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第23届上影节闭幕:疫情期间,电影依然在这里绽放

导语: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动承担为电影产业输送人才的责任,形成了面向未来的阶梯式新人培育机制。今年的电影节,继续向未来担责任,育新人不缺位。以引导新人敲开电影大门的短视频单元,围绕“四分钟凝聚影像力量”主题,在答疑解惑中让年轻的影像爱好者初窥电影工业的路径。

  原标题:疫情期间,电影依然在这里绽放

  经历数月的停摆,中国电影终于重新启动,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重逢时刻,更是一个凝心聚力、谋划未来的时刻。7月25日至8月2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进一步发出人们的文化热情正在释放、城市生活陆续恢复正常、中国电影行业迈出再出发新步伐的信号。

  展映中外电影322部,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占232部,在29家电影院共放映1146场,观众超过14万人次——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安全、顺利、成功举办,既是信心的昭示,更是决心的宣示,为全球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一个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

  重逢,电影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7月25日,傍晚的天光逐渐暗下来,陆续有观众来到露天电影放映场地外等候。在普陀区环球港北广场,上海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露天展映活动由老电影《舞台姐妹》开场。“电影节不能没有露天电影,就像夏天不能没有西瓜。”久违的光影交错,让市民兴奋不已,也唤起不少人的集体记忆。

  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向大众的电影展映,已经在全国影迷和上海市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本届电影节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创新融合的思路,尝试展映转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以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和线上放映三线并进的方式,让人民大众分享中外电影文化的成果。

  电影节执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每场售票率30%、每个影厅每天放映不超过4场。尽管展映影院数量减少,但人们的热情不减。影院购票人群中,上海地区占71.3%,其次为3.4%的杭州,第三为3.0%的北京。“90后”占比56.8%,成为观影队伍中的绝对主力。为了让更多影迷可以看上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继续坚持公益惠民,在黄浦、静安、松江、浦东和普陀5个区的七大商圈,以及浦东36个街道社区放映露天电影,点亮“仲夏电影之夜”。

  在本届电影节的开幕论坛上,阅文集团和腾讯影业的首席执行官程武一番话引起共鸣:“虽然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当一群人带着期许,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黑暗的空间,通过一束光,伴随着电影剧情推进,找到愉悦、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我们最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这种有仪式感的、独特的观影体验,这也是万千电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战下,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原因。”

  重启,电影节赋能产业发展

  7月2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同时揭牌运营的还有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浦东新区还发布了“2020版”影视产业扶持政策,扩大资助范围和力度,一系列影视新政,增强影视机构走出疫情困境的信心,当场就有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和度假区重点企业签约。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结合上海国际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和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已勾画了打造“五大平台”的蓝图。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这个中国唯一的国际认证A类电影节,建设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助推平台。虽然因疫情影响压缩了举办规模,但是,本届电影节坚持从困难中突围,联合各方力量,强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系列新政策、新项目、新计划、新作品在电影节这个平台上亮相。

  松江区着力打造上海科技影都,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尝试建立“完片担保”模式,为投资人和制片商提供金融服务保障;运用大数据、多维度监测等手段,建立影视产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体系,提升影视企业科学量化决策水平等,被行业人士称为“助力行业纾困的‘王牌级’大招”。

  电影节期间,在徐汇滨江国际传媒港举办的“中国影视之夜”,助燃影视行业重启的热情。这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承办的直播活动,采用“佳作推荐人+优秀影视作品”的形式,把一部部尚未露面的影视新作推到大众眼前,向人们传递电影人逆风飞扬的滚烫情怀。

  无怪乎法国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对于每个电影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象征着希望。”中国导演贾樟柯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上海国际电影节能够完成筹备、展映等工作,更反映了中国电影人身上的韧劲和行业精神。上影节不单是一个节日,也让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心,大家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重塑,面向未来育新机

  尽管疫情给全球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打击,然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以线下线上方式进行的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学堂等场合,国内外电影人吐露心声、阐述观点、交流创意,氛围依然热烈。遭遇疫情的共同经历,使彼此之间有了更多共同语言。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说:“疫情没有让我们停顿,反而给了我们创作的准备、打磨和筹划时间。”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在这段时间里,克服种种困难拍摄了一部短片和一部长片,他对在线聆听的中国同行们说:“想抗击疫情吗?那就去拍电影吧。”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介绍,为应对疫情,今年3月上影集团发起成立10亿元纾困基金,与企业共渡难关,“我们没有浪费时间,用3个月完成了上影‘十四五’发展规划。电影节期间,发布25部影视作品项目,其中有12部是故事片。”

  迎接建党百年的《一九二一》,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反映李大钊、陈望道等人物的《革命者》《陈望道》等,以及将镜头伸向抗疫战场的《火神山》《中国医生》……电影节上,各电影机构人士交流创作进展,一大批影片令人期待。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取消了评奖,但发布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片,是对一年来中外电影工作者创作成果的肯定;人们欣喜地看到,《风平浪静》《吉祥如意》《再见奈良》等一批世界首映影片被送到上影节参加展映;取消了盛典红毯,但中外影人们依然相伴度过了电影节“云上的日子”,“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们用线上推送作品参映、设置云展台的方式参与“一带一路”电影周;压缩了活动规模,但电影节主要板块活动一个也没有少。

  今年,电影节国际影视云市场的征集虽然很晚公布,却在全球影视行业激起热烈反响,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有超过700家展商申报参展。一些海外展商在申报时表示:“云市场功能齐全,成本低、又便捷,充分体现了上影节为展商服务的用心,这是非常棒的‘上海方案’。”

  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动承担为电影产业输送人才的责任,形成了面向未来的阶梯式新人培育机制。今年的电影节,继续向未来担责任,育新人不缺位。以引导新人敲开电影大门的短视频单元,围绕“四分钟凝聚影像力量”主题,在答疑解惑中让年轻的影像爱好者初窥电影工业的路径。

  上海国际电影节在27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热切拥抱时代,拥抱世界,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之路不断拓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盛会。这一届特别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折射市场信心,也彰显上海作为中国电影摇篮的决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示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