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中心落成。在新落成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电视设备展览会(BITV),从此,开启了广电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先河。
至今,BIRTV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广播影视事业也不断创新突破,不断壮大,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国内外厂商在亚太甚至全球产品首发之选,成为行业风向标和瞭望塔。
BIRTV一路走来,已经风华正茂,他也记录了一直从事此行业、默默奉献的行业“老兵”的心声,他们有感慨,有话说,我们一起来聆听,不忘初心,迎风奔跑!
从80年代到今天,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电视模拟制作系统、模拟播出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电视技术处理的模拟分量化,直到90年代开始实现模拟分量到数字分量的转变。
电视台从2000年以后开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 2005年以后特别是电视台已经开始网络化,其中典型的就是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在各电台、电视台建立媒资系统;网络化之后就是智能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深化的应用,智能化的水平在逐渐提高;EFP(电子现场制作)也开始大规模出现无线形式。
从去年开始,媒体制作的融合化、传输的融合化趋势日趋凸显,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要从媒体融合发展,通过技术转型构造一个主流融媒体,主流融媒体有几大特征:一是在技术领域内的媒体云,大数据等大规模的应用,通过媒体云来实现融合制作;二是在传输领域内实现融合覆盖网,实现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一种高质量、高效率和更高安全性的融合媒体传输体系;三是终端,是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新体系,同时融合网络不仅服务于广播电视,也将助力社会信息化,服务智慧化城市。
国际台从2005年以后提出了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战略思路,而且依托新的互联网技术,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实现全球覆盖,国际台在过去6、7年的时间里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本土化的分台,建立了全球化、多语种的网站,随着媒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移动媒体的多语种应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全球社交移动媒体用户超过4000万,而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经超过了一个亿。另外我们建立了融媒体的中华云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面向各种新媒体的制作,发布等。
寄语:BIRTV已经走过30年了,从最初的在央视小范围的技术交流、技术展览的平台,逐渐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几大展览平台之一,特别是在我们专业领域,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交流平台,为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0年来,中国的广播电视经历了不少重大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技术从弱到强;规模从小到大;节目套数、频道数由少到多;节目质量不断提高;从地位落后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现在,广播电视不但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也成为群众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娱乐和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央广播电台来说,我们在技术上一方面追求着完美和极致,类似于电视由SD向HD发展,并研究UHD和HDR,我们在不断应用新技术提升节目质量,以优质和良好的体验来锁住用户,另一方面,广播也在逐步形成跨屏收看的生态,做各种转码,以低码率来适配手机和PAD收看,也在追求着混合广播,比如RadioDNS、HbbTV以及互联网设备企业提出的IMDA,这些都涉及了广电媒体对双向互动的追求和优质连续覆盖的理念。
广电发展那么多年,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所长,过去我们一直做的是大众传媒,是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在互联网产生以后,又有人提出要适应小众的、精准化推送的需求,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那么为了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可以开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去做好小众,而我们身为大众传媒必须清楚明白自己的责任、擅长和特点,不忘初心。
近30年来,广播电视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从建校开始就植根在广电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伴随着行业一起成长。行业的发展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而学校的人才输送也为行业的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在广播电视技术飞速发展的这30年中,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拓展专业覆盖面,适时推出新专业。过去我们的专业设置基本是围绕传统的广电技术岗位来划分的,比如播控、微波、发送等;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合,我们推出了一批新的专业,如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和光电科学与技术等,以全面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高水平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高层次的专门人才。除了本科生之外,中国传媒大学从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0000余人。
另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设备升级换代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只有通过高水平科研,解决一些学科前沿或者行业急需的技术难题,使教师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把科研的成果适时固化到教学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前沿和掌握新的技术动向,具备思维创新能力。
寄语:BIRTV组委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长久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仅直接资助学校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对学生来说,BIRTV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切实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 也透过这个窗口了解到行业的发展和变迁。
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广电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顺应大众的需求,主动拥抱智能媒体时代。广电行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