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客业务需求不断演进,已经成为各地广电继电视收视、宽带等服务之后,又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也可以认为是今后最有增长空间的业务。广电行业整体,尤其是广电网络运营商下一步如何在集客业务上增收,如何加快集客业务粗放经营的转型,如何完成自身属性从“媒体传播”向“信息产业”的转变,成为集媒体,文化,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6月28-29日,第二届全国广电集客业务峰会在宁夏银川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运营商、集客业务相关设备企业与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对过去一年来各地集客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分享更多的优秀集客案例以及业务经验。
在第二届全国广电集客业务峰会上,河南省淅川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定洲做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打破了传统广电媒体的生态和运营环境,对传统网络传输格局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加之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传统的有线电视竞争加剧,广电宽带起步晚网络无优势,我们在转型发展中找准了大力拓展集客业务这条道路。在机遇和发展面前,抢抓“互联网+”和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的机遇,借力淅川县委、县政府“智慧淅川建设”,投资2.6亿元,启动实施智慧淅川信息中心建设。目前,建设智慧淅川数据中心,实现传统电视业务、双向高清、智慧城乡的有机结合,建设河长制护水、智慧党建、智慧教育等智慧模块近20个,实现了快速转型、成功转型和弯道超车。2017年实现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是2016年营业总收入500多万元的近6倍,2017年以来,全省40多个广电和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到淅川参观学习,成为全省广电转型的旗帜。
下面,我结合淅川实际,谈谈个人的思考和认识,供大家参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被誉为中线工程的“大水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先后为丹江口水库调水移民近40万人,是全国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67万,现有移民8.2万人,移民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淅川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等特点,历年来有线电视的发展难度大、成本高,同时,由于用户需求侧不断变化,有线网络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广电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既有外部竞争挑战,也有内部发展困境,都紧紧倒逼产业创新升级,这对有线网络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为切实做好广电转型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淅川”建设势在必行。
2013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又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及策略。“十三五”时期,国家选定了若干个县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南阳市作为国家雪亮工程的试点城市,要求今年10月底完成监控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的贺信中强调,“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就我县而言,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一些部门、系统、单位都分别建设了各自不同的信息系统,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化在全社会各方面、各层面已经不可或缺。但是,这些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和封闭运行,存在一些日益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系统内存储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共用,系统承载的业务相互之间无法协调优化,不同程度还相互掣肘;二是没有统筹和规划,重建设轻维护,更存在重复建设和浪费严重的情况;三是普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业务恢复系统不完善。
为做好前提调研,我们先后到江苏丹阳市、甘肃敦煌、河南滑县等地学习考察,经过仔细研究,结合淅川实际,按照部门使用、市场运作、服务共享的方针,坚持顶层设计、集约发展、整合资源、节约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的原则,推进“智慧淅川”建设,是落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数字淅川建设的重要抓手。
为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我们创新建设模式。先后多次与县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沟通,达成 “智慧淅川”的建设模式: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广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维运。聘请省内先进的规划设计院,对“智慧淅川”建设进行等层设计,邀请县主要领导指导、专家评审(公安等行业部门),确保实战、使用。建设内容主要实现“一张网”、“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张网”,即整合有线、无线、公网、专网等网络资源,提升应用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高速传送、综合承载、全面覆盖、统一接入、安全可靠的智慧淅川信息化服务。“一个中心”,即建设立足淅川、辐射周边的河南广电中原云淅川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管理。“一个平台”,即建设全县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为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教育、医疗、水电气暖等智能化社会公共服务。
“智慧淅川”建设是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统一规范、分级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淅川豫广围绕政务、事务、商务和服务四大板块。在县委政府领导下,以智慧淅川建设为引领,重点聚合政府、中线办、综治办、公安、环保、教育、城建等部门的智慧应用和基础信息数据,面向政府建设“智慧淅川”,为政府、产业和居民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应用。
目前总投资超过2.5亿元,其中投资8000余万元,架设主干线路、分支线路和分布网9300多公里。逐步搭建了智慧党建、雪亮工程、智慧教育、数字城管、保水质护运行、智慧扶贫、智慧农业等智慧模块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强对公共区域、社区、河道、森林、湿地情况进行管理,保护水质、保护生态,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一是智慧党建信息平台。通过与组织部门合作,打造智慧党建信息平台,涵盖党建动态、党建扶贫、农业讲座、学习十九大、淅川新闻、专题报道、领导活动、基层党建、政策法规、教育培训、视频会议、通知公告12个主模块以及31个子模块。总投资1300多万元,已建成县信息中心平台1个,17个乡镇(街道)分平台,375个村委党建视频会议室建设,实现视频会议、党建扶贫、基层党员培训、远程指导、实施监督、便民服务等功能,利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成为党员群众共同了解淅川党建动态、扶贫工作以及在线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党建信息管理员培训,对基层的党建信息管理有效增强,现已开展7期培训班,信息管理人员600余人。
二是雪亮工程监控平台。通过与综治、公安、城管等部门合作,创新广电机顶盒应用,促进治安防控群防群治,实现视频查看、一键报警、平安乡村宣传等应用。主要分为雪亮县城、雪亮乡村、雪亮生态、人像识别、违停微卡、反恐安防、一键报警9个主要模块,50个子模块的建设、运维。一期方案是6200万元,安装各类高清摄像头3000个(人脸识别100套,违停80套),建设公共区域监控平台、社会资源监控平台,引领实战,助力转型。目前已完成投资1.23亿元,搭建“雪亮工程”数据计算智能化平台、视频网络平台、总控平台,建成数据处理中枢,铺设干支线路6300公里,安装高清摄像头2300个,其中人脸识别43套,违停49套,实现对城区和部分村重点区域、道路的有效覆盖和实时监控。雪亮工程的有序建设,进一步优化摄像头等资源的配置使用,通过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一台摄像头多功能使用,道路监控、安防、蓝天卫士、重要卡口等多方面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极大的缩小了成本。
三是河长制监控平台。淅川县地形为山丘区,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主要河湖有“亚洲天池”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面积506平方公里,占水库总面积的49%;丹江、灌河、淇河、刁河、滔河等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1条;小型水库23座,河湖管理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通过与水利等部门合作,投资4300余万元,建设了淅川县护水平台处理中心和环保局、水利水保局、南水北调办的三个终端平台,要包含五大河流监控、乡镇河流监控、库区监控、湿地监控等8个主模块49个子模块,对省界、县界、乡界、村村交界、主干河道和支流交界、桥梁等重点区域1892个监控点位实地的勘测、线路设计施工工作,完成光缆布放,安装各类摄像头1136个。到今年8月底将全面完工,将覆盖全县范围内的主要河流、水库、渠道等,实现对全县境内水生态环境的监测监管全覆盖。河长制监控平台的落地实施有效加强了环库的环境监控和水面监控,强化了职能部门机防能力,与南水北调护水队人防有机结合,将保护水资源工作做到行之有效,切实保障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四是智慧教育。主要分为课堂直播、课堂录播、名厨亮灶、空中课堂、远程互动等7个主模块,10个子模块的建设和运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教育部门合作,在县一高、二高、五高、金河初中、后营小学、一小、二小等10余所学校完成视频监控系统暨明厨亮灶工程,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和教室录播系统、手机APP。智慧教育监控平台建设,加强了校园安全防护、食品健康安全、教育资源平衡等利民措施:课堂录播功能让学生课堂之外还可以对自己熟悉的教学方式进行温习;远程互动打破地域限制,让身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能够实时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平衡;明厨亮灶功能促使学校食堂卫生、质量的改进,社会的监督,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同时,校园监控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在校期间的安全,家长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时查看自家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五是美丽淅川直播。分为畅游本地、特色美食、省内旅游、省外旅游、景点推荐、自驾游、美丽淅川7个主模块21个子模块的建设运维。结合淅川5A级景区创建,设立监控摄像头、景区全景显示、智慧加油站、免费WiFi全覆盖等,扫描二维码智能服务终端,运用监控、定位等技术,对景区实现应急、调度、管理等全方位数字化。美丽淅川直播平台,游客在智慧路上乘座游览专车,通过终端、车载设备和手机设备能全方位看到景区的美丽景色和眼看到的景区景色,把所有美景直播出来。
六是数字城管。项目总投资1460万元,于2017年5月投入运行。把城市管理问题分解成13大类160小类,覆盖淅川城区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对城区城市管理实施24小时监控,让城市无死角,管理更迅捷,全面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了淅川县的“双创”工作的开展。
七是智慧医疗。分为医疗动态、健身广场、医疗监控、养生保健、在线挂号、名医讲堂、健康体检、远程探视8个主模块,17个子模块的建设、运维。在县二院建设智慧医疗试点,投资76万元开展视频监控、WiFi、远程医疗、专家会诊、预约挂号等。投资12万元,县防疫站的监控项目已投入使用。
八是智慧农业。主要是农田监测、电视农场、三农信息、农资推荐、供求信息、农业大讲堂6个主模块19个子模块的建设。目前,完成国家投资项目60万元的蓝天卫士,建立蓝天卫士中心平台1个,15个乡镇分平台,打通了省市农业蓝天卫士平台的互联互通。投资197万元的智慧湿地,建设微波监控瞭望塔8座,网络覆盖8个乡镇的200平方公里,全天候实现水土涵养、鸟类保护、森林消防等远程视频监控。智慧水产,能检测生物的多样性,禁渔期监控机防等。
九是智慧扶贫平台。主要分为精准扶贫、扶贫动态、扶贫行动、驻村帮扶、扶贫摘帽5个主模块,12个子模块的建设运维。推进党建+扶贫电商模式,主要宣传展示销售淅川本地特产特色农副产品。目前,已建成县级电商店2个,乡镇电商店23个。预计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十是智慧政务综合平台。建设党务政务公开、走进淅川、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乡镇动态、脱贫攻坚、三清理一公开7个主模块,50个子模块建设运维。其中,双创平台建设分为双创动态、曝光栏、专项整治、双创县城、双创乡镇5个主模块,27个子模块的建设运维,县城与双创相关的300余路监控业务的共享;人才智慧平台分为诸葛英才、人才政策、人才活动、双创平台、人才服务、人才回归等。
2018年5月11日,淅川县政府成立智慧淅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杨红忠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广电中心。领导小组的成立对智慧淅川建设意义重大,为广电成功转型提供了有利保障。
通过统一协调、组织实施智慧淅川建设,首先是“集约节约、共享共用”原则,智慧淅川由广电中心负责建设,能共用的主干线路、摄像头必须共用,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第二是公共部分需一次性建成,充分结合各单位报送的建设需求,统筹考虑公共部分建设内容,确保一次建成;第三是平台建设要满足使用且适度超前。鉴于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大平台、分平台和存储平台,要借鉴学习先进经验,高标准、高起点打造。设计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统一运维,统一购买服务,宜集中办公的就集中办公,宜分散办公的就分散办公。地点拟设在淅川县规划馆展示馆,作为全县的一个信息化高地和亮点打造。
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迅速,同时带来维护工作量大、技术人员不足等情况。维运工作作为智慧业务的核心,必须始终贯彻“三分建七分管”观念,培养大局意识,做好监控设备运行的维护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智慧淅川”建设平稳运行。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强化运、管、维能力。强化管理,要有危机意识,重要的数据要有有效、全面的备份。要不定期、不定时做专项训练和培训,促使技术人员充分掌握技能。
二是闭环式协调工作,网格化管理。形成一个可靠和可持续的监控机制,故障上报机制、维护制度、考核机制形成闭环;成立专业维运队伍,强化智慧业务的运维管理,保障业务运行;监控业务划分等级,保障维护管理行之有效。
三是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艺水平高质量。严格施工标准,要稳中求胜,确保长期稳定运行。摄像头安装位置要安全可靠,牢固、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遮挡物体;必要位置要安装霹雳器、接地、防水等装置;安装效果要美观大方。
四是优化整体资源,避免浪费。点位选择具备一头多用功能,要根据具体位置、地形和摄像头主要承担的功能来综合考虑;要综合考虑,发挥球机的面和枪机点的功能,点面结合,综合展现效果。
淅川广电的转型发展,加速推进了规范化管理、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自2016年5月启动数字化整转以来,全县有线电视高清用户达到 7万户,宽带近2万户,打造智慧广电,重点发展有线电视、数据宽带、智慧城乡、集客等业务,逐步发展成为智慧广电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营商,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智慧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网络、自身平台和终端的升级,数据业务的发展,广电网络产业的生态布局,提升了广电网络的实力和品牌竞争力。2017年在实现综合收入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突破4000万元,分别是2016年营业收入的6倍和8倍。
同时,广电快速转型为公共服务发展提质增效。据悉,2016年广电转型以来以来,公安部门利用广电网络,成功破除大案、积案;打击破坏水质保护的案件14起,得到了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一致好评。现在广大群众在家中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就能看到社区治安、道路状况等实时监控,提高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从科学谋划到综合实测,从互联网共享到深度应用,智慧淅川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智慧化的生活,更架起了广大群众的连心桥,让淅川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广电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只有首先做好智慧广电,才能服务好智慧城市,坚持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构建广电新生态,把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放在首位。作为广电人,要以饱满的创新工作热情面对困难、挑战和机遇,把智慧业务做精做透,占领行业制高点,为广电的美好明天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谢谢大家!
以下为演讲PPT: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