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于2015年11月21日、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会议,各位专家将共同探讨未来电视行业战略规划与选择路径,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促进我国电视产业业务形态的转型。
在11月21日下午的电视节目模式与未来综艺探讨会上,世熙传媒总经理刘熙晨做了题为《节目模式的几个理念》的演讲,他他阐释了对于当下节目模式的几个观点。他认为,模式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模式只有在市场机制下才能最多最好的出现。
图为:世熙传媒总经理刘熙晨
以下为演讲精粹:
"今年的几个节目版权纠纷都在几个大的项目上。跟韩国合作后,很多节目玩穿越;我们电视台自己研发的模式,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抄走",世熙传媒总裁、CEO刘熙晨认为,"到底怎么看版权,怎么看模式引进,怎么看模式本身,业界在这方面了解的不多,想清楚的更不多"。
在刘熙晨看来,"模式,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市场是最好的资源配置的手,模式只有在市场机制下才能最多最好的实现"。做到细节环节的质量把控,才能真正做到节目的风险降到最低。作为专业内容制作者,必须要求既有经验的积累,对内容有把控。
"内容是文化产品,必须对国人有责任心"。他觉得,中国出现有影响力的模式尚需时日,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尚未确立。真正职业化的、分工精细的团队不超过5个。他认为,"真正的模式,都有背后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现在是大量引进模式,还谈不上输出。之前所谓的输出,只是让领导满意的说法。"只引进不输出,这是市场吗",刘熙晨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节目模式的市场。一切的抄袭最终都是对中国节目创新力的打击,是对中国模式价值的破坏。
"模式,首先是一项技术。引进模式就是节目市场的催化剂。不会压制创新力,反而会为创新力提供契机"。他指出,电视人要是把尊重版权作为个人职业道德的底线,就不会去抄袭。而抄袭现象也有体制性的原因。"这个项目如果是自己开公司做的项目还敢不敢抄?"
他建议,与其等待节目市场的成熟,不如成为市场的元素;与其苦思冥想去写模式,不如摸索工业化的制作方式。
根据世熙传媒多年来引进节目模式的经验——引进节目模式,无论跟欧洲团队还是韩国团队合作,最后真正被中国观众喜欢的模式节目,一定不是看韩国团队总导演是谁,要看跟韩国团队工作的中方团队的总导演是谁。中方导演弱,节目一定不会好。作为模式引进方,一定要勇敢地向模式方要更多,把原版节目的核心团队请过来,跟一流的团队合作,一起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寻求后期指导,把理念理解透彻,形成自己的东西。
刘熙晨呼吁,"大家一起来,用钱买模式,无版权,不制作,作模式市场的规矩人!"据他介绍,节目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非常成熟的电视产品,每年几百亿交易额。对模式的保护,成为欧美电视业的行规。整个行业对抄袭者嗤之以鼻,但中国的模式市场还不成熟,在当前市场机制下的职业操守还不健全。
"做模式市场的规矩,是在呼唤中国真正的好模式。让模式人受到尊重,让新模式受到保护,让我们的模式尽快走向国际市场",刘熙晨说,"媒体人要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人,未来达不到更高的高度"。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