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2日,由BIRTV组委会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首届“中国台网融合峰会”(CBNS201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综合楼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探索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路径”,围绕电视台在台网融合过程中的政策、技术、市场、模式、业务等层面,组委会共设置了六个话题与嘉宾共同探讨电视台在新版“台网融合”中的战略规划与选择路径。
在22日下午的IPTV、DTV与OTT的竞合上,歌华有线市场营销部主任韩霁凯做了题为《新形势下的台网融合》的演讲,他表示,从技术为王,内容为王,高清为王、互动为王一直走到今天,说实在的——政策为王,行业特征就是这样。大家天天讲如何对抗IPTV,从来不想如何发展全业务。
图为:歌华有线市场营销部主任韩霁凯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曾总给我做了规定命题,在大变革时代需要创新,所以我的创新方式是把微博里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是中广互联的贺词,首先祝贺中广互联成立五周年,从2008年的8月8日成立一直到今年这个月份整整五年,感谢中广互联陪我们走过这么长时间,也伴随行业一路走好,真心祝福。
这是我置顶的微博,现在还是放在微博上,沙发土豆爱电视给我的评论是“同行的伤感很酷文艺,抗战到谢幕”,曾总的回复是“置于死地才可能生”。我加入中国有线网是1998年,很多广电同行都记得那年发生的事情,第一件事情网台分离,好像和今天的题目有点相悖;第二国务院出了一个文,两大行业不准许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域;第三制播分离。结果这三个文件里两个文件都实现了,唯独制播分离没有实现。而制约行业整个发展的恰恰是当年实行的这两个文件,而促进行业发展的制播分离的文件却到今天实际上还都没有实现。
反观到今年14年,1999年网台分离,各地拖拖拉拉做了很多年。然后出现苏州模式、青岛模式、大连模式,太原模式、深圳模式,杭州模式,一系列的模式;从技术为王,内容为王,高清为王、互动为王一直走到今天,说实在的——政策为王,行业特征就是这样。所以我现在非常悲观,一边感叹岁月杀猪刀的残酷,有些人转身离场,更多人心存希望,而我同样在坚守,却在谢幕时发现聚光灯已熄灭,舞台下以空无一人”。
这是近期全国都关注的一条新闻,8月2日北京联通继正式推出IPTV之后,又打出自己组合营销的方案,宽带下降40元。前面说歌华有线的网络还是不错的,宽带还是很好,他来了一句,歌华有线瞎了吗?”我来一句“瞎”;黄金栗子来一句“歌华有线VS联通的20M”。北京联通一年的收入是220亿,歌华有线年报收益20倍,其中5%的收益来自有线电视基本收看维护费,占人家收入还不到5%,他花这么大代价干你有线电视收视费有病?根本不可能。所以大家天天讲如何对抗IPTV,从来不想如何发展全业务。
我要报料一个敬佩的人,7月25日说三台合一的事情泡汤,我比较感慨,我说“原先估计若三台合并定将加快全国广电行业的重新整合,即加速制播分离、台网分离、省网升格、国网整合,面对曝料已没有我和我的小伙伴的惊呆表却,只剩始终如一的喧嚣”,有网友回复广电行业早就没有表情了,这确实反映了行业的悲哀。
最早做技术的人有印象,在中国推广一个单向技术增强电视,其实就是周总谈到的直播电视的互动,这是在单向数字电视年代就有的一个技术,在交互的时代,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就这个题而言,我提出一个疑问,这在我的心中答案已经形成,供大家参考。
1、基于早期传统中间件的“增强电视”功能增加直播互动,可否提高用户收视?肯定会增加。
2、“网台融合”愿景在中央三大台合并后,是否会渐行渐远。如果台网分离开,现在形式上的融合都要进行进一步物理的完全隔断,虽然有资本方的联姻,但是摆脱不了电视台投入互联网的怀抱,网络面临更尴尬的局面。
3、有线网络技术体系的割裂,能否创新应用统一模式并发挥规模优势?这是所有网络公司面对的的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全国的网络少则400、500万,多则2000多万,比如江苏、广东,但这个规模就够了吗?虽然快追上Comcast的2400万的规模,但这些网络还没有规模效应,全国性的平台还没有,无论是宽带、OTT还是以前的数字电视,更别说在上面开发应用,怎么开发统一的应用,让电视台在各地落地,让大家都能享受核心服务。
新疆广电唐总邀请大家8月底去天山云高峰论坛。那天晚上我特别兴奋,为了激发自己的头脑写了一段,“特别特别想去,但替参会者多问几句,能多开发票吗?发什么纪念品?会议可以少点么?旅游时间可否长些?……”他说什么都可以去,啥都有,我觉得他的经验比较丰富。营改增是去年8月份的焦点,但其实除了主营业务,都要明年1月1日施行,营改增的问题业内谈了很多,实操过程中我们发现遇到其他问题,税负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是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对全业务成本的核算能否真正实现,其实这是核心。
乐视TV也是今年的焦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是焦点,小米也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都是焦点。我的好友里有小米的忠实屌丝“海未洋”,他是坚决用户小米,反对乐视。我和他在网上微博上来了几句,后来说,“AYP,鸡没几只就开始想蛋的事儿”。其实联想做大屏,做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对于乐视做这种东西我实际上一点都不看好。小米作为既无牌照,又无内容的一方加入其中,资本运作很多事情是在后头,拿不到台面上的事情来讲,要作为驱动来做。
我和大家关注的不太一样,我到这个部门之前也做战略,也做投资,8月14日,乐视的禁售股解禁,公司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我认为其中一个因素之一就是抬高股价,解禁股,解禁之后要兑现。这是重要因素之一。苏文涛是广电一苍蝇,大家比较熟,讲到如何做到规模。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OTT,一个区域性的公司,无论是哪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可能到后来做到一定时候都会出现瓶颈,这个瓶颈来自于OTT平台确实不能把边际成本下降,这个问题很大。所以,我自己的建议能够有几个核心的大的有线网络公司联手做OTT平台,而且我不赞同以往松散型组织做项目,一定要进行资本合作,资本的纽带把大家绑紧,基础规模一定要大。这时候就算一个即使概率比较小的时候也可以支撑一个平台,一直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
我们扩展思维的话,很多事情都应该这么做,无论是大数据还是收视率,还是宽带,还是广告,1+1要想大于2都得这么做,否则1+1永远小于2。国网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因为大家都愿意做诸侯,但从产业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大的互联互通的主体做支撑,未来都会个个被击破,未来昙花一现,局域做得比较好,像曾总举的例子,电影市场做好了也可以做大很大的影响。
南皮老殷说田忌赛马,谁将胜出?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我给他的户大是田忌。最终决定的是国家,大家屁股决定脑袋,但最后我们有的疑问质问不到任何人。十年前我对展会,特别是各个专家在台上的讲话趋之若鹜,那时候很惨,U盘都没有,拿一大硬盘,在底下候着,哪个专家讲完了赶紧上前去拷PPT。这几年参加确实少,其实也是挺悲哀的事情,自己工作比较忙。但的确有时候发现是浪费时间,所以编了个段子。“某年某月和几位朋友晚上喝茶聊天,哥们A说行业内的专家捕杀,但懂行的寥寥无几,哥们B接到的确如此,有些人自己糊涂,讲的也糊涂,听着更糊涂,哥们C幽幽地来了一句,有的专家自己没弄明白把别人讲明白了。”还这有这种事儿。
电信拥有全国最大的电信网络,有线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有线网络,电信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宽带用户,有线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电视用户。电信来了一句,我们在全球信息化产业中举足轻重,有线说据了解,全国互联网13台根服务器没有一台在中国,这就是中国信息化的现状。这说明我们在全球信息化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洲、欧洲是主要的根服务器的地方,日本、澳大利亚各有一台,我们号称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的国家,实际情况却是这样。
OTT去年都快成神了,所以到后来3月1日我写的一个微博,“除了OTT全能王,除了传统功能外,安上轮子就是遥控电动机、装上螺旋桨就是玩具直升机,架个锅就是电磁炉,还开了两个小门。”我们给OTT平台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价,赋予它更多的使命。可能用平台的心态来看,运营商做OTT我个人认为也是大家都摆脱不了做管道的命运。去年大家拉郎配,那时候我说了一句话,如果有线电视运营商未来能够成为重要管道之一,那就是万幸。我们现在看“三网融合”业务里,你在做什么管道,有线电视就是电视的传输管道还是传输管道之一,宽带、网络和你没关系,无论是固网还是移动。
曾总刚才提到了收视率的问题,其实也是今年的新闻引发的,北京的收视率下降了30%,忽视了运营商天生属性,即管道化宿命。这是美国的情况,中广互联发布了一条消息,2010—2012年美国市场用户减少了大约2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实际上有线电视虽然流失已经近三年,大家实际已经看到用户的ARPU值始终在增长,包括Comcast这些有线电视运营商收入和利润都在增加,为什么?这可以看出全业务对运营商的影响。深圳天威半年报已经发布了,希望大家仔细看看,它的有线电视终端用户半年时间流失已经达到9400户,业绩有所增长,一部分原因是机顶盒折旧期已经过了,在折旧期上很多东西不用再承担;宽带用户的稳定以及增值业务,包括广告和付费节目的销售支撑了他整个业绩的平稳发展。
我常和有些同事一块儿聊,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能更细致化看一下自己的公司,选一些样本小区,看看自己在线的缴费用户在一年时间里的变化,有些区域已经很明显地看出来,特别是一线城市,用户一定是在流失的状态,即使它的总用户数在增加,那是因为你精细化管理,新建楼盘的增加导致你用户总量的增加,但要静态地看一个小区样本数据的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整个互联网视频对这个行业的影响。
2月5日是北京IPTV开始试用的那一天,“这是一场战争,是属于两大行业运营商的战争,是没有任何退路的有线保卫战。北京IPTV的放号不仅代表中国联通全面推进IPTV,同时吹响了中国电信行业全面渗透中国有线电视市场的号角。既然有人想断我们的命脉,与其被动防守还不如主动进攻,我们也只能抄敌人的后路——话音和宽带。”歌华有线会在这块明年有比较大的进展。VoIP的业务,东方有线、南京、重庆有些地方都在试点,北京采取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我们采取的方式基本是用智能卡有效几位当做用户的号码,一夜之间每台机顶盒的号码都出来,然后再增加蓝牙的手柄,实现一个用户的基础通信业务。这样我们认为比发电信真实号码可能会更强。但这个业态有待于下一步整体开发,现在已经进入到论证阶段,包括高清可视电话都在这个论证阶段。相信明年春节前大家应该能看到这个新业务的增加。
宽带业务内网建设已经做到了将近55%,我们认为到年底内网占整个流量的总资源60%,这样可以支撑宽贷业务成本一大块地下降。年内肯定要推出大电话产品,在国内应该是属于比较靠前的大电话产品,这不是推广的核心,但对上市公司和行业要有激励和自信。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