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13日,第三届“融合创新研讨会暨首届智能网关与数字家庭发展论坛”在广州市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除与全国各地的广电同仁共同研讨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之外,还对智能网关技术与数字家庭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在13日下午专题演讲结束后,参与对话的嘉宾分别围绕家庭网关对有线运营商的价值与意义、多屏覆盖与设备互联的商业模式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图为:“借助智能网关 迈进数字家庭”对话环节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感谢陕广的介绍。今天谈到智慧家庭,也会延伸到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也谈到云端的支持,也谈到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相关的数据挖掘,今天的发言有来自于广东的省网也有陕西广电网络,包括他们产品的规划、想法和实践。
最后进行的沙龙,我们探讨网关对广电行业意味着什么,有怎样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进行推广,开展怎样的商业模式,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找到灵感。
有请沙龙的嘉宾: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规划部总监王斌、深圳天威视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利齐、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发工程师李金鑫、闪联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斌、合肥润东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皖敏、熵敏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栾凌。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网关的内容,我们是首届智能网关,在行业内用首届,我认为是名副其实的。在一些小的研讨会上也许会涉及到智能网关,但是这样的会议上,包括运营商、企业、学界和运营商和供应商,还是第一次。
我们正在面对新的内容,本来这场对话是重庆有限的张总主持的,但是他有事未到到来。让我来主持,因为我是外行人,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们就把我当做用户,在座有三位用户,包括陕广、天威、广东省广三位运营商,你们今年就会有动作,还要进行招标。
还有闪联和数字家庭的以及企业的代表,我作为用户提一些问题。例如我家里有高清互动的机顶盒,也有OTT盒子,你们怎么说服我,为什么要购买一个网关,你是卖给我,还是送给我。这些就是商业推广和模式的问题。
李金鑫:作为运营商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之前的盒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卡住。
主持人:我是不花钱购买盒子的。
李金鑫:您的盒子实际上还是由您支付费用的,作为网关的产品,目前发展得比较好,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可以送给用户,比如刚才提到的家庭网关,包括后台跟很多的SP进行合作,将他们相关的服务器,包括设施放在陕网上,为用户提供很好的服务。
主持人:我可以在你们的网关上看到更多新的内容吗?
李金鑫:我们跟几个OTT的厂商进行合作,今年下半年就会推出。
主持人:这个盒子跟网关产品结合还是单独的产品。
李金鑫:相结合,可以解决之前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清互动的点播是放在内网,我们的OTT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这个盒子只有一根网线接入,同时访问内网和外网,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通过OTT实现的。市场上随便购买的服务器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需要复杂的路由策略实现的。
主持人:你们做网关的目的,为了实现刚才说的内外网融合,从而实现DVB+OTT网关产品形式吗?
李金鑫:这仅仅是一方面,既实现内外网的切换,重要的是实现管道,便于管道上跑的产品。很多的供应商不希望管道化,实际上对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是后起之秀,我们可以配很多的SP厂商,我认为这是不错的事情。
王斌:网关从广东省网来说是高端接入,内部是3.0猫,最大接入是200M,适应跟电信的竞争。还有WIFI的覆盖,包括内网的管控,除了视频点播外,还有视频通道,家庭用户除了使用一个终端外,还有三个附加的终端,其他的终端可以做高清、适配和收费。第一步是增量的市场,替换暂时还没有考虑过,如果替换的话,应该是用户自然的选择。我们通过省广的方式来做,就是实行增量的方式来做。网关产品价格要控制好,不要有太多的付费形式,否则客户不能接受。
主持人: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自己业务的端口吗?
王斌:会成为标配,提供更多的视频点播。
主持人:我梳理一下我的理解,陕省考虑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强业务的呈现能力,广东省网络考虑网络的承载能力,业务分发到多终端。
闪联王斌:我有怎样的功能,可以给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实际上我们看互联网的玩法是什么,互联网讲的是营销的策略,用户喜欢便宜,他们就是玩用户,他们占了便宜,就会使用你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有多么的好,我可以提供怎样的服务。例如跟用户说,我支持多屏的覆盖,用户怎么会知道多屏的概念。
主持人: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是用户,你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价值。
闪联王斌:小米和乐视都在做智能化的应用,电信运营商也在推出自己的家庭网络。电信运营商就是送终端,有意识的话,大家可以到淘宝看一下,送出来的设备,有很多都被挂到淘宝上卖了。这说明你送的设备,用户并不喜欢。回收回去,是否要卖给运营商,我们可以再商榷。
实际上的三种网络设备都是可以替代的,我可以从第三方购买产品替换你的设备,我认为应该提供用户需求的东西,而不是送给客户他们不需要的产品。我们要学习一下手机厂商,他们怎么卖手机,实际上跟家庭网关是可以类比的。
有一位教授跟我讲,随着手机的发展,明年和后年的时候,淘汰下来的手机可以用网关使用,因为处理能力是足够的,手机有八核,内存足够大,可以支持WIFI和蓝牙,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将你的产品让用户接受的话,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而不是单纯的从硬件或者是服务的角度来说。第一要有思维,第二要有互联网整合的优势。
主持人:还有两位嘉宾没有发言,下面请曹总发言。
曹利齐:二、三年前我做过一个方案,当时是华为等厂商做的方案,最后,评审来评审去,认为定位出现了问题,跟大家今天谈的网关不太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模拟了家庭网关,并且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很多实际测试的数据。当时没有考虑清楚,今天听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和实践,放到家庭网关来说,今天终端已经进入第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标清时代,第二个时代是高清时代,第三代是现在,有智能高清的路子,有的是网关的路子,情况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硬件的不同。我们看到消费电子做智能网关,运营商也做网关,我认为不太一样的情况,他们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服务。无论是电商渠道,还是其他的渠道,卖了产品后,就实现了商业价值,我们不是卖产品,正如各位嘉宾所说,用户为什么要购买网关产品,我们送给他们,他们为什么要使用网关产品。用户主动的接受,意味着需求不同。我们的机顶盒不是用来卖的,我们卖的是服务,这就是我们的定位。
现在卖盒子越来越难,通过租赁盒子,通过业务的捆绑,这才是业务可以接受。业务需要某种业务,但是缺少某种硬件,我们才予以提供。机顶盒或者是智能网关产品,在应用方面需要通过五至六年才可以收回成本。因此,定位要精准,我们就是提供服务。我们未来卖的是什么,是卖服务还是卖其他的内容,都要定位清楚。我们的定位决定了硬件和功能。如果我们要卖未来的话,我们要考虑成本。不仅仅是讲质量和服务做得非常的强大,同时在网关上还要构建IT的能力,存储和交换的能力,如果将这些构建起来的话,数字家庭都可以接入,是否可以构成服务,运营商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你是出租能力,还是出租通道,还是其他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弄清楚,我就先谈这些。
主持人:我非常赞成曹总的观点,因为我是普通的用户。前一段时间到上海开会,我住的宾馆,就是用IPAD遥控,包括灯光、窗帘的控制,说起来技术上并不是什么。我的体验是这样的,我感觉是过得去的,后来我将电视机拿下来,感觉比较复杂,后面有机顶盒,还有控制器,为了跟IPAD连接,后面还插了USB加密卡。如果我是普通的用户玩这套东西的话,我安装起来的话,都是比较麻烦的。如果有一个综合的体验,目前无论宽带还是高清盒子上配置一下,就可以容易的推销体验的话,用户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赞成曹总的观点,在此之前,您跟省网进行了合作,包括高清互动盒上用互动的模式加WIFI,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例如高清互动机顶盒的方案跟网关方案的关联性是怎样的,是否有过渡的产品,包括您的体验是怎样的?
毛皖敏:原来是使用机顶盒覆盖,这样做的话,成本太大。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机顶盒一代代的发展,很难满足后续的技术进步。这就面临一个问题,机顶盒要不断的被替换,这样做的话,成本就很大。陕西省网提出的网关,这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他们将DVB的优势保持了,直播、广播、效率比较高。后面只是计划的提升,不需要专门的广电设备,通过网络的提升,也给老百姓提供了选择权,后面的东西变成了平台化,变成了消费产品,而不是消费产品。广电从封闭的环境变为拥抱互联网,我们的应用环境改变了。
网关一开始如何规划,要紧紧的抓住用户的体验,用户的体验是第一位的,无论OTT或者是互联网其他的技术,如果用户体验做得好,人用起来舒服和方便,就会留在你的这张网上。我们讲智能网关,实际上分为视频网关和全功能的网关,就是今天讲的智能家庭的建设,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家庭物联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们规划网关产品。仅仅是规划视频网关,还是有必要增值智慧家庭的接口,例如留了IT的接口,这方面的成本并不高,以后可以通过软件升级,从而实现增值服务。今天听了一天的报告,包括住建部和智能家庭、电信等等的介绍,我认为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我们留有接口的话,对视频发展有帮助,还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些方面我们要予以关注。
主持人:我追问一个问题,您的思路很清晰。您开始提到了机顶盒价格还有迭代的成本很高,您认为网关不需要经常的更换,只需要升级就可以了吗?
毛皖敏:网关可以快速的处理信息,这些放到后台进行,只是解决宽带的接入和分发。
主持人: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谈到用户体验,我是买服务还是买业务,而不是买设备,因为送给我设备,我不知道如何使用。怎样的服务会成规模,不成规模的话,就无法推广使用。这样的业务,是什么,应该如何推广?
闪联王斌:前些日子,媒体圈内有一个人叫罗震,他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有几类需求,我的印象包括健康类,还有运维类的。我相信这些需求,用户都会有,关键是如何满足的问题。我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不可能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应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由专业增值业务的企业做专业增值的事情,而不是一家公司将全部的事情都做了,因此就需要开放的平台,互相沟通的平台。虽然今天是讲智能,实际上开放的平台,让第三方的厂商可以在上面安装内容。广电的网络先不说,电信的网络可以屏蔽掉,因为我不想被电信控制,但是普通的用户无法做得到的,也无法刷机。广电如果给用户做一个下载的话,也不靠谱,因为用户有太多的需求,而且是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我们提供开放的平台,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硬件只是一个载体,上面的软件更加的重要。
主持人:网关平台要开放,为用户提供能力平台,但是要告诉用户,能力平台可以做什么,要进行一些示范性的引导。这样的平台是否是唯一性和稀缺性,应该让用户拥有选择权。有哪些业务是自己做,还是跟厂商共同来做,大家不要局限于宽带路由和高清机顶盒。
王斌:网关不是万能的,有线网络运营商首先是网络运营。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地不断的转化,跟机顶盒进行捆绑,机顶盒是家电产品。家电产品不是有线运营商的专长,我们公司做了很多年的机顶盒,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社会化互联网公司,包括小米一上来,做的产品比我们又漂亮,又美观,功能又强大。我认为有线运营商是做整合的,并不是做产品的。我一直认为广电运营商是做网络的,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能力,当然这个能力是开放的,聚合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网关方面将DVB加进去,将OTT加进去,将防火墙的功能都加进去。我们还要对服务进行保护,还要规范化的运营。国家安全网络成立后,各方面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这是我们的基因也好,强项也好,或者是本职工作。我们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拥抱发展飞速的互联网。怎么拥抱互联网,就是我们的接口要开放,但是还要具有管控的能力。
主持人:其他嘉宾对这个问题是否有补充。
闪联王斌:我在通信行业做了很多年,他们从2008、2009年就提出不仅仅是做管道,但是这些年他们说要做智能管道,刚开始是不想做管道,现在没有办法要做智能管道。过两年又换一个说法,现在的趋势来说,对于消费管道化是很难逆转的。运营商正如王总说的,运营商擅长做网络,网络对普通用户而言就是一个管道,上面跑的业务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家庭网关这一命题,从不同的行业赋予了太多的期望,OTT将自己的OTT盒子作为家庭网络,广电将机顶盒作为网络,电信将家庭的猫作为网络,大家都有期望,因此很难统一,也是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说到这里,想起一个词语,国外是门和路的意思,我们一定要将网络关起来,说起来就是控制的欲望。小米要做路由了,大家要用我的路由,使用我的服务,对流量进行控制。电信接入的是联通或者是歌华的宽带,最后一米,将你OTT也好,至少是将其他的内容服务和应用提供商排除了,通过一个终端设备,捆绑了自己的服务。我还是想谈谈业务需求层面的内容,通过网关还是其他的设备能够解决吗?我跟主编聊天,他说很想要一个八爪鱼,因为现在有太多的盒子。最好是一个设备,有很多的接口,包括USB和HDMI,将各家的盒子予以整合,或者是在本地进行搜索。本地化要做搜索的话,需要各家数据的开放,如果有这样的服务,对于用户而言是更加的好。通过这样的服务,如果开放的话,引导大家进入的话,开放也不是难的事,是否有开放的点,大家认为这轴事情是否可以实现。是否可以通过网关予以实现。
曹利齐:机顶盒从芯片层面来讲,发展的速度跟消费电子相比慢了几拍。网关的芯片发展会快一些,跟手机和其他的芯片相比慢了很多。前几年最好的芯片是二核、四核,现在人家已经不讲核了,发展非常快。广电给自己安装了很多的枷锁,从来没有说谁需要谁,但是我们给自己加了很多的束缚。
主持人:当初双向的网络太少了,只是单向的网络,IT首先是可以控制的,是否应该做双向的网络服务。
曹利齐:是的,这是必须要考虑的,机顶盒只是一个廊道,因此我们的起点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手机也好,其他的消费产品,都是按照流量计算的。我们是否可以跟供应商说,一年给20万或者是200万,这些都是无法做得到的。我们做网关产品定位的时候,就是想摆脱这个事。尽量摆脱我们的不足,后面是开放方式的,我希望可以将这些事情终结掉,从而摆脱这麻烦。这样的话,对我们的业务提出了新的思考,思考的方式不一样,对网关的定义又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进行权衡,我认为这样做出来的产品还是封闭的,将来的互联网我们应该如何对接,智能家庭中有些地方可以进,有些地方进不去。现在投资的智能产品后,三年后,我们发现有些产品不行了。我个人认为,有些问题需要理性的思考,前瞻性的思考,我们比较期待省广成为探路者,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和智慧。今天嘉宾讨论的内容、结论都是有所区别的,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大家都在做,有很多探索的道路。
主持人:曹总说得特别好,广电之前的技术体系是非常混乱的,不能说是混乱,应该是多标准的,大家身受其害。希望大家有所解脱,希望有新的内容,更加的开放,逐渐的实现接轨。
我们谈到网关和业务的业用,对于目前的技术体系和宽带的对接,还有多屏覆盖等等问题。如果做了网关,除的家庭的Ipad的连接,还可以将家庭设备的连接,设备连接方面有怎样的需求和商业模式。从家庭延伸到社区,从社区延伸到城市。这方面的认识我是不够的,因此请了住建部的马虹来介绍。住建部本来是管房屋建设的标准,现在成了智慧城市的主管部门。
华硕拿到了无线杭州,并不是马上可以看得到效应,可能会有项目和资金的补贴。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现在觉得行业需要更多的开放,我们跟闪联也进行了沟通,我们跟数字家庭是有关联的,无论是团队营销,还是运营能力,我们有团队,也有公司,我们从家庭进入到相关各个行业,进入到平台,进入到社区和智慧城市,大家对此进行展望,谈谈希望或是建议。
毛皖敏:刚才谈到网关,这是广电行业从封闭到开放重要的起点,闪联的王秘书长讲到,网关中我们应该设计开放的平台,这个软件平台可以为各种各样的运营商提供接口,他们可以将自己的DVB放在上面,广电应该是宽带网络运营商,如果内容提供商将内容放在上面,就会产生流量和服务,商业模式就出现了。之前的广电网络是封闭的,我们仅仅是在内网中传递视频,我们完全可以开放,放上什么内容,我们是可以审查的,我们的管道相当于高速公路一样,车开上来,经过收费站,我们进行审查,审查后才允许上。这跟智慧家庭、智能家居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将大门打开。
李金鑫:关于无线的问题,我们是通过家庭网关覆盖的。主持人提到了华硕无线城市,这就涉及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广电宽带的覆盖不仅仅是用户的家里,还应该延伸到公共场所的机场、火车站,是否可以一个帐号多个场所应用,或者是到别的省市漫游,用户掏一份钱,从而将使用价值最大化,我认为将来会成为趋势。我们陕西广电是有这方面的规划,包括居家局域网和城域网。
主持人:这种想法很好,如果推广到各个省的话,就存在用户信息的认证。每到一个机场都是很麻烦的,要拿手机号发一下,移动端好一下找到AUTO进行认证,虽然提供的是免费服务,这样操作也是比较麻烦的。如果可以将WIFI从家庭走向社区或者是更多商业热点和提供服务的话,还是有机会的。这个事情要跟投资机构和广告主以及社会的运营机构合作来做,靠自身的运营能力,还是不够的。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将这种方式予以推广。如果陕西能够做的话,我们会敲锣打鼓予以支持的。
毛皖敏:户内户外的WIFI是有规范的,不需要二次认证。用户是没有感觉的,实际上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王斌:城域网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全国各地都在这样的需发展。
主持人:包括700M的问题,上一周我们聊天的时候还谈到这个问题。
王斌:我们首先要将有线网络运营好,之后将无线网络做好,扎扎实实的做好网络,就象互联网的理念,将自己该做的内容做好,将自己的内容做扎实,在此基础上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军。社会也好,包括广电网络运营商,三网融合和网关都在这个大环境下发展,大家要静下心发展,否则的话,就会走偏。机顶盒是广电网络的包袱,一般来说,故障率是比较大的问题,包括陕广电也讲了,现在做网关,因为它是自己的产品,它是网络产品,不是家电产品。家电产品是社会化和互联网公司来做,我们只是做好我们的网关,刚才毛总也讲了,我们这个平台应该是完全开放的,硬件平台也是完全开放的,我们就是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爆震服务质量,让用户体验得更好,省广都有几千人的运营队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曹利齐:我思考了这个问题,感觉这个话题不轻松。曾总让我们展望,关键是看我们未来不要错过机会。做家庭网关实际上是强化应用,对于业务的变化,我们可以快速的应对,这是我们应该坚持走的道路。从这个意义来讲,当IPTV做的时候,全国的网络是哀声一片,当我们觉得视频网络凶猛的时候,每一家网络也没有出现亏损。原来是很多家做视频网站的时候,我们还是活得不错。我们还是要未来打算,我们借助家庭网关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承载,借助网络产品的部署,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我们现在是收28元,有的地方收得低一些,如果交网关费用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平时的费用免除掉,如果没有网络接口的话,我们就缺少了腿脚。如果我们拥有了网络入口,包括后面的网络都是我们的。再进行市场的营销,从而推动这件事情。
主持人:这种想法确实是一周展望。
闪联王斌:我从智慧家庭的角度谈谈,因为闪联多年来一直是做智慧家庭。家庭网关实际上在智慧家庭生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放眼未来来看,网关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是机顶盒还是OTT的盒子,我认为形态是非常重要的。祝教授也提到,所有设备之间的互动只是表象,业务之间的表象才是对业务有价值的内容,如何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这是标准制定单位考虑的问题。我相信未来随着网络建设的推动,包括家庭网关等设备,可以支持更多的协议,支持更开放的软件平台,包括整合第三方互联网厂商或者是智能家居硬件厂商的设备,还有云端的服务,这就是智能家居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我的展望。
主持人:我额外问闪联王斌一个问题,讲心理话,不要讲客套话。闪联和行业之间,就是跟广电网络是否有合作点或者是诉求?
闪联王斌:我作为智能硬件的圈子来看,DVB+OTT描述的是一种业务,我觉得业务和硬件的结合,实际上结合点是非常多的,从现在的市场来看。硬件的能力是过剩的,对大部分的用户来说,我们看一下,家里有若干的盒子,除了广电的机顶盒,还有电信的盒子,硬件是过剩的。如何将这些业务跟硬件结合,并且整合起来。正如您所说的,我有一个需求,如何跟硬件结合。我的需求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又可以通过广电网络搜索,这恰恰是闪联联盟和DVB+OTT联盟合作的连接点,我们可以将新的硬件行业标准跟广电释放出来的业务能力进行对接。
之前有人提过,做教育的硬件,我想跟电视视频教育整合,但是找不到渠道。因为广电没有人理他,最后只能找互联网在线教育,这就是很明显的差异。因为你们有QS,互联网没有QS,但是广电部接受这一点,现在逐渐的改变了,我认为未来有很多点可以结合的。
主持人:我们后面可以继续的聊,包括电视机企业和做智能互联的终端,硬件企业也好,大家如何将广电这张网络做好,包括接口、规范等方面做更多的连接以及合作。今天的对话一个多小时,加上我六个人,每个人10分钟,我非常受启发,学到很多的内容,这场对话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嘉宾。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