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广电总局推动电视节目自主创新 业内:山寨或流行

导语: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920时段编排等做了进一步明确。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920时段编排等做了进一步明确。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规会对一线卫视引进海外版权节目带来极大限制,倒逼卫视从依赖版权引进转向节目原创;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的颁布虽限制了卫视引进海外版权节目,但可能造成“山寨”综艺节目的大量出现。此外,新政的实施对象为一线卫视,并未对网络节目进行限制,因此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认为,网络综艺节目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6年又是综艺大年 海外版权已经“买无可买”

  2016年又是一个综艺大年,从各大卫视曝光的节目来看,今年将有400档卫视综艺将陆续开播,超过去年的两倍。仅即将到来的暑期档,就有30余档音乐节目,涉及音乐游戏、歌手竞唱、素人选秀等多个种类。数量虽然多,但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发现,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多数都是引进海外版权的节目,例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极限挑战》等等。


图为:《极限挑战》海报

  据相关报道显示,短短数年内,中国已把外国积累了30年的节目模式一抢而空。此外,哄抢海外版权节目也导致版权费用大幅度上升。有业内人士透露,因为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韩方坐地起价,其授权费由一集1万至3万美元之间,涨至现在最高的达到原来的10倍。

  一些原创综艺已经获得认可 但综艺原创之路仍然艰辛

  除了海外版权引进节目,中国一些原创类节目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央视的《挑战不可能》在2015年取得了城市收视平均破2、国内外网络点击超16亿次的惊人成绩,被业界称为“中国素人真人秀的新标杆”,第二季节目更是吸引3.7亿冠名和特约广告,成为2016央视季播综艺节目标王,在收视、口碑、商业价值上大获全胜。此外,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原创节目也口碑极佳,并产生相当的影响力,说明适合中国本土的自主研发节目完全可以获得市场认可。

  但是,对于新政能否倒逼卫视创新,很多业内人士都持反对态度。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曾在2015年表示,“对于电视台,未来出现伟大原创的可能性非常低,除非咱们传统的电视台进行破坏性、颠覆性的制度改革。网络媒体在可预见的一到两年之内出现伟大原创的概率也比较低,除非把他们(互联网公司领导层)专注于技术的更新,专注于资本运营的心思分出来,给内容板块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环境安排。第三,社会公司在未来一两年出现伟大原创的概率也比较低,除非他们从现在流行的热衷于概念的、热衷于资本的急功近利的状态里解放出来。”

  总局明确“联合研发”概念 或导致山寨综艺流行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近日撰文指出,广电总局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限模令”,电视台想出的对策是以“联合研发”的名义行“引进模式”之实。此次广电总局发布的升级版政策则对联合研发的认定做了严苛的规定,如中方未取得联合研发项目的完全知识产权,将视同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管理。彭侃认为,对非常注重版权保护的海外模式方来说,要完全让渡他们已经开发和播出模式的知识产权是很困难的。而就算是中方和外国公司真正联合开发的模式,国外版权方也往往会要求共享知识产权。如果政策严格执行,那么真正的联合研发也会被视同于模式引进。因此,未来能被算作联合研发的,只有单纯地雇佣海外制作人员参与的节目。这将局限中国电视业与海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认为,广电总局此次限制海外版权节目引进,限制“联合研发”,或将导致“山寨综艺”的盛行。此前,就有不少打着“原创”旗号的节目相继爆出游戏、情节、设置疑似抄袭海外版权节目的消息,甚至一档综艺节目火了以后,山寨版节目也会纷纷上马。

  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并获得了成功后,各种“爸爸”的亲子节目纷纷上马。例如《爸爸回家了》、《爸爸回答吧》、《爸爸请回答》等等。其中,《爸爸回答吧》和《爸爸请回答》两档节目不仅名字相近,在内容上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节目都是以儿女向爸爸提问的方式,用孩子的视角来增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图为:《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海报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是歌手》火了,就出现了一个《全能星战》;《星跳水立方》开播了,《中国星跳跃》也横空出世;有了《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电视台综艺节目受限制 网络综艺或迎大发展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在最近一两年时间内,网络自制综艺在快速崛起,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已经公布的自制综艺节目已经超过了70档。有数据显示,57%的网络用户观看网络综艺节目。

  广电总局此次新政的实施对象为一线卫视,并未对网络节目进行限制,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网络综艺将获得较大的发展。彭侃表示,引进模式在帮助视频网站提高自制实力方面也出了不少力,如腾讯和搜狐视频都是引进模式的大户。如今加上新政对于卫视的限制,视频网站将更加成为海外模式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引进模式,吸纳海外先进经验对视频网站在招商、营销和提高制作水准方面将有助益,或将进一步帮助网络综艺从电视综艺市场切分出蛋糕。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则表示,即使网络综艺获得较大发展,也无法取代电视综艺的地位,网络综艺的出现“只不过是不同渠道对于我们的娱乐方式的重新分布而已,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虽然在视频巨头的发力之下,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优质节目,但数据显示,在所有网络上播出的综艺节目中,TOP20的节目占有80%的流量。也就是说,优质网络综艺节目仍然是稀缺的。

  原创综艺节目需要好综艺编剧

  缺乏优秀原创综艺节目、山寨综艺节目的横行也不得不提及综艺编剧的重要性。

  此前,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曾采访过《我们相爱吧》总编剧柏邦妮。她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目前各大卫视的拳头综艺节目都配有专门的综艺编剧,但受到影视剧行业的影响,综艺编剧的收入普遍很低。她说:“优秀的综艺编剧是好的综艺节目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2016年举办的中韩综艺编剧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也表示,与韩国不同,成熟、专业的综艺节目编剧在国内尚属稀缺资源,每年三四百档综艺节目的产量的中国电视市场对职业编剧有巨大的需求量,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综艺大都采取季播模式,使得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很多,但是这样的模式无法培养出全能型的人才,甚至导致了许多综艺节目不选择自己创新,而是直接照搬其他综艺模式,山寨抄袭成风。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李艳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编剧收入少、地位低,都是制约“讲好故事”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我国综艺节目创新与尴尬的所在。她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包括编剧、导演在内的创造力、创新力的培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有钱就能解决,但也要认识到没钱更难以解决。所以如何在配套的激励措施上,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积极性,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韩综艺编剧论坛参会专家表示,希望电视台能够实行轮岗制,使参与节目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只有懂得了节目运作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从整体把控,然后渐渐学做一名合格的综艺编剧。而抄袭的问题是目前无法避免的,只能自身做到把节目做到极致,也让观众渐渐学会拒绝抄袭类节目,我们的综艺才能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 魏书勤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