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年的许多预言已成真,比如:做内容的和做社交的越来越像、非主流文化成为主流、信息流大挣其钱、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上市……
今年,我们走访了超过50名投资人、创业者、管理者及分析师,试图通过研究内容领域里的明星公司,在内容平台、文娱影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
内容平台:红利到顶,瓜分内容剩余流量
2018将是移动互联网继续马太效应的一年,内容平台尤盛。
在资讯分发这个领域,头条、百度、腾讯以及剩余门户的分歧争执将会继续深化,多方竞争已经从暗箭走向明枪,而在短视频这块还算新生的战场,快手、头条系的两大产品,以及腾讯、YY、360等跟进的产品线群魔乱舞,市场喊了多年存量竞争之后,终于迎来“狼来了”的一天。
1、“大吃小”的并购之年,内容平台收割开始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头部公司,它们个头都已经相当巨大,但是主App已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增长?答案是收购。
在社交、音乐、新闻、视频及短视频等领域,头部公司正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对内容行业来说,今年注定是“大吃小”的并购之年。步入狗年没多久,就已经发生了头条收购Faceu,陌陌收购探探等行业重磅交易,体量虽然都在十亿美金以下,但是胜在频次高,速度快。
市面上所有残存的体量稳定但后劲不足的中小公司,都将成为大公司为做大日活而虎视眈眈的猎物。
2、平台撒币送钱将成常态
2017年下半年以来,内容平台涌现了派派、趣头条这种依托送钱模式实现百万、千万日活的增长神话,也有直播答题这种新的拉新神器蔚然成风,这些原先看似不起眼的增长方式在不同的平台发挥了截然不同的效力,接下来也仍会改变行业认知,送钱、撒币之后,新的方式仍会不断被尝试验证。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差异化的内增长方式边际效应会愈发明显,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被行业普及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甜头留给一个平台独享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越来越头部的内容平台。
3、内容向社交化转型
在内容分发格局渐稳、各家内容千篇一律的新形势下,平台方单纯从内容层上下功夫,已经不是一个付出回报比较高的方案了。接下来,一大批社交场景会迁移、移植到内容平台上,使得平台实现从内容与人,到人与人关系的演化。
从评论、社区、问答、类微博信息流模块渐起,到无数内容平台增添社交媒体属性,从直播平台倒向社交到一系列技术、玩法、组织方式的进步,在内容生态的基础上让人们交流、沟通、玩乐,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年的战略目标已然是“智能社交”。快手因为用户间存在社交关系,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裂变式增长。快手能否更像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一样,在接下来一年中发挥网络效应继续高速裂变,是留给人们心头的疑问。
4、粗制滥造的内容不行了,整肃开始
在新的形势下,粗制滥造、低门槛分发内容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从对内容源的整顿肃清,到各大平台频频因为执照问题出现变故,再到算法被视为洪水猛兽后阶段性回归人工审核,内容平台的最大成本,俨然已经从内容的生产,走向内容的治理。
广电日益严厉的监管,逼迫内容平台,也逼迫内容创作者,必须自我改变。
躁动的娱乐大年,“跨界”是关键词!
用户的注意力,驱动了泛娱乐产业里人、时间和金钱的流动。去年我们的核心判断是人民需要娱乐,它的核心是消费掉大众的时间,人们总要有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它们集中的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收入。过去一年,腾讯、网易、今日头条、快手等公司的表现都印证了这一点。
2018年,好消息是创意、人才的流动更加激烈,稀薄的时间,井喷的内容,竞争不止存在于同类公司之间。以用户的身份来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极度丰富的娱乐时代。
“坏消息”是,这些产品也许会让人无意识地花了太多时间在娱乐,它们竭尽全力投你所好,牢牢将你绑在手机上。但除了娱乐的碎片化的内容,也许你还需要点别的养分。
5、打破次元壁,重新认识小众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再造一个嘻哈很难,但它起码打开了一个题材创新的缺口。2018年,打破次元壁成了最值得延续的经验。视频网站所筹备的网综中,嘻哈、街舞、机器人都属于重投入的新类型。
6、娱乐人才流动、融合,彻底打破次元壁
娱乐行业人才的流动也在打破次元壁,哪里是最有活力的创意发生地,资金、资源就往哪里流动。陈可辛、冯小刚等电影导演都已经声称在考虑拍网剧,换做三年前,网剧还被认为是这个圈子里上不得台面的边缘产品。
曾经被认为low的网络大电影,也迎来了王晶、关晓彤、张俪、郭冬临等越来越多的明星。
作为文娱产业标志性的产品——偶像的产生也体现打破次元壁的趋势。直播短视频平台、K歌软件、社交网络,都在为这个行业输送明星。不要再用“草根”来形容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去中心化、越来越圈层化的娱乐时代,没有什么是自上而下的。
7、网络大电影迅猛发展,以后的电影将离不开互联网
让人欣喜的是,2018刚开年,网络大电影就已经出现了票房分账突破3000万的影片。
网络大电影票房分账3000万,相当于院线电影1亿票房片方能拿到的分账。
而3000万,绝对不是网络大电影的天花板,2018年,将出现票房分账破4000万的影片。
对于院线电影来说,将由一部分中小院线考虑走网络院线,而即便是大院线电影,在宣发上也将互联网放到了重中之重,网络院线是互联网+电影,而传统院线里,电影+互联网将成为主流。
8、文娱类公司迎来上市潮
2018年将是文娱公司冲击上市的大年,考虑到盈利现状,美国、香港是这些公司的首选。 爱奇艺、快手、虎牙、映客、B站、腾讯音乐都已经传出许多次准备上市的消息,上市成功与否,决定着它们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多远的安全距离。
上市对品牌、资金流入等各方面的影响,能让这些公司在长跑中稍微喘口气。何况真正的压力还来自它们的背后,在完成多轮融资,活过残酷的内容烧钱战之后,这些公司也到了该给投资方一个交代的时候。
这就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讲出更加漂亮的商业模式故事,告诉潜在投资者投入产出比新的计算方式。在新一年里,它们必须在内容产出上投入更多金钱和资源。只不过,以内容为核心,它们说的却是社交、社区、游戏联运和生态链的故事。
“AI改变世界”,变成了一种可能!
“AI改变世界”这件事,在2018年会更值得人期待。
不只是BAT,京东在谈智能仓储配送,滴滴在谈智慧交通……BAT,以及滴滴、京东这样的小巨头,手中攥着大量数据、也有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场景,这意味着,AI走出实验室,变成你我可感知的产品,机会正越来越大。你熟知的那些互联网公司,会变得更“今日头条”和“快手”。
9、AI技术落地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但终将成为新的“互联网+”
炒作AI概念的创业泡沫越吹越大。一方面,资本的热度沿着产业链蔓延,但落地体验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但无论如何,AI技术都正在成为新商业的基础设施,成为新的“互联网+”。
区块链:泡沫?革命?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皆谈区块链”,作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风口”,区块链在被部分投资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同样庞大而激烈的质疑:它更多是通过币市投机而进入大众视野,因此大众对它的认知更多与币市的上涨和下跌息息相关;它目前的商业实际应用还停留在小范围测试阶段。而它自身又有非常强的颠覆性,因此对区块链未来一年的判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不谈币市的喧嚣,还原区块链技术本身,它不是天使或者骗局,仍然是一个处于非常早期的技术。它也会遭遇类似于2015年的VR、2016年的人工智能一样,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
10、区块链的热度会逐渐下降,进入沉淀和调整期
区块链在舆论和资本上已经接近到达第一个发展的高峰。但遗憾的是除了币市投机,还没有真正有切实场景的落地,那些纷纷宣言杀入区块链的传统互联网公司,目前也仅仅停留在谈概念、讲故事的阶段。
2017年币市火热的原因之一是:以智能合约为标志,区块链技术走向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与现实商业场景结合的可能,也让长期渴望大故事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做市”炒作,以及2017年上半年监管还未关注到这一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2018年,这些优势条件恐怕不再存在,比特币2018年年初的“腰斩”证明了这一点。监管压力已经使得大部分国内项目为了避嫌出走海外。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长期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期,投入回报周期长。这些因素会使得大多数追逐短期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减弱。
热度会在2018年会逐渐衰减,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区块链的泡沫被刺穿后,整个行业由癫狂回复理性。并由此可能会诞生出第一批真正在产业上有影响的公司,也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初代巨头。
11、底层技术的进化是重中之重,这是明年的最重要看点
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可用性远未能达到商用标准。
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承载高频密集交易等问题。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底层技术以太坊的性能无法支持高频、大用户数量的应用,每秒只能做7-15笔交易2017年的以太猫就造成了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严重拥堵。
并且,基于共识算法而存在的区块链,本身就没有在研发人员当中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没有统一规范,造成基于不同底层技术的公有链、联盟链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最后,目前的区块链在开发、使用上仍然具有高门槛。
这都意味着,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革新,区块链只能局限于少数的to B场景,to C 的商业应用遥遥无期。
12、落到真正的应用场景上很难,成功的代价是高死亡率
在2017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快速走向应用,出现大量基于特定的商业场景的项目。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伪“区块链+”投机项目。
区块链依托于公链进行各种应用场景的尝试已经不少,金融、征信、游戏、版权、影视、食品追溯等等,都在探索之中。
目前的区块链与商业场景结合模式可能有三点:是否是非常高的信用需求,是否有非常高的隐私保护需求,是否需要有非常高的交易需求。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性能还太弱,低频交易会好过高频交易。
这都意味着,2018年区块链不会有人们期待的“爆款”的出现,因为爆款前提是大用户量,但区块链无法支持,大部分可应用的区块链项目仍然会从B端开始。
13、大公司会持续入场,但仍然会以实验和布局为主
区块链是巨头掌握强大话语权之下的必然产物。
大公司的进入会为区块链带来大量的新关注度,但大公司优势,包括流量和用户量、资本、技术储备,在短期内无法转化为区块链领域的领先优势。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相关的如代币发行、交易监控、敏感数据会带来很高的政策不确定性。因此,大公司介入时,很可能不会规模化,而以小范围技术实验和布局为主。
此外,整个区块链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早期区块链行业是由技术极客引领的小范围社区,人数少,难度高,技术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当区块链逐渐落地,原来的师徒制、项目制的传授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有体系的职业教育。这将是今年年初迅速会出现的一个趋势。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