  在“入口”方面,很多台存在大量“子弟兵”和“关系户”,结构不合理和人岗不匹配突出;在“出口”方面,很多台普遍存在“人员难出”和“人才流失”,队伍老龄化和人才逆淘汰严重;在改革方面,很多台缺乏有效的人员流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改革瞎折腾和管理翻烧饼现象普遍。

  “开放性”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基因。广电在用人机制改革方面,应以“面向市场”和“畅通进出”为指导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灵活用人机制。

  在用人方面,建立以全员聘用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竞争上岗为导向的新型用人制度;在干部方面,实行岗位和职级分离,实打破员工身份界限,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争上岗,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绩效方面,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业绩优先、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在分配方面,建立向一线倾斜、向核心岗位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的新型媒体人才激励体系。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关键在于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落实配套改革政策

  从行业实践看,广电顺利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天时,就是改革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地利,就是改革落实配套政策;人和,就是改革在台内部形成共识。

  除了人和是内部环境,天时和地利都是外部环境,也是体制机制改革能否推动的关键。

  ■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是前提

  实施,既是推动媒体融合的紧迫任务,又是复杂系统的改革工程。体制机制改革既涉及对现行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更涉及宣传、编制、财政、组织、人社、国资、税收等众多部门,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体制机制改革将寸步难行。

  ■ 落实改革配套政策是关键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就是对现行管理政策制度的改革,既需要明确管理体制,也需要落实机构编制、干部人事、薪酬分配、财政支持以及经营资源支持等配套改革政策。

  从行业实践看,广电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时,除了方案设计和文件撰写,大量工作在于和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和争取支持,以落实改革配套政策。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