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全球首位3D版AI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导语:2020年两会前夕,“新小微”在新华社正式上岗,在两会现场向全国人民带来最新的新闻资讯。

  2020年两会前夕,“新小微”在新华社正式上岗,在两会现场向全国人民带来最新的新闻资讯。

  360度扫描,1:1还原真人记者

  今年两会上岗的“新人”是一名叫做“新小微”的记者,原型是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相比于“老同事”们,今年两会上的“新小微”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升级。比如,前一代的AI合成主播只能实现站、坐两种姿势和一些简单的手势,而“新小微”不但能走路和转身,还能做很多复杂的动作,这点改变,也让人物变的更真实、更立体。

  为了让“新小微”更逼真,新华社此次动用几百个摄像头,对“新小微”的原型进行了360度的全方位扫描,完整记录赵琬微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渲染构建3D人物模型。在进行统一模块化处理后,只需借助AI算法即能实现对“新小微”的实时驱动,这也是“新小微”能够如此逼真的原因所在。

  被模块化处理的,不只是“新小微”的表情,还有她的服饰和造型,换句话说,新小微不仅能“一键换装”,更能”一键换妆”,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新闻现场。

  5G全息成像,打破时空局限

  在今年两会期间首次亮相的,不只有“新小微”,还有新华社推出的“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通过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即能实现远在两地的“代表”与记者跨时空“相见”。

  过去,在电视直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主持人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对面的现场记者却一个都没听清,或是隔了好几秒之后,才回答一句“好的,主持人”。结合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屏、同频共谈”,远隔千里的两人,在全息影像下即能实现面对面交流,画面的逼真程度也以往,与千里之外的访谈对象“隔空握手”也变得简单。

  AI再造新闻生产全流程,新华社引领融合时代的智能传播革命

  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采集、生产、分发、反馈多个环节的智能化协同,实现了新闻生产的人工智能“全链化”再造,“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的理念在技术的支撑下得以顺利落地。

  在智能化编辑部的助力下,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

  一名新闻记者,可以利用“鹰眼”智能监测系统发现新闻线索,运用“现场云”、AR智能眼镜、录音笔发起实时直播。再利用“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平台对新闻素材进行标签化处理,实现人机协作下的新闻生产。

  一名新闻读者,可以收到基于用户画像技术的精准推送,而他的每一次点击、评论都会被被职能版权评价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实时记录下来,并以此为依据,在今后收到更好的服务。

  近年来,在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上,新华社一直走在最前沿,这是媒体融合的召唤,亦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正如新华社社长蔡名照所说,智能化编辑部是新华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全面提升全媒编辑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智能化编辑部将有多个系列重磅创新产品亮相。届时,科技创新又会给传媒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着实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