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传统媒体为何做不好新媒体?都踩在了这个坑里!

导语:用传统媒体的思路即覆盖法玩新媒体的招数即打穿思维,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一个陷阱。

  有一次,我飞到北京和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CEO脱不花开会。

  会议结束后,我专程前去拜访了五味创始人王东烽。

  听他讲述他是如何在公众号只有30个订阅者的时候,一篇文章做到1000万阅读量的。

  听他讲述他是如何用3篇文章,其中阅读量分别为1000多万,400多万和100多万,让自己在社交传播领域声名鹊起的。很是惊叹。

  他的讲述再次印证了我在《趋势红利》中的观点:唯一能打穿多层用户的是内容。

  30个订阅者,1000万的阅读量,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在电视的时代,我们数字化衡量传播效果的指标是收视率。

  中国电视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大概是在3%以下。2016年大火的《芈月传》,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到达过3.5%左右的收视率。

  也就是说,就算该调查地区4岁以上总人口有3000万,那也就只有大约100万人看到过这集电视剧,以及里面的广告。

  传统媒体的底层机制有一个基本原理:收视率必然小于1%。

  也就是说,有效触达人数,必然小于广告覆盖人数。

  所以,在这种传播机制下,需要购买“传播力”的企业采取的两个基本策略是:

  1)购买足够大的媒体基数,使3%的有效触达尽量大;

  2)无所不用其极地刺激那花了大价钱买来的3%的有效触达的人的购买欲。

  电视如此,广播如此,报纸也是如此。收视率或者说触达率必然小于1%,是传统媒体的一个魔咒。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潘多拉盒子被打开,里面释放出一只叫做“社交媒体”的神兽,打破了“触达率必然小于1%”的魔咒。

  在微信的朋友圈,我们常常被一个段子、一篇文章、一段短视频刷屏。

  你看了之后,或者捧腹,或者深以为然,或者被感动,这时候,一个“关键时刻”到来了。

  这个关键时刻就是,你的这种“捧腹、深以为然和感动”,有没有“足够强烈”到让你忍不住点击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这种分享欲望“足够强烈”,你将从一个“被传播者”,变为一个“传播者”,成为一个新的节点,使内容触达到它本来根本无法触达到的人群:你的朋友们。

  接着,你的朋友们点开之后,再次经历这个“关键时刻”,绵绵不绝,直到最后断在那些情绪“不够强烈处”。

  这个“分享到朋友圈”的操作难度、时间成本是如此之低,以至于情绪“足够强烈”的内容,将势如破竹地攻陷一个又一个“关键时刻”。

  在社交媒体中,如入无人之境,直到触达率超过1%,或者远远大于1%。

  什么是传统媒体,什么是新媒体?

  我愿意把只能触达一层用户,以至于触达率必然小于1%的媒体,叫做传统媒体。

  而把因为能打穿多层用户,从而使触达率有机会大于1%的媒体,叫新媒体。

  很多企业主并不理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机制本质的改变,依然在用传统媒体的思路来玩新媒体。

  有些企业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布公司领导人讲话之类的自娱自乐的内容,把对外的公众号当成宣传企业内部文化的窗口。

  我们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最终都是要与用户有个触点,再根据这个触点,撕开一个小小的裂口,占据用户一点点的时间。

  用户的时间,就是一种“社交货币”。

  你真的认为,用户会用他的“社交货币”,来“购买”你们公司CEO的内部讲话吗?你觉得你们CEO的讲话,能让用户情绪“足够强烈”到,突破他的“关键时刻”,忍不住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建议他的朋友们也用自己的“社交货币”,来“购买”这段讲话吗?

  传统媒体的关键词是“覆盖”,新媒体的关键词是“打穿”。打穿的关键,是生产用户愿意用自己的“社交货币”也就是时间来“购买”,并建议他的朋友也“购买”的内容。

  所以,我建议过不少的企业,应该成立单独的“第二产品”团队,专门生产内容。

  用户用金钱购买你的第一产品:实物,用时间购买你的第二产品:内容。

  在传统媒体的机制下,覆盖是核心,所以购买媒体的钱,可能远远大于生产内容的。在新媒体的机制下,打穿是核心。

  你无法强迫你的用户帮你传播,唯一能打穿多层用户的,是“足够强烈”的内容,驱使用户自己突破自己的“关键时刻”。

  也许你是时候可以考虑,把一部分购买媒体的钱,用来制作更具穿透力的内容了。

  传播的工具变了,对“足够强烈”这四个字的定义也变了。

  在传统媒体单向一层的体系内,要的是“足够强烈”地刺激用户的“购买欲”。

  在新媒体双向多层的体系内,要的是“足够强烈”地刺激用户的“传播欲”。

  让用户为你宣传,而不仅是购买。

  购买欲和传播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理学范畴。

  不少4A公司深谙前者,而李叫兽、咪蒙、六神磊磊、顾爷等,深谙后者。

  你说了一段我一直想说,但是说不到位的话,会激发传播欲。

  你骂了一些我一直想骂,但是没你骂的过瘾的人,会激发传播欲。

  你写了一段实在是很有价值,我觉得不转给朋友就对不起朋友的话,会激发传播欲。

  我被一段视频深深打动,想让我的朋友们知道我被美好和善良打动了,会激发传播欲等等。

  这一切的底层,都是对人性的洞察。

  用传统媒体的思路即覆盖法玩新媒体的招数即打穿思维,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一个陷阱。

  就如同重视你的“第一产品”一样,要重视你的“第二产品”,专注于用户的“关键时刻”,洞察人性,生产“足够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内容,是享受社交红利的重要路径。

  花点钱,雇个好一点的文案吧。

  求你了。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