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超高清大屏电视渐普及 激光电视成过渡性产品?

导语:奥维云网分析师指出,2020年,高端大屏等品质型产品将会在市场端进一步走俏。55吋将会受到50吋和58吋的双重挤压,市场份额会下滑28.2%;此外,32吋、40吋和49吋产品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前两年小米等品牌靠32吋打造“百万台”销量奇迹的故事很难会再上演。

  复工复产进行时,随着“六稳”“六保”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家电消费升级政策不断刺激,电视消费升级正迎来新机。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在电视零售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零售量为996万台,同比下降20.1%,零售额238亿元,同比下降33.8%。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整体数据来看并不理想,但具体到高端产品,则迎来新的机遇和浪潮,从消费者的喜好来看,大尺寸电视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喜爱。2019年是8K电视发展元年,65吋为中国电视零售市场的第二大尺寸,市场占比15.1%,65吋以上大尺寸均有上升,较去年同期增加6.3个百分点。75吋以上超大尺寸电视也逐渐进入消费者家庭,电视产品尺寸发展已经向75吋以上进化,百吋电视也已经出现。

  可以从屏幕制造厂商的出货趋势印证这种趋势。根据Omdia发布的《大尺寸面板月度出货量追踪报告》,2020年3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量为6416万片,较2020年2月增长28%。

  奥维云网分析师解析称,2020年,高端大屏等品质型产品将会在市场端进一步走俏。55吋将会受到50吋和58吋的双重挤压,市场份额会下滑28.2%;此外,32吋、40吋和49吋产品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前两年小米等品牌靠32吋打造“百万台”销量奇迹的故事很难会再上演。

  根据奥维云网(AVC)周度监测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61至70吋区间上新46款产品,占新品总数24.6%,对比同期上涨8.1%;71吋以上产品占比约为16.1%,且呈不断上涨之势。据最新的2020年5月第二周数据,75吋产品的行业占比达10.96%,同比增长3.36%,是各尺寸中最大增幅,75吋以上产品占比也升至7.35%,对应的是50吋及以下的中小屏新品总数占比仍在下降。新品尺寸结构大幅优化,正是迎合了电视市场整体尺寸结构向大屏优化的趋势。厂商们从供给端增加大尺寸机型的供应,在上新铺货逐步成为主销机型后,将加速2020年中国电视市场尺寸结构的优化调整。

  与数据统计相伴的是,今年一季度,10余个品牌陆续在线上发布电视新品,而“超大屏”“超高清”等成为关键词。

  1 激光电视遭遇“滑铁卢”

  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超高清大屏越来越受到青睐,新型显示技术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有消费者就向本报提出疑问,量子点、OLED、激光等,这些显示技术究竟哪种会是未来主流趋势?

  正如消费者面临的选择题,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非常关注的超高清大屏电视,基本上不是量子点、OLED就是激光电视。在厂商角度,关于这三种技术,也分成了三大阵营:量子点阵营、OLED阵营和激光电视阵营。量子点阵营以TCL为代表,OLED阵营以创维为代表,激光电视阵营以海信为代表。

  三大阵营谁代表电视发展的未来,目前仍未有定数,不过从去年至今的表现看,激光电视显得有些“吃力”,而75吋以上的大屏液晶电视则渐“当红”。

  奥维云网(AVC)《2019中国大陆激光电视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激光电视出货量仅为20万台,中国电视市场2019年全年的零售量为4772万台,如此计算下来,激光电视全年的整体销量仅占国内总体电视销量的0.4%,再考虑到其他品类电视千万级的销量,激光电视的战绩不但没有我们想象中“辉煌”,反而惨淡异常。

  而如果从增幅来看,可以说2018年依靠较小基数取得显著销量增幅的激光电视,在2019年来了个“急刹车”。据奥维云网统计,2018年激光电视销量为16.4万台,同比增长132%,销售额39.4亿元,增长240%。而在2019年,激光电视只比2018年增长了3.79万台,增长率只有23.4%,仅过了一年,就相比2018年的132%出现大幅下滑,与市场上对75吋高清大屏需求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强烈反差。

  如果说2019年以前激光电视这个概念还有点火的话,从去年到现在,量额增幅大幅下滑成为激光电视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向”,激光电视销售变成了“有点艰难”。

  2 原有价格红利期正在消逝

  消费升级,但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超高清大屏电视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2017年、2018年的时候,大屏、超大屏液晶电视的价格不菲,在这个空档期,激光电视以其同样尺寸的价格优势迅速攀升,但这个“窗口期”时间并不长,进入2019年以来,75吋以上的液晶电视遭遇价格大幅下滑的冲击。目前,75吋左右的液晶电视已经来到5000元区间,价格低于70吋以上的激光电视,这无疑给70吋—90吋左右激光电视的销量带来巨大的影响。

  液晶电视的价格,主要体现在芯片和面板。IHS Markit报告显示,去年的大部分时间,64吋以上的大尺寸屏幕价格都在下跌,平均跌幅3%至8%。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电视液晶屏幕的出货量上,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已经居于领先,液晶屏幕已经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液晶电视制造不会被“卡脖子”。

  而对于激光电视这种产品,情况则大不相同,主要核心零部件DMD芯片、激光器、光机以及抗光幕还是“依赖于别人供给”,DMD芯片被TI垄断、激光器基本来源于日本日亚、抗光幕也在少数几个厂商手里把控,此外成本最大的光机还存在着专利垄断。

  相比之下,当大屏液晶电视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价格也很难下降,原来靠同尺寸价格红利的激光电视面临重重挑战。

  与此同时,此前被单位尺寸低价吸引而购买了激光电视的消费者,也在电商网站评论上表达了自己不悦的使用体验。“颜色非常一般,成像不好,画面偏得厉害”、“白天必须拉上窗帘,晚上必须关灯看”、“小孩过来把投影机碰了一下,画面马上就模糊了”……甚至还有消费者吐槽:“左半边直接花屏,只好退货。”

  “激光电视‘见光死’。”不少消费者在分享用户体验时说道。记者注意到,在激光电视的体验现场,厂商经常会设立单独的黑暗体验区。而这与观看激光电视必须在类似电影院的暗场环境下有关系,户外光线一旦比较亮,画面就会变得灰白。

  3 疫情下健康诉求正在凸显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健康家电”这个词语迅速走红,记者注意到,健康也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一个商品属性。

  消毒碗柜等消毒电器,自然是疫情发生以来最为火热的家电产品。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消毒电器,对健康的诉求已经延伸到家电的各个领域,疫情的发生,让消费者自我审视生活方式。对于任何家电,除了其原有的质量和功能升级属性,消费者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健康问题的探求上。

  对于超高清大屏电视而言,“护眼”与否就是健康诉求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激光电视也很难与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相“PK”。

  部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购买后吐槽称“激光电视看起来画面发灰”、“只能在中间看,在旁边看屏幕上画面都没有,难道看不清就是护眼?”……对于此类消费者的吐槽,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近年来,我国眼疾发病率明显提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看手机、电脑时间长了眼睛会干涩、疼痛,原因正是显示屏发射的短波蓝光所致,激光电视发射的短波蓝光较多,所以激光电视很容易引起眼部疲劳,对眼睛不利。

  “激光对人眼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眼直视激光可能导致短暂失明或永久失明。由于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与电视屏幕之间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激光是独立传输的,一旦有人眼(尤其是爱动的小孩)介入其中,很有可能造成不敢想象的严重后果。二是激光电视是发射蓝色激光成像,因为激光光源的短波蓝光是人眼杀手,即使你不直视激光束,长期观看激光电视仍然有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医学人士解析。

  消费提醒

  4K激光电视并非物理4K

  1640年,一个名为奇瑟的教士巧妙运用镜面反射原理,将一连串图像投射到墙壁上,无意中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投影机。随后相当长的时间,投影机主要都是应用于影院、办公、教育等场景。

  激光电视实质为短焦投影,其突破了投影此前主要应用在非家庭消费场景的状况,其主要优势为大尺寸。激光电视的出现和数年前大屏电视价格居高不下有着密切关联,比如在80吋—100吋这个区间,激光电视和大屏电视两者价差曾经高达数倍。

  对于大尺寸电视而言,其亮度和分辨率两大指标,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激光电视有两个亮度标准,一个是投影仪的亮度,单位是流明,一个是抗光幕反射的亮度,单位是尼特。具体使用的时候,投影仪将会发射光线,光线遇到抗光幕反射到观众的眼中,才会形成画面。目前大部分激光电视的抗光幕反射亮度仅为200尼特-250尼特,而理想状态下,电视的平均亮度都在400尼特。

  在亮度上,显示设备还会遇到亮度损失的问题。为了对抗环境光的影响,液晶电视加入了“上偏光片”的设计,足以吸收大部分环境光,从而在光照环境下也能实现极高的对比度。在销售上,激光电视的大部分演示场景都处于黑暗环境中,这是因为激光电视很容易受到明亮环境的干扰,而为了对抗这种干扰,用户必须买一片抗光幕,目前主要有菲涅尔幕和黑栅两种类型,一块好的抗光幕,价格不菲。

  目前,在市场上,一块抗光幕起步价是五六千元,而一个好的抗光幕,可能要去到3万到4万元。

  在分辨率上,随着4K、8K电视产品的到来,超高清的成色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目前,激光电视基本上并非物理4K,也就是原生4K。

  激光电视要形成4K、8K的画面表现力,难度很大。当前4K激光电视大多数采用的是DLP XPR抖动技术。这其实是一种像素位移技术,通过像素位移,也就是俗称的“抖动”,实现分辨率的增强。在实际中,可以通俗理解为搭载0.47DMD显示芯片的激光电视,实际上用1080P的分辨率去“抖动刷新”出4K,而搭载0.66DMD显示芯片的,就是在用2K抖出4K。

  观点

  激光电视是过渡性产品

  “激光电视指的是拥有激光光源且具有超短焦投射影像功能的投影机,本质上就是激光投影机(投影仪),投影方式是‘正投’,它并不是新鲜事物,属于办公设备,从10多年前就开始在办公、会议、教育、培训等商用领域销售。”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前几年,有的厂家看到“8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电视成本太高”这个市场空当,给超短焦的激光投影机添加了音响设备、抗光幕布等配件,摇身一变,就更名为“激光电视”,这样子更有科技噱头。

  梁振鹏表示,目前,“超大尺寸”液晶屏幕的价格整体是下探态势。激光电视的画面表现力并没有优势,一直以来,激光电视与液晶电视、OLED电视是以80吋屏幕为尺寸分界线,激光电视在80吋及以上的超大屏产品中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但是,好景不长,如今80吋左右的液晶电视价格已经与同尺寸激光电视价格基本持平,这一尺寸界限从今年开始已经被打破。在画质上明显处于劣势的激光电视,如今在80吋这一重要尺寸段又失去成本优势。

  “在电视机发展历史中,曾经短暂出现过背投电视、等离子(PDP)电视等过渡产品,如今的激光电视也是一种过渡产品,不会成为电视市场主流产品。”梁振鹏展望。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持有相似的观点:“目前,全球显示技术的方向之争,主要发生在OLED和QLED量子点之间。一般认为,这两种显示技术之外的电视,基本上不可能成长为主流,其中就包括激光电视。”

  刘步尘介绍,激光电视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新产品,早在10多年前,当时有“电视大王”之称的法国汤姆逊,即推出了全球首台激光电视,但是不久,汤姆逊就放弃了这一产品。

  “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是自发光,而激光电视是典型的被动发光,技术属性与技术大势背道而驰,从理论上讲这种产品没有前途,甚至可以说,买激光电视,可能是在交‘智商税’”。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