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第四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广西南宁荔园维景国际大酒店隆重开幕。在22日下午的“短视频生态峰会”中,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团队负责人田刚以《新时代语境下,打造广电新媒体的一些思考》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图为: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团队负责人田刚
以下为演讲精粹:
他表示,传统媒介正在失去和用户的连接,新技术的赋能让“万物皆媒”。
有以下几大趋势:第一,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电视成为第一媒体。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7.7小时。电视日均观众收视时长连年下降,从2013年上半年168分钟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156分钟,2017年上半年144分钟,2018年上半年132分钟。第二,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已蔓延到中老年用户。2017年上半年,35-54岁的中年观众是收视量下降幅度最大的群体,收视时间减少超过15分钟;而且55岁以上观众的收视时间也出现了近五年来相对明显的降低。从2000年到2017年6月,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2017年,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达到10.6%。第三,媒介边界消弭,跨界做内容成为常态。互联网公司成为传统媒体和用户之间的另外一个“媒介”,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模式。“非媒体”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抵达用户,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减弱。纸媒、通讯社纷纷跨界转型为包括短视频、音频、直播等多媒体生产团队和平台,不再依靠单一内容形式打天下。第四,移动视频已成为用户使用场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在QuestMobi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7春季报告》则显示,包括在线视频、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行业,移动视频的用户月度总规模首次突破10亿,同比增长36.5%。QuestMobi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8上半年大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加,已超综合资讯类App 。短视频成为Z时代、小镇青年、白发老人这三大群体增长最快的应用。
短视频不等于传统电视视频切条。短视频的语态、结构、传播逻辑,需要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碎片化、信息即食性的消费需求,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比正常的电视生产,生产互联网内容的要求更高了。在移动互联网平台,要重新寻找一种跟读者沟通的方式。1、需要了解用户,懂用户,洞察用户需求;2、用有意思的手段、用户喜欢的方式生产内容;3、了解平台的不同需求和喜好;4、依据反馈,迭代优化的运营能力。
同时,面临着学习能力和用人机制的挑战。1、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变化;2、将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观看场景融合;3、以内容为基础,以用户为核心,以传播为目标。
最终还要回归到:1、升级体验——提供更好体验,形成差异化,尊重碎片化的场景;2、回归内容——注重内容的本质,讲好故事,做好内容;3、回归用户,为人民服务,围绕需求打造内容、引导用户;4、回归自我——减少行政化、回归本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