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张友权: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导语: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至24日在福建福州举行,本届峰会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以峰会为契机,人民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解读数字福建”大型系列访谈,邀请相关部门、企业嘉宾,畅聊“数字福建”,展望数字中国。

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副台长张友权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福建演播室“解读数字福建”大型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郑窈。节目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播放视频)。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福建省海洋预报节目的其中一个节选。这个完整的节目是两分钟,每天都会播出。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两分钟的节目,这背后其实是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的。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的嘉宾是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副台长张友权。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张副台长!您好!

张友权: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海洋预报主要涵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能够给渔业从业者带来怎样的帮助?

张友权:海洋预报类似于大家所熟悉的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海洋环境特征值的历史资料和实时观测结果,运用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一定海域未来时间内的海洋要素、海洋现象、海洋变异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以一定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发布。主要是针对海上的海洋环境要素开展预报预测,要素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海流、海温、盐度、潮汐、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水质、海岸侵蚀等。

通过海洋预报能准确预测特定海域在一定时间的海况,渔业从业者能够提前安排渔业生产作业,有效地保障渔业从业者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持人:在我们刚开始做海洋预报的时候,主要通过哪些技术来进行预测?那么现在新增了哪些技术手段?精确度是否提高了很多?

张友权:在我们刚开始做海洋预报的时候,通过在特定的海域布放了一定海洋观测设备,研发了海洋数值预报模型以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海洋天气预测资料,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开展我们的海洋预报。

随着我省区域性海洋立体观测网的建设和完善、海洋数值预报模型精度的提高和改进以及海洋动力卫星的反演,还将观测数据同化到我们的海洋数值预报模型中,不断完善和检验我们的海洋预报产品,我省海洋预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包括:海洋预报的准确度越来越高、海洋预报区域的精度提高、海洋预报的要素的完善。

主持人: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度为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那么我们福建的海洋渔业有什么特点?卫星技术能够在哪些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张友权: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东临台湾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海岸线蜿蜒曲折,深水岸线长,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岛屿、沙滩等资源丰富,海洋旅游独具特色;港湾型浅海滩涂多,宜种宜养;福建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拥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是我国的主要渔区。

近年来,我省海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海洋与渔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思路举措,稳中求进,扎实工作,海洋与渔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2017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同比增长15%;渔业经济总产值2870亿元,同比增长5%;水产品总产量802.8万吨,同比增长4.54%;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卫星技术在海洋自然资源监测、海岸带开发管理、渔业生产、海洋信息服务、渔船监控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我们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海岸线和海岛调查统计,对海岸带及近海自然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并对各类海域使用项目开展监视监测,及时发现违规用海行为。

(2)卫星遥感技术还可应用于渔业生产,可根据反演海表面温度(SST)数据、海洋水色、叶绿素、初级生产力等信息,对海域渔场渔情的分析预报,指导渔业生产,提高渔业捕捞效率。

(3)卫星通信技术具有作用距离远、覆盖面广、组网灵活、容量大,基本不受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能够为海洋渔船通信及海洋渔业研究领域提供可靠的通信方式。

(4)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具有全天候、自动化并能进行全球连续导航定位的海陆空天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渔船定位、导航服务和实时动态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主持人:3月27日,福建省卫星海洋遥感与通讯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对于海洋预报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海洋预报工作来说能够提供怎样的便利?

张友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福建省卫星海洋遥感与通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正是我省在“海洋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中心由省海洋预报台(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协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申报,并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

该中心是当前我省唯一一个综合了卫星海洋遥感、海洋观测预报、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电子信息、海洋装备等多种高新智能技术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为我省的卫星海洋应用事业提供了提供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中心将围绕卫星海洋遥感与通讯融合技术应用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以实现更及时有效的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陆海统筹服务保障能力。

主持人: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我们广大百姓都是“数字化”的受益者,而预报台更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受益方。您觉得卫星遥感技术和百姓的生活还能够有怎样密切的联系?

张友权:福建省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率先实践的起点。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创造性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决策,开启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经过17年多的耕耘,“数字福建”已深刻融入到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有力推动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数字福建”战略的引领下,我省建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网。就技术层面而言,主要是依托卫星遥感、卫星通信、浮标、潮位站、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对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海洋环境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数据传输与业务服务。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技术应用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也实实在在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得益于“数字中国”的建设成果,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大量的卫星应用的元素。例如,在出行前,我们习惯看看天气云图;在海上作业时,渔民主要通过卫星与家人、朋友联系;在购买海鲜时,我们会关注产鱼区是否有赤潮现象。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暂不一一列举。在不久的将来,卫星应用技术将会变得更为便捷、更为精确、更为实用,切切实实地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

主持人:今天要特别感谢张副台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让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每天看的短短两分钟的海洋预报节目背后有这么多的技术数据,有这么大的学问在里面。谢谢您!

张友权: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也要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这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会!

【责任编辑: 李路路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