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制片人侯鸿亮:把作品做成品牌

导语:从去年广受好评的《北平无战事》,到今年“霸占荧屏”的《琅琊榜》《伪装者》,这几部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制片人——侯鸿亮,而他最近制作的新剧《温州两家人》也颇受好评。佳作迭出的背后有何独家秘方?作为新一代制片人,对于提高国产电视剧的水准,他有哪些心得?近日,侯鸿亮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聊了聊自己的坚守和担忧。

  从去年广受好评的《北平无战事》,到今年“霸占荧屏”的《琅琊榜》《伪装者》,这几部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制片人——侯鸿亮,而他最近制作的新剧《温州两家人》也颇受好评。佳作迭出的背后有何独家秘方?作为新一代制片人,对于提高国产电视剧的水准,他有哪些心得?近日,侯鸿亮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聊了聊自己的坚守和担忧。

  尊重观众

  只有让那些已经不看电视剧的人回到电视机前,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

  我当制片人可谓半路出家,山东电视台成立电视剧部后,我最初干摄像,后来朝着导演方向发展。但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时,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建议我改行当制片人,因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制片人队伍。

  那是2002年,制片人在剧组里地位很低,主要管钱,不仅与创作关联不大,而且还因为管控经费被导演、创作人员看作“敌对势力”。十几年过去了,经过不断磨合,制片人的职能如今已经很丰富,从题材选择、改编剧本到挑选演员、确定播放平台、全产业链开发,都是制片人的分内事。目前,国内已经可以比较好地协调制片人和导演的分工,这为制作更多电视剧精品奠定了基础。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相继推出《闯关东》《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温州两家人》,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当代,题材不仅有家族史,还有谍战剧、传奇剧,口碑、收视都不错,我觉得功劳不在哪个人,而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很默契的团队。从1993年结识导演孔笙到1997年李雪导演加入团队,我们已经沉淀出一套独家“秘方”。对于电视剧行业来说,优秀的创作团队是第一位的。我想通过合理的市场规则,把我的创作团队维系在一起,这是出好剧的前提。

  我并不排斥跟我们团队创作理念有差异的作品,但特别害怕烂剧导致的观众流失。一旦观众远去了,即使一年拍3万集电视剧也是徒劳。近几年,能引发全民关注的剧并不多。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品能让一些平常不看电视剧的人重新回到电视机前,才能证明我们这些从业者的价值。

  尊重专业性

  如果每部戏都能在表演、制作的专业性上更进一步,行业就会越来越好

  市场口味很多元,什么样的电视剧更容易成功?其实很难找到规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专业性。

  孔笙是我们团队的精神核心,我们作品中的价值观、细致风格很多是受他影响。孔笙和我都是摄影师出身,对画面有近乎偏执的高要求。

  我不反对把电视剧当作商品,但它应是艺术商品。现在还有多少人重视光影艺术的运用呢?你能否运用视听手段讲好故事?你是否在意拍摄的场景、光线?光影艺术很多时候用语言无法表达,而很多从业者忽略了这些,为了追求速度恨不得两天拍一集,我非常反对这种做法。

  以《琅琊榜》为例,这是一个架空的故事,没有历史坐标,如何呈现古人的风貌?我们参考了大量史书,最终,服装定在唐代以前,但美术和道具定到宋代以前;人物问候施礼的姿势,让礼仪指导选择相应的最有代表性的方式,就这样将电视剧框架慢慢填充起来。到了精神层面,我们希望观众不仅被人物的故事感动,还要被角色身上的精神所感动。比如,《琅琊榜》中梅长苏对家国情怀的理解、靖王对情义的坚持,都让这部剧充满“明亮”的精神感染力。优质的文艺作品,除了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收益之外,必须能给人触动,这才是文艺作品最大的价值。

  拍摄《北平无战事》时,我们要求,不管是镜头前的主要演员,还是背景上的群众演员,都不能让观众觉得出戏。一些国产剧经常出现群众演员乱来的现象,这体现了电视剧从业者在专业性上的严重不足。目前,国产剧已经基本实现商业流程的专业性,但如果每部戏都能在表演、制作水准的专业性上更进一步,整个行业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我希望,我拍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一个“中点”,而不是终点,生命力能不断延续,会有电影、有漫画,以及其它衍生产品。与其一年拍10部戏、每部戏拍完又回到原点,不如争取把每部作品做成品牌。

  尊重产业规律

  国产剧的盈利模式仍嫌单一,要延伸出更完整的产业链,用利润反哺创作

  如今,电视剧行业成了低门槛行业。热钱涌入,从外部行业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前赴后继,挣快钱的浮躁心态很不利于行业生态。中国现在每年生产的电视剧中,几乎有一半没有播放平台,而能播出的一半里又只有50%能够盈利,其中只有少数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比如,一种题材得到市场认可后,类似题材赶紧跟上,这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近几年,很多国产剧的粉丝都“改行”追逐美剧、英剧。值得注意的是,网剧从去年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多样的内容给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点击量增长很快。

  此外,中国有独特的电视台生存环境。那么多电视台需要买电视剧去填充时段,但能提高收视率的好剧十分有限,因而就出现了好几个台同播一部剧的情况,也导致一些品质低劣的国产剧滥竽充数。“一剧两星”政策推出后,本意是为了消化更多电视剧,但同时加剧了好剧的购买竞争。由于成本上升,一些电视台只好把电视剧时段给了更容易吸引眼球的综艺节目,反而挤压了电视剧的空间。同时,收视率造假问题也令人担心,一部作品的好坏应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作为产品,国产电视剧的盈利模式现在还比较单一,主要依赖版权销售,如果以后能延伸出更完整的产业链,利润就能反哺电视剧创作。对电视剧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但仍有待发掘。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