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内容为王】《金曲捞》:捞的是故事和情怀

导语:《金曲捞》以音乐金曲为话题,唤醒和挖掘了音乐背后的人生情怀和怀旧情感。

  江苏卫视4月14日播出了一档音乐节目《金曲捞》,说是音乐节目是因为该节目是以音乐金曲为话题,唤醒和挖掘音乐背后的人生情怀和怀旧情感。情怀成为该节目的核心价值观。

  《金曲捞》节目“致力打捞茫茫星河中蒙尘的星星,助其焕发新生”,(本文以4月28日播出节目为分析样本),节目通过唤醒师演绎经典歌曲,并接受现场大众评审团评审,超过300人认可,方能唤醒成功,歌曲原唱者将献身现场。如果唤醒失败,原唱将选择自行离开并不现身。

  节目以经典的演唱、高品质现场演奏、最美的和声、精心的配器设计,以及最现代的电视舞美设计,营造出最具“诚意”的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众多高品质节目中透出一股温暖的情怀之风。

情怀是最温暖的价值观

  一档成功的电视栏目,首先是价值观的成功。《金曲捞》节目首先明确节目价值观,或者说牢牢抓住价值观,确保节目不仅“有形”,而且“聚神”,神形兼备,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好评。

  金曲就是经典。《金曲捞》以曾经的经典歌曲为资源,挖掘金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怀,唤醒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金曲就是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对金典的唤醒就是对历史文化的唤醒。金曲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它负载着时代的文化含量。一首郑钧的《长安,长安》,2008年曾获得第13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榜。这首歌,是歌者写给家乡和亲人的歌。姥姥的旧楼、爷爷的大宅院、西安城墙、陕西的秦腔,这些带有家乡元素的歌曲,写出了一个城市的情怀。每一首金曲的背后何尝不是都蕴藏一段经典的故事。

  原味就是回味。金曲一旦产生就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每个人都能共享金曲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对于音乐来说,人人都能弹唱金曲。但是对于受众来说,最渴望回味的还是“原唱金曲”。向原唱致敬是《金曲捞》的又一价值观,这是一根主线贯穿在节目始终。观众能不能听到原唱,原唱者能不能现身成为节目最大的悬念。节目在形态上设计,当原唱出场的时候,全场起立,鼓掌热烈欢迎原唱现身。当原唱发声的时候,节目通过对观众的反应镜头,表达原唱的魅力和感染力。

  金曲冷暖感受人生起伏。经典是过去,再经典的人生也有回落的时刻,《金曲捞》给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获得金曲榜的时刻是红极一时的,是众星捧月,是人生巅峰时刻。金曲之后,是平静,甚至是冷落。许志安获得金曲榜的时候,终结了香港“四大天王”的时代。江美琪入围第11届台湾金曲榜最佳新人,号称“第二电美女”。随着岁月流金,歌坛起伏,再红的歌者也不是常青树。对于一名歌手来说,最能体会人生起伏所带来的世间冷暖,《金曲捞》所展示的是歌手金曲之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往事的回忆和感知。

  有感情才能动真情。情感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润滑剂。有情感的电视节目才能感动人、有感染力。《金曲捞》节目因为情怀,关照到人的内心和情感。郑钧在讲述歌曲创作时,脑海里多次浮现爷爷家的大宅院,爷爷围着院子散步,这是对亲人的追忆,情感质朴真挚,情动现场观众。郑钧在节目现场对妻子表白的时候说,“如果你爱她,就要忠诚于她。为她去做一些改变”,简单的道理,却赢得观众最动情的认可。金曲歌手江美琪在讲述人生低潮的时候,甚至面临“这辈子如果不做歌手”的窘境,她听到来自歌迷的声音“小美,加油”,眼泪夺眶而说不出话来。这种情不自禁,怎么不打动观众呢!

原唱是最尊贵的主角

  人是电视节目最生动的主角。《金曲捞》不同于一般的唱歌类节目,节目通过设置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功能,衬托出对节目主角的尊重。

  唤醒师的艺术高度。唤醒师是当代音乐人用当代的方式或者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金曲的魅力。比如有“音乐教母”之称的杜丽莎,用“接近灵魂”的歌唱,成功唤醒歌曲原唱许志安,并创下了《金曲捞》唤醒票数的新纪录。作为殿堂级的音乐家,杜丽莎在节目中透露,“这是一首与爱情有关的歌曲,我也经历过那样的爱情,很喜欢那个人,对方却不喜欢我,但我还是不想放弃,音乐里的情感永远不会过时,美好的旋律和美好的情怀,都值得我们视为珍宝。” 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之中,这就是对金曲、对原唱者最高的敬意。灵魂歌者黄琦珊、新生代歌者汪苏泷,都是当今乐坛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重新演绎岁月金曲,每一份努力都是一种创造,字字句句,声声调调都体现出唤醒师的认真和用心,因为他们不仅在歌唱,而还有“唤醒”的重任。能不能唤醒原唱,比赢得观众掌声要戏剧得多,这就是《金曲捞》奉献给观众的另一种情感体验。

  叨叨团的熟知度。唤醒记忆仅仅靠歌声是困难的,或者是不够戏剧化。设置“叨叨团”,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和喜剧效果,使音乐节目具有规则性或者游戏化,增加音乐之外的饱和度。“叨叨团”,取义“唠唠叨叨”。人员构成由音乐界、演艺界、主持界、时尚界、文艺界等组成。人员结构具有话题感,比如黄国伦熟知港台及大陆三地诸多人和事,黄子佼长期主持台湾综艺节目,王栎鑫为内地新生代歌手、李艾为模特、演员和主持人,刘芸为并不熟知音乐圈的演员,五名叨叨团成员,不同年龄,不同金曲接触史,面对历史金曲时,表现出不同的熟知度,同时也带来不同的话题感。比如身为妻子的刘芸,相识十年间都没有能现场听一曲丈夫郑钧的演唱会。

  500位大众的民意代表性。当数字量足够大的时候,才能产生数据。数字本身并无含义,当形成数据的时候才有意义。《金曲捞》设置500名观众作为大众评审,他们用数量表达对“唤醒师”的回应,当唤醒师足够用心演绎历史金曲的时候,才能赢得大众评审的认可。节目设置的规则是300票大众评审认可,才能允许原唱现身。尽管节目并没有交代500名大众评审的来源和标准,但是从画面上看,500名大众评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尽可能广泛地代表“广大听众”这个模糊的概念。

  QQ乐评的时尚感。坐在乐评位置的QQ乐评人,是来自F20的青春乐团成员,号称为“无敌鲜嫩嫩妹子们”,尽管节目没有显示出他们的作用,但是从他们的装束可以看出来,他们代表青春范儿,表现出一种青春感知力。节目也不断通过反打镜头,表现他们在金曲演绎或者往事回述中,青年一代的感受、感知和感染境况。

  原唱的个性和尊贵。原唱是无语争辩的主角。《金曲捞》围绕原唱这个核心,做悬念、做情怀、做共鸣、做氛围。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金曲捞》并不是单纯为原唱而营造氛围,还是尊重原唱的个性选择。郑钧在面对“叨叨团”追问“写歌不是为了红,而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为了“表达自己”。诸如此类追问,郑钧都是淡淡地回答。毫无哗众取宠之感,也无矫情之意。真实自然质朴,反而是赢得观众的敬意,同时也赢得了爱人的仰慕。真实是原唱者最值得尊敬的艺术态度。

原唱合音是最完美的结构

  江苏卫视曾经一度在音乐节目方面,做出过卓越的探索。从《名师高徒》到《蒙面唱将》,这次《金曲捞》把核心放在好听的歌“金曲”上面,核心定位明确以后,围绕核心就产生“理所当然”的结构系统。

  “唤醒之旅”探寻金曲标签。好歌与人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金曲捞》重在“捞”,有“打捞”之意,去重拾那些曾经经典的好歌。这比纯粹的唱歌比赛更进了一步,歌曲背后的故事,背后的人和事,更能唤起观众的记忆。“歌曲标签”、“8090熟知度”、“专辑信息”、“特殊事项”这些提示性信息,就使节目具有了谈话节目或者竞猜节目气质,增加了节目的厚度和娱乐度,拓展了一档音乐节目的关注度,甚至弥补了历史的陌生感。

  “听听原唱”展示歌手个性。这个环节更具有电视节目的形式感,尽管是通过变声等手段,观众还是好奇幕后的原唱的真实面目。一方面通过追问,按图索骥,唤醒观众记忆,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叨叨团”成员和原唱的个性。黄国伦跟原唱对话的时候,问原唱是不是合作过,合作过的歌红不红,当原唱回答很红的时候,黄国伦用故弄玄虚的语气,把观众的口味掉得高高的。这一方面说明黄国伦不仅会跟原唱沟通,更会跟观众沟通。叨叨团成员刘芸跟原唱对话,为了验证原唱是不是自己的丈夫,还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当电话被拒接,悬念被推到最高点。

  “唤醒时刻”尽显金曲魅力。为了增加节目的神秘感,节目所选择的金曲并不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据了解节目组所选择的金曲为观众熟知度不到1%的曲目。这个唤醒师重新演绎,带来了表现空间。正如黄琦珊重唱郑钧的作品《长安,长安》,而唱不出郑钧的苍凉感,只能唱出黄妈的味道。这也是节目所需要的。一首歌曲旋律是不变的,但歌曲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会有历史的痕迹。当代歌手会带着当代的味道,来满足当代受众对金曲的审美需求。当然,这是艺术层面的追求,恰恰是金曲时代感的不同味道或者相似味道。

  “原唱合音”是最经典的重温。节目设置300票的民意门槛,是为了体现出原唱现身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从剪辑角度,编导故意拖延民意票数显示的增长速度,也是为了增加观众对原唱现身的期待感。阻隔原唱现身的大屏幕升起,观众只能从下而上逐步识别原唱现身,一切铺垫之后,只待原唱献声。观众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得到极大的满足。能和金曲得主同台演唱,再知名的歌手都会视此为是一种荣誉。

  “大碟签名”做足仪式感。节目是按照季播设计,总体上应该有金曲集中展示的大结局。但每期节目或者说每个单元金曲,以“大碟签名”为标志性结束行为。节目把“大碟签名”做足了仪式感,唤醒师和原唱者同时在象征着金曲的大碟上签下名字。影像中会重放金曲演唱或者唤醒演唱的精彩瞬间,也会插入对唤醒者或原唱者的采访,补充交代相关信息或者幕后花絮。

民意选择是最有力量的形态

  《金曲捞》看似音乐节目,实际上吸收了当前流行或者热播的节目形态元素。使一个纯粹的节目,变成一个流行的、符合现代观众喜好的综艺节目。

  竞猜是电视节目的法宝。竞猜不仅仅是益智节目中的环节,在音乐节目中也可以植入。《金曲捞》通过提示猜歌手,猜金曲是音乐范畴领域的竞猜,既有专业性,也有时代感,同时通过竞猜还具有带入感。通过语言暗示,逐步把观众带入到金曲所表现的年代里。叨叨团时不时还会根据节目内容释放一些干扰项或者提示语。比如刘芸在猜自己的丈夫郑钧时,表示对方的说话方式像老公,黄国伦就干扰说,制作方不会请夫妻两人同时参加节目。

  比拼是最具电视感的形态。《金曲捞》的比拼是隐形的,“唤醒时刻”的演唱,在观众审美中会拿来跟原唱、跟记忆中的金曲进行“比拼”,这种隐形的“比拼”比台上真刀真枪的对抗更有杀伤力,因为是挑战观众先入为主的审美惯性。如果观众对金曲有记忆,会拿记忆的标准来衡量“唤醒”的演唱,由此,每个唤醒者不敢怠慢每一次唤醒演唱。最后的合唱和音又是完美的结局,将本来具有对抗性的比拼,化解为“握手言和”的相互敬意。

  对话是主题的升华和价值的发掘。对话本来是谈话节目的核心形态。移植到音乐节目中,就是要通过对话,挖掘出更符合主题的价值点。通过对话,挖掘出信息,比让歌者说出来更具有电视感。对话,可以使信息指向性更强,使价值点更突出。叨叨团也会问出观众更感兴趣的话题。

  谈话营造和谐的娱乐场。五个叨叨团成员,就是一个谈话场,节目氛围是由他们所决定的。这是区别于其它音乐节目的关键点。站在“金曲捞”的舞台上,就像回家,走到老朋友中间一样。叨叨团什么样的话题,都能热热闹闹互动起来。用嘉宾刘芸的话说,就是比较“嗨!”。多人谈话也便于话题响应,一句话引起共鸣,众人就会响应起来。

  投票使决选规则简单明了化。综艺节目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有专家、嘉宾性质的品质指标,正如叨叨团的点评,随意、随和而一语中的。也有大众以投票的方式表达“赞同”、“不赞同”这种是非回应。回应方式越简单态度越明确。但是是非回应的缺点在于电视感不强,就要靠别手段来弥补。比如将票数表现电视化,控制票数变化速度等等。

  360度舞台营造交流感。《金曲捞》的舞美设计简约不简单,它不像别的音乐节目那样有华丽复杂的机械装置,一方伸向观众席中的舞台,可以说不足够大,仅能适合一个人的独唱,两个人和音的时候,就显得的局促。因为上台的每一位歌者都堪称巨星或者曾经的巨星。什么样大的舞台他们都经历过,恰恰是最充实的小舞台,让他们重新拾起当歌手面对歌迷的那份初心。几块吊起来的彩屏,时隐时现,来去自由,既不是障碍,也不是累赘,反而增加了音乐节目的表现空间和可视感。现代电视栏目的大投入,很多是投在硬件装置方面,目的是产生最炫的视觉效果和最酷的功能系统。如果把精力投在能产生内容的品质上,也算是经济的选择。

情感共鸣是最终极的技巧

  

  共鸣是一种公共情感。  《金曲捞》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所带来的岁月流变。更多音乐之外的东西成为该栏目的看点。正如前一段热播流行的《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社会性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情感成为节目引起人们共鸣的最终极追求。这是优秀电视节目必备的素养,就是对人性和对人情感的关照。杜丽莎作为唤醒者,非常动情,就像唱自己。

  故事是另一首金曲。资讯、故事和观点是三种信息形态。讲好故事是真人秀电视栏目的终极追求。一首金曲,一段故事;一个歌手,一段故事;一种情怀,一段故事。《金曲捞》,打捞出来的是一段段真挚感人的故事。许志安在回忆厨房宣言的时候,讲述的就是于郑秀文的爱情故事,也感动了现场观众。刘芸不经意之间也是讲述了与摇滚歌手郑钧之间的爱情故事。

  情怀是一种追求。情怀即是栏目的价值观,也是栏目的特色和看点。如果说金曲是线,情怀就是魂,主线和灵魂交织在一起,成就一个丰满的电视栏目。编导希望通过“打捞”金曲,寻找一代人的记忆,唤醒两代人的情怀。金曲是时代的文化,唤醒金曲是当代的文化,两种文化或碰撞,或相融,其终极目标是建立起“成风化人”的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化。首先幽默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传递快乐的品质,也是一种胸怀和态度,表达主创人员与观众互动的态度,不是教育别人,也不是卖品质让人欣赏,而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心态,让观众融入其中,享受金曲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心灵互动。黄国伦、李艾、黄子佼、刘芸这些叨叨团,互动幽默,生性快乐,传达给观众的也是轻松的观赏状态。不像有些节目让观众紧张到窒息。

(中广互联特约作者 坤虫)
 

【责任编辑: 李思楚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