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加入抵制“天价片酬”、“阴阳合同”阵营 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知名企业响应

导语:电视剧领域竞争激烈,如果不形成全产业倡议,由于利益的驱动,必然会有公司为流量破例,难以形成行业自治的合力。

  8月12日,为响应全行业遏制“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分别发表《关于加强行业自律 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倡议》和《关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影视精品创作”的倡议》。

  8月11日,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9家会长单位:海润影视、大唐辉煌、华谊兄弟、爱奇艺、完美影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酷云互动、磨铁集团、金英马影视,代表协会联合发表《关于加强行业自律 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倡议》。

  8月12日,以华谊兄弟为会长单位,汇集了博纳影视、横店影视、乐视花儿影视、唐德影视、新丽传媒、印纪传媒、正午阳光等400余家影视企业的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也发表了《关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影视精品创作”的倡议》。

  两份《倡议》号召全行业一同遏制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共同规范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影视行业创作精品化。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条款莫过于,“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华谊、华策、腾讯等多家响应

  对于此次倡议,华谊兄弟回应称,作为上述两家协会的会长单位,将会继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植根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并携手所有协会会员共同维护影视行业秩序、创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腾讯视频回应称:“通过此次的倡议发声,我们希望全行业能联合起来,携手维护影视生态秩序,共同构筑规范、有序的制播环境,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华策影视则回应称,其一直重视和投入影视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抵制高片酬现象。“我们专注于影视创作的本质,不断提升影视创作的流程化、系统化水平,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剧本、拍摄本身,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为观众提供最好的产品。”一位华策影视内部人士称。

  此前,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平台,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 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家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

  声明中,多方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家影视制作公司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此外,上述多方还将共同抵制偷税漏税,“阴阳合同”等违法现象,承诺在影视剧制作、购销中加强自律,杜绝各种明目偷漏税,腐败现象的发生。三家视频网站连同六家制作公司,将协同建立黑名单机制,一经核实将停止一切合作,并依法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天价片酬成行业痛点

  为何多家影视公司联合抵制“天价片酬”的,除了五部委《通知》精神的倡导外,是否还有产业核心痛点?

  一位长期从事剧集制作超过五年的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影视剧的制作成本相对固定,如果核心演员的片酬过高,则会导致服装、化装、道具、后期等成本被压缩,影响剧集质量,国外甚至有不成文规定要求演员片酬不超过全部制作费用的30%、50%等等。同时,电视剧领域竞争激烈,如果不形成全产业倡议,由于利益的驱动,必然会有公司为流量破例,难以形成行业自治的合力。

  对于,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平台,虽然也独家制作剧集,但更多以合制、购买等形式获得剧集版权,上游制作公司的成本上升,必然推动购剧成本上升。以爱奇艺为例,今年一季度其内容采购和制作成本,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54%,在总成本中占比81%;今年二季度其内容采购和制作成本,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47%,在总成本中占比77%。

  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在8月初的二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的发言,则很好的从播出平台的角度,解释了抵制“天价片酬”的原因。龚宇称:“在爱奇艺的成本中,内容成本是最大的,一项是剧、一项是综艺节目。综艺节目,广电总局在片酬方面已经给了一些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主要涉及演员片酬的限制并且已经开始在执行。电视剧方面,政府和我们都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还没有确定方案。几个月前,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已经发表了一个声明,这个声明更多的是倡导的意思没有约束性,未来可能会出台对演员片酬有约束性的公告。”

  优酷总裁杨伟东也曾在多个场合宣称:“对于内容的投入没有上限”,足见成本压力之大。因此,作为“天价片酬”最终买单的播出平台,或许更加期待相关限制性条款的落实。

  但也有接近艺人经纪领域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几家公司的初衷很好,但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未可知’”,具体而言,片酬超过100万的明星基本都是一线,全国大概不超过50个人,现在影视公司制作电视剧,一般会在开拍前就找到电视台或视频网站等买方,而买方判断是否购买这部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剧中是否有这些自带流量的明星,这也是反向导致明星片酬不断溢价的根源。

  也有影视行业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称,明星基本都有个人工作室,即使不拍戏也可以上综艺、拍广告。同时,影视公司给明星的报酬不一定是片酬,还可以是股权、房产等等物品,如果未来抵制高片酬发展成行政手段,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规避。

  由此行业认为,只有建立稳定的造星机制,让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个行业,才能让影视业的供需更加平衡,“明星片酬虽然高,但根本上还是市场行为,就应该用市场手段把片酬降下来”。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