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第一季度卫视竞争落幕,各大卫视今年的首张季度收视成绩单出炉。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卫视的收视数据均出现明显下滑,全国33个省级卫视中只有6个实现收视增长,27家收视回落,全国省级卫视平均收视降幅达到16%。排名前15的省级卫视中仅有北京卫视和黑龙江卫视两家收视上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黑龙江卫视,与2017年一季度相比,收视涨幅达到了26%,在TOP15卫视中增幅居首。
近年来,随着受众获得信息途径的愈加多元,电视受众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严重分流。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国内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7.72亿,互联网的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5.8%,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未来手机网民的比例将继续攀升。截至2017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9亿,占网民总体的75.0%。在用户不断向流媒体转移的当下,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网络视频、移动视频的爆发,电视媒体受众导向新媒体,以网络视频、移动视频为首的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电视媒体曾经的光环在逐渐褪色,2017电视观众人均每天电视收看时长为139分钟,同比下滑13分钟,下降幅度相比于历史同期更为明显。35-54岁中年观众成为收视量同比绝对值下降最大的群体,其中,35-44岁观众同比下降16分钟;45-54岁观众同比下降17分钟。此外,55岁及以上重度电视观众的收视时间五年来首次出现明显回落,可见电视收视量的下滑已经开始蔓延至重度收视群体,省级卫视不得不面对竞争动力不足、优势被蚕食的现状。
除被新媒体强力冲击外,卫视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愈加残酷。近年来,电视媒体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20%的频道占据着80%的收视份额;一线卫视广告营收超过卫视整体营收的3/4。相反,几乎所有的二三线卫视自2015年后广告创收逐年下降30%至50%,2017年,二三线卫视广告收入更是谷底。2018年一季度,省级卫视竞争力依然呈现阶梯式分布。“寡头效应”愈加明显,收视超0.1%的卫视仅8个,第11至20位的中间层卫视份额普遍下降,与第一阵营频道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黑龙江卫视收视能逆势上扬,这样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剧集、自办节目、新闻版块三驾马车发力创新;科学编排保驾护航”,在这样的发展思路导引下,黑龙江卫视强势破局,CSM52城排名由2017年上半年的第14位,至下半年跻身前十升至第9位,到2018年一季度,继续上行至全国省级台第7位,成了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
电视剧、综艺和新闻是拉动收视的三驾马车,这是电视媒体业内的共识。2017年电视剧、综艺和新闻三大类型节目收视量占据总收视量的56.8%。因此,想要提高收视,这三驾马车注定是绕不过去的坎。但现如今的二三线卫视外有新媒体的蚕食,内有一线卫视、竞争卫视的挤压,想要像财大气粗的几家头部卫视那样投巨资抢占大剧、下血本办现象级节目几无可能。二三线卫视要想实现自存乃至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依赖内容生产方面的创新,黑龙江卫视正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创新一:量体裁衣——剧集选、播秉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电视剧是拉动收视的三架马车之首,占总收视量的三成,被誉为收视发动机,业内也有“得电视剧者得收视”的共识。电视剧因为体量大、收视稳定一直是各卫视保收视的必争之地。但自2015年 “一剧两星”政策正式施行后,“4+X”政策宣告落幕,从此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电视台购剧成本急剧上升。头部卫视的购剧成本都在30亿左右。而单部剧集花费已经超过了3亿大关,例如《如懿传》单个卫视版权费2.7亿,《巴清传》2.2亿左右,而都市剧《凉生》甚至达到了3.84亿。一线卫视凭借同一梯队的收入规模基本垄断头部剧集。而囊中羞涩的二三线卫视腹背受敌,拼不过一线卫视,后面视频网站又来势汹汹。特别是最近两年,一线卫视开打购剧价格战,二线卫视基本捡剩下的,偶尔砸钱拼播第一轮,保守拼播1.5轮或2轮,三线卫视可以说彻底退出购剧竞争。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直以来,靠电视剧拉动收视的“以剧养台”策略面临挑战,如何突围成了摆在二三线卫视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没有绝对实力与一线卫视争夺头部剧集的情况下,黑龙江卫视制定了自己的购剧原则,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摸清平台自身特点,以符合平台调性为标准选择黄档剧
虽然无力竞争首轮剧,但因为电视剧对每一家卫视来说都是不得不重视的“大盘子”,所以不管是几线卫视,电视剧的选购和排播又都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以今年一季度为例,综艺节目难以收获现象级收视、季播综艺对频道整体收视的拉动作用示弱的情况下,电视剧的表现对频道全天收视的影响越来越大。一部达到2%或1.5%量级的热播剧,能给卫视一周七天都带来较高的收视基准盘。东方、北京卫视在第一季度的表现抢眼,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恋爱先生》《美好生活》等高收视电视剧的播出。既然无力竞争首轮剧,那只有在二轮、多轮剧上下足功夫,因此选剧、排播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二、三线卫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无力抢夺头部资源,就得摸透自己的平台特质,靠“剧集特点与平台气质完美结合”要收视。黑龙江卫视针对“平台收视人群对电视剧题材的喜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自2010年以来平台黄档电视剧播出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以战争、家庭伦理、侦破题材为主的黄金档电视剧的选购思路。正是有了这样的依据,黑龙江卫视在选择黄档剧的时候就能够有的放矢,虽然不像一线卫视那样财大气粗的抢购头部剧集,但选购二轮、多轮剧的时候指向性更强,选购符合平台调性的剧集成了制胜法宝,追求“定位准、投入少、产出大”的高性价比,成了黑龙江卫视2018年选剧的宗旨。今年第一季度,黑龙江卫视晚间黄金档共播出了四部电视剧,其中《第一声枪响》《太行英雄传》两部都是战争题材,同时段排名双双进入前十。开年剧《第一声枪响》更是成为平台一季度收视冠军,CSM52城时段平均收视率0.309,排名第8位。由于准备充足、精准选剧,黑龙江卫视第一季度整个黄金时段排名第8位。
二、晚二档剧场精心策划,题材、演员阵容等多角度遴选
如果说黄档剧是卫视抢夺收视的“航空母舰”的话,那么白天剧场和晚二档剧场就是为这艘“航空母舰”保驾的护卫舰。近年来晚二档剧场越来越被省级卫视重视,周播剧的崛起就是很好的例证。有实力的卫视大手笔投入打造周播剧场,实力稍弱的采取1.5轮跟播首轮剧的策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黑龙江卫视也一直重点经营晚二档剧场,与黄档剧相比,剧集排播更灵活、策略更丰富。
1、选剧力求符合平台特质
今年一季度黑龙江卫视晚二档共播出五部剧,其中三部为“涉案”题材,一部谍战题材,一部家庭伦理题材,这样的剧集选择,完全符合自身平台的收视特点,这样有的放矢的选剧、排播,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
2、选剧盯准热门题材、演员
如果要问今年一季度最火的几个电视剧男演员是谁的话,一定少不了一个人的名字:张嘉译。一季度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联袂播出的《美好生活》大火银屏,让演员张嘉译成了焦点,加之去年年底担任主演的《生逢灿烂的日子》余威尚在,张嘉译想不大火都难。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黑龙江卫视晚二档剧场在排播上使出了“蹭热度”的高招,一季度播出的五部剧有四部是张嘉译担纲主演的。虽然这些电视剧首播年代稍远,但以张嘉译如今的火爆程度,自带流量也是情理之中。
3、放大优势,向编排要收视
对于二三线卫视来说,因为资金的原因,并不能像一线卫视那样,花重金打造周播剧场、晚二档首播剧场,比较靠谱的策略就是注重剧集的选择和排播,向编排要效益。黑龙江卫视晚二档剧场依托平台的收视特点,一季度开年排播涉案剧《使命》、《沉默》、《神圣使命》等“使命”三部曲,从播出第一部剧集《使命》开始,就随时注意收视动向,做好临时调整排播的准备,《使命》取得的良好的收视之后,继续排播了《沉默》,依旧密切观众收视动向,正因为这样周密的安排,一月份的“使命”三部曲取得了较好收视表现,时段排名第8位,最好排名第3位。2月起播出《借枪》、《平凡岁月》等剧集,承接一月份的良好收视,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一季度晚二档剧场平均排名第10位。
从尼尔森全国网数据来看,除几大卫视周播剧场外,今年一季度晚二档时段被山东、江西和黑龙江三家卫视抢占。2018年1季度省级卫视晚二档剧TOP30中,山东卫视占据前十三席,剧集主打都市情感剧,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江西卫视和黑龙江卫视主要排播战争剧和涉案剧,江西卫视的9部剧及黑龙江卫视的5部剧,收视表现均比较稳定。
创新二:另辟蹊径——自办节目秉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理念
贫富差距——这是二、三线卫视与一线卫视间清晰可见的“鸿沟”。如今,几家一线卫视的名牌栏目几乎都有了这样的标配:大成本、大制作、大投入。然而,对二三线卫视来说,拿出上亿元去“砸”一个栏目,显然是“玩不起”的,只能另辟蹊径。大部分二三线卫视缺乏资金和团队,没钱又没人,真的就“无路可逃”了吗?“市场”是把双刃剑,它挤压了二三线卫视的生存空间,但也同样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平台和机会。只要思路正确,一定能够在市场合作中找到生机。
黑龙江卫视同样面临着这些难题,是举全台之力冒险杀入争夺大IP的行列还是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呢?黑龙江卫视选择了后者,经过多方调研、通盘考虑,确定了“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节目发展理念,不盲目追求大投入、大明星、大制作,而是把目光放到素人阶层,传递社会正能量,传导人间真性情,独创多档优质、强势的自办节目,打造制作精良的920节目带。这样的自办节目理念也契合了国家对综艺节目的指导原则,2017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一、引领创新之风——《见字如面》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2016年12月31日21:20分,黑龙江卫视推出国内首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节目一播出,立即引起业内轰动,被誉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一个人、一尺讲台、一段配乐、一封书信、一段打开的历史或历史长河里的一个重要瞬间,安静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播出后迅速引爆全网,与喧嚣热闹的传统综艺形成强烈反差。实力演员的二次创作、专家的历史背景解读和人物情感解读,突破了受众年龄界限;家书、情书、密信、请命书、自荐书,揭开了历史和那些闪耀在历史星空里的人物所不为人知的一面,赢得了良好口碑。豆瓣评分持续9.0以上,单集点击量超过4000万,第一季12期节目网络总点击量超过2亿,关注者自动组成“面粉”粉丝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多次发文高度评价,国家广电总局将其作为优秀节目案例在全国推广……《见字如面》在这个春天以“清流”之态平衡了“霸屏”许久的娱乐综艺节目配比,通过共享、共情、共鸣使观众获得审美体验和价值体验。
2017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播出的《见字如面》第二季同样引爆收视热潮,首期视频点击量在腾讯视频上就突破3.6亿,豆瓣评分高达9.5分,迅速占据微博话题榜首,创文化类综艺新高。
《见字如面》于2017年开年悄然诞生,一跃成为2017年的综艺爆款,成为国内第一档零差评综艺节目。与娱乐综艺类节目竞争不同,文化类节目是摒弃了资金实力、平台优越性的、相对公平的竞争,拼的是内容创意、价值承载和价值输出的大小,《见字如面》的成功,让其它省级卫视嗅到了文化风口的方向和行业趋势, 2017年东方卫视原创了“中华系列”,浙江卫视推出《汉字风云会》《向上吧 诗词》,江苏卫视研发《阅读·阅美》,湖南卫视播出《儿行千里》、筹备《诗词天下星》,北京卫视开播《中国故事大会》。2017年,“文化自信”首次和国家战略一起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国家导向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为文化类节目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前景。《见字如面》的成功证明了黑龙江卫视在自办节目创新上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传递正能量——《驿站》《谢谢你》彰显“小节目、大情怀”
有人这样吐槽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闹腾,不是在奔跑,就是在唱歌,不是做游戏,就是在跳舞,安安静静的看节目,实在是太难了。如果说《见字如面》引领了喧嚣的电视节目中一股清流的话,那么人文情感类节目《驿站》就是要在心灵上和大家一起共鸣。在周四晚上,这个一周即将结束,心绪难平的时刻,给大家讲几个或感动,或沉思,或笑中有泪,或泪中有笑的平凡人故事。
没明星,没歌舞,没吐槽, 不喧嚣,不烧脑,不玄妙。《驿站》通过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让受众从中看到励志、不屈、勇敢,并通过反思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得到共鸣和感悟,品味平凡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平凡的温暖和力量……
同样堪称“小节目、大情怀”的是公益感恩、情感访谈节目《谢谢你》,体现了黑龙江卫视善行天下的情怀。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人温暖过你的生命,让你想对他真心说一声“谢谢”。他或许是教导你人生道理的师长;或许是救你于危难之际的好心人;或许是与你相濡以沫的妻子;或许是有难同当的兄弟……
黑龙江卫视《谢谢你》,就是为每一个平凡的身边人,提供 “面对面感恩”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讲述不平凡的心路历程、表达最真实的内心情感。《谢谢你》通过鲜活的视角,跌宕的人生,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每一期节目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每一个来做客的感谢人都自带故事,他们将用最特别的方式为生命中的他(她)送去感谢。
《驿站》《谢谢你》没有华丽的舞台、耀眼的明星、酷炫的游戏,但有满满的正能量、大情怀,在娱乐至上的喧嚣中独辟一块净土,虽没有大批的拥趸,也注定会有一些“死忠”。 《谢谢你》今年一季度平均收视率0.139,时段排名第19位,最好排名第8位。
三、关注素人群体——《劳动最光荣》《门当户对》体现卫视担当
《劳动最光荣》是黑龙江卫视独创的一档正能量大型劳动体验纪实类节目,黑龙江卫视主持人将作为体验者深入到各行业的劳动第一线。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关注平凡中的感动,向坚守的劳动者致敬。节目主创人员说:“每一个行业背后,都会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并不仅仅为了展示这些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而是想通过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与坚守,向观众传递一种理念——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黑龙江卫视的另一档素人节目《门当户对》是卫视屏幕上唯一一档中老年朋友的相亲节目。虽是一档婚恋交友节目,但却将视角固定在很少有人关注的中老年人群体。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关注老年人的婚恋和情感生活,真正的体现了黑龙江卫视引领社会风气的正能量担当。参与节目的嘉宾都是拥有着形形色色爱情故事的人物,在舞台上虽有精心打扮,但穿着淳朴,算不上盛装出席,却大方得体,语言没有经过任何修饰,不带任何剧本,甚至还带有浓浓的乡音,他们真诚地在舞台上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对于爱情,他们拥有着独到的看法,给予当今年浮躁社会中的年轻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门当户对》以中老年人婚恋、交友为主题,符合平台特质,也跟一般的、针对年轻人的婚恋节目实现了差异化。今年一季度《门当户对》同时段排名第9位,稳居前十强。
此外,黑龙江卫视自办节目还注重多元化发展思路,舞蹈竞技节目《舞力觉醒》和发挥喜剧优势的《欢乐步行街》符合年轻的气质,更好的照顾了平台的整体收视群体,也在综艺竞争最为激烈的周末市场跻身时段前15席位。黑龙江卫视920节目带今年一季度时段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频道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占据卫视收视和创收半壁江山的综艺节目,在历经几年高速狂奔后,在广电政策收紧、导向要求趋严的大背景下,遭遇瓶颈,收视普遍出现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卫视王牌季播综艺再度集结,多档进入三季以上的季播节目上演群雄逐鹿,然而,王牌“综N代”的集体回归,并没能止住收视下滑的大趋势。第一季度,仅有5档节目平均收视破1,而去年第一季度,破1的综艺数量为16档,而且数值上,去年同期有5档节目收视突破1.5%,今年则没有一档节目达到这一门槛。最高收视也仅有1.258%,五档破1节目收视均在1%-1.3%之间徘徊。可以说,今年第一季度,综艺节目收视下滑幅度在近几年里创下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龙江卫视避开硬碰硬砸钱的硬拼,而选择“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办节目理念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他的成功或许也为二三线卫视自办节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创新三:与时俱进——新闻版块实施“一二三四”战略,助力卫视平台
新闻和电视剧、综艺一起被称为电视媒体拉动收视的三驾马车。新闻收视的基础在于公信力,中央级频道具有先天的优势,在重大社会事件报道中尤为明显。2017年在两会报道、朱日和阅兵、十九大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收视比平时分别提升了16%、122%和29%,彰显了新闻的力量。省级卫视自然也不会放弃这块市场,纷纷精耕细作新闻版块。今年一季度适逢全国两会召开,黑龙江卫视以此为契机,新闻版块精心策划、开拓创新,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今年“两会”有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是黑龙江卫视开年第一场重大战役。新闻团队深入实施“一二三四”战略:坚持“一条主线”,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宣传主线;紧抓“两高”,即报道高质量、操作高标准;强化“三度”,即报道的高度、维度和温度;实现“四个创新”,即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创新对上报道模式、创新先进技术支撑、创新融媒传播矩阵。进而坚持正确导向,创新主题宣传,主动引领话题,应用最新技术,加强对上宣传,做好融合报道,为全国两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彰显,媒体融合水平和报道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抓主线,守红线,抢攀时政宣传“新高度”
为做好两会报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标准组建“尖兵连”,发挥“中央厨房”核心作用。在北京前方设立融媒体演播室,从全台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全媒体新闻报道团队,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创新应用综述式主题化表达手法。二是强化“三度”,即站位要有高度,采访层面要有维度,报道呈现要有温度,提升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高频次、高质量运用大屏+前置虚拟技术。在全国各省级台都在北京设立演播室,都不同程度使用虚拟技术。我台在十九大的基础上,与技术公司合作,不断创新,在报道内容与虚拟场景结合上已居全国省级台前列。
二、提品质,强支撑,按下节目创新“快捷键”
高品质的新闻节目,除了要有高品质的内容,还需要高品质的技术支持。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北京设置全媒体演播室,运用先进的大屏加前置虚拟技术,解读政府报告,传递会场声音。炫酷的技术手法和精致的后期保障,让时政新闻变得通俗易懂。首次在两会上启用的机器人“小智”等“黑科技”,使访谈和会场传真等节目变得更加生动,新技术、新思维的传播让受众耳目一新。我台《新闻联播》节目在传统两会收视低潮期,却创造佳绩。
三、抓受众,强到达,融媒驶向快车道
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报道创新思维,创意传播,拼内容、拼创意、拼技术、拼传播、拼口碑,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拼出多款“爆屏”级的新媒体产品,让两会报道立体生动,“活”了起来。
短视频集中发力,推出多个“爆款”动画类短视频,让晦涩难懂的政治类新闻变得贴地皮,好多网友点赞“这个创意我给120分”!一件件3D建模技术与虚拟动画人物相结合的H5产品一经推出,旋即刷屏。今年一季度的两会报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刷新多项纪录,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节目国网平均收视晋身全国十强,同时段排名第6,单天最好排名全国第三。市网排名稳居前三。《新闻联播》国网收视同期提高12%,创历年来最高。
创新四:知己知彼——编排立足“了解自身、了解对手、了解环境”
如果说电视剧、综艺节目、新闻版块是卫视赢得收视天下的杀手锏,那么一个良好的编排思路就是这一杀手锏的磨刀石,有了这块磨刀石,剧集、节目冲锋陷阵才能所向披靡。黑龙江卫视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立足摸清平台特点、了解竞争对手,科学调度、精心编排,取得了一季度不俗的收视业绩。
一、以本地市场为基础,辐射东北,覆盖全国
通过对既往收视规律的研究,黑龙江卫视团队得出结论,本地市场是平台在全国网竞争的基础和关键,北方城市是竞争的有力支撑,只有做大做强本地市场,以此为基础辐射北方城市,才能切实有效提升在全国网的竞争权重。在这一结论的统领下,平台的选剧、自办节目的定位、节目的编排统统优先考虑本地市场的收视特点,并适度照顾北方城市,进而辐射全国。
从一季度收视反馈来看,黑龙江卫视在哈尔滨地区的收视率达到0.616,较去年同期实现增幅52%,本地市网对国网的收视贡献率由去年同期12%升至18%。以本地市场为基础和依托,在锦州、大连、长春、沈阳等东北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同时,在天津、北京等人口基础大的一线城市实现收视增长,此外,成都、重庆等竞媒所在省会城市也取得了可观的收视回报,卫视走出了一条“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逆袭”之路。
二、激励员工热情,了解竞争对手,用数据指导编排
所谓成事在人,一项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付出努力。为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黑龙江卫视每天发布各类收视数据激励员工,奖优罚劣。今年新年伊始,黑龙江卫视推出“收视保卫战”将全年的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任务到组、到人。每日播报竞争卫视的电视剧、节目、编排上的变化,通报战果,根据竞争卫视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战术,一个季度下来,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近年来唱衰电视媒体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出现了“80%的二三线卫视‘零收视’”的惊人之语。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悲观,首先网台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正如阿里文娱大优酷总裁杨伟东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的,台网关系不是你消我亡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竞合关系。其次二三线卫视也没有像“唱衰论”所表述的那样,被新媒体和头部卫视、竞争卫视挤压的面临窒息。酷云大数据调查发现,56频道范围内,三成的上星频道贡献了七成的直播关注度,离业界所说的“二八”法则还有一定距离,这说明,电视频道之争虽然已经很激烈,但一线卫视与二三线卫视还是有共处空间的。
黑龙江卫视依靠精准定位,立足创新,剧集、自办节目、新闻版块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科学编排保驾护航,成功的实现了收视逆袭,这也为二三线卫视收视突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过对于黑龙江卫视来说,收视逆袭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利用收视的良好势头,通过剧集、自办节目、新闻版块的开拓创新,争取广告主的青睐,在收入上取得突破,是面临的又一道课题。只有收视、收入实现两翼齐飞,才是真正的成功。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