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13日,第三届“融合创新研讨会暨首届智能网关与数字家庭发展论坛”在广州市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除与全国各地的广电同仁共同研讨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之外,还对智能网关技术与数字家庭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在12日下午的“DVB+OTT案例分析、商业模式分论坛”上,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的全国市场推广部总经理李文敏做了题为《DVB+OTT产业链开放式解决方案》演讲,他表示,今天这个社会,今天的互联网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开放,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闭关锁国,这样是不行的,今天真正的核心是做OTT业务的目的是改变广电本身的缺陷,利用广电本身的优势,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做。
图为: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全国市场推广部总经理李文敏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能有这次机会能够和大家做一次交流,原来安排的是我们的郭明总监,但是他临时有事,我代表华数和他和各位做一次交流。
华数拿到OTT的牌照之后有很多想法,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怎么去做,也是一步一步在摸索,做了一些尝试,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华数在DVB+OTT的一些思路和经验。
今天早上各位专家都在说我们该怎么做,曹总说的一点,我们如何认识OTT,我前两天出差跟广电的领导交流,我们为什么做OTT,做了OTT之后有哪些业务可以去应用,曹总早上在会上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广电本身定的OTT是从大屏到小屏的过渡,而通讯运营商是从小屏拿到大屏的入口,这是很关键的部分。
OTT本身来说具备了很多的优势。
第一,产品的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经常会有新的东西,可能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怎么一回事,新的东西就会冒出来,早上在曾会长也在讲行业以及业界动态的信息,充分说明了这个特征,就是产品快速的迭代。
第二,专业内容的运营,在OTT方面,我们广电网络本身没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在整个互联网上,这样的资源应该是不胜枚举,所以它的内容的聚合性非常广泛,而这也是说OTT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用户能够参与进来。我这次到西北的神往公司做交流的时候,神往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我们一起聊,他说非常有危机感。暑假期间,2个多月,他们有2、3千的用户莫名退网消失了,他说2、3千的用户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是什么概念,就是我的一个分公司,所以OTT对于我们压力非常大,尤其是通讯运营商也在做这一块,如果我们不变,就是被融合掉,不是从资本层面。我觉得内容运营的部分已经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三,版权的资源。早上我听杨总在说,我觉得那一点我非常认可,版权的资源可能还有一个混乱的时期,或者我们要去争取这样的资源,可能各家网络公司都有这样的情况。
2004年杭州开始做双向业务的时候,当时很多同行说你们这种送盒子的方式能够持续走多久,事实证明我们也走出来了,但是经济压力非常大,到了今天,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放出豪言,要送多少盒子,包括小米在盒子方面的压力,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数字,包括像天猫也是,我们华数也是,我们其中要拿出将近10个亿做盒子设备方面的投资。对于互联网公司本身来说,我看到很好土豪,原来我们说通讯运营商,他们已经很厉害了,当我看到这些土豪的时候,我们更震惊了,他们太有钱了,每天说起来也不赚钱,但是人家还是挺大手大脚的,挺羡慕的。
最核心的问题,OTT最后带给我们的结果是什么,无论是通讯运营商还是我们,是通讯运营商在做,他们说还怕被管道化了,还是我们广电在做怕被融合掉,我们发现OTT的业务是掌握了上游的资源之后,我们的底盘他们来作主,如果我们没有更努力一点,就会被剔掉,所以华数在这个方面这么多年都非常有生存的压力和紧迫感,我们只要有新的,都会马不停蹄往前赶,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DVB业务,低成本,用户高黏度,虽然这两年看电视的的用户越来越少,但是毕竟看电视的用户还是绝大多数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其实也得到了双向网改,但是我们的带宽各方面去做,通讯运营商这样的,今天一兆,两兆,四兆,八兆,他们的压力非常大,很多的考核是要从所谓流的消耗量做考核,我们还没有这个,我们双向网改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做。
第三,互动的业务,其实我们很多也在做了,我们有专网的保障,尤其杀手锏是我们的高清业务,今天早上各位专家讲的时候,都有讲早高清,在今天我们能够拿给用户做的时候,其中高清是我们广电非常重要的杀手锏,杭州从今天开始启动第二轮的品移,我们2004年开始做平移,做整体转换,到今天我们又在做平移,我们要做高清的整体平移,我们要进小区,要做营业厅,也做套餐,这是我们很重要要推的内容。当然通讯运营商也看到了,他们今年要做集采,都是高清的盒子,前些日子我们跟联通的公司交流也好,还是电信也好,他们也是这样,必须要用高清的,这个方面也是大家未来争夺的焦点。
我们广电也有很多的式短板,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方面对于各家来说,我们很重要的几个方面其实是很痛苦的,华数当时做互动电视,也做了双向,但是我们在应用和加载方面当时的规划还是很不错的,今天饭锅头来说还有很多没有展开的部分,为什么没有呢?其实开放性没有,没有引入场外的一些优质的公司来做。
很多的广电公司都会面临资金压力的问题,我想做双向的业务,但是我没有钱做。对于导致的结果做了一些VOD的业务的公司,它的成效也不是这么好,有的公司还OK了,但是成效也不是很好。
我们综合在一起来说,今天这个社会,今天的互联网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闭关锁国,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别人用舰船礼炮打开大门,逼迫你做这个,还是做那个。今天真正的核心,做OTT业务的目的就是改变广电本身的缺陷,利用广电本身的优势,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做。我们华数给到在产业链的合作方案,也是一个开放的姿态来做,真正在这个方案当中占主角的还是广电网络公司,而我们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我们帮助广电网络公司更多地融合第三方的互联网资源,帮助广电网络公司做大,这个既有技术上的,又有内容上,当然也有资本层面的。
我们开放的OTT方案,我们有两大思路。
第一个了思路是合纵连横,所谓的合纵连横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要去做,当然我们讲的合纵连横从上到下,产业链的部分也好,还是合作伙伴之间,广电和广电之间,华数自始自终都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一家广电性的企业,我们的根是广电的,所以我们跟所有的广电网络公司站在一条线上,这是我们跟其他所有的合作方不一样的地方,最根本的地方,我们更了解广电,我们更知道广电要做什么,我们的愿景是一样的。
第二是跨界的整合,既然到了今天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整合的不仅仅是平台,也不仅仅是内容,也不仅仅是设备和渠道,甚至不仅仅是在这个开放平台上的应用,要把这些放在一起考虑,华数的运营平台,现在已经在做的,比如我们一起做的网改的平台,我们在自己的媒体的聚合方面,我们有乐视和优酷等等,基本上现在互联网主流的这些内容的供应商,我们都有很好的合作和整合,提供互联网内容的聚合。
在机顶盒或者一体机方面,我们曾经很得意,一开始拿到牌照之后,我们在互联网电视方面有70%的占有率,今天回过头去看,占有率在下降,当然至少有50%以上,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下降,所以我们思考如何把这个蛋糕做大,如何保持优势,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这样的优势。我们有很多的合作方,基本上主流的所有的做互联网电视的,做机顶盒的所有的厂商我们都有适配和合作,我们服务的无论是广电的,还是其他的运营商,都有非常贴心的服务。我们很苦逼,为了盒子适配,大家很痛苦,有时候拿着微信群,10点半了还在聊这个盒子该怎么办,为了新的适配,整合的效果看上去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些坎坷,我们是最早进入移动OTT的业务,我们是第一家可能比较痛苦,但是接下来的合作应该很顺畅。
在渠道资源方面,除了像海尔这样大的设备商之外,大家知道华数有了阿里层面资本的注入,我们全线在销售渠道方面,我们比起其他的所有的合作方都有优势,这个我特别得意,这中间还延伸出来一块,就是应用和支付,除了现在网上有的这些应用之外,我们看到一组数据,是昨天同事给到我们跟阿里合作的一组应用的数据,还是非常喜人的,至少数据展示出来的结果我们还是NO.1,还是挺不错的。还有支付环节,华数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我们在整个思路的想法,首先是开放,第二是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来整合更多的资源,帮助我们的广电网络公司,我们的兄弟和姐妹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能够抵抗住这个洪水也好,还是浪潮也好,能够屹立不倒。
接下来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方案。
第一是产品部分。我们基于两大思路,我们抓住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开放的平台,OTT本身拥有的特色。第二我们作为广电型企业,可管可控,早上曾会明会长讲的时候已经说到,我们的亲网行动也好,我们提供的内容应该是称之为广电级,无论从视频质量还是视频内容,是广电级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始筹备,我们是国内最早的分销商,应该说在这个行业中,我们的内容库,我个人觉得还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个还是非常不错的,海量的视频内容,不是别人想追马上就可以追得到的。
我们有了资本层面的支持,我们可以做得更快更好。智能化功能,我们最早做当时互动电视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那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平台本身的问题导致我们没有做出更多的有建树性的项目,但是OTT的项目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所以最近我们在做OTT设备的招标,也要扩大规模来做这件事情。
基于这些特点,或者是思路,我们能够在电视层面上,这个大屏幕本身能够给用户比较多的有意义的部分。首先是我们以视频为重要切入点,这是华数的优势;针对性的媒体化运营,这个媒体化运营的最核心就是有针对性,我们会把内容做一些区分,比如直播、回放、看吧、记录、影视、体育、高清、教育、少儿频道等等,我们对于内容本身做了详细的分类,而这个详细的分类除了市面流行以外,我们对于新型的地区有人工的干预,新的合作的伙伴一开始没有大量的数据库支撑的情况下,我们凭借着10多年来交互式业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做一些我们认为是比较普适的成功的人工干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内容;点播方面,根据一些相应的针对用户的年龄层次、性别做了分类,我们在沟通大数据项目的时候,未来的排片和定向的推荐,诸多的功能,还有广告成熟的模式,非常有针对性。今天我们可以做得像互联网公司一样,这样的客户在这个时间段开机,看的是什么内容,比如白天小朋友在看,到了新闻时间,然后后面是女性看的节目,到深夜会怎么样,我们会针对这一家,这个终端,这个时间段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最后进行定向的推送,这是目前我们做得比较成熟的部分,在杭州已经开始在商用方面正式开始做了,而且这个已经有了3年多的时间了,目前把这个成熟的形态推向全国的现有的平台。
我们同时可以给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前向加后向的收费模式,其实前向是我们合作方本身在做的,后向是广告的模式,这里有一个图片是说我们推荐这个平台,可能不同的家庭看的片子点播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给合作方提供后向收费的机会。
在直播和点播融合方面,今天也是抽了一些很重要的点,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直播和点播方面做一些关联的推荐,我刚开始自己做互动电视业务的时候,当时觉得东西很好,但是很多年纪大的,包括我本人,觉得用起来不方便,从点播切换到直播,直播到点播,遥控器用得不是很舒服,现在OTT级产品可以把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在右边这个的界面可以看到对于内容做了分类,可以直接进入点播的界面,在点播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直播的界面,非常方便,通过EPG机本身的切换就可以做到,而不像以前这么复杂。直播频道进行运营分组,有一个快速指引,还有就是点播与直播回放业务的融合,同样看一部剧,电视台在播某个剧,这部剧很多人在看,可能今天电视台放的是23集,但是22集我没有看,我可以通过这个界面的指引,再回到回放或者点播看,这是非常方便和容易的事情,在以前做的事情很痛苦,要一层一层界面去找,最早的产品可能有四五层级,现在会更方便。
基于这样的结果,最后会形成一个大数据,形成用户数据的分析,我们会根据推介,这个时间点,我们根据数据用户形象的描述,我们判断有可能是男性用户,这时候我会给他推荐男性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电子产品,女性就推荐什么香水之类的。
新的DVB+OTT的产品,还有优势部分还有是媒体化和专业垂直频道,这是我们很多年都在做,我们一开始定义,让用户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找到他很感兴趣的部分;第二,有了OTT之后,我们通过大数据能够推送他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第三,是大家在看的,我可能认为也会感兴趣。这是垂直化的专业频道,我们在产品本身会有一些进化的部分。
讲到内容的部分,我们2014年华数很重要的一块是做媒资内容的建设,前面讲到2004年开始和好莱坞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今年新的战略,会做很多海外版权内容的采购,在国内进行翻拍,这个也会形成我们一个独有的优势。第二参投一些国内一线的影视制作公司,绑定热播节目版权;第三,会和香港老牌影视公司展开战略合作。还有一点是华数独有,在3月份的时候发布了求索频道,是国内一个付费频道。我们前些日子跟他们聊的时候,也在说,把他们最好的资源拿来,甚至很多是北美地区在同步的,一般亚太的资源会比北美迟,我们先同步来做,并且形成了一个频道群,这个频道群分了四个方面,能够给家庭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记录,从纪录片的角度的优质内容,我个人看了新的片源,我觉得应该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当然中间也有一些优秀的节目,比如谎言终结者,这是在很多的电视台也在播,或者荒野求生的内容,我们的内容是很新的,这是其中的一部分。
视频内容聚合部分,我们把国内的主要的聚合在里面。在应用方面,我们有几个原则。第一是统一的应用中心管理平台,第二是基于大屏应用开放式介入,说话基于电视屏,会把一些新的接入做进来。还有区域化的个性下载和内置,比如这个区域下载会比较多,那个区域不一样,这个是根据每个区不一样的来满足的,满足用户与运营商的多重需求,这是个性化的服务。我觉得这也是华数服务于广电运营商做的事情。我们服务于广电运营商这么多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广电自己没有钱,但是我们要把服务做得很好,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做,这个时候我们很纠结,我们公司在跟广电合作的时候,说我们来做,这是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除了满足用户,运营商本身的服务的内容,我们也会个性化的去定制和开发,这个可能不赚钱,但是从我们的行业,或者从广电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做,所以我们就做了,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和利益的考虑。
多屏互动,我们已经在做了一些实践,内容比较多,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实现多屏的互动,这个做得还不错。当然很多的公司也在开发。
运营支撑,前面讲得最多的就是大数据,我们有一个用户的排行榜,定向的推荐,还有用户的画像,海量信息中有价值信息的搜索,我们和用户进行信息的关联和匹配,还有消息推送。我们有了大数据的后台之后,再做一些定向的推送,这个中间会根据用户以及广电运营商做这些定向的推送。当然我们跟阿里的合作还是要提一下,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电视支付这一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前两天在和一个其他的一个广电运营商在聊的时候,他们说我们现在银行的渠道已经开了很久,但是没有用户用起来,我说你们为什么不试试支付宝,他们说我们是打算要做的,我们接下来帮助他们去推网上的渠道,完善支付环节。今天早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数据,一些电视的收费还是最大一块,怎么把钱收得快和好,低成本地收,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体技术方案,我把最核心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在整个的技术方面,我们在跟广电合作的过程中,他们说华数把所有的东西拿去做了,我觉得我们被绑定了,不安全,所以在OTT这个方案上,我们把更多的技术支撑给到广电自己,当时做互动业务和别的业务也好,为什么不做太多,我们本身很多事情做不了。现在我们在OTT的方案中,本身技术方面给我们的灵活度非常多,允许我们广电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为了实践这个业务,比如OTT本身的落地服务能力,终端机顶盒和一体机,以及DVB的服务,包括我们BOSS的部分,当年跟很多广电运营商一起做的时候,我们说我们做BOSS,很多中层的干部还不知道BOSS是什么,现在不一样的,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BOSS,这个部分如何运用起来,是很重要的。我们华数最核心的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情,虽然这是写了个,一个是云平台,一个是BOSS,我认为最核心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云平台,我们现在已经有500万的在这个平台上,我觉得运营的效果也非常不错,我们核心是把这些事情做好。再就是一个开放的态度,把互联网应用、第三方支付等等这些引入到这个平台当中,让这个平台很丰富。
总的来说,我们的适配方案可以满足单向的,双向的,IP的这些技术的类型,都可以实现,我们适配各种终端都可以做到。我们认为其中可以帮助广电做的是如何盘活我们的存量资产。我们原来发的盒子很多,现在发下去没有最后我们想要的价值,如何通过这一轮的DVB+OTT,把这些存量资产盘活,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我们华数在做这个事情。首先是云的部分,当然是帮助把这部分做好。大家都在做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可能现在思路都不太一样,每天在升级,就像我的手机,几年前我还用这种不智能的手机,后来用半智能手机,现在用真正的智能手机的时候,这才几年,我为了手机这个设备要投入几万元,但是广电一个用户要投几万元做设备的升级吗,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慎重地考虑。我觉得云的方案如何帮助我们的用户去做,这个很重要,所以瘦终端也是我们能够给广电合作的伙伴提供很重要的一部分。综合来说,OTT我们不认为是一个平台或者盒子,这是我们一开始的理念,它是一种产品的形态和理念,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能够跟通讯运营商去竞争的最核心的就是,要满足用户持续的需求,更多的需求,因为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你不拥抱它,就被它融合掉了。
在合作模式方面,我举了几个方面,我把华数可以做成什么,广电做成什么,我们的用户资源有哪些,一些必要的因素和基础的因素我们都可以做,包括机顶盒的投入,我们也可以很广电网络公司一起合作来做,终端的,包括客户的销售和服务,我们跟现在的合作伙伴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包括云服务的能力,我们都可以做,我们可以跟广电有比较灵活的合作方式。
最后简单地宣传一下我们公司,这是我们华数的综合优势,我们拥有2000万有线电视用户,这是我们每次跟合作伙伴沟通的时候,我们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当设备商说我们的设备怎么样,有很完整的体系的时候,其实在内容上有问题,当我们的内容合作伙伴在讲我们在内容如何有优势的时候,它是不是很懂设备呢,也许有一家又懂设备,又懂内容,请问你真的懂运营,如果有一家2000万用户的公司,已经做了这么多年,我们证明我们也是正确的或者有效果的公司,我们是懂运营的,这一定我们很自信。一个开放式的产业链的结构,不绑架任何一家。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理念是帮助广电,我如何盘活存量资产,是适配智能的,或者兼容各种网络,扩大用户基数,现在用户流失是很重的,包括杭州本网,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今年的房地产不好,新开的用户数缓慢了很多,我们后续怎么做。我们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服务,但是这些新的服务是否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绑定得更稳定,我们也很担心,我们有一些用户流失,这里面看到最让我们通信的是这些用户流失了,他们没有去电信,也没有去移动,也没有去联通,去OTT了,我们如何扩大用户技术。
最后是很丰富的新媒体内容和专业的运营团队,这一块是我们这么多年做得非常不错的,我们的路线图做得还是很清楚的,包括产品,包括内容,包括我们自己公司规划的内容,我们跟阿里的合作,终端企业方面,线上线下的销售都可以帮到。
我们商务模式很灵活,我们跟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跟广电公司可以做分成的形式,以前证明不错。我们也可以通过华数资金平台做一些资本层面的事情。也可以做一些私募的合作,资金层面,从广电建立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痛点。
平台方面的优势,我们现在3000多OTT云平台,我们有500万的用户,我们支撑的能力,还有我们的平台可以支撑安卓,阿里的OS,如何存活存量资产,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还有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的内容的推荐,端到端的监控的机制。
终端方面,我们机顶盒有一体机,目前我们跟阿里的合作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他们就做一款产品,做得很专业,所以能够做这个,也是我们广电很好的选择,包括通讯商也好,包括华数自己也好,我们当初选型的时候选了很多型,用了很多核子,最后做适配还需要时间去做的,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推荐阿里的OS。
还有电商的渠道和终端的销售渠道,我们在应用商店目前的数据,大概有200多款的应用,活跃的用户每天20万,阿里OS覆盖用户数近300万,活跃用户约100万,应用下载量最热门3款超100万。
运营团队,运营经验,我觉得对核心的还是想法,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如何试图理解广电,把适合广电的运营理念提出来,帮助广电做,这才是真正的目标,最核心的部分。在市场支撑,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我们在本地运营的提升,这其是做不错的。
最后谢谢大家,华数的口号是华数有你更精彩。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