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赵景春:以融合电视激活广播电视变革潜能

导语:5月28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在成都开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带来了题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浴火新生》的演讲。

  5月28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在成都开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带来了题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浴火新生》的演讲。


图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

  他指出,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就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既是政治要求、政治使命,也是从技术、业态、生产经营方式、体制机制等的一次深度自我变革,还是动作快慢决定着成败赢输的紧迫课题。广播电视必须以自觉主动、时不我待的态度全力以赴实现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让自身的传播力更强,用户体验更好。

  一、与社交类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命题

  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其实质是传播方式的融合。点对面、点对点、多对多是三种基本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是点对面广播方式的传播,近些年,借助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广播电视也规模化发展了点播业务,即点对点方式的传播。但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类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多对多,依靠这种传播方式,社交类媒体才使人们能够即时地创造、传播、分享以及加工和交流信息,促成人人即媒体蔚然大观。因此,能否解决好与社交类媒体的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破局、立题、成势的核心命题。

  二、终端发力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比报纸、杂志等媒体,广播电视具有网络IT化、终端智能化等独特优势,其中,电视大屏是用户直接感知的终端界面。从移动互联网看,正是智能手机替代了功能手机,重新定义了移动终端,支持了3G、4G的发展。

  电视,对用户来说就是他们客厅的电视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也应在这块大屏上发力,通过智能电视终端实现与社交类媒体的融合,增强传播力,提升全媒体服务用户的品质。

  三、基于智能电视终端的“屏分制”,支撑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

  电视节目经历了时分制——即以时间分类,频分制——即以频道分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探索 “屏分制”——即通过屏幕分屏分类电视内容,既发挥电视大屏“大”的优势,又实现了两屏或多屏的共时融合呈现。这种“屏分”是有其用户收视基础的:一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边看电视边玩手机, “一心二用”、“一心多用”已经成为收视新趋势。二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弹幕”、“评论”、“赞赏”等功能已经发展成熟,用户在同一屏上边看视频边交流的场景正在普及,且广受年轻用户的喜爱。

  事实上,这种“屏分”收视方式曾出现过类似尝试:即曾经风靡市场的“画中画”电视,但限于当时网络传输技术、人机交互和智能化技术水平较低,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时至今日,媒体融合发展、三网融合、有线电视网络“全国一网”整合及其网络IP化改造和IPv6演进、终端智能化升级等,再加上大数据、新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都为实现这种新的传播体制提供了政治的、政策的、技术的、网络的、平台的、终端的和用户管理的可能性。

  四、以分屏实现融合,构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平台

  “屏分”增加的屏不但要用来做媒体融合,融社交类媒体等,还要给用户在电视大屏上开辟一片可交流、可表达、可自定义的区域,把大屏的一定控制权让给用户。目前,短视频风口正劲,电视大屏首先要融合短视频等。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打造了“融合电视”产品和平台,即把电视大屏动态地划分为横屏和竖屏,通过分屏将DVB业务、OTT视频、短视频和社交应用等融合在一个电视大屏上,提供全媒体服务。

  一是电视新看法:横屏提供直播和点播收视,竖屏提供短视频和社交类应用等,其显示的内容来源于两个独立的内容后台,用户自主选择同屏显示或各自全屏显示。两路视频同时解码,两路音频分别输出,共屏分路,互不干扰。

  二是视频新玩法:让用户参与视频制作,手机端制作上传,电视端分享展示;引入社交类媒体广参与、强表达、多样化的生态,辅以智能算法和安全管理机制,让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能够更加自在地分享视频。

  三是大屏新社交:构建家庭与家庭间的互联网和视联网,增强家庭场景下的电视大屏社交功能,提供家庭密聊、亲友分享、一键客服等多种服务。

  四是终端新智能:革新遥控器和机顶盒,使其支持分屏显示、自拍摄像、智能音箱、第二路语音输出等功能,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开发基于移动端的融合电视APP,打通电视、手机的跨终端融合,在家用电视,出门用手机,无缝切换使用场景。

  五是5G新探索:面向5G,深入探索广电5G新服务,在全无线连接场景下,优化大、小屏的融合服务体验,特别是要着力手机与遥控器、机顶盒的融合乃至替代,手机就是机顶盒,手机就是遥控器。

  五、以融合电视激活广播电视变革潜能

  融合电视不是“收视+社交”产品在电视大屏上的简单叠加,其目标是内容来源的拓展、呈现体制的创新,实现内容制播的融合、生产关系的融合、用户交互体验的融合,激活广播电视的变革潜能:

  一是融媒化。从内容制播上,对接各级广播电视台、报业集团、出版机构、PGC、UGC等;从产品形态上,实现直播节目、点播节目和社交类媒体内容的融合呈现。既推动广播电视自身向全媒体转型,也可提升社交类媒体的可信度,还把广播电视“内容”制作、把关优势与社交类媒体“渠道”优势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生命力。

  二是平台化。如同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产品汇集分发的平台一样,智能电视终端也将通过融合电视产品成为一个平台,不但联合电台电视台等播出机构,强化主流内容优势;还要加强与专业优势突出的新媒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依托正在建设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聚合、集成、加工优质资源,合力发展。

  三是用户自定义。基于家庭账户,让家庭与家庭之间自主互联,让家庭与公众之间自主互通。也给用户更广阔的分享、展示自我的空间,让用户自定义电视机的看法和用法,真正将遥控器交给用户。

  六、确保电视大屏的绿色干净,坚守广播电视的初心

  居于家庭中心的电视大屏,必须保证方向导向正确、绿色干净正能量。这是广播电视必须坚守的初心:

  一是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看电视”的基本需求。操作流程扁平化设计,确保任何状态下,包括短视频、社交应用等场景,都能“一键回电视直播”,让用户“想看就看”。

  二是坚持讲政治讲导向前提下的分屏。新闻联播期间、重要会议和活动直播期间不能“分屏”,确保“整屏”播放。其它时段是否分屏则交由用户“自定义”。

  三是牢牢把好内容审核关。融合电视不仅是节目制度的创新,也要争取节目政策、节目播出和监管制度的创新。除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直播、有线电视网络点播外,UGC、社交类媒体、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内容也要有选择地引入。因此,必须把好内容审核关、监管关,建立专门专业的内容审核把关队伍和规章流程,强化人工智能算法、条件过滤系统等,坚守内容安全,确保可管可控和电视是“一片净土”。

  七、共筑开放的平台生态,推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

  目前,融合电视产品已经完成原型开发,正在进行市场运营方案制定等。下一阶段还将进一步推进产品实验、试点和试商用的进程。但毕竟融合电视打破了传统电视的制播界限、内容界限、功能界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创新,甚至是一场变革的战役。因此,单独作为很难见大的成效,必须众筹、共享形成百舸争流的生态,进而把融合电视打造成为最为友好、开放的平台。要在巩固和发展全国2.18亿有线电视用户市场的基础上,向所有愿意合作者开放,支持大屏生态上所有合作伙伴的产品按市场供需做强做优做成品牌,也努力让每一个家庭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视听服务,有新体验、获得感。

  评论

  网络视听大会的中国广电的身影,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姿态。在这个媒体融合时代,有线电视网也正在不断思考如何靠近用户,吸引用户,满足用户,中国广电以“屏分”属性打造全新的业务场景,代表着广电人新的思考方向,解决方案和路径不一定会完全顺利,甚至会有波澜,但融合已经成为这个新时代的趋势,广电也在奋进。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