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媒体融合发展或在今年见真章!

导语: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表示,现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中并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移动传播的重要性,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国内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从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媒体融合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当回顾2019年时,上到顶层设计加固,下到百花齐放打开局面,媒体融合建设又呈现出新的气象。

那么,如何让媒体融合真正地快速到来?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请他从产学研角度深入阐释媒体融合的发展与趋势。

宋教授一如既往地犀利,他说:“我们认为,中央和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媒体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业界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认知水平,这方面的认识差距,迫切需要在今年的发展中缩小。”

“现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中并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移动传播的重要性,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广电和报业的机构合并这种所谓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能解决媒体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还有一个做法是对行业非常有害的,那就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向党委和政府索要更多资金扶持。”

“今年,国家和地方财政要过紧日子,如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注入来推进媒体融合,这种外力推动型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困难。”

以下为采访全文。

记者:您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1.25讲话”?

宋建武: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媒体融合的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了新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信息技术革命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全程、全息的媒体特性必须在互联网环境下才能够实现。这次讲话给出了媒体融合技术支撑的关键点,提出要以互联网为核心,运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建设。

其次,阐释了一种新的传播关系和方式。讲话指出,当今的媒体是“全员媒体”,人人都是可能的信息源,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融合要对新的传播关系变化作出呼应。

再次,强调了新型主流媒体的服务功能。“全效媒体”就是对具有服务功能的媒体特性的一个概括,这个判断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平台化的发展趋势高度一致,即多领域的服务功能作为垂直应用在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的聚合,这种新的媒体形态与原来单一信息传播功能的媒体形态有很大不同。

“1.25讲话”分析了主流媒体不同形态之间的关系。主流媒体有传统媒体形态,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但当前,主流媒体正在向新的媒体形态发展,而新的媒体形态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链接的一种媒体形态。

所谓的媒体融合,就是主流媒体从传统媒体形态向新的形态迭代转进。这让我们对中央提出的一体化转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谓一体化转型,并不是说媒体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转型过程中都齐步走,而是说要把传统媒体的迭代升级作为一个完整过程逐步去推进,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引导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非常有指导作用。

讲话还提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关系。我们认为,应该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去理解。主流媒体原有的体系和架构在互联网上重组时,要把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其伸向基层人民群众(即用户)的一个触角,有条件的省级主流媒体机构应该升级自身的技术能力,建设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中央主要媒体则应该成为具有更强技术和内容赋能能力的全国性平台,以此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实现一体化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具体的实现形式。

从发展过程和趋势来看,我们通过媒体融合构建的新的传播体系正在与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一体化。其中,作为两个体系基础和结合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更加重视政务及其他综合服务功能,这将决定新体系的整体功能,意义重大。

“1.25讲话”中对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关系的阐述非常具有政策性。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商业平台在互联网以及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和引领作用,也要看到主流媒体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支撑。

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我们还是要把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新的传播体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把它做大做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是通过围绕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平台来向前推进。

讲话还提到了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的关系,我们认为,这是要求在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综合性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角色分工。这两类媒体在原有的传播体系中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任务,匹配了不同的资源,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新的传播体系中,它们的分工仍然会有不同。

我认为,前3个关系意义价值很大。第一个关系体现了媒体融合的实质,第二个关系体现了新的传播体系的形态,第三个关系涉及目前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如何学习借鉴互联网商业平台的发展经验,处理好与互联网商业平台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从融合发展理念来说,科学理解总书记关于“四全媒体”的论述,能够极大地促进媒体融合发展。但很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还是用传统思维去理解媒体融合、全媒体等新概念,比如对“全媒体”,往往还是更多的理解为是对多种信息技术和信息格式的应用。

我们认为,中央和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媒体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业界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认知水平,这方面的认识差距,迫切需要在今年的发展中缩小。

记者:您怎么看媒体融合去年的实践表现?

宋建武:从具体实践来看,多个中央主要媒体以及其他实践中的先锋媒体已经展现了诸多共同特点和亮点。

第一,人工智能基础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高潮。比如《人民日报》做了智慧媒体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人工智能编辑部,新华社的“媒体大脑”进一步提升,风电新闻建立了智能云,等等。

第二,一些主流媒体已经在探索建设自主可控的平台。比如“央视频”和“人民日报+”的上线,它们基于新的短视频应用,试图建设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

第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体完成了挂牌。中宣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200多个县中已有1800多个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但挂牌以后,一个新的重要问题出现了,即如何“用得好”。

在我看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标,更应该朝向具有互联网建设新的传播体系,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实现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广泛连接和密切联系,要把重点从满足传统宣传工作需要的内容生产,向服务群众、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服务中引导群众转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还有待修订和完善,否则就无法指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去完成下一步将面临的更加艰难的任务。

记者:您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现阶段的建设处于浅水区?

宋建武:对,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我们认为,中央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建设,以及其与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的联动,建立起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的真正联系,这是关键问题。

总书记说人在哪里,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大部分群众接触信息,包括相互间的社交活动,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的。但目前客观上来说,现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标准中并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移动传播的重要性,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人民大学媒体融合实验室正和央视网合作进行一个尝试,把河南项城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一个模板——“项城模式”,通过传播体系与治理体系的一体化来建立新的体系,以此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三大功能——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

记者:今年聚焦脱贫、扶贫,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否会在这一块有新作为?

宋建武:脱贫是地方政务的一部分,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在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里必然会触及这一方面。项城融媒体中心就接入了一个精准扶贫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看到一个家庭是怎么致贫又是如何脱贫的。落入贫困有各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实际情况,把原因分析出来。又比如一个家庭脱贫了,体现在哪,有什么脱贫措施,等等。这些都能借助项城融媒体中心的现场调查、视频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把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展现出来。

记者:技术虽然买来了,但应用水平不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宋建武:为什么中央相关文件要有条件的省级媒体集团建设技术平台?就是想通过省级平台来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础技术能力不足问题。目前来看,设计的初衷是省级平台向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个端口提供技术支持,但这个工作目前做得并不好。

这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从技术层级来说,在目前最好的情况下,省级技术平台基本停留在数字级采编技术集成的水平上。

比如,现阶段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标准,其实是要求把采编流程数字化的程序集成在一起,只能解决内容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把不同系统信息数据打通以产生更大效果的问题,地方政务服务和本地化的综合服务都需要把数据打通才能更加有效。

第二,从技术能力来说,很多省级平台本身都是买来的技术,自己没有足够的软件技术人员,这就造成它缺乏真正的支撑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升级平台能力必须从技术的质上和量上要有极大的提升。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解决缺少资金问题。

记者:提及技术,5G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去年为什么商用延期?

宋建武:5G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系统部署需要大量增加路由器。三大运营商如果按照两两竞争格局去布局,即一个地方至少有两种网络可选择,就意味着建5G网的成本不低于15000亿元。这么巨大的成本如果让电信业去消化,据我了解目前是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按照有关部门规定,要求4G降费、提速,导致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在下降;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希望运营商的利润额提升,以壮大国家财政实力,这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矛盾。所以,5G的全面部署将是一个比较缓慢的推进过程。

从经济角度来看,5G技术应用比较合理的推广空间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覆盖农村地区的投入产出比不合理,所以,全面部署5G还是一个过程,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认为可能会形成4G、5G混合覆盖。

记者:您怎么看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媒体融合的作用?

宋建武: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广电和报业的机构合并这种所谓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能解决媒体融合所面临的问题。体制机制改革更多的是要激活微观主体向互联网寻求新发展的活力,包括增强其动力。要想办法让普通记者、编辑具备互联网思维,运用各种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有一个做法是对行业非常有害的,那就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向党委和政府索要更多资金扶持。在建设期向县级融媒体中心投入资金,这没问题,但关键是怎么给!

我们在实践中看到,有一种办法是回归到“事业一类”体制运营,对新闻工作者完全参照公务员来管理,这种做法目前已经体现出来没有活力。

另一种是用更加能够激活基层活力的方式给予支持,比如搞“事业二类”体制,以差额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给予支持并调动员工积极性。我们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是要立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让基层主体有更大的活力,这与财政支持不矛盾,这种保障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

记者:广电领域去年MCN机构不断涌现,这是否也是媒体融合建设的一个方向?

宋建武:这是广电业适应新的短视频平台发展作出的一个适应性反应,但是它的基本逻辑与在微博上开账号、在微信上开账号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从整体上看,某一部分广电机构或者是广电机构的某一部分来做MCN,我们认为也是必要的,但是机构整体成为MCN不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方向。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什么?是自主可控平台。而MCN不是自主可控平台,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内容生产商,不能解决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中缺乏自主平台、缺乏分发能力、缺乏对平台整体控制力的问题,而媒体融合恰恰要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您认为媒体融合在今年有哪些发展趋势?

宋建武:今年,国家和地方财政要过紧日子,如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注入来推进媒体融合,这种外力推动型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困难。这要求我们的平台要有更强的造血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更能够体现总书记讲的“用得好是真本事”。通过今年的发展,媒体融合做得真好还是假好,很有可能见真章。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