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2025年成立数智创研中心,推动AI在广电的深度应用

导语:今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将在原AI科技工作室人员、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升级,成立数智创研中心,通过平台吸引人才,通过项目锻炼人才,通过机制激励人才,为下一步数字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本文原标题为:【一线观察】山东广播电视台AI技术发展应用规划,作者:吕芃 系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导读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AI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媒行业的生态格局。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山东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AI技术在内容创作、传播与产业融合中的应用,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多元化的融媒体生态,推动广电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技术赋能内容创作,提升生产效能与质量

  1. 深化AIGC全流程应用

  山东广播电视台将AIGC技术深度融入内容生产的全流程,从选题策划、素材采集、内容创作到审核发布,实现智能化赋能。以闪电云平台为核心基座,结合国内先进技术和自身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应用产品,如“闪电成章”“智能小融”“智能审核”“融媒百宝箱”“AI文稿助手”等。这些工具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创意支持和更精准的内容审核服务。

图片

  “闪电成章”是以文本创作为主、多模态为辅的生成式创作模型应用,能够支持文稿快速生成、快速编辑;“智能小融”作为“全能型智能问答助理”,支持多轮对话、文案创作、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与解读等;“智能审核”支持自动识别文本、图片、视频中的错误内容或违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修改建议,辅助人工开展内容审核工作;“融媒百宝箱”包含了视频文字识别、人像处理、智能动图、视频摘要、广播切条等近30项智慧处理功能,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一站式生产服务;“AI文稿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给出的关键词,提供内容生成、内容风格改写、智能配图、智能资料搜索等服务。

  2. 提升内容创作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不断优化算法与模型,进一步提高AI在内容创作中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例如,在微短剧、纪录片、宣传片等创作中,利用AI技术进行脚本创作、画面合成、音效处理等工作,使作品更具创意和吸引力。创作推出了AI系列网络微短剧《汉代画像背后的故事》、纪录片《墨子》AI宣传片《墨子的长宽高》《北辛》及其孪生姊妹篇《AI里的北辛》、AI创意短视频《嗟发落》《致敬先师》《从稷下学宫到尼山论坛》《黄河大集》、AI警示教育片等多部数字化作品,并在各级各类专业评比中获得多个奖项。

图片

  以《汉代画像背后的故事》为例,借助AI技术对汉代画像石故事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意编排,通过微短剧形式呈现,让传统文化以更易被接受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在纪录片《墨子》的AI宣传片《墨子的长宽高》中,利用AI技术进行了画面合成、音效处理等工作,使宣传片呈现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通过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内容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还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3. 拓展内容创作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山东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AI技术在不同题材与内容中的应用模式与策略,打造具有山东特色、中国特色的内容IP。例如,以武梁祠数字文化项目为代表,研发一系列与山东元素相关的数字文化产品,持续布局题材的多元化、年轻化和国际化。同时,利用AI技术赋能文化两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输出微而精、短而美的精品内容。

  在《AI里的北辛》项目中,山东台以大型考古纪录片《北辛》为切入点,以VR构建虚拟文化空间,以AR为现实场景增添虚拟互动元素,同时引入AI赋能的环境感知与智能交互技术,用AI深度学习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整合多源信息,实现个性化体验与自然交互,精准还原7000年前北辛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故事,突破了史前纪录片传统制作局限,打造了全新纪录片模式,增强了纪录片的文化传播影响力。

图片

  二、推动产业融合,构建文旅发展新生态

  1. 打造“影视+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格局

  山东广播电视台紧跟政策导向和市场风向,着力构建以“影视+文旅+科技”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要素深度融合。例如,围绕武梁祠文化遗产,策划了武梁祠数字文化产品系列,探索文化IP的场景化延伸,打造“内容IP化-IP场景化-场景产业化”的生态链,激活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通过融合AI、VR、MR、XR等数字技术,将中华文化符号与先进的LBE空间娱乐技术相结合,研发XR大空间沉浸剧等新型文旅产品与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在《汉代画像背后的故事》的基础上,山东广播电视台继续深入策划了沉浸式数字空间产品、数字人、数字展馆、数字文创等一系列不同时空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数字化产品,探索文化IP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激活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2. 探索AI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模式

  山东广播电视台与多家科技、文旅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模式与策略,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利用AI技术打造AI游系列数字文旅交互系统,通过图像处理、AI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文化体验、旅游导览、教育普及等功能的融合。系统可精准识别用户上传的照片,并与系统内的照片无缝融合,打造留声照片,增强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探索与旅游体验。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山东广播电视台不仅提升了文旅产品的体验感和吸引力,还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例如,数字人李白、《神宫探秘》《海洋秘境》《遥远的邻居》《梵高盒子》等数字产品,通过AI技术的应用,打造了沉浸式大空间、数字展馆等多款数字产品,深入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完善技术应用体系,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

  1. 提升AI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持续优化AI技术在内容创作、审核、传播等环节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例如,在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闪电魔方”,涵盖创意漫图、写作助手、每日热点、随问随答、智慧文旅等多项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图像生成、智能化办公辅助工具、AI问答、个性化旅游导览等智媒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内容风控系统嵌入、国内外智能工具集成等,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采、编、发”等各个环节,为创作者构建高效的创作环境。

  在山东智慧外宣平台的建设中,山东广播电视台通过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了新闻稿件、视频内容的智能编辑、多维度审核及精准化发布,构建覆盖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合规审查、多终端分发的全链路外宣服务体系。通过DeepSeek的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平台可对图文、视频素材进行自动化解析,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结构化摘要,辅助编辑快速完成选题策划与素材整合,显著提升内容创作效率。

  2025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将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孔子文化节为抓手,借助AI技术感悟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追本溯源,深度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山东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图片

  2. 构建AI数字人内容服务平台

  山东广播电视台应用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打造数字人内容服务平台。平台具备高效的数智人形象生成和定制化训练能力,支持数字人外观形象的个性化定制,可高度还原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形象。通过深度训练,使数字人具备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能够与用户进行实时语音交互,为用户提供山东文化知识讲解、历史故事播报、旅游景点导览等服务,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文化教育、历史展示、旅游宣传等领域,为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载体。先后推出数字主持人“海蓝”、“岱青”、2.5D数字人“苏小妹”等多个数字人形象。

  在数字人形象塑造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支持数字人外观形象的个性化定制,可高度还原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在数字人定制化训练方面,支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深度训练,使数字人具备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生成的数字人具备智能交互能力,能够与用户进行实时语音交互,为用户提供山东文化知识讲解、历史故事播报、旅游景点导览等服务,满足用户对山东文化信息的即时需求。

  四、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构建智力支撑体系

  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山东广播电视台持续加大在AI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聚焦大语言模型优化、多模态融合技术突破、AI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在AI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闪电云平台全新集成了DeepSeek-R1模型,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智能化内容服务能力。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AI技术研究,聚焦大语言模型优化、多模态融合技术突破、AI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在AI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山东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获取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还能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际应用场景,促进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2. 实施人才强台战略

  山东广播电视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AI技术人才,提升现有员工的AI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平台吸引人才,通过项目锻炼人才,通过机制激励人才,为数字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将在原AI科技工作室人员、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升级,成立数智创研中心,通过平台吸引人才,通过项目锻炼人才,通过机制激励人才,为下一步数字技术提升与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人才强台战略的实施,山东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AI技术人才,还能提升现有员工的AI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广电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五、完善多元合作生态,实现融合共生

  1. 加强与各方协作

  山东广播电视台加强与内容创作者、技术供应商、广告商及合作伙伴等多方的协作,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媒体生态系统。从更多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深入挖掘需求,并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创新型产品与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推动广电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与各方的协作,山东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还能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推动广电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上市企业-海看网络科技公司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整合至核心产品线,涵盖AI智能审核、章鱼智盒、宠物健康诊疗大模型、海看问政大模型、山东智慧外宣平台等业务板块,显著提升了现有产品的智慧化能力,为市场拓展及服务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

  2. 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台与业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媒体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广电行业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共同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业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媒体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山东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促进广电行业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共同发展,还能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山东广播电视台相信,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推动广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山东广播电视台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内容创作为核心,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推动AI技术在广电行业的深度应用,为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媒体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山东广播电视台将继续深化AI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加速培育释放新质生产力,切实履行新时代省级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