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逐鹿MCN,影视公司苦待新变现空间

导语: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经典名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对站在MCN风口上的影视公司们而言,想飞起来还真没那么容易。

  5月15日,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宣布成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专业委员会。慈文传媒是这家国内首家MCN专业委员会的联合发起单位之一,也是率先加入的成员之一。

  把主意打到MCN身上的影视公司,不止慈文传媒一家。华谊兄弟在2020年一季报中明确表示,公司已开始布局线上短视频及MCN业务;万达传媒在今年2月与愿景娱乐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印特玛特;芒果超媒全资子公司芒果TV于去年启动了“大芒计划”,发力孵化并构建“芒果系”KOL和MCN矩阵……

  影视公司逐鹿MCN的目的,无外乎是想依托MCN的ToC业务改善自身的多元变现能力,重塑成长性和估值体系。

  经历过2018年的寒冬,2019年的重创,影视公司在今年又遭遇了疫情“黑天鹅”。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已有523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而在已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的2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实现盈利,3家净利实现同比增长。

  但另一边,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东风推动下,作为舶来品的MCN行业发展越发迅猛,电商直播的火爆又加速了风口的席卷。根据Topklout统计,2019年中国MCN数量已达7500家,同比增长50%,2017年-2018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增速分别为304.76%和194.12%;2019年中国MCN市场规模已达113亿元。

  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经典名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对站在MCN风口上的影视公司们而言,想飞起来还真没那么容易。

  一致的拓宽变现需求

  MCN机构数量爆发式增长,这意味国内MCN行业已经进入了“红海”阶段,但繁荣背后的危机也在日益凸显。

  经营管理层面,从“林晨事件”到李佳琦4月8日的直播临时取消、小助理转幕后能明显看出,国内MCN机构在如何管理人才、留住人才上存在诸多问题。而自己培养的红人开始出走,不仅意味着从前苦苦经营的地盘将被对手占据,也意味着变现的能力被削弱,毕竟MCN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有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之称的如涵控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猫总裁夫人手撕张大奕后,如涵控股一夜之间市值蒸发约2200万美元(约1.5亿元)。

  核心内容生产层面,流量竞争的加剧迫使越来越多的MCN、创作者选择用高频发布留住用户,但平台政策、玩法、热点的高速变化以及用户审美和品牌需求的升级,却对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方作用下,如何在保证产出频率的同时保证产出品质变成了MCN和创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坐拥头部账号的MCN也很难再能持续、批量制造头部顶流红人。

  尽管危机促动行业产生了一些新变化,MCN们纷纷在去年开始从自身业务策略、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进化,借助创造概念、投入新资源、开设新业务等努力改变外部市场认知,以期用“去MCN化”的方式突破原模式的变现天花板。

  但当下,依托内容和KOL获取流量转化变现仍是MCN行业的主要变现模式,巨大的变现压力依旧悬在他们头顶,而这也正是影视公司能与三方MCN展开合作的第一大主因。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影视公司与MCN具备一致的拓展变现需求,也具备发展MCN的基本条件。

  MCN和影视公司本质上都是在做内容变现的生意,影视公司同样具备MCN所需的核心资源——人和内容。

  另一方面,克劳锐在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指出,MCN2020年重点营收方式布局占比中,电商变现达46%,这其中有40.2%的MCN在2020年布局电商直播业务。电商变现成为MCN机构2020年重点布局的营收方式,反超广告营销。

  而国信证券研报介绍,MCN直播带货业务展开的基础要素是“人+内容+运营+选品+带货”,其中“人+内容”是MCN业务开展的根基,“运营”是MCN机构之间差异化的关键,“选品+带货”是MCN向下游拓展的高阶能力。也正是因为当下市场在“运营”、“选品”和“带货”除了顶流网红如辛巴、薇娅、李佳琦所在机构较为强势外,其他MCN尚未出现绝对优势平台,国信证券才同样认为影视公司仍有进入MCN的机会。

  自身资源优势外,影视公司入局MCN也能借助各大平台的扶植计划实现更快的成长。

  众所周知,平台是MCN的依附生态。近几年,MCN的异军突起为平台带去了丰厚的价值红利,也激发了平台对优质MCN及内容创作者的争抢,通过各类扶植计划和平台政策为MCN提供生态搭建、收入保障等诸多利好,典型如今日头条的“MCN合作计划”、抖音“MCN区域伙伴计”、淘宝推出“淘宝大学”等。

  与此同时,以优爱腾为首的长视频平台对短视频的尝试、资讯平台的内容模式探索也都为MCN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风口起飞的掣肘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影视公司跨界做MCN,也确实有不少难题。

  伴随着国内MCN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行业竞争环境愈发激烈。有一份第三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MCN机构中,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机构占比达66%,超过1亿的MCN机构占比仅为6%,行业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激烈的竞争环境对MC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具备竞争实力的MCN,不仅要能做短视频、直播带货、秀场展示,也必须具备稳定优质的供应链供给。

  作为后发者,影视公司既缺乏互联网产品运营思维,也难以把握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的心理,这就意味着影视公司做MCN缺乏实现内容精准投放和品效合一的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在支柱业务电商直播方面,影视公司同样缺乏供应链管理和选品经验。

  这是影视公司与三方MCN展开合作的第二大主因,但这种合作是否真的能实现共赢,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数据佐证。

  其次,红人孵化和艺人培养本质上是两套体系,不是所有的艺人都适合直播带货,而影视公司想在入局后和传统的MCN公司抢红人必定会很吃力,自己培养的难度也极大。

  如涵控股2019财年前三季度营销费用为1.58亿元,相比2018财年前三季度的1.12亿元增长41.3%,主要用于支付网红孵化团队的工资、培训等。但时至今日,公司也没能复制出另一个“张大奕”。

   华策影视2019年财报显示,由于2019下半年的业务转型,公司对曾投资4个亿的视频电商平台小红唇进行了减值测试,投资计提减值准备1.7亿元。

  这种情况下,慈文传媒选择将短剧、微综等内容与电商相结合的探索作为布局MCN的目标,显然是意识到了潜在风险,只是具体的探索效果如何同样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