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家庭场景的广电智慧康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召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江苏省相关厅局负责人,以及项目研究团队的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共同见证该重要项目的启动。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项目负责人庄传伟;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展;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施茜出席会议。
会上,江苏有线发布项目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围绕工作协作、项目管理、成果兑现等方面建言献策。
江苏有线此次牵头组织实施的“基于家庭场景的广电智慧康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旨在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探索广电技术与居家康养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项目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遴选推荐的唯一以广电网络为核心载体的国家级康养示范工程。
该项目将构建涵盖智慧医养、健康监测等16个场景的康养服务体系,形成标准化、适老化的家庭智慧康养解决方案,并在南京、无锡、佛山等地的3000户家庭中开展应用示范,通过广电网络“内容+服务+产业”的独特优势,快速推广项目成果,带动智慧康养产业发展,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项目启动会上,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项目负责人庄传伟就项目实施方案作专题报告。
庄传伟表示,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亿大关,占总人口的22%,到2035年预计突破4亿。分析《2024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可知,我国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问题突出:总量上,养老床位、护理人员数量远难满足庞大老年群体需求;结构上,资源集中于城市,农村供给不足,居家养老普惠服务及助餐点覆盖有限;细分服务上,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医学资源短缺,数字适老化改造未全覆盖,老年人法律援助等服务也难匹配潜在需求。
一位老人,就是一部历史;老人闪光的足迹,就是一行行诗。居家养老仍是当前大多数老年人的首要选择。然而,独居或老人在家突发疾病、发生意外时,往往因联络不畅、子女无法及时响应而错失救治良机。为系统化解决相关难题,江苏有线正以承担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为契机,致力构建一个紧密协作、高效响应的居家养老生态系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快速调动家庭、社区与医疗资源,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系统可靠性。同时,让更多养老服务聚集到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电康养标准方案”,用微光照亮微光,温暖更多的银发老人。
江苏有线定将这份事业做到极致,因为今天的老人,是曾经的我们;而今天的我们,将是未来的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在座谈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照护服务、感知服务、应急服务、文化服务等主题作分享交流,为项目实施提出意见建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苗勃
江苏省广电局副局长 陈宇昕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杨勇
江苏省住建厅总工程师 蔡雨亭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周蜀秦
江苏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处副处长 周灵群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 叶翔宇
“要结合广电特有的网络平台业务特点,形成面向家庭的智慧方案应用示范。”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苗勃认为,江苏有线在智慧家庭、智慧养老、视听业务等方面的适老化工作已有成果,他希望项目组在此基础上用好新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康养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批有益经验。他表示,项目要加强管理,各责任方要做好协同配合,以成果落地应用为导向,将广电智慧康养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融入养老服务、基层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示范样本。
江苏省广电局副局长陈宇昕说,该项目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入,旨在造福老人和其所在家庭,立意很好。“作为技术支撑型项目,各项任务超越了有线网络传统的技术范畴,引入了很多交叉的技术,统筹协调社会和产业效益,体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他建议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注重老人的安全、舒适,做好分类分级,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在电视上开设老年大学,把讲座带到家庭荧幕……江苏有线在居家康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杨勇建议,此次打造“幸福康养标准间”可以融入老年学习教育培训、代际互动、健康管理以及就医对接等内容,让老年人的自身价值跟社会价值深度融合。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蔡雨亭认为,广电网络对老年人口的覆盖率高,在居家养老智能化项目上具有独到优势。他建议,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关注“怎么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在住宅网关互联互通、预警信息智慧联动等方面同住建部门合作衔接,多方协同开展成果转化。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是“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部分。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周蜀秦表示,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突破,将来可为居家养老提供多款新型技术,支撑相关服务场景的落地实施。他认为,项目未来将会为康养机器人的相关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推动服务型机器人更快走入生活。
“项目要瞄准落地示范,从‘用’的角度思考问题。”江苏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处副处长周灵群建议,项目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做好流程管理,突出广电特色,推动成果场景化、应用规模化、服务产业化。
项目专家叶翔宇表示,该项目对民政工作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老年群体在家庭中对养老服务的诉求和场景是各不相同,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很有必要。”他认为,将智慧康养融入到家庭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质效和水平,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当天,项目咨询专家组获颁聘书;项目牵头单位及4个课题承担单位分别汇报具体实施方案,接受专家组质询,并形成论证决议。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